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北方的1个村庄

第2章 北方的1个村庄

李强他们一家世代都生活在冀南地区,这个地区既没有高山、也没有大江大河、在这个相对平坦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个个村庄,他们的村叫李家庄,整个村都是一个姓,村庄小到这也就三四百人口。如果是饭后遛弯可能还没放开走就已经出村了。

那个年代每家孩子也比较多,像李强这么大岁数的,一家有五六个孩子很是常见,那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劳动力,但这也意味着家里多一张嘴。这也恰是那时候人民对物质生活要求极地,也不讲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才能让这个家庭在通过辛勤劳作,也不一定能裹腹的情况下不断隐忍,挺过那段吃苦的时光。

与其说他们是在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不如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打开看这个世界的眼界,在这里他们有很多人三十来岁了,还没有到过自己的所在市里,特别是女性,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外出务工的,一年到头也就去次县城赶一次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和其他家人买身新衣服,更多的情况下是小孩子只能穿自己哥哥姐姐们穿小的衣服。那时候没有人会嫌弃这种事情,因为每家情况几乎都差不多。大人们也是为了宽孩子们的心还编起了顺口溜:“穿剩衣,张大个”,也至于到现在每次遇到给别人衣服的时候这句话就不自觉的浮现在自己脑海里,以往自己穿剩衣的画面匆匆的在脑海里过一遍。

这个年代是土地绑着一个家庭,吃喝都是向土地要,附近没那么多工厂,不需要工人。人们也更热衷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老婆孩子热炕头。更甚至看到有外出打工的他们就以为这人家是活不起了。反而滋生出抵抗外出务工的心态。相对几十年后的今天简直是两个极端。物极必反、越是以往的克制和无知,就越会在时代极速变迁的潮流下快速做出心态调整,以至于在没有做好心理建设的情况下做出了决定和改变。

虽然这个村庄很小,但是没有脱离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婚丧嫁娶、在他们一颗朴实无华内心里少不了对八卦的好奇。在这个信息一点不发达的年代,在每个村都会形成多个“情报中心”,他们不像战争年代搞地下工作那样偷偷摸摸,反而明目张胆,占据本村最好的位置。夏天他们背靠大树好乘凉,占据这村口的树林。秋季他们占据着田间地头,忙里偷闲和地挨着的邻居拉会家常。冬天和春天没有被遮挡的墙角是他们的堡垒,墙角被整齐的摆放了一列石头砖头,那是他们的宝座。每每在这些主人没有在“指定的时间集合”,来晚的人只能蹲在外围伸着脖子探着头来旁听,有些人为了引起大家注意或者加入,则会主动补充信息或者爆更猛的料。那些爱爆料又能绘声绘色把故事脉络描述清楚的人时而久之就成了“情报站站长”。虽然千人千面,但是能加入到情报中心的人却又那么相似,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家长里短的态度是一致。这也是他们情报站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特别是在遇到像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种需要走亲戚的节日。节后他们会各自互换很多信息。这也意味着又是一次信息大爆炸。在这连黑白电视都没普及的日子里、这些信息简直是农忙人的精神补给。

这个年代的印记只会留存于经历过的人心里,随着岁月的增长,而逐渐淡去,有的人对这些记忆形成了乡愁,有的人却忘乎所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梦回那天那年那个时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梦回那天那年那个时代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北方的1个村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