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秦军紧急任务
陈华只是一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啬夫。
是由安丰县县令任命的一位管理东郭乡诉讼和赋税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在大秦国,有几十万。
而陈华所说的。
也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啬夫对于大秦现在实行国策的一种吐槽。
所以掌管教化的三老阻止了陈华的吐槽。
秦国朝堂上散布下来的流言,嬴政亲自为迁移之事坐台,这件事本身的背后,就有着极其深厚的政治意义在其中。
秦人在连年的征战之中,人口其实是处于负增长的状态。
连续征战六国,其背后一定是一个令人无法直视的数字。
即便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在百万大军对战百万大军的战争中,冷兵器时代,这一定是伤亡惨重的。
老秦人的数量在减少。
关中之地的土地却没有因此而多出来。
可老秦地人数的减少会令关中以北的处于恐慌的状态。
所以秦国的朝堂正在想方设法的增加关中的人口。
流言便是其中之一。
当人们从楚地跋山涉水的来到关中,最终留下来的不会是老弱病残。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关中人口的问题。
至于说关于流言描述的那样。
那是流言。
在秦国的官方文书之中,从来没有下达过,凡是从关外进入关内的百姓,能够获得百亩的良田,能够获得农具,耕牛。
所以,这就是等同于一场野蛮的人口掠夺。
所以陈华将事情说的费海沧的明白。
对于已经彻底臣服秦国,并安稳的地方,不能迁移百姓。
秦国真正的迁移的是那些乱象丛生的地方。
而且还想要不花一分钱的迁移。
让人们自己去走到关中。
而当这些人走到关中之后,最先要面对的是秦法的约束和对秦国的归属,只有先过这两道关,才能获得土地。
叶天相信,迎接那些迁移百姓的,是如东郭乡三老这般,很多很多的教化的人。
窥一斑而知全豹。
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六国故土有人生活的地方。
东郭乡只是这无数乡野之中的一个写照。
“第二项任务,就是驰道的建设,县令大人已经明确了,由我们东郭乡修建安丰县以东十里的土地。”
“因为驰道的修建跟夏收重叠,驰道不能停,夏收更是天大的事情。”
“县里决定,每家留一人盯着夏收事宜。”
“各村组织夏收人员进行夏收,其余人全部上驰道。”
“两位记事,夏收的事情就要你们多多照看了。”
陈华说着,对赋税记事官员嘱托。
县中派遣下来两人,主要是督促的作用,但现在这么多任务压下来,耽误了夏收,到时候赋税缴纳不上去,这两个记事也无法跟县中交代。
也因此,这两名赋税记事帮忙也是必然的。
这场东郭乡的议事大会很快就结束了。
所有人都投入了三大任务之中。
今夜仅仅是商议。
等到了明天,各里的里典就要组织人手。
叶天没有想要打扰这些人的想法。
他本来就是想看看,在秦国的乡亭之中究竟是怎么执法的,怎么运作的。
暂时在山野中休息一晚上,等明天天亮的时候,他再悄悄的来看看东郭乡的情况。
不是他不想进东郭乡。
而是他不能进。
这一路上,他为此受了不少的苦。
秦国每一个地方对外乡人的排除非常大,也非常谨慎。
好似所有的外乡人都是敌人似得。
第一次进入的时候。
他直接被当地的士卒当做是叛贼的抓了起来,当然不可能抓住他,但是面对一乡人追捕的时候,他就急匆匆的飞走了。
第二次他进入的时候。
面对的情况还是如此,只要是外乡人进入,当地的百姓就会上报,上报之后就会有士卒前来查探,身份不明的人自然不能走。
