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2
因为锦衣卫都是孤儿出身,几乎没有了亲人,所以锦衣卫的人都比较独立。作为任何一个当权者,都喜欢这种没有后顾之忧的人。这些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容易控制,更是会对主人忠心耿耿。为了防止锦衣卫被腐化或者是变质,朱元璋给这群锦衣卫定下了三个规则,这就是锦衣卫的三大铁规。第一,锦衣卫的人不准和朝中官员私下来往,更加不允许锦衣卫和官员结亲;第二,锦衣卫的人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但是不准锦衣卫和锦衣卫的直系子孙考科举;第三,锦衣卫的一切,只服从于当代皇帝一个人。朱元璋和马秀英因为情况特殊属于例外,以后锦衣卫只听皇帝一个人的调遣。
锦衣卫不和官员走得近,这样才可以确保锦衣卫办事公正,不会因为私情偏袒某一个官员。不让锦衣卫和他们的家属考科举,虽然有点残忍,但是可以确保锦衣卫不被外界干扰和利用。一些文人总喜欢利用师徒感情,文人交情,渗透或者是影响别人。朱元璋不能让锦衣卫变质,也不能让锦衣卫的人被人利用,所以朱元璋从一开始就不让锦衣卫的人走文人的道路。朱元璋担心锦衣卫参与党争或者是皇子之间的内部倾轧,所以规定锦衣卫只听从皇帝一个人的命令。这样不但可以约束好锦衣卫,而且可以让皇帝有一支绝对忠诚的军队在手。
锦衣卫自从成立之后,他们严守朱元璋的规定,真的不和外界过多联系。锦衣卫的后代成分也十分简单,都是马秀英皇后赏赐给他们的宫女生的孩子。马皇后为了拉拢和控制这些锦衣卫,把一些年纪到了的宫女外放,给他们这些锦衣卫当老婆。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人,他们的老婆是马皇后的人,他们的后代从一出生就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人。锦衣卫绝对百分百服从于朱元璋和马秀英,他们的儿子和女儿管朱元璋和马秀英叫爷爷奶奶。锦衣卫的儿子将来就是锦衣卫,他们的女儿就是锦衣卫的媳妇或者是宫女,锦衣卫的女儿进宫当宫女成为了一个常态。
锦衣卫内部有一个传说,锦衣卫成立的时候,一共有二十户锦衣卫。后来有一户锦衣卫因为触犯了朱元璋的规矩,其他锦衣卫执行了私刑,从此这一户在锦衣卫中消失了。这就是锦衣卫最初的底子,被大家叫做锦衣卫十九户。他们是锦衣卫中高层的骨干,锦衣卫总部和十三所分部的主管,几乎都来自于他们。到后来锦衣卫的一方主管,要是不是他们的锦衣卫十九户的人,就会工作很难发展。他们十九户人家相互结亲,早已经不分你我了。在锦衣卫内部,他们相互勾结,几乎架空了外人,他们才是锦衣卫的真正主人和主力军。
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其实这都是表面上的工作,他们早就是朱元璋的耳目和杀手了。说他们是朱元璋的私人打手兼杀手,这一点谁都不觉得过分。朝中官员对这个部门十分忌惮,也十分陌生,根本就打听不到任何有用的线索。许多人像渗透进入,但是没有人可以做得到,一些人的小动作反而被他们发现了。朱元璋为了震慑一些人,真的让他们杀了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
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其实锦衣卫就是早期的特务机构兼情报机构,手里的权力和能力十分强大。他们可以插手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除了皇帝没有人可以干预或者是管理他们。凡是私下调查或者是企图干预锦衣卫工作的人,都会被锦衣卫早一步抓起来,不久之后这些人就是莫名其妙死去。这就有了“竖着进锦衣卫,横着出锦衣卫。”的说法,凡是被锦衣卫带走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好端端的回来。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驾驭不法群臣为目的,《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
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其实这都是明面上的,做给一些官员看看的。其实锦衣卫依然存在着,只不过是从明到暗而已,转为不公开工作了。锦衣卫的职责和工作依然要做下去,只不过不能光明正大了而已。
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有了自己的监狱之后,锦衣卫的大牢成为了许多人的噩梦。以前大家管刑部大牢叫“天牢”,有了锦衣卫监狱之后,大家管锦衣卫的监狱叫“诏狱”,这里才是真正的天牢所在地。凡是被关进诏狱的人,都是大案子或者是朝中官员,一般的老百姓没有资格关在这里。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察与逮捕;其三,典诏狱。此三项职能在一段的时期内并未设立供其稳定实施的制度。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便此时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将内外刑狱从锦衣卫职责中废除,交由法司处理。
明初,“胡蓝之狱“、“郭恒案“、“空印案“多有锦衣旗校奉命活跃其间。
胡惟庸不但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助手,而且是朱元璋最为亲信的手下。蓝田玉更是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标的妻舅爷。要是锦衣卫管理不严格的话,要是锦衣卫走啊一惊喝外界过多接触的话,就不会做到公正和严厉。朱元璋让锦衣卫查案,锦衣卫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公正处理胡惟庸和蓝田玉的案子,让大家看到了锦衣卫的厉害和无情。朱元璋为自己初建锦衣卫时,给锦衣卫定下规矩而庆幸。这样的锦衣卫才是朱元璋需要的锦衣卫,他们绝对百分百只听皇帝一个人的话,才不会顾忌什么皇亲国戚或者是权贵大臣。
此期锦衣卫的职权有所扩大。一些在朝廷中由宪司负责的事项逐步由锦衣卫处理。镇抚司由卫的下属独立于锦衣卫,权力扩大,可直接向皇帝上奏。
正德初期,太监刘瑾操握政权,将心腹布于朝廷各要位上,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也常对刘瑾阿谀奉承。随着刘瑾权势的进一步扩大,锦衣卫不得不依附于东厂,-厂卫格局形式发生变化。在由钱宁治理卫事时,锦衣卫权势再一次上升。
明世宗嘉靖时期是锦衣卫权力鼎盛时期。此期的锦衣卫权力程逐步上升趋势,待陆炳执掌卫政之时,锦衣卫权力达到顶峰,卫权甚至超越厂权,东厂亦为之低头俯首。
史书上对隆庆、万历时期的锦衣卫人事变迁少有记载。以万历时期为例:万历初期,朱希孝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对权力的行使可谓规规矩矩,不扩大事态,严格遵守规矩,对事物的处理比较谨慎。万历十年,刘守为锦衣卫都督,其与东厂狼狈为奸,作威作福,虽对锦衣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了锦衣卫与东厂互利互惠、相互合作的局面。万历后期,神宗久久不理朝政,此时非法羁押、长期监禁的情形普遍存在。此时锦衣卫权力不及东厂之势。
锦衣卫权力低于东厂,沦为其附庸。自万历年间,明朝的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朝廷分崩离析,大臣们结党自拥,大太监魏忠贤权倾内外。熹宗初期,刘侨为锦衣卫镇抚司指挥,因为人正直,“不肯献媚,不肯杀人“,遵纪守法,魏忠贤便借势将其削馆免职。随后,田尔耕投靠魏忠贤,甘愿作其义子。其为人“阴险狡诈“,又因其“缉捕有功“升为锦衣卫都督。
崇祯初期,朱由检虽已拨乱反正,但社会矛盾一时并未消除。此期由董琨治理锦衣卫之事,此人急功近利,不久便被罢免。随后由吴孟明掌管锦衣卫,此人虽公正,但为不阿,行事时总观望东厂之态。崇祯末期,骆养性掌管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