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1些国的称谓与天圆地方

山海经1些国的称谓与天圆地方

国的由来,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汉以后之说)在“或”的外面加了个“囗”,繁体字为“国”。“国”字的大“囗”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

《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

显然,此乃极富哲理的造字创意。

后汉时简化的“囯”,“囗”中从“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之意,封建色彩很浓。宋元时出现了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囗”里从“玉”,表示我国地大物博,宝藏丰富。

武则天即位后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国”字。还出现“囻”,以及“囗”中加“众”、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代表“国”字等。

有人统计,“国”字的写法有42种之多。以上各种“国”字的表意视觉功能与哲理意趣均较繁体字“国”所不及。1956年6月1日,中央颁行的简化字中,将“国”简化为“国”,说明我国“玉”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玉是珍宝,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其意思是让们爱护宝物一样珍爱自己的国家。

“国家”二字最早源于我国秦汉之前古代国家制度的演变。在秦汉之前,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封意为“划定疆域”,建就是“任命国君”。当时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做天下,最高统治者叫做天子,天子拥有上天授予的所有土地,然后分封下去,划定疆域、任命国君,这就叫“封土建国”,也叫“封国土,建诸侯”,简称“封建”。

“国”是天子封建的单位,“国”由诸侯全权管理,叫做“国君”;“国君”可以对自己的封地进行再“封建”,分给大夫,这就是“家”。家构成国,国构成天下;大夫臣属于诸侯,诸侯臣属于天子,这就叫封建制,也就是一个天下,许多个国家,一个天子,许多个国君。这个制度主要是夏商周三代延用,尤其以周朝体现得最为明显。

不过到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废除了传统封建制,改为了郡县制。将原来分属于诸侯的“国”和分属于大夫的“家”全部改成直属皇帝的郡和县,不再分封,由此结束了“封建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

当然,后来汉初刘邦再次有范围的设置了藩王分封,与郡县制并存,采用“一朝两制”的方式,这是后话,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分析分析。

所以说,我们之前在历史课本上看到将夏商周划分为奴隶制度,将秦至清划分为封建制度实际上是有一些片面的。

严格来说,夏商周也应该是封建制度,只是与秦汉之后在对象和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差别,原理上还是相通的。

看看国字的演变历程,

相信各位也都明白了,所以山海经记载的,均是部落,到了夏商,开始的城邦制度,最早的联邦雏形,然后才有了后面的各种国家的释义,并且越来越清晰。

咱们今天聊聊山海经的一些称谓,这些国都是部落,当初的联邦形成,是后人加上去的,其一,如果为国,为何在山海经中的记载如此随意,其二,黄帝见白泽的时候,怎么这么盛大,而这些所谓的记载的巫们,却不记载,只能说,当时的山海图记载者,纯粹当这些奇怪的部落是个稀奇,而不会称为国,所以是用词的不严谨,估计当时的大夏联邦都没正眼瞧这些小部落。

山海经,跟记载动物石植一样,形容贴切,肯定是不少人不断的摸索下,不断地确认后才记录,并且记录的极为严谨,所以没这个道理,也没这个说法,华胥氏,盘古氏,有熊氏等都能记载下来,都是部族的称呼,怎么到了上古,这些山上的一些部落,还能称国了?

近代的一些人,怎么说呢,随着历朝历代篡改文化典籍文字,掘根的人可以追溯到多久了,所以国的称呼不可能,那时候估计大部族都是当这些外族佣人看,最多是个会打猎的动物看待就不错了,不可能是什么以国称呼存在。

这样就能解释了,商朝甚至还不少以邦来称呼,由此可见,山海经中的大量记载,均不可能为国,都是部落的称呼。

历史文献《尚书?尧典》的四方之志及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就体现并概括出古人天圆地方的理论和实践。

这天圆地方的说法,想必各位不陌生了吧,是不是流传甚广,觉得不明觉厉?

那么我们将其恢复到盘古大陆,一直到大九州刚开裂,是不是如同天圆地方?

天就像是一个罩子,结合山海图的观测,大地类似于方形,这才有了不断流传的天圆地方?

先天八卦的演化与“天圆地方”的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先天八卦所推演出的《天地运行图》,又名《天圆地方图》。

其中外部环绕的卦象,代表天的运转规律,而中间方形排列的卦象,则代表地的运转规律。

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为阳,地为阴。两者相互感应,生成了天地万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华物质所构成,因此被视为“天地万物之灵,能够感通万物,最灵者也。”

这样的描述套入到大九州没分裂,甚至盘古大陆时期,那时观看到的星象在套入,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最早八卦图,也是带着无数星辰的地图导航仪?

是不是因为大九州的彻底开裂,然后在商的一些引导下,渐渐的没人在观察大地到底多大了,甚至少很少的朝代才去观察,八卦在后朝代的观测下,重新有了新的星象图,再次演变出来的?

如此这天圆地方可能是山海图还没成为山海经,后来翻译完成,流传下来,这才有了天圆地方的再次广为流唱?

总结一下,在夏甚至更前,是绝对不会称呼一个山头的小部落为国的,因为大部族绝对统一了整个盘古大陆,但是是以联邦制的存在,直到商还都是邦的释义。

这个天圆地方,极有可能是翻译的山海图,直到成为了山海经,古人在彻底分裂的九州上,无法对应星象和一些标注的地方,从新完善的八方向的地图导航仪。

先天八卦和后天的说法于意思,大致是这个道理,估计先天与后天的区分也来源于此,就是先天的八方向星象地图对不上了,毕竟是商之前,大夏总结而成的,新的估计还没完善成功。

在商的时候和现在的星象不一样,但是差距不太多,后天就是按照现在的大致星象图,从新标注出来的,但是为了知识垄断,越弄越玄乎,越弄越扯淡,才有了什么风水,什么吉凶,这些奇奇怪怪的说法,附加到了八方向地图导航之上。

这才有了八卦难学之说,甚至如今的八卦,在不断地拆分之下,基本全是对立的说法,甚至不能圆润的自圆其说,估摸着也跟先天导航仪和后天导航仪不一样,为了彰显所谓的研究学说,甚至是一些愚民之策,才有了这后天八卦奇奇怪怪的属性存在。

我一直觉得八卦,之所以分先天和后天,就是星象图不一样,九州的彻底开裂,加上大夏来不及完善记载,就被商给覆灭了,历朝历代都可能发现了山海经的记载,所以不断地研究星象,以完善导航仪。

如此一来,这么一刨析,所谓的先天和后天,也就简单明了,甚至刨除后天八卦的各种不知所谓的含义,可以发现,就是大地的分裂,而破碎的中州向西北扭动,没有了导航仪,很多地方也去不了了。

从而出现了什么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其实先天八卦对应的是盘古大陆和刚分裂的大九州,而后天八卦对标星象是如今的,但是人为附加越来越奇怪的各种含义,才变得现在各种研究纷争不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山海神异见闻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山海神异见闻录
上一章下一章

山海经1些国的称谓与天圆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