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危机初现
次日,伴随着一阵刺眼的阳光照了进来,沈霁迷迷糊糊地睁开了双眼,或许是昨晚陪老爷喝了几口酒,导致沈霁一上床就睡着了,直到现在才醒来。
看着微雨站在床头,整理衣裳,沈霁懒洋洋地坐了起来,满脸惺忪地问道:「微雨,现在几时了,外面太阳怎么这么好?」
听见公子问自己,微雨转过身来,轻轻笑道:「我的二爷,马上就是晌午了,可以用午饭了,你饿了没?」
沈霁连忙跳了起来,他一边找衣服穿,一边急声说道:「完了,我都忘了,父亲在家里,他最讨厌我早上睡懒觉了,你怎么也不喊我一声,这下糟了。」
看着沈霁那惊慌失措的样子,微雨不禁轻笑道:「老爷一回来,你就像个小鸡一样,六神无主的,平时好好读书,也不至于这么害怕老爷在家啊。」
「行了,先别说这些了,赶紧给我梳理」,沈霁一边跳下床来,一边扭头朝着微雨说道。
「二爷,看你平时那么聪明,这会怎么糊涂了,老爷要是在家,能让你睡到现在吗?」微雨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无奈地叹息道。
沈霁听完,眉头一皱,他轻轻将额头前的头发给捋到后面去,俊俏的脸庞随即慢慢有了笑容。
微雨见沈霁回过神来,再次补充道:「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一直下到凌晨,好在天一亮雨就停了,老爷起得很早,用了早膳之后就离开府邸了,看样子应该是朝廷有重要的事要老爷去办」。
沈霁并不关心朝廷的这些事,听到老爷不在家,他又倒在床上伸了一个懒腰,似乎是意犹未尽。
忽然院外传来了一个中年妇人的声音:「沈二爷,在里面吗?」
微雨一听,连忙对沈霁说道:「是秦管事,应该是夫人让她来的,赶紧起床吧,我去看看有什么事?」
微雨稍稍整理了下仪态,随即低头走了出去,顺手将房门带上了。
坐在床上的沈霁一边慢悠悠地穿着衣服,一边听外面几个人的谈话。
只听秦管事打着官腔说道:「夫人带人去了乡下庄子,让我来告知二爷,放假的这段时间在家好好读书,就别出去和那些不入流的人厮混了,什么时候学院开学,才可以出府」。
沈霁一听,这是要把自己关在家里啊,心中顿时起了一股无名火,刚想起身出去和秦管事理论,只听院门已经被人关上了。
沈霁连忙赤脚走到外面,院中哪里还有秦管家的身影,只剩下拿着扫帚准备打扫院中积水的微雨。
「微雨,夫人什么意思啊,这是要把我关起来吗?」沈霁一脸不悦地问道。
微雨转过身看见沈霁赤着脚站在屋檐下,连忙放下手中的扫帚,跑到沈霁跟前,推着沈霁的腰,把他送到屋子里,口中关心道:「我的二爷,你怎么赤着脚,小心着凉,赶紧进屋,夫人也是为你好,才让你在家好好读书」。
沈霁无奈,只能一屁股坐在床上,耷拉着脸,一脸的埋怨。
微雨一边蹲下身给他穿鞋子,一边温和地说道:「我的二爷,你这段时间就消停点吧,你还没看出来吗,老爷昨天回来,今天就出去公差了,而夫人也带人下乡了,这里面肯定是有事发生,这时候,你还是别添乱了。」
沈霁听微雨这么一说,心中略微琢磨,也是回过神来,自言自语道:「难道真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就在沈霁若有所思的时候,院门打开了,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进来了两个身穿桃花粉裙衫,面容清丽的丫鬟,一人手里端着一碗熬好的莲子羹,一人端着一些精致的糕点。
微雨见罢,轻轻拍了拍沈霁的肩膀,微笑着说道:「二爷饿了吧」。说完,微雨走出房门,娴熟地接过两个丫鬟送的早餐,将它们放到屋内桌上。
沈霁也并非天生胡搅蛮缠之人,理性告诉自己,在这时候还是识相点比较好。
只是有件事他不明白,父亲出去公差来去匆忙倒也能理解,可母亲为什么也这么着急就出去了,还去了乡下,沈家家大业大,不光在城中有种许多产业,在阜城附近的乡里也有着数千亩良田。
城里的产业由专门的人去打理,管事的人只要定期向母亲汇报就行了。而乡里的田地也是租给当地的佃户种植,这些佃户都是由当地的乡绅管理,乡绅们每年替沈家将租金和粮食收上来即可,何时需要母亲亲自带人去乡下了,而且这秋收的时节还没到呢?.
阜城虽然只是一座县城,但是其繁华程度在大殷王朝可是首屈一指,其所在的曲宁郡东南方向是大海,北边是泰山,西面是直通内陆的平原,东南很多小国都跨海来和大殷王朝做贸易,而阜城的码头便是其中最为繁忙的一座。
同时这里是数千年前儒圣诞生地,浓厚的书香气息,发达的海上贸易在这里融为一体,使阜城成为大殷王朝最为富庶的县城之一。
阜城虽然拥有最大的码头港口,但是码头向来归朝廷所有,并且设置市舶司管理跨海贸易,而沈家作为阜城实力最为雄厚的家族,手中掌管着阜城数千亩良田,每年除了上交给官府规定的税粮外,还有大量富余。而曲宁郡东南方向的小国由于土地贫瘠,种植技术不行,导致收成太低,经常闹饥荒,所以他们经常高价来收购粮食。于是大殷王朝很多沿海县城偷偷将粮食卖给外国人,但是卖粮的钱并没有进国库,而是被一些官商吞入私囊。导致朝廷每年能够征收的粮食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一旦其他地方出现灾荒,朝廷都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援,而这种情况已有尾大不掉之势。
沈霁当然不知道沈家也参与了贩卖粮食一事。
而如今新帝在位,正值大殷王朝内外交困之际,皇帝想要开新政改变现状,于是朝中便有大臣向皇帝建议整治外卖粮食之风,并且已经在内阁讨论过此事。
沈行俭作为内阁之一,向来以清廉自居,自然不能让朝廷查到自家参与卖粮之事,所以趁着此次回曲宁替朝廷办事之际,顺便回家交代夫人处理此事。
由于事关重大,所以为了稳妥,沈夫人决定亲自下乡,处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