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邓家村
作者有话要说:没啥说的~看吧~~~邓五爷七十多了,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得很,农忙的时候还跟着下地帮忙,此时他正坐在堂屋听着两个重孙背书,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眯着眼睛很是享受,手里还搭着一根小竹竿。
两个孩子一个叫朝英,一个叫朝益,朝益先背的早已背完了,朝英却背的有些磕磕巴巴,背错了便不免要被邓五爷手里的小竹竿敲两下,朝益虽然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眼睛却时不时的向外看两眼,瞧见自家门口进来两个人,便忍不住了,“太爷爷,咱家来人了。”邓五爷睁开眼睛,瞧见是村东头邓青泉的遗孀宋氏,不由露出笑容,“青泉家的,怎么今儿过来了?你二哥前儿还说起在县城遇上你家仁哥儿了呢。”“好些日子没来看看五叔五婶了,今儿得了空,正好有坛好酒,拿来孝敬五叔。”
宋氏给邓五爷行了礼,将酒奉上,又把用纸包着的炒花生塞到朝英朝益哥儿俩手里,邓五爷自然推辞了一番,小哥俩等着邓五爷让他们道了谢才坐在一旁吃起来。温华看着这哥俩认认真真的剥着花生,不禁轻轻一笑,朝英见她冲自己一笑,顿时低下头去,朝益却冲她做了个鬼脸儿。邓五奶奶听见动静也出来了,看了温华两眼,笑道,“青泉家的来了,呦,这是谁家的丫头?长得真俊!”宋氏又赶紧带着温华给邓五奶奶施了礼,“这是我娘家堂嫂送来的,说是给我做个伴儿,名字叫温华。这孩子可怜,爹娘早早的没了,亲戚又养不活她,只好找个人家托付了。”
邓五奶奶听了,又看了温华几眼,叹道,“真是命苦的。不过你能有个伴儿也好,知信、知仁都不在家,你一个人总归是有顾不到的地方。”宋氏笑着点点头,随即拉着温华上前,“温华,这是五爷爷、五奶奶。”
温华上前学着宋氏的样子道了个万福,“五爷爷好,五奶奶好。”邓五爷将温华上下打量了一番,“不错,青泉家的,这闺女不错,好好养着吧。”
宋氏道,“五叔,这孩子在我这儿虽享不了福,却也不必在外面受那些苦,只是既然在我家住下了,一应的事体还是得办齐全了,省的以后麻烦,”说着,顿了一顿,又道,“我想尽早给她办了入籍文书,可我一个妇道人家,知仁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所以……想请五叔给帮个忙。”
邓五爷捋捋胡子,沉吟道,“这倒不是什么事儿……只是你这会儿要办需多交半两银子的差费,黄册十年一查,我记得上回查黄册的时候正赶上朝益满月,估摸着今年过了农忙便又要查,你且等等,到时候我给你报上去就是,一份银子也不用多花。”宋氏赶紧道谢,“那就有劳五叔了,为我家的事总是麻烦您……”邓五爷哈哈一笑,“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信哥儿在外谋前程,常年回不得家,仁哥儿也是知道上进的,等将来两个都回来了,你也就熬出头了。”宋氏苦笑,“一个个都要挣前程,我只盼他们能平安就好。”叹了口气,又问道,“五婶的手腕子怎么样了?还像前一阵儿那么疼么?”如此这般叙了会儿话,温华始终安安静静的站在宋氏的身边,从几人的对话中获取信息。
看来这邓五爷是村里的头面人物,他家人口不少,儿子六个,女儿三个,都嫁到了外村,十多个孙子孙女,他家的地多,因此不仅自己种了粮食,还将种不了的地租给了地少的人家,而宋氏家里的田地也不少,大约三十多亩,因她家缺少劳力,就都租给了别人,自己每年收些租子过活。
