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第546章 恶疾缠相,帝终出击

548.第546章 恶疾缠相,帝终出击

已是寒冬腊月,此时夜长昼短。

李言闻跟几个医学院科研人员一起过来,进到房间看到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贾俊大为震惊:“贾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虽然贾俊的病情十分严重,但青霉素已经有效地防止头疽扩散,只需要加点药小心治疗风寒症,那么贾俊便可药到病除。

李言闻不过是回去向林云逸汇报青霉素的成果,同时一起制定对贾俊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再次赶回来不想贾俊的病情简直是断崖式下跌。

原本明明病情转好的一个人,这才多久的工夫,整个人已经形如枯槁。

贾雄刚刚一直忙于照顾着自己父亲,现在亦是觉察到这个事情着想古怪,此刻同样十分困惑地望向自己的管家。

“你们贾家难道没有给贾阁老服药?”李言闻身边的一个中年郎中看着管家吞吞吐吐的模样,当即进行怀疑道。

管家顿时一惊,宛如泼浪鼓般摇头道:“不,我怎么可能不给老爷抓药,老爷的药还是如夫人亲自喂的!”

“我离开的时候,我爹还好端端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贾雄从管家的神态中看到一丝端倪,当即大为恼怒地质问道。

李言闻等人虽然不能从医理中判断出缘由,但知晓事情必定没有按他们的方法去做,不然贾俊的情况绝对不可能如此恶劣。

贾府管家看到贾雄追究此事,于是露出一个哭丧的表情地跪下道:“少爷,老爷吃了发物,小的该死!”

“你这恶仆,这不是杀人吗?”李言闻检查贾俊的脉象是气若游丝,得知竟然是吃发物而引发的病变,当即十分严厉地指责:“我临走前不是说了吗?如今贾阁老病入六腑,饮食以清淡为主,切不能吃发物,否则有青霉素亦是无力回天!”

贾雄得知事情的始末,那双眼睛顿时想要杀人,上前便一脚狠狠地将管家踹倒在地。

“少爷,小的该死!我有拦着老爷,但这是太皇太后赐下的海鲜汤和蒸蟹,李公公还说要看着老爷喝完才好回去交差,老爷……执意接受恩赐!”管家挨了一脚跌倒在地,当即哭丧着脸将事情的始末说了出来。

太皇太后?

贾雄听到这个答案,终于知晓为何李公公刚刚在这里了。

这哪是什么因担心自己父亲的赐食,分明是打听到自己父亲得了背疽之症,这才将海鲜汤送来害自己父亲。

在这一刻,他没想到世间竟然有心肠如此恶毒的老妖婆,有这种太皇太后当真是大明王朝的最大不幸。

贾俊的身上虽然盖上五层棉被,但风寒已经入体,身上还是觉得冷,甚至还在被窝里面不停地打着颤抖。

李言闻是罕见的医学天才,不仅是年轻一代最杰出的医者,而且已经成为整个京城圈子最为吃香的御医。

他让人将贾俊的衣服扒开,打开那套御赐的金针,便开始对贾俊施针。

咳咳……

在李言闻的施针之下,贾俊总算是醒了过来,但身上被扎成刺猬般,而嘴唇泛白,整个人的气色十分糟糕。

“爹,你怎么这么糊涂啊?这又非圣旨,你为何要吃发物啊?”贾雄扑到自己老爹身边,不由得埋怨了起来。

他父亲此次虽然患了重病,但现在的医学发达,又有李言闻这个百年难得一见的神医坐镇。只要他父亲乖乖配合治疗,身体必定可以痊愈。

只是父亲为了当年的提携之恩,不仅选择进宫自毁前程,如今更是连性命都不要了,一切显得那般的不值得。

贾俊喝了一口热水后,现在说话显得十分的困难,却是不搭理自己儿子,而是叫来自己最为倚重的妾室。

妾室柳氏已经五十多岁,整个人并没有高贵的气息,脸蛋显得十分普遍,但这些年以来规规矩矩,此刻已经哭成了泪人。

贾雄跟李言闻等郎中到了外面谈事,只是看着李言闻等郎中脸上的严肃表情,心里已经隐隐猜到了几分。

“贾大人,贾阁老已是病入膏肓,恕我等已经无能为力。贾阁老恐是熬不过今晚,你还是提前准备后事,还请节哀!”李言闻没有说话,旁边资历最深的郎中坦诚地道。

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全力救治贾俊,只是贾俊不仅仅是背疽,而且还患有严重的风寒。

