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三

光阴的故事三

我说:“其实,感到不好意思的不应该是你。那些猥亵别人的老头子才应该感到愧疚。但事实是他们从不愧疚,反而是那些受到了伤害的人常常感到不好意思。”

刘书坤说:“是啊,刚开始我觉得自己不好意思,所以就隐藏不说——被摸过之后,会感到自己脏了。后来我就想到,如果是女生遇到这样经历的话,心情更是如此。”

我说:“个人明智,群体失智,这种‘是非不分的观念’助长了老头子们的嚣张气焰。”

他说:“推而广之,不止是老头子,这样的人太普遍了。”

他接着说,“我表妹是艺术生。高中毕业后,她的政治老师、地理老师就一直加她微信。后来,表妹不堪其扰,就把这俩人删除了。他们被删了之后,还是不断加她,发一些自以为情意绵绵的申请,看着都恶心。”

我说:“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

这样的人充斥着我们周围,他们不是人类,应该叫“类人”。就像鹅笼里的书生一样,如果不把“真相”吐出来,就不知道他们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往往一肚子男盗女娼。

波动的情绪让回忆更加清晰。

我:“在我的工作经历中,也有一件这样的事情。”

他:“说说看。”

“毕业后的第一年,我去了一家学校工作。那所学校依托着一个小区,小区大概10万人。”

某天上班,老师群内流传着一个视频:是附近小区里的监控视频。一个小女孩,看起来上二年级。出电梯的时候,被一个同乘电梯的老头亲了一口,小姑娘很讨厌他的行为,用力把他推开了。那个老头子肩膀上扛着一个小书包,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小女孩的爷爷,其实并不是。”

他说:“这个老头子看起来是个惯犯,盯住了独自回家的小女生,用小书包冒充女孩长辈,麻痹他人,伺机猥亵。”

“咳咳”,刘书坤清了清嗓子,他抽烟抽急了。

我对他说:“新年伊始,送你两句话。”

他:“哪两句?”

我:“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

他说:“你这句祝福让我想到了八年前的一个人。”

“什么人?”

“一个老头。”

“又是老头。”

“不过,他比较正常,不正常的是别人。”

老头姓王,在我们村和隔壁村的交界处经营着一家网吧。网吧名字叫“奇缘网吧”,天天爆满。

我读大二的时候,寒假回家,想去“奇缘”上网,结果发现网吧倒闭了。我就很纳闷,“奇缘”生意这么好,怎么会倒闭呢?莫非是租金的问题?

后来,我才知道“奇缘网吧”出现了意外。起因是王大叔的儿子在网络上和人发生了口角,二人在网上吵了起来,对方说:“你要有种,就说自己在哪儿!”

王大叔的儿子叫王欢,二十六七岁,血气方刚,就说:“老子就在奇缘网吧,5号机,有种你就过来,老子等着你”。万万没想到,对方是个愣头青,果真来到了“奇缘网吧”,找到5号机,出其不意,摸出一把匕首,摸了王欢的脖子。

王欢就这样死去了。凶手没跑远,就被抓住了。”

我说:“这件事听起来很荒诞。”

他说:“听起来荒诞不经的事情往往是真实的。”

我说:“我也想到一件事,也和网吧有关。

刘书坤点点头,示意我说出来。

“咱们县一中附近也有不少网吧,其中一家网吧叫“飞鱼网吧”,在我家西边400米的地方。有一天,那家网吧的网管熬了两个晚上,在前台睡着了,一直到下午三点。

下午三点钟,一辆小轿车,极速飞进了网吧,把前台撞得七零八落的,网管从此就没醒过来。”

他:“轿车司机酒驾?”

我:“是的,喝醉了,把油门当刹车。”

他:“唉,人生无常,网管前台睡,祸从外面来。”

生命是如此的短砸,就像流星一样,来匆匆,去也匆匆。

我并没有让刘书坤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讲他自己的故事,他回忆什么,我就记录什么,主题并不固定。一会儿,我俩从现实聊到了读书,我说:“之前你送我的那本书我看完了。”

“好,多看几遍,当你准备放弃的时候,就看一遍,温故知新。”

我说:“好,你的建议我会记住的。你看完的感觉又是什么呢?”

