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杏儿(1)

4、杏儿(1)

杏儿从小就信命。杏儿的丈夫名叫李全保,李全保和苗丛善是西九村最出名的两个后生。苗丛善出名,因为他爹是西九村最大的地主;李全保出名,就是因为他天生命好。

杏儿的丈夫天生自带的生辰就好。杏儿一直记得,当初起名测字的那个老先生掐指算过之后顿时一脸惊讶,搞得李家夫妇,也就是杏儿的公婆都跟着紧张起来。

老先生开口说:这生辰少见啊!他这五行是全的!金木水火土,一样不缺。他这样的命格,阴阳平衡,无波无坎。

这老先生是从邻村请过来的,平时算命是主业,起名只是顺带的营生,这时顺口又说起了命数。

李家这夫妇俩大字不识几个,老先生看这家人好像根本没听懂的样子,又说:得恭喜你们家,这孩子可不是一般人,命里虽然都有坎儿,但是没有他过不去的,以后干什么事都能顺,跟什么人都能合。我测字起名这么多年,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

李家两口子这才算彻底听明白,马上面露喜色。老先生继续说:他五行是全的,这个最难得,所以这个“全”字一定要用上,另外再配一个字也容易。你们要是想孩子以后能有富贵就叫李全贵,想他有出息就叫李全第,“贵第安运,福禄寿喜”,给他用上这些字都是好名字,你们自己给孩子挑一个?

不知是又没听懂还是拿不定主意,李家夫妇一时都没说话,过了一会儿还是杏儿的婆婆开了口:我想让孩子能孝敬我们,等以后老了能让我们得济就行。

杏儿的公公和熟人话不少,一遇到生人就常会结巴,公公这时也跟着应了声:中。

老先生闭眼沉思了一下,骤然点着头说:如此说来就取个“保”字。“保”字好啊,水木相济,又能出头又能持家。一般人未必能用,但是你家这孩子行,就叫李全保吧。

三周岁生日那天,李全保就有了这个大名,整个西九村的人都知道李家那孩子五行是全的,据说这样的人命好。

这个李全保也的确是命好:得了名字的这天他同时也得了一个水灵灵的小媳妇,也就是杏儿;一个庄户人家的孩子,他后来居然去上了私塾;在私塾总共只读了三年,他居然就进了举。

杏儿嫁到西九村的时候是九岁,她的丈夫李全保刚满周岁,正在断奶。这在当地被称为养媳。能给孩子娶养媳的人家一般不会太穷,但也不会是富户。穷人家多养不起一张嘴,富户不会给自家孩子找个大太多的媳妇。

按照那一带的习俗,杏儿要先照顾自己的男人长大,等到她的丈夫李全保到了十四岁以后再一起圆房成家,也就是说她至少还要等上十一年。然而就在杏儿苦等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李全保忽然进了举。

在他们西九村,不要说是举人,就算是秀才都没出过一个。当初李全保进私塾都已经算得上一个大事,在他们这个村子,多少年来除了大户苗家之外还没有哪家孩子进过私塾,李全保算是第一个。

杏儿的公婆都是地道庄户人,公公老李干活肯吃辛苦,婆婆叫玉贞,不但能吃辛苦,还会算计,早早给儿子娶个媳妇就是玉贞的主意。

老李其实并不想给孩子找个年纪大那么多的媳妇,但是玉贞有自己的算计,她不想耽误自己下地干活,找个这样的养媳家里立时就能多个带娃的帮手,日后不但能省下一份彩礼钱,而且还能尽早要上孙子。

李全保进私塾这件事,和杏儿多少还有点关系。

杏儿长得快,十二三岁个子就起来了就,又过一两年身子也饱满了。婆婆玉贞看着杏儿这身子,总觉得不让她下地干活太可惜了。谁知杏儿干起农活比一般人还麻利,家里多出这么一把手就能多种一块地,正是盘算着能多出来这份收成,玉贞才有了送李全保进私塾的想法。

对于进私塾这件事,杏儿是最不想让李全保去的。李全保要是一走,杏儿就要整天都跟着公婆下地干活了,杏儿也不是怕干活累,主要是怕她婆婆。婆婆玉贞自己干活是把好手,对杏儿的要求也就多,而且她嘴还刻薄,在玉贞身边干活,杏儿时刻不敢怠慢,生怕被婆婆挑出什么毛病。

对于进私塾这件事,杏儿的公公老李并不赞成,他觉得庄户人家哪能供得起个书生。但是婆婆玉贞有自己的算计,李全保当时不到十岁,让他下地干活太早,每天守着媳妇也生不出个娃来,没准还耽误了长身子,只能待在家就整天淘气。这个时候正好送孩子去几年读书,不图他读出什么名堂,只要能识文断字,以后这辈子在村里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玉贞平时舍不得动钱,多了她也确实舍不得,但是全家嘴上紧紧,再加上多出杏儿这份劳力,供孩子读上三年还不成问题。三年之后到地里再摔打些时日,刚好也就到了让他成家的年纪。然而谁都没想到,三年私塾李全保就读出了个名堂。

