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分歧极大
虽然晶耀的IPO和定增融了不少钱,银行贷款的金额更高,但这些钱大都投入了全自动的进口生产设备,作为办公辅助需求的会议室的装饰就显得比较朴素。
除了必备的桌椅之外,就在素白的墙面挂了个投影幕布,连空调设备都是与生产车间共用。
粤科集团组成了一支十一人的队伍,可谓声势浩大,将会议桌的里侧挤满了,其中包括粤科集团的林副总经理、资本经营部的任总、粤科股份的总经理高原以及粤科股份的副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还有财务顾问等,看这个阵势,就是奔着以粤科股份作为收购主体来谈这个项目。
晶耀这边为了内部的稳定和保密需要,只有赵总、小岳、我以及另外一名常务副总参会,这一侧还坐着从中牵线搭桥的两名中介。
按照会议程序,赵总先把晶耀的创业、发展、上市的过程以及目前发展阶段的产能规模、技术优势等基本情况介绍了一遍,也如实说了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和对引入战略股东的需求,最后颇有感情的总结道:“我从事这个行业三十多年,创办晶耀科技到今天也有二十几年了,事事亲力亲为,晶耀能有今天的规模很不容易。但我已经年届七十了,总也有退休的一天,所以很希望找一家国资背景的平台作为大股东,借助国有企业的优势,为公司的发展助力。”
粤科集团的林总是这次的带队领导,在聆听期间始终面带微笑、频频点头,针对赵总的发言的回应也是不乏溢美之词,大大赞扬了晶耀科技这么多年的发展所创造的不俗业绩,也表达了粤科集团的资本实力很强,对行业十分熟悉,具有收购以及未来整合的能力和愿望。
当谈到方案框架的时候,他就把话题抛给了坐在他右侧的资本经营部任总。这大概是国有企业尤其是粤科集团这种金融控股型企业的特征,当成为某一级别的领导之后,就不会再插手具体事务,而只是作宏观上的指导和方向上的把控。
任总延续着林总的话头,提出了粤科集团对这次收购的设想:“我们是希望收购赵总全部或者说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股权,从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当然,在此之后会通过对董事会的改选等手段,真正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收购的主体我们想用粤科股份,它是我们的控股子公司,也是一家与晶耀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具有资金和业务协同方面的优势。”
“关于我方提出的定向增发呢,这是方案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认为是应该与赵总转让股权互为条件。”小岳忍不住发问道,“另外,收购主体方面我们认为粤科集团更好。”
“是啊,是啊,如果没有定增,对于赵总的股权转让价格也会有影响。当时我们测算的时候,定增的折价部分正好与赵总转让的溢价部分抵消,这样就相当于以市价作为收购价格。”一个瘦瘦的中年人声音尖利的说道,我瞄了一眼名牌,原来这个李益民就是中介,项目成功与否跟他的收益直接相关。
任总应该是跟李益民认识,双方说话前还有个眼色的交换,他笑眯眯的回应道:“李总啊,价格归价格,我们都可以商量。但如果把定增加进方案里,会增加不确定性,不利于我们尽快完成这笔交易。我们的想法是,等收购完成之后,择机进行再融资,但凡企业发展需要,粤科集团必然会去做的。”
“至于岳总刚刚提出的收购主体的问题,我也想补充解释一下。
”他的目光转向正坐在他对面小岳,慢条斯理的说道,“如果作为粤科集团直接控股的企业,你们所有的工作程序、党建要求、财务制度包括费用报销都会按照国企的严格标准,其实不利于你们灵活的更有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以粤科股份作为收购主体,那么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我们存粹是从对晶耀发展有利的角度来涉及这个方案的。”
说到这里,我注意到赵总和小岳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方案的几个关键诉求都没有得到对方的积极回应。而李益民似乎很有发言的欲望,大扯了一堆赵总的个人、家庭和情怀,漫无边际,不知所云,听的我眉头都皱起来了,对面的林总等人也明显有些不耐烦。
“这样吧,我们不如让高原总谈谈自己的看法。”林总终于打断了李益民,亲切的看向左侧的高原,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议,这位身材魁梧面色凝重的高总一言未发,包括坐在他那一侧的粤科股份的高管们,都只是在默默的记着笔记。
听到自己被点名,高原冲着对面的赵总点了点头,用低沉的语音大致介绍了粤科股份的现状,并且示意他手下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的跟赵总围绕企业经营、财务规范性和主要客户等作了的交流,他本人却始终未作任何表态。
