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水泥、松江府
大白天的时候,空旷的林府常常只有言娘和惠南两个主子。
惠南上课的时候,言娘安排好一天的事宜,就要自己找乐子打发时间。
志怪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地理志,游记,总有看腻的时候,言娘就想到戏曲了。
瞒着孙女,偷溜出去听一场戏曲也不错嘛。
人也好奇怪,小时候命名不喜欢听戏,觉得一句话咿咿呀呀半天,等的人好着急。
现在却觉得人家唱腔婉转,唱词咀嚼起来口齿余香,竟然喜欢上了。
难道是年龄大了?
不,不,言娘不接受这个答案。
等她把疑惑和林如海分享时,林老爷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话:“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人经历的多了,知道的也多了,就更能和世间万物引起共鸣。”
言娘会在惠南下课后,带着她去外面下馆子品尝各地美食。
去集市上,见识老百姓的生活,知道民生疾苦。
她父亲那一代,都是林如海亲自带着体验民生,现在林如海官位高了,也更忙碌了,言娘就比葫芦画瓢的教育孙女。
有时候回去繁忙的广东港口,见识各种西洋事物。
记得惠南第一次见外国人时,很是震惊,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是黑眼睛、黑头发的!还有彩虹颜色的头发眼睛,很是新奇。
言娘好整以暇的看她接下里的反应。
小惠南震惊过后,就敢上前交谈,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
言娘挑眉,小惠南不应该惊呼妖怪,躲在祖母怀抱里求安慰吗?
这位西洋人略会些汉语,两人手比脚划的交谈了一会儿,在言娘看来,很有些牛头不对马嘴。
不过,两个人看着都很高兴。
过会儿,惠南告别回来。
那个外国人用生硬的英文,远远的和言娘打招呼:“美丽的小姐,你妹妹很可爱。”
言娘心花怒放:“谢谢您的夸奖,先生。”
惠南回来后,对言娘说:“祖母,他的眼睛是蓝色的,像天空的颜色。头发是棕色的,感觉脏脏的。有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的头发吗?我能有其他颜色的头发吗?”
小孩子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言娘牵着她的手,依次回道她:“祖母也不确定。即使没有,也可以染成那个颜色啊。”
“头发可以染色吗?”惠南仰头看向言娘,没听说过啊。
“布匹都可以染色,指甲也可以染色,为什么头发就不可以呢?”言娘反问道。
“那怎么没见人染色呢?”惠南接着问道。
“呃,”坑着自己了,要怎么回答呢,“黑色不容易上色。咱们国家不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嘛!”
言娘拽了一句文。
惠南不说话了。
等回去的路上,小惠南向言娘表达自己的意愿,她想学叽里咕噜的鸟语,挺好玩的。
言娘忍不住挑眉,不错嘛小朋友,勇气可嘉。想当年,你祖母被英语虐的不清,还只是个哑巴英语。
惠南记忆力不错,不说过目不忘,文章读几遍之后就能背诵了。
这让林如海很高兴,孙女如此,将来孙子启蒙时也不会差了。
现在她的课程对她来说不难,再增加课程也是可以的。
原本想让你有个轻松的童年的,你既然这么上进,想学外语,那就加上西洋画课程吧。
于是,言娘坏心眼儿的诱哄小朋友,“你既然想学西洋语,那就要坚持下去哦。你可是当姐姐的人了,要给弟弟们做个好榜样!”
惠南挺了挺她的小胸脯,自信的说道:“放心吧,祖母,我会坚持下去的。”
“那咱们拭目以待啊。”
“不过,西洋人单单教你说话,有些浪费人力。咱们要勤俭节约,让他身兼两职,还教你西洋画好不好?到时候你学会了,可以给祖父祖母、你父母、弟弟们画像。”
如果有尾巴,言娘身后肯定有九只尾巴在摇摆。
“好,要勤俭持家。”小惠南思考了一下,答应了。
请老师的事儿就交给她祖父吧。
“老爷,今天有人说惠南是我妹妹呢!”言娘得意的向林如海炫耀道。
女人都没不在意年龄的,被夸年轻是值得高兴的事儿。
“是西洋人夸你的吧?”林老爷想到一回到家,这祖孙俩交给自己要请西洋老师的任务,笃定的回答道。
“对啊,怎么了?”西洋人的夸奖就不是夸奖了。
“在西洋人眼里,估计中国人长的都一样!”林老爷给了言娘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说着这句话。
言娘?