如果慢慢调养,通过青霉素治疗背疽,用药物治愈风寒症,那么贾俊可慢慢痊愈。但奈何这发物一吃,两种病理同时作用在这位七十老人身上,即便华佗在世亦是无能为力。

哇……

贾雄虽然已经有了猜测,但得知这个答案后,仍是无法压抑住自己的悲伤情绪,顿时便扶着墙哭了起来。

他后悔今日的离开,如果自己坚持留在家里好好照顾老爹,那么自己便可以劝阻父亲不能吃下那个发物。

“少爷,你是知道老爹性子的!即便你在府上,亦不拦不下来,老爷定然是要遵照太皇太后的懿旨!”跟着出来的管家知晓贾雄的心思,便是安慰着道。

“咱们走吧!”李言闻等郎中看着这个场景,由于知晓已经是无力回天,于是默默地选择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该死!上天,你不公,岂能给咱大明如此恶毒的太皇太后?”

贾雄知晓真正的凶手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心里无比的痛恨这一场变故,痛恨皇宫里面那个老妖婆。

这个声音传到李言闻等郎中的耳中,导致他们这帮人当即一愣,如此言论简直是要招来杀身之祸,倒是李言闻反应最快:“最近着实太忙了,如今头昏脑涨,听别人大喊大叫耳朵都是嗡嗡声!”

“我亦是如此!”其他几个郎中反应过来,亦是纷纷附和道。

北京城在夜幕中沉沉睡去,唯有一盏孤灯在贾府的房间一直亮着。

医学奇迹并没有出现,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噗!

贾俊突然回光返照般下床来到书桌前,在写完奏疏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突然吐出一口鲜血,气绝而亡。

贾俊,字廷杰,直隶束鹿人,生于宣德三年,亡于弘治十二年。

景泰元年,以乡举入国学,然屡试不中,于天顺年间选授监察御史,历巡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南畿,所至皆有声。

擢山西按察佥事,协守宁武关诸关,修明军政,边徼晏然。升任山东按察副使,分司临清。

成化十三年,超拜右佥都御史、宁夏巡抚。

在镇七年,军民乐业。

贾俊持宪度,严军法,数年虏不敢犯,入召为工部右侍郎。

成化二十一年,奉敕赈灾河南饥荒,寻转左侍郎。

数月后,拜工部尚书。此时专重进士,举人无至六卿者,贾俊独以重望得之。

至弘治朝,贾俊为人清慎俭约,终始不渝,掌在工部六年,饬材训艺,动必信度,人无间言,得弘治帝器重。

弘治六年,蒸汽火车面世,贾俊因功入阁,举人至相者,贾俊为有明第一人,亦为世间称颂之工程相。

入阁六载,竭股肱之力安社稷,辅皇帝以成维新之治,身任天下之重,竭尽心力,卒成大明盛世雄业。

然年衰岁暮,染背疽遇风寒,向帝请辞归家,帝许之,厚赐。

贾俊未成行,背疽恶疾突发,又染风寒,卒于京府,享年六十有九,惜哉。

……

次日清晨,原内阁阁臣贾俊的死很快传遍整个北京城。

“贾阁老果然还是熬不过,果真是人活七十古来稀!”

“昨天不是说第一医学院已经研制出青霉素,能救贾阁老吗?”

“呵呵……即便阁府有良药十味,亦比不上……毒药一剂啊!”

……

贾俊在京城圈中的名声很好,特别负责工程能够维护清廉的官员不多见,所以京城百姓对他的死亡都是十分的惋惜。

随着有人话中有话的语调,特别是知情人愿意分享内幕,导致一大帮不知情的人员开始知晓整个事情的原委。

“青霉素可治背疽,贾阁老本来可以慢慢痊愈!只是太皇太后赐入海鲜汤和蒸蟹,贾阁老将这些发物吃下去,病情即刻加重,华佗在世亦是无能为力!”知情者并没有隐瞒,而是将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

“好狠的心啊!这又是何故,不是传闻贾俊实为太皇太后的人吗?”

