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银生学了一年半时间,师傅震河硬是赶银生出门,说是再跟着也是无益。
震河说,你跟我学的东西,混口饭吃还行,真要搞出名堂来,还得多参师多学习。
参师是手艺人基本学成之后,又找到别的师傅,进一步提高手艺的说法。
震河说,我认识一位名厨,当初也很一般,他学厨师出师后,没有马上开馆赚钱,而是行千里路,遍访名厨,拜师学艺,跑山东、入四川、下云贵、上闽浙,甚至甘肃XJ都去过,每到一地,就探究当地菜的口味及做法,学上几道有特色的名菜,学成后到西湖楼外楼工作,据说后来调到BJ,专门做国宴去了。
现在也是出名的厨师了。
我们打大鼓,也是一个道理,要兼收并蓄,才能终成大器。我的唱腔、演唱内容、演唱语言,自己感觉都有不到位的地方。
你可以参师学习。唱腔你学苏金海,演唱内容你找胡木生,语言你拜师赵有朋,每个师傅那里你要习得要领和精华,然后细细体会,你的艺术水平才能大大提高。
银生按照师傅的指点,又进行了参师学习,果然艺术水准有了进一步提高。
银生在当地名气越来越大。有时候话传来传去,就变味了。也有人传说,银生说书也并不是那么厉害,只不过一个虚名而已。
这话传到银生耳中,银生也不高兴。是骡子是马,拖出来溜溜不就可见分晓吗。顺着这一思路苦思冥想,忽然一个念头闪现,何不把打鼓艺人聚拢来,以艺会友,打一次擂台。
银生没把自己的小心思说出来,只是说以艺会友,切磋技艺,推动鼓书事业发展。震河听说了,说,想法好,就是没经费。我们这一行,以前是曲艺协会管,是不是可以找找组织。
银生找曲艺家协会,找到县文化馆,县曲艺家协会主席是县文化馆馆长兼任,馆长姓苏,精瘦,戴一副眼镜。
馆长说,我哪里有钱,我要钱做马跑,不过我可以出个思路。
什么思路,银生似乎看到一点希望。
馆长说,上次到市里开会,市里的馆长讲,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好多活动都是商家给赞助,不需要政府拿钱。
银生说,商家凭什么给赞助?馆长说,我也说不大准,别人已搞起来了。
馆长忽然想起什么,说,你可以打文化馆的牌子,就说我们是一起的,免得商家信不过你,红帽子有时候还值钱的。
最后和苏馆长商定,文化馆还是出份文件,就说县里迎国庆,搞一场鼓书大赛,各部门各单位要予以支持。文化馆的章子反正不值钱,银生要多少份文件,苏馆长答应盖多少红巴巴。
一方面筹措资金,一方面是筹划赛事。苏馆长说,赛事都好说,一个是比传统本子,一个即兴演艺,文化馆这些流程的事都搞得好,关键是经费。
见银生有些为难,苏馆长宽慰道,硬是凑不到钱,我们便说,大赛因故取消,反正人家也不知道这个因故是哪个因故。
内地经济比不上沿海,也还是有些许实力。不到半个月,竟筹得了十多万块钱。举办这场赛事应该多多有余了。
金鹰金行一家,就赞助了五万块钱,金行正大发展时期,结婚时女方三金的四金的正在流行,金行要求大赛冠名权,好好宣传这股潮流。
房地产正在起步。有几家见可以扩大宣传,也愿意拿一点宣传费出来,商家要求也不高,竖几块牌子介绍一下地产公司,再就是发几张传单。
县里的啤酒厂、水泥厂、还有几家企业也多多少少提供了赞助。
最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初期,靠着一张板车拖着毛线沿街叫卖赚钱,后来又买门面开店,现在已有八间门面的赵百万也赞助一万元。
他爱好鼓书,还学过一段徒弟,后来家里让他改行。这么些年来,顺也好,逆也好,他一直啍着鼓书小调过来。
一些传统唱本中蕴藏的文化,真的很了不起,他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对经商,对认识社会,对教育孩子,都相当有益。
他希望这门艺术更加发扬光大,能帮助更多的人。
经费这一头拿下来,苏馆长心里有了底,于是召开鼓书艺人代表大会,布置了工作任务,国庆前夕举办一场鼓书大赛,什么时候报名,作品什么要求,赛事计分规则,奖项设置情况,都制定得相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