过了一会儿,反应过来,这是说人家西洋人不长眼拉!
言娘气呼呼的白了他一眼:这男人不能要了,都不知道哄老娘高兴!今晚睡书房吧你!
过了几天,林老爷请了个来中土大陆传教的斯密斯牧师,教惠南英语。
不过,在上课之前,林老爷交代惠南,不要相信他的传教,大清人不信上帝!
惠南慎重的点头答应。
惠南小朋友是个说到做到的孩子,真的不相信这位斯密斯牧师,这让斯密斯牧师很遗憾。
言娘听过斯密斯牧师给惠南上课,常常讲圣经上的故事,想诱使她信基督教。
这位斯密斯牧师讲,上帝赐予人们食物。
惠南说:“在这片国土上,是神农氏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然后交给大家,大家就接有熟食吃,生病有药喝。”
这位史密斯牧师深情的讲到,当大洪水来了,上帝派诺亚方舟来救大家。
惠南说:“在我们国家,发大水时,有大禹治水;干旱时,有后羿射日。”最后总结到:“祖父说,我们国人相信人定胜天!”
牧师张了张嘴,哑口无言。
言娘暗暗给孙女竖大拇指!
言娘请这位斯密斯先生闲暇时,给家人们画像,尤其是小惠南,到时候寄给她父母,让她们一解对女儿的相思。
言娘给小孙女准备了很多西洋女孩的衣服,让小孙女换着穿,然后定格盛美丽的画像。
打扮洋娃娃是每个女人心中的少女梦,言娘有钱有闲,小孙女长的粉雕玉琢,也很配合。
言娘想到后世梦华录里那美好的中国色:榴花红、桃夭色、胭脂色、黄白游、天水碧、千锋翠绿、仓绿、松烟墨、相思灰、东方白等等。
名字都这么诗情画意,做成衣服穿上,觉得自己都变得有才情了呢。
言娘原本想只做自己和小孙女的亲子装,但撇下一家之主林老爷有些不地道。
他们三个都有了,那四个儿子的也不能少!
于是一家七口,就要整整齐齐。
这样做画像也更有氛围嘛。
做的都是汉服,适合居家穿着。
汉服啊,是汉族的服饰,它源于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上衣分裁四片,下衣12片,分别寓意“四季”、“十二个月”。
中袖圆,衣领交叠成矩形,意味着“天圆地方”。
古人将天地藏于衣服,是为了提醒自己,做人,要有规矩!
小时候看历史剧,还披着床单装大氅,觉得自己很潇洒呢。
现在能穿上正宗的汉服,哈哈,多少汉服爱好者要羡慕我。
这天早膳后,林如海去官衙了,惠南上学了,言娘觉得他们就想一家三口,丈夫上班,孩子上学,妈妈是全职太太。
言娘安排过中馈,就想再溜出去放风。
心动不如行动,就去首饰铺里看看有什么新奇的首饰吧。
才到首饰铺外面就下起雨来,言娘也没在意。
广东这地方临海,尤其是夏天的雨,真正让你认识到六月天儿孩儿脸的意思,说下就下,说停就停,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也不少见。
言娘在铺子掌柜的殷勤介绍下,给自己购买了一套头面,给林老爷买了一块玉佩,给惠南买了不少新奇的小玩意儿。
雨停了,看看时间,惠南也快下课了,就出门回去吧。
“夫人小心!”丫鬟忙扶着言娘提醒到。
“啪唧”,已经晚了。
言娘一脚踩到一块活动的地砖,被溅了一身泥。
丫鬟赶忙蹲下给言娘擦衣服,言娘嫌弃的提了提裙摆,让丫鬟起来,擦不干净的,赶紧回家换一身吧。
言娘上世就烦这样,雨后走在路上,踩了活动的地砖,然后鞋子、袜子、裙子都脏了。
当时就想着,这道路设计师们是不是都是汽车代步,平时都不走路啊?让他们被溅几次试试。
为什么不让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摸一层水泥,不知道地砖容易不稳吗?
尤其有些铺的还是瓷砖,下雨天就很滑,大冬天雪化结冰,那就更容易摔跤了。
不过,自己刚才想到什么,水泥?
对啊,如果有水泥,就好了,林如海修路就更便利了。
言娘前世弟媳的哥哥在水泥厂上班,据说他们单位在长江支流旁,长江两旁好多山,离原材料石头近。
他们单位还是绿色环保单位呢,好像是收集江里的垃圾一起焚烧了。
后面的垃圾忽略不计,那样子就是说水泥的原材料是石头喽,需要高温焚烧。
言娘记得前世小时候家里建房子,水泥、沙子、石灰等搅拌均匀后,用水和成泥,然后使用。
那石头焚烧后变成粉末使用吗?
