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门路
“想不到我们过了这么多年才有机会坐下来吃顿饭。”为了说话方便和私密,我特意订了个私房菜馆的小包厢,趁着中午的时间把冉娜约了出来,因为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职业女性通常晚上是没有空闲的。
“嗯,这里还不错,做的淮扬菜很地道,离我们单位也近,来过好几次了。”冉娜笑着说道,“不过这么多年了,好像当年你们部门十来个人里就只剩你还在做投行了吧。有大半个部门的人去干了投资,还有人做了律师,当然最漂亮的那个行政秘书早就嫁作富家妻了。”
“没有其他本事啊,混口饭吃!老老实实接受你的监管啊。这些年你一直在上海证监局吗?有没有换过地方?”
“那倒没有,只不过中间被借调到证监会机构监管部三年,就是遇见你那次。”她喝了口水,尝了筷大煮干丝,“真叫做操着CEO的心,挣着卖大米的钱!后来又去新加坡读了个硕士,算是体制内的福利,回来之后就在这个岗位干到现在。”
“我看很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领导们都是从监管系统出去的,像你这样的分分钟能赚大钱吧。”我盛了一碗荠菜黄鱼羹,放到她面前,“趁热喝,有股鲜香的味道。”
“那是有门道,能够混的上一定级别的才行,至少得是个处级干部吧。你想想整个证监局有几个这样的,我熬了十来年,也还只是个享受正科待遇。”她轻轻吹了吹调羹,忽而又轻松的说道,“不过,体制内有不少好处,至少稳定,待遇也不差,我就好好培养两个儿子成才吧。”
“说的也是,位置越高,权力越大,风险也大,主要还是诱惑多,像你这样挺好,不用操太多心,保养的也不错啊!”
“别光说我了,你怎么样,还在君融公司吧?十几年了吧,算是很资深了。”
“是啊,我也懒得跳来跳去,在哪里不是干投行,无非就是承揽承做,靠着贵会赏口饭吃。”这可不是我谦虚,不少原同事抓住了中小板、创业板开板之初的契机,投了不少企业,资本增值的速度都是以十倍计。
“那可不是一口饭哦,最近十年来你们投行挣得盆满钵满吧,只要看我们负责辅导验收的上市公司监管处的繁忙程度就知道了。不过,你们君融在上海本地的项目不多啊,科创板开了之后也是一样。”
“岂止不多,你说的太客气了。这么多年来,君融的根据地始终在珠三角,上海的市场虽然大,但是干不过那几个老牌的当地券商。好不容易有一个飞马科技报科创板吧,还被现场检查,灰溜溜的撤回来了。我自己也就是在广东、江浙做些项目,所以难得跟你们打交道。”对于君融公司的弱点和不足,我看得十分清楚,也不讳言。
“我们今天人少,我就点了四菜一汤,多了吃不掉。这道龙井河虾仁算是大菜了,沾点醋味道更好。”冉娜笑着回应道:“我现在得减肥,控制食量,你多吃一点,不说别的,这么多年还能保持体形已经超过大多数同龄人了。”
“你现在具体负责哪个方面的监管?有个事想要跟你打听一下。”眼看菜上的差不多了,中午的时间也有限,我迅速转到了正题上。
“哦,在证监局的稽查处,主要负责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怎么了,你遇到啥事了,需要我帮忙吗?”冉娜收敛了笑容,将夹到半途的菜放了回去,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被她看穿了心思,我有些不好意思,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把炒股的事情说了,
问她这件事到底会是怎样的结果,我能够做些什么准备之类。
“这个案子应该不是上海证监局主导,否则我肯定知道。”冉娜皱起了眉头,沉吟着说道,“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你确定是我们局稽查处的人去问话的吗?”
“这个是确定的,他们还亮了相关证件。”
“那我们肯定是协查吧。待会我回去帮你问一下情况,看看有没有通融的余地。不过呢,我真得说你一句了,做了这么多年投行了,这么防范意识都没有吗?还能被人抓住把柄?”
“哎,大意了呀,我那个账户金额才不过一百来万,想着这么小的金额没人会关注,所以也就疏忽了。”
“哦,金额这么小确实不会引起重视的。你看公告就知道,我们之前处罚的都是账户金额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问题,这点也很奇怪。你回去等消息吧,我了解完情况之后再说吧。”涉及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冉娜的态度顿时谨慎了起来,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叮嘱道,“我得提醒你,以后关系这个事情的沟通就不要留下什么文字的东西,咱们电话或是见面谈吧。”
我甩手离开之后,汉江测绘接下来一周的反应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熊院长在现场抓不到我,憋了一肚子火,三番五次让田处长打来电话,要求尽快返回现场。
而据我了解的情况,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本没有完成,管理层也未对几个重大问题发表明确意见,再让我去跑上跑下的解释沟通,想都别想。所以,我在电话里明确的跟田处长表示,现阶段工作有我们同事在现场足以处理,我随时可以上线参加各种专题会议。
小林和戴觅时不时的跟我汇报说经常被拉去改方案、调数据,作各种敏感性分析,就是没有实质进展,还得经常挨熊院长、田处长的指责,听说韩经理也没逃得了。
“戴觅刚毕业,不太敢发表意见,在客户面前容易唯唯诺诺,这个我能理解。小林,你算是老员工了,也参与过IPO项目,类似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坚决一点,体现专业性。我看了最近你们提交文件,写的很好,测算的也没问题,就是他们自己定不下来,所以下次开会的时候,你要明确的告诉他们,项目的进度都是他们自己耽误的,不要老把责任往中介机构身上推,不要去挑战某些原则性的制度规定,没有意义。”
自从被证监会调查之后,我的脾气也变坏了一些,对于这种颐指气使的客户,不太愿意给他们好脸色。
小林才三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原本是担心处理不好客户关系被我责怪,所以很多时候都不太敢与客户争辩,此时得到我的授权,马上爽快的回应道:“没问题!我忍了他们很久了,其他项目不说待若上宾,至少还保持着表面的尊重与客气,就汉江测绘自己觉得了不起,不知道有啥可牛的,这么一点收入和盈利,还得等三年!那些中高层们,对于改制上市几乎没什么正确的概念,还喜欢瞎指挥!”
