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如何学好《伤寒论》

第122章 如何学好《伤寒论》

「叶大夫,你说的是《伤寒论》里面的内容吧,」小李探询的问,

「是的,中医四部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是一脉相承的,」叶倾天点点头,「理,法,方,药。」

「怎么学《伤寒论》呢?」小李困惑的说,「学伤寒好像很流行,经方又火了起来?光看原文也看不懂,看各家注解又是一个人一种说法。」

「经典就是历久弥新,当然解读的也是和自己的临床经历有关系,把《伤寒论》大体的框架把握了,各个方子可能会清晰明了些。」叶倾天点点头,「学《伤寒论》,你可以一条一条去学,也可以一个处方、一个处方去学,也可以去抓它的主证,也可以抓它的类方,等等。」

「疾病一般就是分三种,形质病,气化病和神志病。《伤寒论》里面的处方也基本上按着这三类疾病的性质排列,比如少阴病里面,真武汤是治疗气化病的,你看它的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点明了病发于阴,属于阳虚阳不化气,水气潴留引起的一系列功能性疾病。

少阴病复形质的处方是瓜蒌瞿麦丸,治疗阳虚型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少阴寒化夹饮,用附子茯苓,瞿麦和天花粉有强烈的抑制肿瘤作用。

当然还有神志病,三阳是在经在腑,有伤寒,中风,蓄水,蓄血,三阴寒化热化,三阴脏虚,要考虑夹饮和不夹饮。少阴分心肾,有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阳虚烦躁的茯苓四逆汤,阴虚夹饮的猪苓汤,阴虚化火的黄连阿胶汤。」

「这样说来,辨证还是很精细的。」小李想了想说,

「肯定啊,你越学越会知道中医辨证处方是多么的精细,丝丝入扣,药物的加减皆有法度,药量的增减都有证可依。」叶倾天赞同道,「基本上看你的处方就能反推出来患者的病情轻重病位病性病机,如果都符合的话差不多就可以独当一面了。」

「但现在的大夫处方都是大杂方啊,说真的我真看不懂。」小李惭愧的笑着,

「这种啊,要么是有自己的心法,如果开很多味药他还能治病,他肯定有自己的组方思路,这是可以学习的地方,厉害的就是要么用药特别少,特别经典的处方,要么就是大杂方。当然也有滥竽充数的,这种的大夫话疗技术比较高,通过安抚患者情绪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毕竟神志病患者是很多的,也是咱们要学习的地方。」叶倾天解释道。

「嗯嗯,」小李赞同的点点头。

「《伤寒论》大的框架就是十五个药,十六个方,

15个药,三阳在经在腑,太阳在经伤寒用麻黄,中风用桂枝,在腑蓄水用茯苓,蓄血用桃仁。少阳在经用柴胡,在腑用黄芩,阳明在经石膏,在腑大黄。三阴寒化热化:太阴寒化干姜,热化麦门冬,少阴热化黄连,寒化附子,厥阴热化黄柏,寒化吴茱萸,错杂乌梅!

16个方,三阳在经在腑,太阳在经伤寒用麻黄汤,中风用桂枝汤,在腑蓄水用五苓散,蓄血用桃核承气汤。少阳经腑同病用小柴胡汤,在腑用黄芩汤,在经四逆散。阳明在经白虎汤,在腑承气汤。三阴寒化热化:太阴寒化理中丸,热化麦门冬汤,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寒化四逆汤,厥阴热化白头翁汤,寒化吴茱萸汤,错杂乌梅丸。」叶倾天解释道,

「研究《伤寒论》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是方证学说,三部六病学说和六经气化学说。方证学说是方证对应,目前流传最广,研习最多。以方测证,以证定方,也就是抓主证,出现什么样的证就可以用什么样的处方。三部六病学派总的来说把病分成表证,半表半里和里证。他们提出太阳,少阴都在表,少阳和厥阴都是半表半里,而太阴和阳明是里证。太阳是表的实证,少阴是表的虚证,少阳是半表半里实证,厥阴是半表半里虚症,阳明是里的实证,太阴是里的虚症。

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它的哲学思想,以阴阳五行为代表,二是人体的生理基础,以脏腑为器,以气血精津液为料,以经络为道,为传送带,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气化,六经气化学说的意义在于通过六经的经络系统把十二经络归到三阴三阳六经之中,三阴经连系脏,三阳经连系腑,另一头联络气血精津液,从而实现气化。」

「我学哪种比较好呢?」小李好像很感兴趣。

「刚才说的是从易到难,方证对应是最好学的,三部六病学说开拓思维,六经气化治疗疑难病更适合些。」叶倾天想了想,「你可以同时学习,形成自己的辨证思维,大夫和大夫的临床水平的高低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Z.br>

经方大家的书都可以看看,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把他的著作和学术思想都完整的了解和深入学习下。」

「嗯嗯,明白了,叶大夫,」小李客气的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国圣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大国圣医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2章 如何学好《伤寒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