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义和团
大多数的人闯关东是为了谋生计,而端肆的太爷爷却并非如此。究其原因,还要先说一说义和团的事情。
清朝末年,华夏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夷。那时的华夏是一个充满了内忧外患的国家,外患,由于清政府的腐朽和软弱,列强国家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横行无忌。内忧,先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后则要属义和团运动了。
义和团是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诸多农民运动团体共用的称谓。说到它的起源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有人说是宗教、有人说是帮派、有人说是拳会,也有人说是秘密团体,但有一点是公认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
从古到今,全世界的农民运动好像都以剥削、压迫、阶级矛盾等词汇为前提,但是我认为在众多的农民运动中,义和团运动比其他的农民运动都要高尚,他们的纲领中不但包括了反清复明、扶清灭洋,甚至还有灭清灭洋,这些宗旨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短短几年的时间,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数个不同的阶段,从最早的反清复明到扶清灭洋,再到后来的灭清灭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说到底,还是当时的清政府不作为。
明朝灭亡以后,满清入主中原,结束了汉人对华夏的统治权。这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继蒙古之后的第二次由少数民族来统治华夏汉民。在大清立国之后的很多年里,仍有一些单纯的民族主义者或者是一小撮有野心的人始终想要推翻满清。奈何回天无力,清庭大势已成,于是他们在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之下,从明争转为暗斗,依旧铤而走险的活动在阴影之下,伺机待发。
任何一个王朝都是从辉煌走向没落,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大清朝在经历了康雍乾盛世之后,也逐渐开始衰败。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彻底沦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并且陷入了割地赔款的万劫不复之境。《南京条约》的签订更是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的嚣张气焰,诱使他们加速的对我中华进行瓜分和掠夺。而清政府则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阶级之间矛盾日趋锐化。
另一方面,西方列强国家崛起,将侵略扩张的铁蹄踏上了中华大地,一边在我们的领土上肆虐,一边又试图用宗教的手段控制我们的人民。清政府鉴于治外法权,对洋人的问题采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处理措施。于是导致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托庇于西方宗教之下,做的都是欺压良善、为虎作伥的恶行,资本主义列强与华夏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此时又有洪秀全在吸取和借鉴了基督教的教义之后广传信徒,并领导信徒在金田起义,将反封建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清朝的统治者,拉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帷幕。长达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给清政府造成了毁灭性的创伤,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也加剧了清政府的灭亡以及中国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败和崩塌。
而紧随其后的义和团运动又让一些反清志士认为时机再次到来,意图借此颠覆满清的统治。所以在义和团的组织中包含了多个反清复明的秘密团体,他们打出的是“反清复明”的旗号。于是,义和团运动遭到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
但是在义和团中,还有很多挺身而出的爱国志士,为国家兴亡而抗争、为民族大义而奋斗。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列强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后,列强国家也大为恐慌,他们一方面与东南部各省的封疆大吏达成“东南互保协议”,另一方面则向清政府施压,敦促清政府剿灭义和团。
而此时的慈禧刚刚尝到了甜头,对各国的请求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为了利用义和团组织对抗列强势力,慈禧还不顾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公然发布了维护义和团的诏令,并且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宣布,向十一个列强国家宣战了,真正的灾难也因此而起。
有了清政府的支持,义和团运动立刻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拥护和响应,从劳苦大众、贩夫走卒到士兵将校、商贾巨富,纷纷成立或加入义和团组织。一时间,义和团运动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发展壮大,并将火势蔓延到全国各地,除了达成“东南互保”协议的地区,到处都在杀洋人、烧教堂,甚至连中国教民也未能幸免。
虽然义和团里有很多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民族英雄,但也不乏败类混迹其中,好多绿林响马、江洋大盗、地痞流氓、泼皮无赖为了逃避官府的制裁也加入到义和团的组织中,拉起大旗、扯起虎皮,打着义和团的幌子行事。因此在以后的义和团组织中,就有了官团、私团之分,甚至还有假团、伪团和山寨团等等。从而导致了义和团的组织松散、良莠不齐。
而此时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互保协议的地区,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等人为首的一众派系却公然违抗圣旨,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此举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
列强国家在投诉无果之后,也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由英、法、美、德、意、奥、日、俄八国共计五万余人、战舰五十余艘组成了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以保护各国使馆的名义,武力占领BJ。
在八国联军中,意大利出兵最少,仅有百来人,而日本的出兵人数最多,达到了两万余,成为了八国联军的主力,可见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久矣。但是最让人痛心的是,在八国联军中居然还有英国派出的由华人组成的华勇营官兵3000余人参战。
八国联军攻入BJ之后,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很多义和团的志士和平民被血腥屠杀。慈禧惊慌之下,和光绪皇帝仓惶逃到了西安,将祖宗的基业和百万子民毫不犹豫的扔给了资本主义列强。随即,八国联军以搜捕义和团余孽为名,挨家挨户的进行入户抢劫,稍有反抗者就被残杀。大部分的老百姓和买卖铺户被洗劫一空。意犹未尽的八国联军还冲入了故宫和颐和园,无数的珍宝和古玩被劫掠和毁坏。其中包括古观象台上的天文仪器、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物。
在逃亡途中,慈禧为了平息各国列强的怒火,紧急指定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各国议和,并下令彻底铲除义和团。
使用大刀长矛和列强的洋枪洋炮艰苦斗争的义和团志士就这样被慈禧和满清政府抛弃了,至此,义和团的领导者才彻底认清到慈禧的丑恶嘴脸和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最终,义和团带着绝望和不甘被迫撤出BJ,化整为零转往各地坚持抗击列强的侵略和满清政府残酷无情的镇压。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真实始末和历史影响众说纷纭,端肆不去评论。在此,端肆只想对“东南互保”这件事发表一下他个人的看法。
关于东南互保,感兴趣的人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有人说但是!!!“东南互保”在当时的条件下起到了保境安民,为国家保存实力的作用,使中国最富庶繁华之地、为数不多的新式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从大体上保持了局面的稳定和免于遭受战火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同时也阻止了列强势力在长江流域更迅速、更强烈的深入。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说,否定旧说、创立新说无可厚非,但从端肆的角度来说,-他觉得文人还是应该讲点风骨的。做学问要严谨是可贵的,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更可贵!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被后世所敬仰的只有“三元里”,只有岳飞,只有武松,没有“东南互保”,没有秦桧,也没有潘金莲。因为任何时候其实都是讲正能量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编出花样儿来骂武则天,也没谁提过“但是”。
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圣贤”的封建制度,即使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都没能反得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偏偏是“封建圣贤”教化出来的人却公然违背了“圣贤”,违背了即使是现代人都不能轻易违背的“天、地、君、亲、师”,还跨过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么简单却无法达成的境界直接越级挑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端肆觉得这些人真的是在立牌坊。
况且,就“东南互保”这件事的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来说,端肆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应该是弊大于利的。甚至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末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内容是在革“东南互保”的遗毒。那么如果按照那些人的思维逻辑去推论,端肆认为应该在高考历史试题“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的答题处咬破中指慷慨激昂的写下这样一行答案——都是他娘“东南互保”惯的!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是在一九零零年,是旧历的“庚子年”,所以义和团运动也被称为“庚子拳乱”。那一年,端肆的太爷爷刚满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