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计划有变
父亲和大哥都相信我的话,他们暗地里计划逃脱科考。
古时候的科考制度,比我们现在的高考繁琐、恐怖得多!
首先是本人或祖上三代不能有以下规定的情况:僧人、道士、犯讳者、丁忧者、冷籍、丐户、娼妓、唱戏、卖艺、府衙杂役、犯过罪等等。
古时候的科考制度的选拨,分为一年一度的县试(普通读书人)和府试(通过后为童生);三年两次的院试(通过后称为生员或秀才);三年一次的乡试(又称秋闱,通过后是举人,分为解元、亚元);三年一次、通过乡试后的第二年的会试(又称春闱,通过后是贡士);通过会试后一个月举行殿试(此次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故考生称为天子门生,通过的称为进士)。
范进中举
我在现代社会读书时,曾读过《儒林外史》中故事“范进中举”。
范进就是参加乡试中的举人,他中举时可是54岁呵!他半生穷困,甚至是断炊挨饿的境地,连续参加了二十多次的考试才中了举人,真是不容易啊!
范进中举时高兴得当场疯了,后人还因此有一句歇后语叫:范进中举——喜出望外(喜疯了)
其实《儒林外史》中有提及范进中举的后续情况的,范进后来的官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范进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后来称为学政,全名为提督学政。
学道的职责是管理全省的教育工作,是三品地方高官,地位仅次于指派巡抚,与当时的布政使和按察使同级,等级类似于现代社会的省教育厅厅长。
五十多岁的范进,借由科举,晚年功成名就,一洗前半生的唯唯诺诺,人生从此低开高走,步步高升,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厅级干部。所以以前普通人想翻身,是借由科举路的。
父亲和大哥决定脱离科考入仕的道路,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怎样逃脱?
大哥只要不参加最开始的县试,就不能参加后来的府试和院试,以及乡试。
类似于现在不参加小学和初中的考试,也就顺理成章不参加高考一样。
决定不参加科考后,大哥凌轩空闲时间立即就多了。
父亲和伯父、几个叔叔那时还常年经商行走在外,大哥凌轩这时主要还是在家守着母亲、带着弟弟们,协助打理镇面街上的小铺生意。
小铺生意是请了小二看铺的,大哥凌轩关注着账面就可以了。
他经常抱着我,叫上几个弟弟,带上一点干果馒头包子,从侧门的小冷巷,瞅着巷子里没人的时候,离开小镇,穿越田野,一起走到山中密林,找一处无人的瀑布山坑水塘,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逃往何处
父亲和大哥心里这时都很清楚,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朝代更替的争斗,应远离中原权力核心地。
父亲问我:瑶瑶,应往何处走?
我仔细想了一下,写下: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