“咱们以为贾阁老入宫是负于陛下,实则他进宫是劝太皇太后以江山社稷为重!”

“上次的乾清门失火,若陛下真的出现不测当真不堪设想,贾阁老实为大明良相!”

“贾阁老自然是咱们大明的良相,但有人就是想要大明亡,自然是要记恨贾阁老了!”

……

随着话题的慢慢深入,一些真相亦是浮出了水面。贾俊并非背叛皇帝,而是进宫游说太皇太后,但不想遭到了太皇太后的忌恨。

“先是陛下,今为阁老,大明之不幸也!”

“贾阁老死得如此之冤,难道事情就这样算了吗?”

“不然还能怎么样?乾清门的纵火案还不是只追究到何尚宫?”

……

很多年轻官员在知晓真相后,却是纷纷将矛头指向了那位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但给一些老官员泼了冷水。

虽然周太皇太后对贾俊的死确实要负很大的责任,但真想要追究太皇太后的罪责,这其实是难于登天。

且不说,周太皇太后下赐发物可以视为一种恩赏和器重,既然行刺皇帝都不能追究到太皇太后身上,那么自然不可能因贾俊一个臣子而追究太皇太后。

正是如此,贾俊的死只能算是白死,这笔账根本算不到太皇太后的头上。

紫禁城,关睢宫。

“他这么死掉,倒是便宜了这个忘恩负义之人!”

周太皇太后跟往常那般,过着十分惬意的奢靡生活,每日都是睡到自然醒。在得知贾俊的死讯,显得十分的平静地喝着手中的茶,仿佛此次死掉的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其实在她的心里,谁都是那般的无关紧要,哪怕弘治皇帝死掉,她亦会鼓掌叫好,而叛徒贾俊的死让她反而解恨。

正是这时,李公公慌张地闯了进来。

“什么事?”周太皇太后将送到嘴边的茶盏停下,顿时不悦地训斥道。

李公公这一路跑得急,此刻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大……大事不好了!”

“皇帝敢治罪哀家不成?若他真敢治罪,哀家便应下,倒要瞧一瞧青史会如此写他这个不肖之孙!”周太皇太后亦是一个狠人,显得十分淡定地道。

周围的宫女隐隐觉察到这位太皇太后内心十分疯狂,恐怕是真敢于求死,亦要跟皇帝以硬碰硬。

李公公总算是喘上气,便将事情托出:“太皇太后,刚刚从刑部那边得到最新的消息,何尚宫招了!”

“她招又能如何?当今天下谁敢拿哀家怎么样?自古以来有哪个皇帝敢处置她皇祖母的?何况,她手里有证据吗?”周太皇太后似乎早料到何尚宫的嘴不严,却是有恃无恐地道。

李公公面对满脸自信的周太皇太后,却是轻轻地摇头道:“太皇太后,您是误会了,这个事情跟您无关!”

“跟哀家无关?”周太皇太后再次停下送到嘴边的茶盏,顿时十分困惑地道。

按着正常的剧情,何尚宫自然是咬出自己,亦可能会咬出自己。只是事情突然变得古怪起来,何尚宫竟然指证其他人。

李公公郑重地点头,于是将事情的真实情况说出来:“据探查到的消息,锦衣卫从何府搜到跟崇王的往来密信!”

“这不是哀家跟崇王的通信渠道,跟烧乾清门有何干系!”周太皇太后捧着茶盏,显得更加不解地道。

因信中有些禁忌的话题,她并没有采用明面的信使,而是经由何尚宫的何家跟汝宁府秘密联系,不想这个事情已经被知晓。

只是这个事情即便被皇帝发现,亦是一件不痛不痒的小事情。

李公公看着还是一脸困惑的太皇太后,于是说出了事情的真相:“何尚宫指证的人是崇王,声称她是崇王指使烧乾清宫!”(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独治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独治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548.第546章 恶疾缠相,帝终出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