古时田地的产量都不高,一石是一百二十斤,每亩地能有一石半的收获就算好的了,宋氏定下的租子不算高,每年缴完各项捐税,余下的也不过是一家三口的口粮,好在两个儿子都不在家,这样多出来的口粮还能换些银钱,可是现今世道粮价贱,也换不了多少钱,日子自然过的紧巴巴的,好在宋氏能干,家里吃的用的都不曾短少。邓五奶奶看了看日头,站起身来,“青泉家的,今儿留下吃吧,朝英他爹昨天打了只兔子回来,正好今天炖肉吃。”宋氏笑着婉拒了,“五叔五婶,时候不早了,你们就别忙活了,家里还有一堆活儿,我这就回去了。”宋氏带着温华向家里走去,路上遇见几个洗衣回来的妇人,聊了一会儿,便都知道温华是宋氏娘家送来的孩子,估计用不了两天,全村都能知道宋氏家里有了温华这么个丫头。
回到家中,温华将被褥拿出来晒上,又进了厨房将早晨的绿豆粥添了些水,把菜厨里最后两个窝头拿出来馏在锅里,洗干净宋氏摘下的青菜,抓了一把干木耳用温水泡上,便来到宋氏身边。
宋氏正在堂屋门口用石碾子碾着麦子,一边碾一边用小笤帚扫着碾碎的颗粒。
“宋婶,我来试试吧!”温华看着觉得很有意思,不禁跃跃欲试。宋氏却催她回厨房,“烧火的时候不能离开灶头,等熄了火再过来!”“哦,”温华只好回去,继续蹲在那里盯着炉灶,控制着火候。等饭菜都烧好了,温华把饭菜都端上桌,来到宋氏身旁,看见还有一些麦子没弄完,“宋婶,饭菜好了,先吃了再碾吧。”宋婶应了一声,收拾了碾好的面粉,拿旁边的油布将石碾盖上,起身拍拍身上,解下围裙,“吃完了饭给我帮忙吧~”“好——”温华一听立刻兴奋了,她还没碾过面粉呢。……推了没多久,温华就推不动了,宋婶瞧着她直乐,把她赶到一边去,“照你这样儿,天黑了也干不完,你还是给我去筛面吧。”温华甩甩胳膊,听话的在旁边筛起面粉来。这麦子碾出来并不都是细如粉的,总还有些小颗粒和麸子,温华要做的就是用罗筛把这些东西筛出来,集到一起,反复的碾,反复的筛,面粉就是这样碾出来的,当然,最后筛下的那些杂质也不会扔掉,加上菜叶和豆渣,就可以喂鸡了,家里的那几只小母鸡每天都能贡献鸡蛋,正是此物的功劳。
碾好了麦子,宋氏又端出一簸箕高粱和一簸箕黄豆,准备继续干,她看了一眼一旁的温华,说道,“你去打盆水,把厢房收拾出来。”温华这才想起今天晚上开始就要在厢房睡了,她赶紧去厨房打了水,按照宋氏的指点找到抹布浸在水里端着去了厢房,厢房的门紧闭,用一根绳子拴着,温华解开绳子,推开门,这是一种幽暗的许久没有人住过的味道,屋里的陈设很简单,西墙垒了炕,东墙有一个柜子,柜子旁边是一架纺车,而纺车的旁边、正对着门的地方有一台织机,屋里到处落满了灰尘。她进了屋,先爬上炕推开了窗户,屋子里顿时明亮了许多,拧了抹布把屋里各处擦了三遍,柜门也打开了,这里面尤其擦的干净,又将门和窗大开着,午后的阳光照射进来,阴冷逐渐被驱走。
她拍拍身上,走到宋氏面前,“婶,有要洗的衣服么?我一块儿去洗了。”
宋婶道,“明儿再洗吧,今儿洗了也来不及晾干了。屋里都收拾完了?”
她点点头,“都擦干净了,等被褥收起来就可以铺上了。”看着宋婶将豆子和高粱掺在一起碾碎了,不由好奇起来,“婶,为什么要把豆子和高粱一起弄?”宋婶道:“煮熟了以后豆子粘、高粱散,掺在一起就正好了,这两顿你不都是吃的这个?”
“哦——这样啊。婶,累不?我来推一会吧?”温华挽起了袖子,仍然跃跃欲试。
宋婶笑笑,手上却不停,“这个可比刚才的还要费力气,你可转不动,得了,你还是歇会吧。”
温华便将屋里的一张竹制的靠背椅搬了出来,放在宋婶的身边,坐在上面看着石碾子一圈圈的转动,白花花的面粉铺展在碾盘上,宋氏花白的头发梳得十分整齐,一根造反的都没有,衬得她越发精神了,院子里的树木已长出新叶,虽还不至于绿色成荫,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温华渐渐安下心来,合上双目,没一会儿就睡着了。感觉好似只眯了一会儿,温华迷迷糊糊的只觉得鼻子痒痒得很,抬手揉了几下,没一会儿又痒了起来,她睁开眼睛,却是邓五爷家的朝益弯着腰站在她眼前笑得狡黠,她四处看了看,院子里已不见宋氏的身影。朝益又把手里的草叶探到了她鼻子上扫了两下,“你叫温华?那你姓什么?”
温华瞪了他一眼,朝屋里喊了一声,“婶儿,家里来人了。”宋氏从房里出来,看见是朝益,便招呼着,“学堂下课了?朝英呢?温华,去给你朝益哥倒碗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