身份证明之后会被劝返。
后来他才知道。
在这片大地上行走,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证明。
商人们需要开具行商证明,每过一个地方都需要到当地的行商司去报备,只有盖了印章之后,才能在下一个地点的时候有证明,如果上一个没有盖章之后,在下一个地点一旦被查到,货物钱财全部没收,人也会被关押起来。
等于不仅白跑了,还可能会有牢狱之灾。
很多商人跑着跑着,就失踪了。
那不是失踪了,而是被当地县衙给抓住去服劳役了。
商人如此。
对于其他人也是如此。
迁移的流民必须要有属地的证明,若不然一律按照不明人士来处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行走的游侠基本都在被排斥。
这并不妨碍山林之中盗匪横行,也不妨碍游侠们骑马在荒野之中穿梭。
总而言之,很乱很乱。
排斥是由官员组织的,被录入了秦律之中,简单明了的意思就是让百姓不要随意的走动。
在秦国的土地上,唯一能随意走动的就只剩下大秦的军队了。
即便是如此,秦国的军队如果没有调令,也会被地方给上报,严重情况下会被视为叛逆围剿。
律法就是规矩。
条条框框的规矩锁在了每一个人的头顶。
似乎秦时的每一人,都头悬利剑在生存。
叶天看到一个蒸蒸日上的庞大帝国在崛起。
将后代的思想古代是不对的。
将后代的国策放在古代那更是不对的。
这是一个只要给一口饭吃百姓就能够视为主人的时代。
也是一个只要是权贵就可以肆意的欺压百姓的时代。
所以说。
由官员领导一群百姓们安定的生活,在他看来是这个时代最正确的国策。
这更像是吃大锅饭一样的时代。
集体耕作。
秦律是不会允许一个偷奸耍滑的人活着的。
这样的人往往是死的最快的一个。
在战乱结束之后。
这样的策略可以最快速度的恢复民生。
很大程度上,严酷的律法能杜绝很多事情。
比如说,县令,啬夫这样的角色。
寻常百姓犯错罪及邻里不过二三十人。
官员县令犯错动辄便是百人,再严重点,株连九族,可能一夜之间就连裤衩都剩不下了。
像陈华这样的啬夫,是要求最为严格的官员。
秦律的存在让很多人事情都超乎了情理,也就不存在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站在后世的角度上,遍观各个朝代的开国帝王。
嬴政一统天下三四十载,是唯一一个很少出现贪官污吏的时代。
大多数情况都相通。
有开国元勋,诸如王翦,蒙恬,王乾,李信等等这样的开国大将们。
王翦被嬴政一声令下闲赋在家,从此再也没有掌握过一兵一卒,封侯却无封地。
李斯跟随嬴政很久主持朝政可李斯在嬴政还活着的时候,兢兢业业一心一意的为秦国强大而强大。
而如王贲,李信这些一统天下的将领,开国之后依旧统兵数万四处游荡征战,似乎嬴政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人会因为在军中声望太高会造反。
敢这样做的遍寻历史只有老朱一人。
而至少目前为止,甚至于嬴政在临死之前,也没有处置过开国的功臣。
在这一路所见来说。
叶天心中同样有很多的感慨。
甚至理解了嬴政口中那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语气。
不用五百年。
按照这样的绝对统治的情形来看。
最多再有三十年。
天下必定大定,重现一个空前浩瀚而强大的帝国。
而最多十年,不管是胡亥亦或是扶苏继位,依靠嬴政的努力至少能保证秦国不会二世而亡。
现如今在强势镇压的阶段,也是让六国之人完全认识秦律的阶段。
等秦国真正控制了各个地方。
那才是嬴政可以安心死去的时候。
只可惜。
五年后,嬴政挂的太早了。
叶天在认真看,也在认真的观察。
或许在以前。
他身为荆轲之子,墨家巨子,一心反秦的人。
造反是他必要手段。
但是现在。
他不认为他会造反,也不认为他需要发展什么力量。
