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李华的好运,微笑(2)
“那样不行。你看看人家孩子,多懂事?”
“一次考好了,就得意忘形,小心骄傲过头了。”
“看你那得意的劲头,马上要摔跤了。”
“吃饭的时候,不是那样坐着的。腿要放好。”
“这么小就不正经,长大后可怎么办?”
“不能笑,要严肃。”
我机警地转动着脖子,谨慎地打量着周围。其实电梯厅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但我担心忽然从哪里钻出一个人来。在陌生人面前打哈欠,会显得没礼貌。要精神饱满,目光澄亮,不要显露出疲态。尽管努力装出来的样子很耗费精力,但我好像习惯了。
眼前来来往往的人,讲着各种语言,声调不一,传到耳朵里,只是噪声。这场景令我很疲惫。我强打起精神,跟在李华后面,机械地拿起餐具,感觉没有胃口,随便夹了点菜放在盘子里。我似乎有点饿,但没有食欲。
我随便挑了张桌子,一屁股坐下来,默默吃盘子里的东西。李华微笑着朝我走过来,坐在我对面。陆续有人过来,在我们旁边坐下。我们这张桌子上,总共有六个人。我调整身体的姿势,让开些空间,让六个人能舒适地坐下来吃饭。过了差不多五分钟,我才适应六个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氛围。其他人边吃边聊,我听他们在聊工作上的事,没兴趣继续听下去。
忽然有人说到了文学。我以为李华会搭腔,可他憋红了脸,只顾吃东西,似乎没听见同桌人说的话。我决定打破沉默。如果继续埋头吃饭,确实有点尴尬。我们不是木偶,也不是摆设,是活生生的人。在近距离的交往中,回应他人的话题,是基本礼貌。尽管我不太愿意跟陌生人交谈,但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要打破以往的惯性,做点不一样的事。反正,接下来我要谈到的是对面的李华,不是我本人。
“您是搞文学工作的么?”
我问斜对面那个戴眼镜的。他坐在李华旁边。
“我是出版人。”眼镜说,“我来找找机会。去年约定在这里碰面的,有几位著名作家答应给我看他们的最新手稿。”
“最近图书市场什么情况?”有人问。
“总体情况不太乐观。不过,还是有畅销书。”
“我听说卖出3万本,就算是畅销书。”
“纯文学的东西,要是能卖出3万本,那绝对是畅销书。”眼镜说,“商业类图书,可以卖到10万本以上。”
“你主要是做哪方面的?”
“什么都做。文学、商业、社科、人文、历史。”眼镜说,“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我专门做畅销书,冷门的不做。”
我瞄了一眼李华。他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
“您眼前就有个著名作家。”我说。
“哦,是吧?”眼镜朝李华伸出手,“幸会。贵姓?”
“姓李,李华。”李华也伸出了手。
“李老师写哪方面的书籍?”眼镜问。
“文学方面的,主要是小说。商业方面的,主要是大公司的商业故事。还有经济方面的,主要是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类似于报道。”
“近期有没有什么新稿子?”
“有倒是有,只怕不在您的兴趣范围内。”
“说来听听。”
李华将一块肉用叉子塞进嘴里。
“还是算了吧。”李华说。
“怎么?”
“恐怕没有市场。读者不会有兴趣的。”
“没试你怎么知道?”
“我用中文写的。要翻译成英语、法语版本,在这里发行,还得找翻译。”李华说,“这太费劲了。”
“你可以在国内发表呀。”眼镜来了兴致,“你在国内发表过作品么?”
“没有。我离开了国内,在这边主要以英语写作,发表了不少短篇文章。中文写出来的,还没有机会出版。”
“确实难办。没有知名度,恐怕没人敢冒这个风险。”
“知名作家的书,恐怕卖得也不好吧。”有人说,“我从来不去书店。”
“书这种东西,不是必需品,也不是奢侈品,位置有些尴尬。除非为了某个特定的原因,才去书店。比如买本词典,或者某个专业的工具书之类。用完了就扔掉。我记得,我以前买的那些书,不管之前多么喜欢,后来都堆在角落里积累灰尘。后来,不知道是哪一天,被我妈一股脑儿卖给了收废品的。五毛钱一斤。”
讲完这话,这人哈哈大笑起来。
“不,你不要灰心。我可以帮你操作。我是出版人,这方面我有经验。”眼镜说,“我可以将你打造成畅销书作家。书卖得好不好,宣传很重要。在书出版发行前,我们会先帮你在国内做宣传,请名家作序。”
“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题,吸引眼球?这个套路还好使么?”
“这个你就不懂了。要懂得利用人的心里。我只要说,李华老师是海外著名作家,某某书长期占据畅销榜,现在引进国内发行中文版,保管好使。”眼镜说,“有了国外畅销作保,国内肯定有出版公司愿意接手,也会有读者买账。”
李华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变化。
“如果这个办法可行,那倒是值得试一试。”李华说,“我离开国内,到冰雪世界来之前,一直想出版中文作品,可不管我怎么尝试,都没用,这成了我的心病。”
“如果在国内畅销了,再翻译成英文,在北美地区发行。国内知名畅销书作家李华,最新爆款作品。二者相辅相成。”眼镜说,“实际卖出了多少本,又有多少人真的读了,并不重要。数据可以后台处理的。”
“果然无商不奸。”有人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