大约又过了一周的时间,冉娜给我打了个电话,把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下:“这次你们君融算是倒了大霉,被内部人或是前员工举报了,说是有领导炒股或是老鼠仓之类的问题,所以证监会下了大力气来查这个事情,深圳那边为主,上海证监局只是协查。像你这样的,估计属于运气不好,被误伤了。”
“按照你说的情况来看,不牵涉到内幕交易和老鼠仓之类的大问题,但违规炒股估计是逃不掉的,属于行政处罚类,按照我们以往的处罚惯例,大概是没一罚一,虽然《新证券法》规定上限是实际交易额,但通常不会定的那么高。”
原来如此,堡垒果然都是在内部被攻破的!从监管机构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切实可信的举报,也犯不着兴师动众的搞这么一大圈,反正最后罚款也进不了自己的腰包。
乐观估计没一罚一的话,估计也就得掏一百多万出去,这也不是小数目了,而且是税后的,顶得上我年景好的时候一年的净收入了。
“现阶段我有什么可以做的?减持或免于处罚有没有可能,毕竟行政处罚对我的执业资格会有不利的影响。”我试探着问道。
“其实你们君融公司愿意出面跟证监会谈谈,应该会有转圜的余地,但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所以你现在也没啥有效的动作可做的,调查已经在进行中,后面会来立案通知书、处罚决定书,给你两个建议:一是找个律师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可能在罚款金额方面得到些减免的理由,二是问问你们公司有没有相应的对策,完全撒手不管似乎不太可能,毕竟这么大规模的处罚对公司的影响也不好。”
我连连点头称谢,冉娜继续说道:“我也会继续帮你关注着这个事,看看后续的发展,包括政策层面的变化,有消息再告诉你吧。”
在我被调查的第二天就跟杜长峰说了这件事,本意是想让他打听一下公司是个什么态度,但他当时有些为难的告诉我,新来的领导不太熟悉,而且这件事情比较敏感,所以让我等一等,他有机会就帮我问。
转眼过去了好几个月,我们也碰见了好几次,但他似乎忘了这件事,从未提起下文。仔细想想,他的态度和反应也不奇怪,他跟新领导不熟悉是实情,但以他的位置想要打听些情况还是不难的,只是犯不着把人情用在我身上而已。
如今既然冉娜提起这件事,我也就又给杜长峰打了个电话,问问这件事公司的态度和接下来的安排。杜长峰应该已经淡忘了,一时有些慌乱,支吾了几句之后像是发现到了救星似的说道:“你问问王总吧,他虽然离职了,但曾经是公司领导,应该能问得到的。”
看起来他是不会作这个努力了,我也就姑且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问了一下王总,听说他在外面搞了个私募基金,这也是投行大佬们选择最多的一条路径。
王总回复的很快,而且确实去问了公司的相关人员,电话里说的相当简单明确:“第一,这次被内部人举报,涉及人员可能接近一百,君融公司肯定不会去跟监管机构作协商,只能靠你们自己了。第二,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之后,公司也会有相应的处罚,但听说不会太重,不会对以后的工作有大的影响。”
王总还安慰了两句,说要不要安排我去跟相关领导承认错误,我感觉王总也就是随口这么一说,也就没接下去,只是对领导表示了感谢。
此时王总话锋一转,问道:“你跟赵总很熟,有机会帮我问一下他有没有兴趣投资我搞的私募基金,一份两千万左右。”当时我有些奇怪,王总和赵总私下应该关系还不错,当时晶耀上市的时候肯定也有过利益交换,怎么现在需要我来传话。
事后想起来,也可能是太熟了反而不太好直接说,有个人转一下更自然,无论同意或者拒绝都不会伤和气吧。
冉娜的第二个建议算是落实了,结果是令人失望的,却也不意外。自从田本执掌君融以来,既没有在业务上有所突破,也没有能够在监管部门的沟通上获得优势,整天满嘴的“风险”、“问责”,明明白白奔着升官发财去的,其他的公司领导们也在他的强势压制下或者噤若寒蝉亦步亦趋,或者如王总一般被迫离职。
在一言堂的氛围中,每个人关注的只是自己屁股下的位置,越来越没有人敢于担责,当然不会有人站起来作仗马之鸣。
至于第一个建议,找个律师问问,倒让我颇费了一番心思。这倒不是说认识的律师不多,恰恰相反,在我朋友圈的律师有好几十个,但这里面也分亲疏远近,也分业务能力高低,最好还能有些证监会的关系,因为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件大事,不宜让太多人知道。
思考了几天后,我倒是想起了之前在蓝宇化工项目合作过的徐律师,业务能力强,很能随机应变,尤其是上会前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我记忆深刻。
因为年龄相仿,跟我也算关系不错,即便项目结束也时常会探讨些技术问题,吐槽些家长里短。更重要的他常年待在BJ,一直混迹在这个资本圈子里,说不定就有些资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