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金丹大道

第6章金丹大道

此方论道,圆满结束。

姬诩送别诸子群贤。

与老子归于周之藏室。

老子,既曰,“今,你已入我门下,我自当传道于你。”

姬诩,感而拜之。

老子,既讲《黄庭经》于姬诩,曰,“你虽于己道已有所悟,又因此次论道得闻诸道,但,本根尚未明之,亦未明得通道之法,今我讲经助你,望你能一观己身之妙理,悟明大道之玄机。”

《黄庭经》,后世亦有此经,乃道之本经,含上清大道,为上清派之本经。

其传为为上清派祖师,紫虚元君,魏华存所作。

(上清派,亦传有《上清大洞真经》。

抱朴子葛洪,山中宰相陶弘景皆为此派所尊,乃至青莲居士李白亦曾习于此道。

其中道家先贤,抱朴子葛洪开于,罗浮道统。

道教大宗师,陶弘景,创立茅山派,尊三茅真君,撰《真灵位业图》。

茅山派为上清宗坛,道门主流。

与龙虎山、閤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

此经全文成于魏晋时期。

而此世,姬诩自幼诵悟此经,也是其明悟此世乃西游世界的原因之一。

此世,此经乃,太上化身,三宝君,即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传大道之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三者,(此三洞经符,乃道之纲纪)于人间教化众生时,所留。

随着老子讲经,姬诩开始问道己身。

此身之道为何道?

方至此界,始闻此世为周朝王室。虽无后世之享乐,却身份尊贵,甚至可一言定人之生死。

又见此界,民生艰苦,心有善意,不忍见民众受难,发仁德之心。

然,虽有善圣之心,却非至圣母。

损己利人,姬诩不为之。

此时,不精悟道,却知儒理。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

渐有权。

则行知行合一之道。

有心,有力,不损害妨碍到自己,这是姬诩行此道之因。

姬诩实无将众生之担全于己身之德。

后知,此世为神话世界,为西游世界。

姬诩更奉。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之理。

三皇五帝,圣王先贤,尚留人于自强,况,姬诩此时之力乎。

人道,在代代相传,自强不息,万众其心,方合苍生万灵之繁衍,大道天衍之遁一。

自知,神圣之伟。

姬诩,之心。

既为。

长生久视。

自在逍遥。

随心所欲。

姬诩,悟道之因,在于欲求无上之法,得无上之力,以保,身由己意。

己心喜之,则从心而动,不为外物所滞。

己身不愿,则不改本意,不为外力所动。

姬诩之道,表于修仙,实全在一心。

当为。

心道。

心内纳之,锦绣山河,万千社稷,皆可允之。

心外拒之,亘古匆匆,沧海桑田,皆一拒之。

吾心即道,混元如一,既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乃至,非我想者,不入我心,既为心外。

心外之徒,诸天神佛,万界众生,皆为外道,以魔降之。

姬诩已明本心,见不生不灭之本性。

此即,明心见性。

正所谓。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既曰。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姬诩已明己道,再听老子讲经之言。

又是一变。

此变,明于姬诩心中,入于姬诩道中。

姬诩此时正合清净自然之法。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道光朗照千江月,真性情涵万里天。

姬诩心中明之,此乃老子传己身仙道也。

仙者。

一人一山。

为攀登大道之途径。

姬诩于老子传经之言中,已得此间之法。

以精、气、神为基础。

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

入玄牝之门,使道复归于无极。

此为金丹大道也。

所谓。

真意发真知,灵知也自应。

三家合一家,倏尔身心定。

虚室却生光,静中又复阳。

采来勤锻炼,化就紫金霜。

灵窍慧光生,性现尘情灭。

朗朗夜明珠,无处不皎洁。

噪性化真性,人心变道心。

若非神火锻,矿里怎分金。

此金丹。

圆坨坨,光灼灼,诚明兼该。

净倮倮,赤洒洒,色空不着。

实为代道而言。

金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

丹者,圆满光净无亏之物。

以借金丹之名,喻本来圆明真灵之性也。

(当然,真的于体内炼出一颗金闪闪的大道之丹,亦未必不可成道。)

姬诩悟明此道,将其亦表为四步。

一者,褪凡为仙。

或修阳神金丹,洞天福地,元婴气血,符箓器物,信仰权柄等种种之正道。

或修请仙扶鸾,问卜揲箸,悟百家道理,朝真降圣,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入定坐关,采阴补阳,攀弓踏弩,炼丹服药之类的傍门。

以求长生不老。

但不得全功,难成正果。

虽可凭此有些许超凡之力,但论及长生,确如壁里安柱、窑头土坯、水中捞月,到底都是一场空。

若志意懈怠,则岁月磋跎。难逃五劫,生、老、病、死、苦之劫,终为冢中枯骨也。

二者,已然为仙。

此仙,以得长生。

精修上述一者,入得五仙之数。

五仙者,天地人神鬼也。

修成此五仙者。

或可白日举霞飞升,上天为官。

或可遍游三山五岳,清净自在。

或可保形神而体固,游戏人间。

或可享受万民香火,苍生敬仰。

或可居于冥冥所在,职司阴府。

但,其长生,乃因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之法,所以鬼神难容,每五百年上天会先后降下三灾既雷灾,火灾,风灾来侵害。

雷灾。这雷乃天雷。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

火灾。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

风灾。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bì]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若能度此三灾,方可与天长寿,与地共存。

