1.7 农家小院
第二日清晨,郭三早早地醒来,洗脸之后,取了一把小梳子,站在镜前梳理头发。她原本是个相貌寻常的十九岁少女,虽然也爱美,但平日间少有调脂弄粉,只会偶尔淡妆轻抹,保持素容姣好;此时看那镜中的小姑娘,皮肤白皙,目光灵动,虽不似陆单那样娇美,更不若花九九那般俏丽,却颇为讨人喜欢。郭三对自己的容貌很是满意。
门外传来人声,只听王大娘说道:“那夏姑娘究竟是谁?怎会来这偏僻小镇?”王六曲道:“我也不知。听说那姑娘是从福州来的。她在南河镇租了宅院,还带来十几把古琴,想是为了教琴赚钱吧。”王大娘道:“整个南河镇仅有百余户人家,愿意学琴的孩子最多十人,她能赚多少钱?”王六曲笑道:“你担心这些做甚?据范押司说,知县答应给十二两银子的。”
王大娘的丈夫王六曲,是南河镇的保正,相当于后世的“村长”。王六曲说的“范押司”,其实是府谷县的一个官员,主要从事文案整理,又或将文书下达给各级村镇,与“押送犯人”毫无关系。
王六曲作为“保正”,乃是大宋朝最小的官员,其管辖范围只是个小村镇,并无正式的办公地点。他平日间总是闲待在家,即使偶有镇民到访,也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三言两语便可解决问题。
这几日间,郭三打听到了许多事情。数天之前,胡都头曾提及“居养院”三字,她当时极为不解,以为“居养院”是一家客栈,后经多方详询,这才明白,居养院其实是朝廷设立的慈善机构,主要用于收容孤儿和乞丐。
南河镇是个小地方,并无乞丐,因此只设立了孤儿院。这座院落是王六曲的私人住宅,同时又是孤儿院,被称作“安养院”,其日常开支均由官府承担。南河镇唯一的学堂,正好设在安养院内。
对于村镇里的孩子们来说,上学是不用犯愁的,因为官办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当然,有些州县可能会收钱,但最多不超过两文;如果实在太穷,连两文钱也交不起,那么这两文钱也会被免去。倘若孩子学习用功,能够读到城里的太学,则不仅不用交钱,每月还能领到一千文;这一千文用来吃饭足够,但用于支付房租,就会略显紧张;不过这也没关系,如果学生没房子住,学校会免费提供住宿,甚至还会管饭。
其时正值宋朝的和平时期,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乞丐。首先,小县城是没有乞丐的,因为大家都相互认识,谁也不好意思讨饭,况且也讨不来几个钱。真正的乞丐乐园是大城市,因为那里的乞丐都会被官府收养,一切费用均由官府承担。无家可归的人如果不幸生病,“安济坊”将为其免费治病;即使百年之后死了,也会由“漏泽园”买棺材安葬。
历史上记载的宋朝,是“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郭三万没想到,她竟会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其实宋朝的成就远不止此,郭三后来游历各地,更是见到了许多奇事,以至于她觉得后世的诸多繁华,也比不过如今大宋之辉煌。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郭三梳洗之后,将自己的小床仔细整理一番。花九九与陆单相继起床,看到郭三早已醒来,二人惊讶不已。未过多时,王大娘在院内备了温水,三位小姑娘开始洗衣服。范去胡与王淡去了后院。
郭三原以为今天可以背诗吃糖,谁知等到中午时分,仍未见到吴学究的影子,后来一问,原来今天休课。此时正值春耕时期,学堂每隔一天才会开课。郭三甚是失望。
午饭过后,王大娘将五位孩子召集在一起,取了几件粗布衣衫。众孩童嘻笑着换了衣服。郭三仔细瞧去,只见那衣服虽然陈旧,又有几个补丁,却被洗得干干净净,丝毫没有异味。她心生疑惑,但又不便多问,只得学着花九九与陆单的样子,跟着换了衣服。
王大娘领着五位孩子,来到院子南侧的一座小屋前。墙上挂了几十件农具,有镰刀、锄头、铁铣、靶子等等,种类繁多。郭三恍然大悟,原来更换粗布衣服,是为了去种地。
宋朝时,官府每年都有征粮计划。那些征集起来的粮食,或被运往边防驻军,或被送至各大城市,或被屯积在官仓之内。为了配合朝廷的粮策,百姓们都有种田的义务。王六曲作为朝廷官员,并不需要种田,因此他只在后院开垦了几亩地。每到春天来临时,王大娘都会带着众位孩童,随意种些菜蔬,以作安养院一年之食用。
郭三跟在王大娘身后,刚刚进入后院,便闻到了一阵异味;四下瞧去,只见地上堆了几堆黑乎乎的泥土。王六曲手持铁铣,将黑土四下扬开。郭三看得惊讶,悄声问道:”九九,甚么味道这么难闻?”花九九笑道:“粪池里挖出来的土,当然不会香了。”郭三恍然大悟,原来那黑土竟然是肥料,心想:“古代没有化肥,也没有杀虫剂,蔬菜均为绿色食品,倒也是一件美事。”
对于种田,郭三丝毫不懂,只得坐在墙角边,看着王六曲夫妇干活。其实她也想去帮忙,但因她身材矮小,连铁铣也拿不稳,更别说铲土翻地了。五个孩子中,真正干活的是两个男孩子,三位女孩只负责端茶递水,又或是挑选种子。
地边放着一个竹篮,篮内有多个纸袋,上面写着“白菜”、“南瓜”、“花椒”等字样,却并无“西红柿”、“土豆”、“辣椒”,看来这些农作物仍在美洲,还未传入中国。
最近几日,郭三虽然说话不多,但她心细如发,又善观颜察色,早已掌握了每个人的性情。花九九天真烂漫,心地善良,同时又有些胆小;陆单冰雪聪明,处事谨慎,却不失活泼可爱;范去胡心地诚直,但他不喜读书,一心想成为将军;王淡刚好相反,善于思考,又有些固执已见;王大娘精明能干,待人热忱,对众孤儿关怀备至;王六曲虽是朝廷命官,但南河镇人烟稀少,众邻里相处融洽,他平日间少有公务,只是在家中埋头读书。
其实,郭三并不擅长勾心斗角,也不喜欢去揣摸人的心思,只因她有着十九年的阅历,若要看穿十岁孩子的想法,当真是易如反掌;又因她仅是个八岁的女孩,王六曲夫妇对她从不设防,只道这小姑娘还不懂事,纵有些不该被外人听到的话,也会毫不避讳地当着她的面讲出,却不知这八岁女童无论是才智还是心思,均在她二人之上。
农家生活,原本就恬淡怡雅,况且如今又是宋朝,更少了许多后世的喧闹。一天劳累下来,郭三虽觉周身疲惫,却也乐在其中。当晚,她第一次没有落泪,竟然睡得极香。
翌晨醒转,郭三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背诗吃糖。
吴学究和前日一样,先教了《千字文》,后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页纸,说道:“今天要开始学古诗了。谁先背熟一首诗,便会有糖吃。”
郭三接过那页纸,仔细瞧去,竟然是一首《登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