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攻城、献降

第37章 攻城、献降

在张飞进军至堵阳时,就已经遇见了来自颍川和汝南的郡国兵游骑,而后已经在宛城开始围城的刘备,随即向已经打过雉阳的关羽所部发出命令,令关羽带着前营先行南下堵阳,和张飞一同在堵阳与颍川和汝南的郡国兵对峙。

而后又从新野诸县调动已经接受过一部分训练的青壮北上,而刘备则是汇合赵云的右营之后,就开始加快了打造攻城器械的进度。

宛城县城位于淯水北岸,其余三面都是平原地带,没什么险峻的地貌,之前张绣占据宛城的时候大修了一次宛城。

城不算高,地也不险,在张绣时期,宛城里面驻守了近四万大军,等到了投靠曹操的时候,张绣的旧部则是被拆开打乱到了曹操原本的军队体系中,现在宛城的兵马也不过四千人,其中还有近两千人的家族私兵。

对于刘备麾下的一万大军来说,宛城中对自己威胁力最大的不是那些被征召起来的青壮,而是那近两千人的家族私兵部曲。

这些私兵部曲,平时负责在世家豪族的坞堡中训练,战时则是作为世家豪族的私人武装参战,相较于这些被征召来的青壮,这些私兵部曲的战斗力要远高于这些青壮的。

私兵最早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自成一国,中央的周天子权威衰落。各诸侯各自征召和控制自身的军队。不过诸侯国本身属于地方政权,这种情况还不属于私兵制。但各诸侯国内的公卿大夫等强势家族也可自己招募门客、护卫等。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私兵的形式。如以孟尝君为代表的战国四公子各自拥有门客数千,这数千门客都是由其个人和家族供养,有义务为其主人家族服务的私人势力。

等到了孝殇皇帝时,和熹皇后进行了大汉特色之一的太后临朝称制,孝殇皇帝夭折之后,和熹皇后与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也就是孝安皇帝,从孝安皇帝开始,地方上豪强在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和壮大,构筑坞堡、招募护卫武装。这也是一种私兵,但在和平时期,私人保有的武装力量受到政府的限制,超出限制就会被朝廷认为是有谋反的意图。

但是黄巾之乱后,各州的世家豪族就开始依靠自己家族的私兵为基础开始扩充自己的实力,而且相较于在这近两百年的时间中,大汉的地方郡国兵战斗力持续性衰落,而地方豪强的私兵战斗力则是逐渐上升,并且在黄巾之乱中彻底将大汉的基层武装力量彻底撕碎。

刘备着急在堵阳的关羽和张飞二人,一面又做出不着急围城的样子,在城外五里建立营寨,一面使人劝降。

城墙上的青壮基本上都是从宛城周边的各县征募来的,往日没少关心家乡的信息,现在又听见外面喊着南阳全郡如今除了宛城以外,都已经归于刘皇叔之手的说辞,原本不高的战意更加低落。

曹操在张绣投降之后,依旧任命张绣为南阳太守,留任侍中,外放一任地方大吏,然后留任中枢,这是破格提拔的路数。

南阳二十五县的县尉由张绣的旧部出任,不过宛城的郡尉由于张绣被曹操留侍中枢,曹操则是属意让南阳的郡尉代行南阳太守之职,而派来的人则是在袁术手下混过的袁涣来担任。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出身陈郡袁氏,大汉司徒袁滂之子,和袁术、袁绍两兄弟是同宗,陈郡袁氏和汝南袁氏的先祖是袁良,袁良有两个儿子袁昌与袁璋,分别缔造了汝南袁氏和陈郡袁氏两大宗支脉。

袁璋从陈郡阳夏县迁居到扶乐县,他的儿子袁滂历任大司农、司徒,袁滂的儿子就是袁涣,袁涣早年在陈郡担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又被举为高第,授官谯县县令,但袁涣未去上任,然后重点来了,刘备任豫州牧时,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才被袁术所任用。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

最后在阜陵战时,又被吕布拘留,建安二年的时候,刘备和吕布在徐州相互攻伐的时候,吕布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袁涣没有尊从,反而让吕布放弃写信大骂羞辱刘备的举动。

建安三年,曹操击败吕布之后,就进入了曹操的手下,最后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将袁涣任命为南阳县尉,代行南阳太守之职,南阳县尉的军事职能则是由宛县县尉代行。

城中青壮神色变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想要投降的人越来越多,袁涣心中忧虑,急忙让县尉张观制止,张观下令让自己带来的私兵动手,抓捕了一批串联、谈论之人,当众斩首,并指着无头的尸体恐吓麾下这些被征召而来的青壮:“敌人谎言欺诈,尔等岂可信之,许都不远,敌军不会绕过宛城北上各县,再有妖言惑众、扰乱军心之辈,这便是下场!”