他说:“好书不止一句话,这本书我看了5遍,每次看,每次都有新收获。”

我:“能否分享一下最新的收获。”

他:“我之前写过一篇读后感,我找一下。”

刘书坤的角度很独特,他是这样写的:

放羊娃和哲学家

刘书坤

很喜欢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被忽略的真理——当你想去追寻梦想的时候,全宇宙都会合力帮你实现。这句话看起来是一碗鸡汤,很多人是不喝的。

每个牧羊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哲学家也不例外。这时候,哲学家看着吃草的羊,想到了那个儿时见过的猎人。那天早上,猎人碰到他,和他聊天甚欢,从早上到晚上,可是自己的羊吃饱了,但猎人一无所获。

一切都在联系之中,他站在这片草原上,开始思考脚下这片大地了。哲学家想到了修理地球的农夫们。农夫们很不容易——需要辛勤耕耘,才能让种子开花结果。这就是创造性的活动了,创造是从0到1的过程,也是最难的一项活动。照此看来,著书立说相对简单一些:可以依据前人的内容,修修补补,搭个框架,一篇文章就产生了。

种地却不尽然,虽然种地是自己的成果,但具有不可欺骗性。种地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能不能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种出来一些成果,不仅需要智力,更要达到天人关系的和谐。既不能对土地放任不管,靠天吃饭;也不能对土地过分呵护,娇生惯养。播种、施肥、除草,这是最基本的耕耘,期间要浇水、除虫、防病害,还有后期的收割与加工,每一步都要统筹考虑。

比起种地,放羊貌似简单许多。但放羊也讲究策略:不但要管理,而且要交流。你要推敲出听起来都是“咩咩咩”的叫声中富有何种含义,通过对“羊语”的高低强弱、轻重缓急等节奏进行判断,解读出哪种语气是饿了,哪类语调代表累了,哪种语调预示着对战,哪种声音表示要回家了。听懂了这些,也就懂了“羊文”。

管理羊群锤炼牧羊技巧——能找到领头羊,能驾驭暴躁羊,能驯服狂野羊,能调教无厘头羊,能掌控不给小羊吃奶的母羊,能引导毫无头绪的小羔羊,能制服大肚空空的贪吃羊——能与它们和谐相处,并得到它们的信任。

这是管理一小群羊的策略,倘若管理一千头、一万头甚至更多又该如何呢?也许牧羊犬的出现会解决很大的问题。但是鲜有坐拥千万头羊的牧羊人,更多的牧羊人是与记者对话的放羊娃。

记者:你为什么放羊?

娃娃:为了挣钱。

记者;挣钱干什么?

娃娃:盖房子。

记者:盖房子干什么?

娃娃:娶媳妇。

记者:娶媳妇干什么?

娃娃:生娃娃。

记者:生娃娃干什么?

娃娃:放羊。

这是一个关于放羊的怪圈,不能责备放羊娃,也不能嘲笑放羊娃,毕竟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倘若环境改变的话,放羊娃就是记者,记者就是放羊娃。

哲学家由此想到了当下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他综合考虑,发现很多家长就是放羊怪圈的发起人。

父母:孩子,你要尽快结婚(此处省去一万字)

孩子:我为什么要结婚?

父母:生孩子(还没你大的小明,人家孩子都这么大了!)

孩子:生孩子干什么?

父母:尽快把孩子抚养成人(去解决我当年实现不了的愿望,快人一步,赢在起跑线……云云)

孩子:他们长大后干什么?

父母:找个好工作。

孩子:找个好工作干什么?

父母:快结婚,生孩子。

想到这里,哲学家发出一声感叹:我不是一只羊,而是一个想追寻宝藏的牧羊少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他,不喜欢过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他,不喜欢过年
上一章下一章

光阴的故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