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

第11章 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

到了傍晚,我盯着坐在床边吃了半下午花生的林晓楠问:“你还吃晚饭吗?真不怕上火呀!”

“饱了,不吃了。”

我转头问老妈:“还有手工挂面吗?有的话来两碗挂面汤吧。”

“有有有,你们等着,我这就去下。”老妈马上走进厨房,不大会儿就端上来两碗面汤,每个碗里还外加了一个荷包蛋,然后加上点儿醋,滴上几滴香油,最后撒上香菜叶。顿时,那种久别重逢的香味儿就勾起了我肚子里的馋虫。

林晓楠也被吸引了过来,凑近闻了闻:“味道不错!”

“你不是饱了吗?这碗是我奶奶的。”

“我刚才在窗户瞧见了,阿姨已经给奶奶端过去一碗了,你休想骗我。”林晓楠一脸得意,“不过,我确实饱了,鸡蛋不吃了,就喝汤灌灌缝吧!”说着,用筷子把鸡蛋夹进了我的碗里。

“这可是家养的笨鸡蛋,不吃别后悔!”

“什么是笨鸡蛋?”林晓楠一脸茫然。

“就是柴鸡蛋。”

“那有什么稀罕的?我们城里的商场、超市里都有。”

“有是有,但多是以假乱真,或以次充好吧。”我把鸡蛋一口塞进了嘴里,闭上眼一副享受的模样,“口感和味道就是不一样。”然后,我又把另一个咬了一口,故意夹到林晓楠面前,“笨鸡蛋都个头小,蛋黄颜色深,熟了后甚至发红,和蟹黄很像。”

“你再凑近点儿,我也没看出有什么不同呀!”于是,我举着筷子又凑近了些,谁知林晓楠猛然张口,一下将半个鸡蛋吞了进去,还含混不清地说,“非要引诱我,那就尝尝吧!”

一碗面汤下肚,林晓楠打了个饱嗝。

“去抱些柴火进来,烧炕去吧,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雪。”老妈又给我安排了任务。

我将一捆棉花秸秆抱进里屋,指了指炕上的被褥,对林晓楠说:“今晚你和我妈在这睡。我在外屋床上睡,我爸陪我奶奶。过几天我妹回来了,再让她陪你。”

“你妹去哪了?”

“打工,我表哥帮忙在市里的一家照相馆给她找了份工作。”

“那你妹还不到十八周岁呀!”

“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好多初中同学早早就辍学了,十四五岁就开始在外面打工了。”我转移话题,“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今晚你就享受一下热炕头吧。”

林晓楠伸手摸了摸被褥:“好暖和呀!不过,我可睡不了那么早,陪我出去转转吧,有点……嗝……吃撑了。”

“瞧你那点儿出息!你要是在我们家过个年,估计至少得长十斤肉。可我们农村连路灯都没有,晚上又黑又冷的,去哪儿转呀?”我冥思苦想,突然想到一个好去处,“有了,领你去我们村的唯一文化地标转转吧。”

“什么地方?”

“到了你就知道了。”

我拿上手电筒前面带路,七拐八绕后,走进了一条漆黑的胡同,然后突然关掉手电,紧跑几步,躲进了一个荒废多年的小巷子里,也就是农村常见的巷中巷。

巷中巷一般都是独户人家,因行车出入不方便,好多慢慢就成了荒宅。

“杜宇轩,你别吓我,太黑了。”林晓楠颤抖着声音呼喊。

“喵……”这时恰巧一只受惊的野猫发出凄厉的叫声,噌地一下从小巷中蹿了出去,然后传来林晓楠的尖叫:“哎呀!太瘆人了!杜宇轩你有病吧!还不出来?”

听声音我知道林晓楠真是害怕了,

赶紧从巷子中跑出来,打开手电筒冲她晃了晃:“在这呢,和你闹着玩,你平时不是说自己胆子很大嘛!”

“大你妈呀!人吓人,吓死人,何况还有一只猫。”那是我第一次被林晓楠骂。

“野猫,我其实也被吓了一跳。”

“不去了,回家。”林晓楠赌气。

“对不起啊!”我只好道歉,“马上就到了。”

这时,前方巷口的上空绽放出几朵烟花,引起了林晓楠的注意:“哪里放的烟花?”

“就是我要领你去的地方,到了你就知道了。”

“把手电给我,你头前带路。”林晓楠一把夺过手电。

出了巷子,正对着一座高大的院墙,从右侧绕到院墙的南门,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刚才的烟花就是这里的一群孩子放的。

林晓楠用手电照了照门口上方的牌匾,嘟囔道:“清凉寺。原来是一座庙呀!”

“虽然这庙不大,但里面供奉着一个唐朝的佛头,还是省级保护文物,所以这里也是我们村最有名的文化地标。”我在一旁解说着,“走吧,进去看看。”

走进大殿,供奉的是横三世佛。我故意问林晓楠:“认识这三尊佛像吗?”