“高总,您是这次收购的主角哦,多讲几句吧。”任总看起来对这个项目很热心,试图想让高原表态。
“是啊,高原总刚刚主持完成了几十个亿的再融资,手里的资金实力很强,正在寻找合适的外延扩张的对象,如果双方能达成合作,相信对于晶耀未来的发展很有好处。“林总似乎和任总是一个想法,也催促其多说些。
见实在躲不过去,高原有些无奈的皱了皱眉头,斟酌了一下语句说道:”就我们的初步了解,认为晶耀科技与粤科股份在产品、客户和技术方面还是具备一定的协同效应,赵总为首的管理团队这么多年的经营也是卓有成效的,在国内同行业中算得上头部企业。但是,从刚才的交流过程中,我认为无论是粤科股份内部还是我们的财务顾问,都没有真正的对晶耀科技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收购后在哪些方面可以促进粤科的发展,我听到现在,也思考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这番话一出,林总、任总他们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因为这几乎就是在明说粤科集团主导的这次收购准备不充分,而粤科股份对此有不同的意见。而坐在对面的小岳、李益民同样面色尴尬,因为他们都对赵总打了包票,说这次会议是协商探讨具体方案的,结果变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对方根本就没有明确的意向。中间隔了两个人,我没有看清楚赵总的脸,但估计也是面沉似水。
既然把话说开了,高原也就无所顾忌:“所以,我认为前期的准备很不充分,需要作更进一步、更细致的尽职调查和行业发展分析,结合粤科股份的发展战略,提交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方案,然后我们才能确定是不是要收购晶耀科技。而各位领导刚才所探讨的只是方案细节,在大前提确定的情况下,像转让价格、定增安排这些都好谈,一定会让双方满意,我在这一点上可以作出保证。”高原的发言结束之后,有一段不短的沉默时间。
我冷眼旁观,各方都对今天的结果有着各自的不满,但也不能这么僵持下去,于是笑着提议道:“现在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安排了晚餐,各位领导可以在用餐期间进一步交流。”
小岳也附和着说是定了一家不错的本地菜餐馆。在场的众人基本都点头同意,只有林总说是有个重要会议参加,匆匆离去,但在我看来这是对高原表态的另一种表达不满的方式。
我没有参加这次晚餐,一方面是因为以今天下午的会议成果,双方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去听几个小时没有营养的废话毫无意义,另外是我约了另一家企业,谈未来的项目交接问题。所以,我跟赵总打了个招呼,说是明天一早再碰头商量。
晚上见的天启科技是做基础化工材料的,主要应用于设备的外层功能性涂料,陶总当初从代销起家,研发出了独家的配方,从而自立门户。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规模太小,经营很不规范,当时销售额不到一个亿,净利润在两千万上下浮动,投资机构进来的时候也就给了两个多亿的估值。
正因为如此,陶总听从我们的建议,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研发,大力拓展新的应用领域,试图尽快的将盈利规模搞上去;另一方面,找来了职业董秘兼财务总监,除了优厚的年薪之外,还给了两个点的股份,目的就是要把公司的规范性搞上去。
两年时间过去了,第一项举措取得了部分的成功,净利润已经接近四千万,距离我给他画的“达到五千万直接报创业板”这条线已经不远了;第二项举措却很失败,前后两任都干了不到一年匆匆离去,按照陶总的说法是“目标不一致”、“工作能力不强”、“这山望着那山高”,而离开的人则都是认为陶总太抠门,不给予资金、人力上的支持,导致规范工作很难继续开展。
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企业太小,上市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了想要借此机会实现财富自由的职业董秘的信心不足,决心也不够,一旦受到陶总持续给予的压力或是外部有什么更好的机会,自然就会另寻出路了。
最后,陶总痛下决心,给了三个点的股份,将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现场负责人李晓军挖了过来,既有能力又熟悉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才有了近期相对稳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