言娘记得孩子们小时候,随林如海调任去奉天的途中,大家在景德镇停留参观。
当时呦呦见到不少破碎的瓷器,好奇的问碎瓷器为什么不丢掉,还有用吗?
当时那个师傅怎么说呢?
好像是碎瓷器能碾成沫,就又变成陶土,然后重新加水和泥制成瓷胚。
言娘记得自己当时的想法是:古人还挺有循环利用的环保意识呢。
据说砖头也是这样,不完整的转头粉碎后,重新加水加泥打成砖胚,烧出来的砖头更结实。
水泥是不是也是这样,石头焚烧后碾成粉末状,加水和泥晾干后就是水泥路?
至于石灰,言娘想到自己小时候被妈妈逼着背诵过的古诗三百首,好像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吧: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石灰了。
在言娘一路沉思中到家了,丫鬟们才低声提醒,该下车了。
言娘直接来到书房,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等林如海回来交给他,至于具体的实验就让他操心去。
“祖母,我回来了!”小惠南欢快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言娘也写完了,就走出去关心小孙女了。
后来,林老爷新修的路上面加了一层水泥,车行驶在上面更平稳了。
康熙53年,在正六品职位上,任内阁侍读的阿寿,寻思外放。
和父亲写信沟通。
京城现在太乱了,你方唱罢我登场,阿寿不想被扫台风尾。
林老爷也一直担心儿子,当然同意了。
虽然儿子是驸马,无性命之忧,但有时候心理上的煎熬,也是很损耗身体的。
收到父亲的回信后,阿松向皇帝透露想下基层锻炼自己的意愿。
正好松江府的知州丁忧,阿松官升一级,从五品,被皇帝任命为松江府知州。
这升官速度,可比他父亲当年快多了。
阿寿没带敦恪公主一同赴任。
两个儿子还小,等他到松江府,安排好一切,孩子大些了,敦恪再过去。
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松江地区的纺织业发达,始于人称布业始祖的黄道婆。
宋末元初的时候,流落到今海南岛的黄道婆,跟当地黎族人虚心学习棉纺织技术,并能融合黎汉两族纺织技术的长处。
后来返回家乡,不仅把自己的纺织技术传授给故乡人民,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革新出一整套擀、弹、纺、织的工具,特别是她制作的三锭脚踏纺纱车,大大提高纺纱效率,极大的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
她创制的三锭脚踏纺纱车沿用至今。
真的是因一人,兴旺一个地区!
而松江布久洗后后依然色泽艳丽。
随着布市的兴起,上海迅速发展,从事运输的沙船停靠在黄浦江沿岸,帆樯如林。
一句话,松江府知州是个肥缺。
上海有优良的港口,位于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
南邻杭州湾,西接江浙两省,地理位置优越。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所有从长江流域出海的船只都要经过此地,简直可是把控半个江南的海运。
上海,这个后世被称作东方巴黎的地方,还原没有那么繁华。
阿寿的目的是把上海县打造成货物集散地,南来北往的中转站。
要想富,先修路。
阿寿吸取爹爹治理地方的经验。
提出整修黄浦江沿岸的道路,拓宽上海县到苏州、杭州的道路。
政府出钱,征召人丁,建立砖窑等。
你靠山硬,你说了算!
