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371

”云顶茶场的主人姓朱,家族里在明代曾经出过数位将材,其中一位甚至被加授昭武将军,正三品。但由于奸人恶意污蔑诋毁,最终落得整族籍没,家训里就有了一条,后人不管如何,远离是非名利,权势富贵不求,随贫随富。他的家族在庐山种茶近千年,虽然有几株上古的好茶,但这家人品行端正,知足常乐。酒香难掩深巷,总有人慕名而来,起初只是寥寥几个云游的爱茶者,逐渐又又了些文人雅士,再后来一些商贾之流也开始登门拜访,朱家一向大方赠予,求茶者绝大多数都是心存感激的人,但世事无绝对。在咸丰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外国商人在广州寻找好茶,一些中国商人出钱派人到全国各地寻茶,好茶难觅,价高如金,就看寻茶人的本事。其中一个姓李的读书人来自一个小村庄,他读了些书,但并无建树,和一些朋友商量着也随别人全国各地寻茶。他去云贵川藏,两广福建,两湖AH,也找到一些人脉,寻得一些商机,当人问他哪里人时,他总是报上幕阜山之名,但知道的极少,他只得改称庐山脚下,事实上庐山离他的原籍尚有几百里。然而籍着庐山的美名知道的人就多了,都叫他庐山老李。直到他五十多岁,几乎无法四处闯荡之时,在广州遇见一个人,此人也问他何方人士,他答庐山,那人就笑他,庐山的还四处寻茶?他不解,那人说他的父亲曾是江州知府的凤楼,如同一个小小秘书,与知府本人同是福建人,有名的产茶地出身,爱茶如命。喝茶极为讲究,涉猎甚广,但他任期将满的时候,对凤楼说,于江州有一处不舍,乃上古云雾也。离职之前特意带着凤楼一起到庐山上一个古老的村落里,跟一个姓朱的当地人讨了一包云顶云雾茶,还慷慨地送了一包给凤楼本人。凤楼回家后对子孙说,闽茶甚好,但鄙人不忘云顶之雾,惜哉,惜哉。为什么可惜呢?凤楼后人对庐山老李说,因为那姓朱的人从不卖茶,所以他父亲后来再没机会和喝上一回那茶,市面上也买不到,但绝对极品。庐山老李回来后,就跟人打听云顶云雾,但庐山的人也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他滞留在庐山几个月,寻遍了几乎每一寸能去的地方,姓朱的人不少,但始终没碰上种茶的朱姓人,直到有一天他在汉阳峰的半山腰上,看见一个颇为破落不起眼的人家,他攀爬了很久,饥渴难耐,就上前敲门讨水喝。那家人十分善良友好,将这个陌生人迎入家中,并给他递上一碗茶水。庐山老李接过碗的时候,只见碗底沉着三两片绿叶,一饮而尽。片刻回甘,他沉默半晌,又问主人讨了一碗,这回他定睛观瞧,茶叶一芽一叶肥壮,条索清秀紧凑,一寸白毫若隐若现,闻则香气幽兰,新鲜清爽,茶汤绿中带黄清澈见底,叶久泡依然保持翠绿,整齐均匀,浅尝醇厚,深品甘甜,乃汤清,色秀,香幽,味醇的极品。老李与他攀谈,得知这家主人姓朱,而且在此地居住已久,便提出能否在他家歇息片刻,主人欣然允诺,并回了后院耕种。片刻后老李出现在后院里,主人有些意外,老李说他要上茅房,主人给他指明方向,但后来不速之客依然赖在家里,不光不走,还四处查看。直到他亲眼看见主人屋后的一片茶场,和里面耕种的老老少少,才肯离去。老李看见了什么?不是那一簇簇碧绿的茶叶,也不是主人家十几口人,而是十三株茂盛,繁盛的古茶。他一眼看出那几棵茶绝不简单,一定是故人口中的上古神茶。虽然从汉阳峰离开了,回到家中,这老李定是嘲笑自己怎敢自称庐山老李,果然是不是庐山真面目的糊涂蛋啊,他近乎茶饭不思,只想着要怎么才能把那茶弄到手。回到家中,家人问他这趟外出如何,他摇摇头,后来兄弟见他抑郁,问他怎么了,他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别人都劝他不要那么执着,但他却已悄悄下定决心,誓要把神茶拿到手。终于过了半年,等到尘埃落定,他和自家兄弟十六人一起分别从几个方向上庐山,人均携带刀剑匕首,以茶农打扮。于傍晚时上山,待天黑潜入汉阳峰朱姓人家,杀尽一家十几口人,抢走金银钱财,并一把火烧了茶场,点燃几乎所有的茶树,唯独那十三株上古神茶全部被连土挖起,裁去枝丫,放在箩筐里带走。事情格外顺利,唯一蹊跷的,只是老李下到半山的时候,突然觉得听见有什么在哭喊,像只猴子,又怕是孩童,于是怀疑少数了人头数,要十六兄弟回去再搜查一次,但兄弟们觉得一定是老李听岔了,只是老李坚持说听见有人哭,十六兄弟商量一下,决定由七人带着茶树先走,剩余九人再上山一趟。等他们上到山顶,却奇怪地发现,整座山被浓雾笼盖,伸手难见五指,而且无论如何找不着那汉阳峰上的古村户。兄弟们一合计,说再山下等个几天,如果没人下来,那就是你听错了,于是在山脚下又等了两天,吃光了干粮,也没见有人下山,这才放心离去。“

”有人哭喊?“李征笑眯眯地看着这个将故事编的惟妙惟肖的年轻人。

冷狗将衣服放在木沙发上,继续说,“兄弟们回到幕阜山,将茶株种在幕阜之巅,十三株里,死去六株,剩下的七株都活了下来。生的茶叶和当年老李喝的一模一样,老李将最好的茶采了去广州寻找最好的买家。当然有人识货,最好的时候,这种茶的价格和黄金一般贵。兄弟几个早忘了当年庐山上有人哭喊的事情,那一幕仅仅只是反复出现在庐山老李的恶梦里。那到底是谁在哭喊呢?是老朱家的小儿子。十来岁的孩子,最爱爬树,但可惜是个哑巴,家人看他天生残疾,也难沟通,采茶耕种的事也不安排给他,由着他在山上跟群猴嬉戏。当天庐山老李上山起孩子就看见过他,模样记得清清楚楚,过了半年,庐山老李带着兄弟们上山,他也看见了,并且在吃晚饭的时候,手舞足蹈的跟老朱报信,但老朱没弄明白他说什么,以为他不但哑,还傻,没当回事。后来出事的时候,孩子逃到树上躲过一劫,等贼人离开,不禁放声大哭,声音如猿猴般凄厉刺耳。孩子没有名字,不能言语,无法沟通,从此开始要饭流浪,从江西到AH,到河南,再到四川,后来又到了湖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幕阜山杂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幕阜山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