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曹孟德起势

第三十四章 曹孟德起势

这厢,曹操急马弛出相府,夺命奔出城外,跨山涉溪,欲遁谯城。

李儒棋差一招,走脱了曹操家眷,心中窝火:

「这曹阿瞒攻于算计,弃相国恩宠如敝履,当千刀万剐之!」

遂令兵士画影锁形,遍发布告,捉拿曹操。

擒献者,赏万金,封万户侯;

窝藏者同罪处之。

曹操途经中牟县,绕城无路可过,只得犯险进入城关。

他愈是多加掩饰,愈是欲盖弥彰,守关兵士见其行为可疑,拦住盘问,以缉图比之,确信无疑,以粗绳缚之,下狱后呈于县令。

曹操脸憨皮厚自报家门:

「吾贩夫走卒,复姓皇甫,为何县令大人不分青红皂白将我捆来?」

中牟县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响,乃曰:

「汝为曹操不假,休要诓骗于我。

吾在洛阳与汝有几面之缘,吾官阶低微,孟德不尝熟记耳!

且下监落铐,待明日押送京师请赏。」

至夜幕低垂,县令携亲随暗往牢监,屏退狱卒,亲审问曰:

「董相待汝不薄,其位高权重,安于麾下早晚随之飞黄腾达!

孟德何故自取其祸?」

曹操当世女干雄,从县令口中嗅出敬仰的意味来,昂首悍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吾世食汉禄,不思报国,与那禽兽何异!

大人可断我头颅,邀功领赏去,何必多言!」

县令佩之气概,叹道:

「孟德好气魄,不知欲将去何处,行何事?

吾乃陈宫,字公台。

汝莫小觑于吾,我非俗吏,未遇其主,大志未酬,浑浑郁郁,今得见明公,幸事!」

曹操闻言,慷慨陈词:

「今事不成,天意也!

吾归故里,举义旗,发矫诏,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贼,不辱使命!」

陈宫感言,亲释其缚,请为上座,再拜之:

「公真为忠义之士也?

罢了!

董贼遣兵追汝甚急,吾也顾不了东郡老母妻女,愿弃官与兄同去,从公而逃,助兄义举!」

曹操喜从天降,无望中脱离囹圄。

是夜,陈宫收拾细软,两人各背长剑一柄,更衣易服,连夜赶往陈留。

路上曹操侃侃而谈,聊政史,定经纬,言谈磅礴大气。

陈宫折服,对自己弃官弃亲亦无怨无悔。

数日奔波,行至成皋,曹操与陈宫留宿曹父结拜兄弟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见侄儿远来,也不避讳曹操为流犯,令庄客磨刀杀猪相款,自己骑驴到西村沽酒相待。

岂料,曹操身负罪名,疑心多虑,听闻磨刀声,臆想吕伯奢背信弃义,欲砍杀两人,脱离干系。

于是乎,当先发难,与陈宫二人,拔剑直入屋堂,男女不问,一连斩杀吕家八口。

见那灶房待宰猪豚,这才恍然大悟,错杀了好人矣!

两人追悔不及,见已酿成大祸,只得负罪逃逸。

离村路上狭路遇上沽酒而归的吕伯奢,避让不及,迎头撞上。

曹操不顾吕伯奢热情挽留,夺路而走,后又复回,诈吕伯奢分神,一剑将吕伯奢砍下驴背。

陈宫大惊,慌呼道:

「适才已冤杀了不少,汝何故再取叔伯性命?」

曹操收剑入鞘答曰:

「形势所迫,吾只能一错到底。吕伯奢家中人丁尽损我手,他安肯干休?

若报官率众追来,你我岂能脱身?

必遭其祸!」

陈宫骇然,半响问道:

「知而故杀,是为大不义!

汝杀人如剁草,与那董贼何异?」

曹操不觉行事荒唐,直言道: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默然,这曹操的嘴脸竟是如此龌龊不堪!

我谓曹操是个侠士,弃官舍命的跟谁,原来此人狼子野心,冷血无情!

可叹我陈宫老眼昏花,所托非人!

陈宫拔出利剑,回想幽州城被黄巾军攻破后自己侥幸逃生,回居乡里,后举孝廉任职中牟县县令。

本该从头开始,再谋伟业,此刻却与这豪贼同流合污!

罢了,杀不义!

我且速速离开,与之划清界限。

陈宫插剑上马,长叹一声,无视曹操反应,自投东郡去了。

曹操笑之:

「陈宫心胸狭隘难成大事!

听我说了这句生隙,疑我不仁,舍我而去,徒留无益!

我当急行,自举大旗,取拿董贼狗命!」

曹操不敢久留,鞭马赶至陈留,拜见老父,备述前事,欲散家资,招募义士。

曹父恐家资不足以举事,遂置酒张筵,拜请乡绅卫弘到家,晓以利害,详述宏愿!

卫弘被曹氏父子豪言壮语蒙蔽,出资筹备举兵。

先发矫诏,驰报各道,再招募义军,竖招兵大旗上书「忠义」。

一时间震动乡里,四下皆闻。

数日间内,应募义士如雨骈集。

闻知曹操起兵,沛国谯人夏侯惇携族弟夏侯渊领壮士千余来投。

曹父曹嵩本是夏侯氏一脉,后过继给曹家为子,如此算来还是同族。

后又有曹氏宗亲曹仁、曹洪各聚义兵千余来助,声势浩大,渐具规模。

待到山阳巨鹿人李典、阳平卫国人乐进赴会共举大事时,曹操军众已逾一万,战马军械无数,粮草物资丰足。

这六人枪棒娴熟,武艺精通,皆是将才。

六将于村中操练兵马,军众舞刀纵马,凛凛生威!

曹操入目,喜不自胜,片即愁眉紧蹙。

帐前武将生猛,唯独少了一位运筹帷幄的军师。

这日他挑灯撰写檄文,咬文嚼字,文思枯竭,正暗自愁闷,曹父不请自来,喜道:

「吾知我儿心思,今文若到来天助我也!」

说着领入一人。那人作揖长袖拂地道:

「明公义举浩然长存,吾岂能坐视不顾,特投靠明公倾力相助!」

曹操弃笔立身双手相迎,详望之。

来人干练,身材瘦弱却精气十足,两眼聚神聪慧无比。

曹操扶之上榻,恭谦问道:

「荀彧兄才高八斗,名存海内,我倾慕已久!

兄台到来,解我近渴,好比高祖得子房,天佑我讨伐董贼也!」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

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

荀彧年少成名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任守宫令。

荀彧好观运势,目睹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深感汉庭衰败,大道中落。

于是弃官归乡,将宗族迁至翼州避难。

于冀州避祸时,冀州已为袁绍所得。

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

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任事。

荀彧眼光独到,认为袁绍格局甚微,终不能成大事,故辗转来投曹操。

荀彧见案上檄文仅廖廖数字,一眼即过,不做停留,也不发声询问。

曹操见状,暗道:

为人臣者,不妄闻,不妄断,不妄议,不妄动。

此人理数得当,必定是个大才。

当即行礼,恭敬问道:

「吾这拙笔文若兄见笑了,我才疏学浅拼凑几句就再无所得,还请文若兄赐教,替我续上此文!」

荀彧回礼答话:

「明公韬略不知几何,腹中早有成文,只是不甚满意。

既然明公有令,属下便勉为其难续上。」

说罢,荀彧拿笔蘸墨,万毫齐力,浓墨透纸,笔走龙蛇。

少顷,一片洋洋洒洒的讨贼檄文横空出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国浪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曹孟德起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