如为散仙之数,却需偿还因果,了却情念,舍弃贪念;驱除淫邪,勘破虚妄,固守自我,方可度劫而生。

若有后台背景,如入天庭地府,蓬莱灵山之门,或可消缓劫数,甚至无视劫难。

此境中人,虽有天地之寿,然,天地亦有寿尽之时。

到时,天地重归于混沌,却也难逃于此。

要想得以不朽,尚需更近一步。

三者,仙中神圣

于二者之上,或于天地行法积攒功德,或教化众生蕴以气数气运,或得以大机缘,或悟通大道玄妙。

于己身产以不灭灵光,生以金性。

可称金仙也。

此时,以凝三花而聚顶,聚五气而朝元。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不入轮回,超脱命运。

可横渡混沌大千,游遍古往今来。

真名化身,传于诸天万界。

此境无分前境何种,都可称金仙也。

如于此境,行至高深之处。

于道家可称,大罗金仙,为天尊业位。

于释家可称,大罗觉仙,为佛陀果位。

不为两者,则为太乙之数。

(太乙者,不拜三清,不朝灵山。

然,因此间由太上所辟,太上所衍,于众生有大恩。

诸般道途,实入其门下矣。

皆出于,太上大道之门。

此门,众妙之门也。

既,玄门也。

道,佛,散仙皆在其中。

如,孙悟空,亦称太乙仙。

镇元子,与三清为友,亦为太乙玄门,弟子亦称太乙仙。

此天尊,佛陀之位非必指其道行,法力,有大功德之辈,不精于此,于天地有大功,也可得此位。

亦有大神通者,不明号于尊位。

道者如。

张道陵,为开道教之祖,称祖天师,为天庭四大天师之一,一记五雷正法,节制诸神,号令众仙,破山伐庙,扫荡群魔。

杨戬,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为显圣真君,居灌洲灌江口,手执三尖两刃枪,闷来时担山赶日,闲来时接草量天,虽尊天庭令,听调不听宣。

佛者如。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化身无量,存无量世界,解救无量生灵。凡有善信,遇于劫灾,念其名号,既消灾解难。

地藏菩萨,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方成正觉。号幽冥教主,坐镇轮回,成就佛教,善信或入极乐世界或渡六道轮回得来世福报之言。

此两者虽称菩萨,却于佛中亦为先。)

话归于金丹大道第三者。

此境,天地寂灭而我不灭,万物未成而我已生。

可谓。

历亿千万浩劫而无垢,经千万盘古而不坏。

堪为,以于己道走到极致。

亦为,姬诩所悟有的金丹大道之极致。

然,虽以得证永恒,但却仍居于大道之下,难脱其道。

四者,混元大道

此境姬诩不知其名,不见其貌,不得其意。

如,朝菌不知于晦朔之时,蟪蛄不知于春秋之期,燕雀不知于鸿鹄之志。

或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姬诩观于此境与金仙相论,却要比以人望天之高,以凡比仙之巨,还要大不知几何哉。

明此混元之名。

实乃因西游中的一段描述。

那仙童推开格子,请唐僧入殿,只见那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拜毕回头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瞒老师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三藏道:“何为谄佞?”童子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此段描述地仙之祖,镇元子于西游世界的地位。

任孙悟空,有大闹天宫的实力,却仍难逃其一记,袖里乾坤。

要知此时,孙悟空,虽西游未成未至灵山,未有佛陀觉者之果位。

却亦有大法力,大神通。

其经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的花果山孕育,自开天辟地,鸿蒙初判以来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生,习得长生后,取神兵,闯地府,号齐天,食蟠桃,吃珍馐,喝仙酿,偷吃了太上老君五个葫芦金丹,先自用三昧火,煅成一块,浑做金钢之躯,又经太上老君八卦炉中一炼,才有大闹天宫之时。

此时,有诗证曰。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方知其实力。

至西游时,其亦称为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

如此可见镇元子之实力。

原文言之,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筒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其门下出的散仙,不计其数,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

其既带领诸弟子上天听讲,又是与三清为友。

可见其可能亦有此混元道果之道行,或者与此间不远矣。

姬诩以之为凭,将此境命为混元。

道果,乃修道之人成道之果位。

姬诩以之,此境,己道已媲美大道之力。

乃至更胜一筹。

果者,精华之所在,于原有之基础,升华而得。

可见此混元道果者,或许更在大道之上。

或许,乃至超脱大道,亦未尝可知。

如此四者,既为姬诩所悟金丹大道。

所谓。

难!难!难!道最玄。

莫把金丹作等闲。

不遇至人传妙诀。

空言口困舌头干。

如此可见老子之恩重。

姬诩所得实乃大道玄妙之要略。

此间讲道完毕。

姬诩拜谢老子师恩。

老子,道曰,“汝既有所得,当汝机缘所至,不必做此小儿姿态。”

姬诩感曰,“幸得师傅点拨传道,使徒儿一观大道之玄,明此通以混元之法,以有成就大道之机,弟子铭记此恩,焉能不知礼。”

礼成既起。

老子又问其所得几何。

姬诩道曰。

我身在地却非人。

我命在我不在天。

待得功成九九转。

丹成跨鹤至弥罗。

老子,含笑道曰,“汝有此悟,大善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西游之灵台方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西游之灵台方寸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金丹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