“切,考我是不是?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东边的是药师佛,西边的是阿弥陀佛。对不对?”

“厉害呀!那你知道竖三世佛吗?”

“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我又指了指三世佛像前足有一米见方的佛头:“那你知道这是哪尊佛的佛首吗?”

林晓楠观察了半天:“不好说,除了弥勒佛,其他四位都有可能,因为面部表情简直一模一样。你知道吗?”

“我觉得只能是释迦牟尼佛。”

“为什么?”

“专家考证过这尊佛首的材料是唐代的,从大小推断整个佛身高约十米,这么大的佛像在当时多供奉于室外,应该是独立的。但佛像被后世改造过,有鎏金的痕迹,肯定又在室内供奉过,从而起到了混淆作用,让后人以为是三世佛之一。其实,他最初就是一尊供奉于室外的释迦牟尼佛。”

“有道理,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弥勒佛,不仅仅因为他有辨识度,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笑口常开。”

“走吧!拜一拜。”

“你还挺虔诚,佛教徒呀!”

“我只拜佛,不烧香。法界唯心,心念到了比什么都重要。烧香、跪拜或献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而我的方式就是只拜不跪,重在有心而不执心。”

说完,我走到蒲团前站定,双手合十,闭目躬身。

林晓楠笑着问我:“有三种人不用烧香拜佛,也能深得佛心,你可知是哪三种?”

我一时怔住,睁开眼睛摇了摇头。

“第一种:广行布施,乐于助人者;第二种:厚德载物,有大心量者;第三种:心中无事,不起妄贪者。我心中有佛,所以拜也不拜。”

“看这意思,你修行比我高呀!”在那一刻,我又有了挫败感。

隔天,是杜三爷出殡的日子。果不其然,我也被安排在了送葬的队伍里,分了个孝帽。

林晓楠端详着白布扎成的孝帽问:“这怎么戴呀?你给我看看。”

我努努嘴:“这不旁边好多人都戴着呢。你要是好奇,我干脆帮你申请个孝带算了。”

“你滚一边儿去,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要是和我结了婚,今天这孝带肯定也有你的份。”

林晓楠白了白眼:“结了也不戴。”

按我们当地习俗,白事死者子女要披麻戴孝,行二十四拜大礼,因杜三爷无儿无女,侄子侄女们便减少到了十二拜。

在院子里搭建的简易灵堂前,随着二胡、唢呐的响起,行拜礼仪式正式开始。

在哭声、伴奏声的喧闹中,林晓楠慢慢凑到我耳边说:“这二胡拉的太悲了,连我都有些伤感了。”

正所谓没有二胡拉不哭的人,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没有笛子吹不去的愁,没有响鼓敲不醒的人。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把二胡拉一生。

“那你去大街上看戏吧,那里热闹,听说是名曲《窦娥冤》。”

“那不还是悲剧嘛!”

“搞笑,这白事还能请人演小品、说相声不成?不过,下午出殡时会有踩高跷、舞狮子的。”

到了下午,入殓结束后,抬棺的乡亲走到门口不动了,非让我家隔壁的老刘头喊口号。老刘头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平时广告看得多,爱编顺口溜,每遇白事乡亲们就鼓动他喊口号。

老刘头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站在人群前先吆喝了一声:“大伙儿都听好啦……”然后继续,“来到大门口,慢步往前走。桌上撂着烟,抽袋再抬棺。”

进大门是第一首打油诗,到灵堂前又是一首,将棺材抬出家门入轿还有一首。

走完整个流程,扶灵人大喊一声:“起棺。”

接着,跪在棺轿前三爷最年长的侄子将手中一个瓦盆往事先放好的一块砖头上摔去。也不知是因为手滑还是瓦盆质量太好,竟然没摔碎。第二次,砖头碎了,瓦盆还是没碎。顿时,周围看热闹的发出一阵哄笑,而三爷的侄子们面色却是难看极了。

按葬礼习俗,这瓦盆必须得一次摔碎,且是越碎越好,否则被视为不祥。像三爷大侄子这样两次都没摔碎的,还真是活久见。

瓦盆摔不碎,跪着的子侄就无法起身,抬棺的就无法行进。最后,也不知是谁抱来一块大石头,第三次终于将瓦盆摔碎了。

送葬的队伍也有着明确的次序,头前的开路人撒着纸钱,孝子贤孙跟在后面,居中的是亲朋好友护送的棺椁,最后面的是坐车的女眷。

到了坟地,值差的已经将坟坑挖好,起轿落棺,将棺材入坑调整好方位,再填土培起坟堆,插上花圈,然后是鞭炮齐鸣,整个过程才算完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爱情脱口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爱情脱口秀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章 没有唢呐送不走的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