五十多颗人头落地,军中士卒皆低头不敢言语,除了那些豪强送来的私兵部曲。

城外的劝降持续一个上午,午时造饭,末时出营,四面围城,兵临宛城城下。

张观本以为刘备会先例行劝降,因为曹操就是这么干的,但是没想到刘备根本就不劝降了,而是在徐庶的建议下,直接用刘表送来的四架投石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将宛城的城墙砸的石屑乱飞。

刘备此战的全部攻城器械全是由刘表倾情赠送,刘备在宛城外只打造了两个井阑和大批的云梯,刘备中军令旗挥动,身前是大批扛着云梯,推着撞车前进的步卒,身后是开始行动起来的腰引弩和两架前行的井阑,一上一下压制城头。

宛城的守军不是躲在城垛后面,或是退到登城道上,面对流星般坠落的石弹和绵绵不绝的弩雨,本就厌战的青壮和没有太多战意的私兵,都丝毫没有冒死反击的意愿。

而后刘备中军又挥动令旗,命令已经赶到的涅阳、育阳和原本带来的新野青壮,上前填河,十几对民夫在步卒的掩护下推着鹿车,将一堆一堆的沙袋投入护城河中,宛城的护城河联通城外的淯水,河道原本挖的极深,但是早被曹操打了一次之后,张绣并未重新挖掘,反而让刘备现在十分快速的将其勉强截断。

直至申时,步卒的云梯已经搭在了宛城的城墙上,只不过勉强被截断的护城河并不太适合让井阑车通过,但是现下在城墙下的云梯已经足够步卒一批接着一批冲上去了,但这样的话,就成了蚁附攻城了,无疑会让麾下大军无法在快速攻破宛城之后前往堵阳。

令旗摇动,继续填河,以便能让井阑车过河,身后的投石机还在发石,墙面被砸的坑坑洼洼,负责掩护的弩手仗着刘表送来的大批弩箭,箭雨就没停下来过。

申时末,护城河彻底截断,井阑车安然过河,令旗挥动,步卒架起云梯,撞车准备撞击城门时,宛城的城门开了,为首出来的正是袁涣,身后则是跟着宛城卓氏等宛城豪强的家主,再往后则是被这几家豪强私兵绑缚的张观。

下午申时的时候,宛城当地的豪强就一同前往南阳府衙拜访袁涣,待城外刘备大军还在努力填河的时候,被召回府衙的张观在回府衙的路上被各家带领的家族私兵擒获,而后开始剿灭城内张观的旧部,直到申时末的时候,一切都准备完成了,袁涣便带着南阳郡的符册和宛城的豪强们带着张观打开了宛城的大门。

随后刘备在中军大帐热烈的接见了袁涣:“曜卿如此,备不胜欢喜,建安二年,正因闻曜卿之能,才举荐的曜卿,今日得见曜卿,了却备心中一件憾事啊。”

袁涣对刘备也有印象,建安元年自己不想出仕,所以就没去谯县上任,第二年就被刘备给举荐上去了,幸好没給自己授官,之后的印象就是建安三年的时候,吕布让自己写信辱骂刘备,然后就是在一群降将中跟着曹操和刘备回了许都。

袁涣当时将许都和自己印象中的洛阳比了比,发现哪里都比不上洛阳,但现在天子大驾在此,没得办法。

建安六年四月初八下午酉时,陈郡袁氏家主袁涣,正式投奔大汉宗亲,豫州牧,左将军刘备。

建安六年四月初十,曹操派夏侯惇同副将李典领三万大军先行南下,刘备率军赶到博望,与从堵阳撤退的关羽、张飞所部汇合,在博望县扎下营寨,以抗夏侯惇大军。

——————————————————

和熹皇后:和熹皇后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

邓绥是东汉开国元勋太傅邓禹的孙女、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永元七年(95年),被选入宫中。永元八年(96年),封为贵人,恭谦肃穆,侍奉汉和帝。永元十四年(102年),阴皇后因巫蛊事件被废,汉和帝改立邓绥为皇后。

汉和帝驾崩后,邓绥先后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临朝称制长达十六年。执政期间,躬行节俭,大力救灾,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同时重用虞诩、马贤等名臣,平定羌乱,讨灭海贼,征服乌桓、鲜卑、南匈奴等外患,使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又力排众议设立西域副校尉,恢复了对西域的羁縻控制,时人颂曰“兴灭国,继绝世”。但另一方面,邓绥亦有专权之嫌,她废长立幼,长期临朝而不愿还政于皇帝,同时信用宦官,史家亦有非议。

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去世,谥号“和熹皇后”,与汉和帝合葬于慎陵。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为东汉司徒袁滂之子。重点他爹的外甥是蔡邕,也就是说他和蔡邕是表兄弟。

袁涣早年曾任郡功曹,后被公府征辟,相继被举为高第、秀才。汉末战乱时,袁涣流寓江淮一带,初为袁术所用,后投吕布。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剿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

袁涣恕思而后行,外表温柔而内心能断,处危难则勇气极大。汉末三国时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

陈郡袁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陈郡相当于今淮阳、太康、鹿邑等地,也就是袁氏始祖袁涛涂后裔的直系望地,以阳夏(太康)为世居,之后的袁氏支脉多出自这里。

陈郡袁氏家世显赫,但其代表人物都崇尚清虚,克己奉公,不敛私财,没有什么大的雄心,没有过多地搀和各种政治势力斗争,与其他大家族没有产生冲突,使得从袁滂开始,家族成员连续13代能在各大朝代中出任重要职务,一直延续到唐朝,活跃政坛近600年。后世袁氏,主要出自陈郡袁氏。

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五朝门第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四大姓。

汝南袁氏:东汉时,从陈郡迁居到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的袁氏族人发展为当地一大望族。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册。历代汝南袁氏封爵的有6人,各种史志收编的汝南袁氏名人有20多个。汝南袁氏是一门累世专攻一经的家族,世传孟氏《易》学,“门生故吏遍天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季汉鸿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季汉鸿烈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 攻城、献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