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事倍无功
随便对付了一餐宵夜,刚子开车送刑斌:“你说摄像头的时间,我是说治安监控和小区的监控会不会有时间差”刚子问。
“治安监控的摄像头都上了云台,有UTC时间校正,小区的监控,原则上他们应该部署专门的外网服务器,做UTC时间校正并同步内网设备,所以,时间差是不存在的。”
“这么说来,这事儿还有隐情?”
“是的,嫌疑人有太充分的时间离开现场,从目前所掌握信息,这个时间似乎是胡女士留出来的,所以有隐情。”
车转了个弯,驶入进小区的路,夜里湿润的风迎面拂来,风中带着草的香味儿,空中,月光浅浅的映照着云朵,路边,有依稀的萤火虫点点,不经意的,水塘边一声蛙鸣传来,一时间,刑斌感觉比站在湖景豪宅里还有一种惬意。不过,这条黑漆漆的路,什么时候能安上路灯,正经八百的铺上柏油,小区的超市里再多一些生活用品的种类,深夜的案几边,有红袖添香,才是有了人生的惬意,刑斌心里想。
下车时刑斌问刚子:“你是真有女朋友介绍给我?”
“我听见有一颗凡心悸动了,你也会感到寂寞?”刚子的笑有一种邪恶。
刑斌拿出手机瞄了一眼,都快十二点了,上班真的很充实。踏着小区昏暗的路灯,拐进楼门,忽地想起那个丸子头,身着一袭浅草绿,绣着荷花裙摆的姑娘,裙摆迎风摇曳,一句诗映入脑海:风牵一袖低相向,应有锦鳞闲倚傍。人只要闲了,真的会想太多。
这一夜刑斌觉得睡的有些不真实,恍恍惚惚间,总觉得是谁在梦中,但又看不清楚她的脸。她离他似乎很远,可就算是明明已经很近,甚至,已经感觉到风拂起她的发丝,轻轻撩在脸上,可就是看不清。对了,他好像看见了荷花裙摆。电话铃响起的时候,他知道,这一定是在梦中,但还是不由自主的按下了接听键。
静夜里,有蛙鸣、虫鸣、月光,还有刑斌,睁着眼睛躺在床上。
回到队里,刚子问刑斌是不是一夜兴奋的没睡好,吊着个熊猫眼。刑斌去洗手间照了照镜子,没毛病。
俩人一起重新整理技术组的报告,顺便补充现场资料。
血样:十个样本有三种不同DNA,一种属于受害人;两种未知,可能是嫌疑人和未知的第三者。
脚印,应该说是鞋印和脚印:重点在卧室里,运动鞋印很明显,不属于现场任何一双鞋,属于嫌疑人;两个拖鞋印,属于现场卧室;还取出两组脚印,也就是赤脚踩在木地板上留下的,两组,妥妥的就是两个人,一个属于胡女士,而胡女士的笔录只有她一个人在家,而她丈夫的确在外地出差,那么另一个脚印,肯定不会是周公的。
拖鞋组织残留物:卧室里的两对拖鞋,在微细的组织残留物里,检出三组不同的DNA,一组属于胡女士,一组估计属于胡女士丈夫,还有一组未知。
伤口:划拉和劈砍所致,创口都比较浅,无致命伤,分析凶器类似于人们常见较轻薄的水果刀。
现场:没有物品丢失,家具整齐,没有激烈的搏斗痕迹,没有惊动任何房间外的人。
嫌疑人:治安录像拍下清晰的照片,但胡女士无法进行指认。
求救电话:拨打时间点不合理,拨出时间比嫌疑人逃窜消失的时间还要晚4分钟,实际应该要晚了最少10分钟。
刚子看看刑斌:“你说胡女士要掩饰什么?就这么重要,
自己的伤都不顾了,又或者她一定要先处理什么?”
“别着急下定义,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条,作出结论,有悖于我们的职业和专业。”
“那,怎么来开始突破了,要是嫌疑人一直不归案,胡女士那边一直闭口不讲,这事儿不就得挂着了,毕竟,整个案子里,只有她才是受害者,不可能对她做侦讯啊。”
没错,这正是不简单的地方,案子其中一个关键的点是嫌疑人,他是现场第一经历人,当晚发生的一切他最清楚,必须归案,可这厮在哪儿了?嫌疑人在闹出血案这种大动静后,通常极可能会暂时离开当地,四处游荡,这期间如果没有另案再犯,很难追查踪迹,时间慢慢再一推移,又成积案了。
“走吧,去批发市场,顺藤摸瓜呗,咱们干的就是这个,能越早把那厮归案于我们越有利。”
既然嫌疑人从批发市场闪去无踪,那他也许就从那地儿过来到达案发现场,只要经过,总会有些蛛丝马迹,只要他还在这座城市中,一定有挖到他洞穴的方法,刑斌相信这个理。
批发市场颇具规模,一幢5层大楼,绕着大楼周边还有一圈铺子,这地方客商云集,人流如织,整片场地,除了一前一后两个大门出入口,还有七八条小巷子可以通进来,刑斌跟刚子凭着一张照片,开始大海捞针。走访是个体力活儿,而且是这种海量的规模,一天能把一个月要说的话都讲完,后悔没带个大水壶出来。俩人先从周边开始,刚子顺时针,刑斌反时针,挨着一个铺子一个铺子的重复着相同的程序和几近相同的问话,留下联系电话,基本上,表情也不会有变化;与他们交流的对象,男女老少各种年龄层次,天南地北的各种口音,带有地方特色的各种普通话,足以让你领略中国地域之博大,语言体系之丰富,口干舌燥,筋皮力尽,可这是必须做的事。很多的案子,收集案情信息、佐证,疑犯的抓捕,也是靠着这种原始而低效的方法,一点一滴,积沙成塔,成功突破,他们也无法例外。走访完周边,唯一的收获就是,累和缺水。