听说李全保进了举的时候,他爹老李和他娘玉贞顿时都懵了,半晌都没反应过来,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消息是苗家大老爷亲自带过来的,又不由得他们不信。

苗家大老爷是西九村最大的地主,周边人见了都要喊一声东家,老李也是种着他家的地。见东家大老爷忽然上门,老李赶紧恭敬地站到身前打招呼:东家来了。

苗家大老爷平时在村里不怎么爱笑,话也不多,但这时笑着对老李说:你家全保要进新学堂了,以后要到镇上去读书了。

李全保这时刚读完三年私塾,要下地干活了。他们家也只打算供他三年,当时准备着让他先干两年农活,然后赶快和杏儿圆房生娃。杏儿早就正当年了,玉贞已经开始盼着早点要上孙子了。

老李没弄明白东家是什么意思,心想也没打算供孩子继续读书啊,小心说:孩子能认几个字就行了,再读也没啥用,我也供不动啊。我是打算带他在地里先干两年,来年年底赶紧和杏儿把事办了,都这么大了。

苗家大老爷早知道他们家是这个打算,也知道这老李在家不做主,看了眼玉贞说:还种什么地啊,杏儿早就是你们家媳妇,放在家里还能飞了?我告诉你吧,你家全保这就是进了举啦,举人你知道吧?以后读书一文钱都不用你出,人家还能拿俸禄。

这一年新学办到了平河镇,苗家大老爷说的新学堂就是新学的学堂。按照办学的规矩,只要以前读过三年私塾的孩子都可以报名进新学堂,不但免费还包吃包住,另外还会发一些日常用度的薪水。

乡里人当时大多还不清楚新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这是总督奉命在找人办学。听说进了总督办的学堂立刻就可以拿到官家俸禄,以后还有机会任职当差,许多人就觉得进了新学应该是和过去的举人差不多,至少也相当于一个秀才了,秀才都不是个个都有俸禄的。于是乡里富家大户纷纷走起门路,都要送自家子弟进新学堂,原本免费的学堂,仅入学资格就在暗中被抬得老高。

李全保他们家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事,就算知道也轮不上他们这样的人家。苗家是西九村的大地主,在左右乡里都算数得上的大户,自然要托人送自家孩子进新学堂。

可苗家大老爷这个儿子苗丛善却说什么也不去。苗丛善原本就不想读书,更不愿意去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继续读书。劝到最后苗丛善提了个要求:除非让李全保也和我一起去。

李全保比苗丛善小五个月,当中跨了一个大年,不是一个属相。俩人在村里是从小能玩在一起的一茬孩子,后来一起去邻村上私塾,西九村进私塾的就他们俩。

苗丛善和李全保关系好,两人从小就常在一起,后来到外面上学几乎形影不离,无话不说。有一次李全保问苗丛善:以后我要是娶了你三姐怎么样?苗丛善说:那我就娶你家的杏儿。

溯着平河向上数,河西边第九个村子就是李全保和苗丛善住的西九村,再往北就是一片大山了。西九村这地方不穷,但是偏僻,村里人除了种地基本没别的营生,这里的人在外面被称为“土老九”。

土老九实际也算不得什么贬低的称呼,只是说西九村那边的人老实或者有点憨,调侃起来也不过是说那边人除了种地和生娃没别的心思。但是苗家先后出来的姐弟俩再加上李全保却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土老九的这种印象。

苗丛善那个三姐叫苗善芸,是他二叔家的堂姐。苗善芸十五岁嫁到了平河镇,夫家姓顾,在当地经营着不少产业,镇上最大的酒馆平河楼就是他们家的。

苗善芸的丈夫在家排行老四,顾家老四性子温润,平时什么营生都不干,就爱喝酒。但是他不贪色也不沾赌,算不得败家,这辈子就算什么都不做,守着分到的家产也足够他用了。只不过他有个习惯,喝酒经常喜欢到妓院里去摆席,因此在镇上名声不算太好。

苗善芸嫁给顾家老四隔年生了个闺女,第三年就成了寡妇。顾老四有一次喝醉了酒,从妓院的花船上掉进平河淹死了。

苗善芸这时又年轻又有些容貌,夫家叔伯们担心她以后改嫁带走家产,几家人合起来强分了她的家产。公公顾老爷对这事也不过问,算是默许了,因此顾家这些人也没了顾忌。最后连宅子都没给苗善芸留,只在镇子边上弄了个小院儿给这母女俩住。

苗善芸娘家在西九村也算是大户,来人打算把女儿接回去。但是苗善芸却说:我没事,不回。隔天苗善芸就在自家的小院外挂起了一块牌匾“香色阁”,公然开起了妓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沿途而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沿途而过
上一章下一章

4、杏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