比如说屯田,比如说找一块世外桃源,发展自己的军队什么的。
这是他在恢复记忆之后所下的决定。
他认为这些统统都没有必要。
短短五年他不可能拉拢出一支能征善战,并能打得过秦兵的百万大军。
但是另一种方法就很有必要了。
他是嬴政的儿子,他现在要做的并不是发展自己的力量,而是让嬴政将大秦帝国交给他。
他准备见嬴政。
所以他看了一路。
为自己的见嬴政做准备。
他不能从后世的历史上去靠着经历几十个皇朝变化,经历上百代人的书写历史来评判嬴政。
并按照历史书上的说的那样来完成一次和嬴政的对话。
想要了解嬴政。
就要了解在嬴政掌握天下的时代,天下又是一种怎样的变化。
只有如此。
他才能做到与嬴政近乎平等的对话。
夸赞千古一帝并不会引得嬴政高兴。
他相信。
此时嬴政最着急的事情是,快速削弱地域敌对这样的事情。
融合六国百姓为秦国人,才是此时天下真正的大事。
正当叶天准备离开东郭乡再次进山林的时候,东郭乡外的官道上传来一阵的马蹄声。
这让叶天又顿足停留了下来。
这是一伙传令兵,有三人。
远远的,叶天就听到传令兵大喊道:“紧急军令,征发东郭乡一半青壮运送粮草,服兵役,一个时辰内东郭乡十里集合,出发前往东华府。”
刚刚解散议事的陈华一愣,听着声音就迎了出去。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陈华还在疑惑,传令兵就来到了乡衙之前。
而此时游缴,三老,亭长等人也快速的追了出来。
这不是圣旨。
并不需要跪拜。
传令兵迅速拿出来一张公告递给陈华道:“快点,一个时辰后本将要带走三千青壮前往东华府复命。”
“这位将军,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有战事了吗?”
陈华还在疑惑。
东华府是东郡三大粮仓之一,乃是战备粮仓,非战时不得开仓。
即便是大旱、大灾的时候,东华府都不会打开。
往往这个时候,是需要调集粮草的时候,才会开粮仓运粮。
可这附近,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具体情况不便多说,还望东郭乡诸位尽快动作,天亮之前我们要赶到东华府。”
之所以征调东郭乡,是因为就近原则,东郭乡距离东华府比较近。
“明白了!”
文书没有错,是郡守直接下达给东郭乡的兵役文书。
这在特殊时候,这一纸文书比任何东西都要管用。
不容置疑。
迅速的。
陈华命人去追赶刚刚离开的里典,并迅速的在东郭乡村敲锣打鼓了起来。
咚咚咚……
阵阵的响声令这里本来已经安静入睡的东郭乡彻底的沸腾了起来。
陈华迅速的进行抽调任务,并向着村东头集合。
按照每家每户都必须出人的原则,陈华迅速的挑选出来了三四百青壮。
然后开始了等待。
在此期间,陈华还想要询问具体的情况。
这道直接调令的没有任何的征兆,非常的紧急,害怕有战事或者其他事情,乡里的青壮一去不复返。
“押送粮草,不会有危险。”
前来的传令兵没有过多的解释,在原地安静的等待。
不到一个时辰。
各村之中的人员也开始陆续的来到村门口。
很快。
三千人青壮就聚集了起来。
看起来更像是三千秦兵。
传令兵临走叮嘱了几声,并说道:“最多一个月,便会返回。”
说罢。
三名传令兵便带着三千人,浩浩荡荡的向着东华府走去。
“尽早赶到就能先休息,若是去的迟了,等押送粮草的队伍聚齐,后勤大军出现,那就没有休息的时间了。”
看的出来。
这纯粹是属于突发事件。
就近征调兵役人员押送粮草,而且所带走的都是青壮年。
叶天迅速的跟了下去。
想要看看什么情况。
一路上基本上东郭乡众人都是在小跑,等到东华府的时候,只有灯火通明的火把和一百多身穿黑甲的秦兵。
气氛看起来很紧张。
东郡郡守及一众官员亲自来到东华府前,主持粮草搬运押送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