不说其他,皇帝的闺女就在你后院坐着呢。
所以,阿寿一提出自己的建议,上官就同意了。
等规划好设计图,修路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先拓宽,后铺砖,然后上水泥。
阿松许诺治下的百姓,多出人丁参与修路,官府给予积分,之后凭积分能抵银钱购买商铺、库房等。
并让人宣传,老林老爷在肇庆、广东等地的政策实施情况。
都说生子类父,夫子一脉相承,都是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好父母官。
于是当地老很多百姓,愿意从织布挣钱中抽出人手,参与修路。
小林大人新官上任头一年,上海通往苏州、杭州的水泥路被沿岸的百姓修好了。
黄浦江沿岸的水泥路也铺成了。
然后让这些工人,推倒低矮杂乱的房子。
按规划图,拓宽街道,修建两层楼房商铺,一座接一座,二层商铺的走廊是连在一起的。
每隔不远,路两边的商铺就有天桥相连,天桥左右都有楼梯上下。
还画出特定区域,建立库房区。
以便之后港口行商使用。
修建好后,拆迁用地该赔偿的赔偿。
第二年,大量的商铺修建好,除了赔偿给原拆迁用户的房子,还剩余不少。
商铺价格不低,阿寿可是要靠这些商铺先回一波本儿呢。
当地人再观望,虽然手里的积分能低价购房,但积分也能换成银钱。
这时候,收到阿寿信件的亲朋好友都陆续派人过来了。
京城的十六阿哥福晋派管事过来来,一下子就购买6套二层小楼商铺,4个库房。
裕亲王福晋派管事购买8套二层小楼商铺,还有2个库房。
这真是为了支持兄弟事业,不惜嫁妆里的压箱底儿。
再一次让人见识到林佳嫁闺女的豪气。
言娘加上林老爷,太大手笔不太惹人注目,也就购买了8个二层小楼。
虽然说大娃三兄弟成家后,自己就尽够责任了,但购置明显能收益的产业时,言娘还是忍不住把三兄弟考虑进去。
十五公主肯定要支持自家驸马的工作,豪气出手购入10个二层小楼商铺,5个铺子。
哥哥被关禁闭了,手里肯定不宽松,于是给姐姐写信了。
暗暗决定自己的铺子给哥哥几个。
转头就送了4个房契给十三皇子府。
十三皇子十动然拒。
妹妹想着自己是好事儿,但自己一个哥哥怎么能占妹妹的便宜。
稍后又拒绝了大妹妹的房契。
十三公主嫁去蒙古,手里的钱财只会更多。
直接给她送过来10万两银票。十五公主转手就给姐姐购买了8个二层小楼商铺,2个库房。
连四阿哥、九阿哥都派人购买了商铺。
一个是自己最亲的弟弟的妹夫,也是自己妹夫。
一个是跟着林家后面做生意,尝到了甜头。
姑苏林家族人离的近,之前就购买了2个二层小楼。
现在看到伯爵府的人如此豪气的大手笔,肯定不会赔本的,于是又出钱购买了两个商铺。
还有公主身边的亲卫,公主亲卫都是满蒙贵族儿郎镀金的好职位,好多都是不太受宠的次子、小家族子弟。毕竟,受宠的、大家族的都往皇阿哥、皇孙身边挤了。
他们因为是自己人,有优惠,好多有眼光的见机早,借钱也要多购买商铺。
不久后,商铺价格暴涨,不管是自己派人做买卖还是出租,都是一把不菲的收入,甚至因此实现了经济自由,很是自得。
见到这么多达官贵人购买商铺,观望的人一哄而上。
因为整个二层小楼商铺太贵,好多人家买不起。
请示过官府,阿松同意分开出售。
集全家之力,购买一个铺面。
随之而来的是各路商队,开始抢购。
阿寿无师自通的,推出限时间开通预购政策。
建筑队加班加点的赶工。
后来,因为犹豫没抢到的人扼腕叹息。
这商铺,真的实现了一铺养三代的功能。
淞沪地区的另一个弊端,是特产物种单一。
阿松翻阅淞沪地区相关的书籍,发现“松江苏州一带,种稻之田不能十一(不足十分之一),其民托命于木棉(棉花)”。
“而江(江西)、广(湖北)、安徽只客米来售着,岁不下数百万石”。
松江布支撑松江府的半壁江山。
阿寿先推进松江布出口,这项活动不是很理想。
人家西洋人有自己的布料,南洋人口绝大部分是大陆过去的,织布是老百姓的特长。
只有南洋富贵人家喜欢,但出货量不多。
直到后来阿松跟着媳妇儿回到西洋,穿着松江布制成的裙子参加舞会,大出风头,从而让松江布一举成为引领风尚的奢侈品。
西洋商人大量购买松江布,才让松江布出口顺畅起来。
这个地区水系发达,完全可以推进桑基鱼塘发展。
言娘后来收到儿子儿媳送来的松江布,又听了松江纺织业的历史。
幽幽的问林老爷:“三锭脚踏纺纱车,琼州岛的黎族人有吗?”
林老爷哑然。
琼州岛归属于广东省,是林老爷的辖区范围。
林老爷当即写信,让儿子送几架三锭脚踏纺纱车及其图纸过来,还有能熟练操作的女工。
召集各地木工,学习制作三锭脚踏纺纱车。
召集各地纺织女工代表,跟着松江来的女工学习新式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