“咱们是不是也写个海捕文书上,满地儿都贴上,我估计效率会比这高”刚子说。
“有碍观瞻,破坏城市形象,容易引起群发性聚集,臆动症人的遐想。”
“帽子好大,大楼里继续吗?总共5层,我们这么干下来少不了得三天,累是其次,也是必须的,我只是觉得未必会有收获,劳而无功”刚子问。
这一行,劳而无功的情况太多了,这样的大市场,每天千万种不同的脸孔在这个场所里穿行,对于商户来讲,只要不是熟客,很难对陌生人有印象,而嫌疑人其貌不扬,也并没有进货的需要,他更不需要进商铺驻足,只是匆匆经过,不会给任何人留下印象,即便有监控,可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发现一张脸,那需要具有孙大圣的火眼精睛。
追踪嫌疑人,是不会有大数据能支持的,因为没有人确切的知道嫌犯有什么习性,大多数时候,需要靠每一位刑警的经验。可以假定(当然这是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嫌疑人往哪个方向逃离,就会从哪个方向来到现场,但如果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在这个方向上做的全部工作,都将付诸流水。市场里散射的七八条通道,通向外围的老旧居民区,犬牙交错、四通八达,有如古代城池里缓冲骑兵的瓮城;每一个巷口,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亦或是向前走,如果没有一定熟悉程度,少不了在这巷子里打圈圈,来回的转悠,然后懵逼掉,刑斌和刚子在这迷宫一般的巷子里,几乎浪费了半个小时,只能一路问询重新回到到市场里,经保安指点,直直的穿过一条破败的巷子,进入一片开放式老区。已经拆掉了大片,残垣败瓦,一片闹市中的荒芜,零星几幢未拆的低层建筑,突兀的耸立着,刑斌心里凉凉的,逐一上前敲门询问,没有任何收获。
由市场通过这条小巷来到这片拆迁区域,最直接也没有叉路可走,不会迷失,横跨这片拆迁区域,即是纵横交错的大道,车多人少。进市场穿过小巷跨过拆迁区域,快速消失,刑斌和刚子做不到,但或许嫌疑人能做到。
分析逻辑是成立,结果很打脸,循来路摸排线索,寻获嫌疑人的行踪,这个方法看来不可取。
华灯初上,俩人回到队里,寻队闻着味儿就过来了:“咋样了,是不是可以先写报告提纲了?”
”想写,但无从下笔,嫌疑人未归案,物证不能全部吻合,口供也不完善,三无啊。“
“我又没让你结案,就是想了解进展情况。”
“批发市场排查了一天,大概排查了三分之一吧,嫌犯杳无音信”刚子插话。
寻队看着刑斌,他们四目对视,“你不会是想我给你加人手吧。”
“有吗?多多益善,以此类推,批发市场排查完,跟着信息再排查,那得过去多少天,我在担心此贼已然遁去,不在本市了。”
“那就不排查啦,让它做成积案?”寻队盯着刑斌目光中,有准备开锤意思。
“必须排查,这是我的天职,苟以生死而不敢忘。”
但是需要转变思路,什么能做什么更方便做什么容易出效果,优先处理。嫌疑人必须追辑,但既然确定胡女士是有所隐瞒,那所瞒之事必与她相关,她可以缄口不说,不代表密不透风、无从可知,刑斌觉得可以走访她的社会关系,从旁敲证,再对她做讯问,嫌疑人的归案虽有不确定因素,但刑侦的目的就是要完整的知道当晚案发现场细节,有过程就有真相,待嫌犯就范,案子也可以结了。
“明儿你联系胡女士丈夫,就说现场准备解封,你需要去拜访沟通一下,顺便侧面了解胡女士的社会关系,尽量多,有用没用都了解,我去案发小区了解,回头再综合一下,你先回家,我留下来过一过录像,省得两个人都在一块耗。”刑斌对刚子命令道。
录像足有7个钟时长,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3点,刑斌想了想,决定从10点开始播放,没有让人失望,12:03,嫌疑人爬墙而入,这个应该算是今天里最有收获的成果。
倒在沙发上,刑斌试假设自己是嫌疑人还原场景:自己悄悄的走在四寂无人的临湖的绿道,经过小区墙角时,环顾四周无人,原地跃起手臂轻轻一用力,攀上墙头,跳进墙内,草坪灯光线朦胧,飞虫环绕,避开临江大道上的灯光散射,一路小跑,奔向几近小区尽头,在那边,有大片的绿化树间隔在小区和临江大道间,自己的身影湮没在夜色中,进入地库,循着走火通道,登上楼顶。终于等到万籁寂静,自己选择了一户人家,爬下阳台,经过书房,没有任何收获,继续推门进入卧室,女主人沉睡梦中,不对,自己应该看不清楚是男亦或女。自己试图拉开床头柜抽屉,可她却醒了。自己出刀威胁,意外的是她并不畏惧,用枕头、床上的玩偶与自己展开搏斗,自己不得已落荒而逃,一路狂奔下楼......。
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