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酝酿发酵 中

第10章 酝酿发酵 中

第10章酝酿发酵中

这老者名叫苏威,字无畏。京兆郡武功县人,西魏度支尚书之子,大冢宰宇文护之婿。曾官拜太子少保,性情刚直不阿,颇有才能。

苏公年岁已高,本想告老还乡,但文帝惜其才,给了他个大理寺卿并鸿胪寺行走的闲职。

今日早朝他也去了,事情经过原也清楚。但他知道陆明这人夸夸其谈,好博人眼球,就由着他吹牛。

可听到有人如此诋毁长生,脾气火爆的老头子顿时忍不住了。

“这种话,是你这个读书人能随便说的么?”

这高梓然曾跟随老者学习过数月的《礼记》,算是他半个学生,印象中从未见他发过脾气,顿时吓得低头拱手,“苏、苏老……”

苏老是儒学大家,背景深厚,虽然朝中弟子不多,但名声可是响当当的。他这话一出,当真掷地有声。

见众人沉默不语,苏老放下毛笔站起身来,望着高梓然问道,“若是一位文学大家或是当朝耆老答出此对,你会如何?”

此话一出,高梓然已明白对方意思了,身子微微一震,结巴的躬身行礼:“弟子……弟子,自然……自然是不会怀疑。”

“那么你之前可曾见过长生其人,知晓他读过何书,作过何词,说过何语,行为举止,样貌品行何如?这些你都知晓么?”

高梓然被问的满头大汗,“弟子,弟子并不知晓……弟子知错了。”

苏威见梓然当众认错,便不再深究,说道:“既然知错了,过来把这个拿给诸位过过目吧。”

向着众人拱手说道:“各位同僚,这长生破了倭奴的题目后,对方不肯善罢甘休,又与那少年比试了几场,期间诞生的名对老朽都一一记了下来,各位拿去一观吧。”

众人向纸上望去,看到苏老一笔一划誊写好的对联,还来不及赞叹其笔力之浑厚,笔法之老道,便被上面文字吸引住了。

一时间,惊诧赞叹者有之,自愧不如者有之,默默揣摩者有之,争论不休者有之,场面一时非常热闹!

有的夸奖‘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对仗工整;

有的赞扬‘莺啼北里秋才去,燕语南邻春已临。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日行’一句,意味深远,发人深省;

还有的读到‘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匹马陷身泥内,此出生怎得出蹄?’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虽然用词有些粗鄙,但形容那帮倭奴确是恰如其分,这小子骂的好,骂的痛快!’

一番品鉴之后,苏威又拿出最初的那张‘云台二十八将’的纸笺,放在桌上:“诸位,此刻再来观之如何?”

他的话刚说完,高梓然长身肃立:“苏老刚才的一席话真是当头棒喝,令弟子醍醐灌顶。说来惭愧,现在看来此人对仗工整,文采绝佳,且有急智。若让我等置于他当时之境地,多半是答不上来的。学生方才自愧不如,不自觉地起了妒忌之心,实在是大大地不该,多亏苏老的教诲才能醒悟过来。今日闻此佳话,真真是长我中华大国的志气,灭他倭奴小国的威风。由此之后,我辈更该奋发图强,尽忠报国才是。”

他这一番话说完,威老捋着胡须道:“坦诚以待,克己复礼。君子也!读书人便当如此。”

众人点头称是,屋内地气氛又活跃了几分。

见众人谈兴大起,陆少卿走过去,小心地把刚才桌上的两张纸笺收起。

有人瞧见了,笑道:“少卿大人,为何这么快就将这些词句收起来了,怕不是看上苏老的墨宝,想要白白占个大便宜吧。”

陆明把东西放在怀中收好,哼了一声,不屑的说道:“我平素虽小气,可哪是如此不分轻重之人!听闻诸位刚才的议论,我突然有个想法:明日早朝启奏陛下,将这几副对联刊印出来,装订成册,分发到各州学府,让天下读书人都能知道这段轶事。以鼓励他们的向学之心。”

众人听后纷纷赞好,苏威也在角落中,遥举茶杯致意,不管此刻陆明想要刮起这股东风,是为了私心还是公义,对天下读书人来说,这都是件大大的好事!

陆明看到苏老,笑着说:“将苏公于诸位的批注也录入这册子中,让此间盛景也名传天下,岂不快哉?”

众人听后大吃一惊,若说刚才的提议,众人都是敲敲边鼓,卖卖吆喝,这个提议对于他们来说可真是休戚相关的大事了。

自古以来著书立说者都能名留青史。

古往今来,那些先贤为何要拼命著书立说,一方面是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能够在历史的长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无数帝王将相,名人志士不惜性命的改变时局,搅动天下风云不也为了流芳百世么?

如今我们的名字也有可能写到书上,让后人拜读敬仰,这时如何鼓舞人心的消息啊。

这一个大馅饼砸下来,大家都懵了。

苏老却面色如常地说道,“陆少卿,你这可不厚道啊,让老朽题写批注,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么?我学识浅薄,又有何德何能与先贤比肩,敢在书本上评价他人了。这不是让后人指着我的鼻子骂么?这事儿老朽可做不了。”

他这一说就算是彻底拒绝了,陆少卿也知道自己的斤两,独自上书皇上未必肯听,若是加上苏老的面子,那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此时见对方直接拒绝,陆明也只能干笑两声,悻悻作罢。

众人尚在扼腕叹息之际,苏老则思虑深远。

此册一经印发,传播的不仅是几句对联,还有朝堂的轶事,读书人的看法。

后面两者经过艺术工作者们的加工制作后,可比几句干巴巴的对联要有趣多了。

文人学者或许会对对联大加研究,感叹其结构精妙,文采绝伦。百姓则更关心奇闻异事,这些再经过他们的口耳相传又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

一个三四岁的孩童,在朝堂之上大战倭奴,最终令其吐血败退,扬我国威的故事,听起来是多么鼓舞人心。能准确的击中百姓心中大国子民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苏老敢保证此事若是流传开来,不久就会有无数版本,有说书人改编的志怪版,有文人改变的荡气回肠版,有勾栏传唱的委婉哀怨版,还有百姓口中邻家孩子版。

可无论哪一版对长生来说都不是好事,‘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见的太多了。

苏老看好长生所以不愿他在众人的吹捧声中迷失自我,丧失灵气,这也是他为何谢绝陆明邀请的原因。

而众人谈论的焦点长生,此刻依然回到家中,正呼呼大睡呢

求三联求月票~~~叩首~~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唐太宗是我兄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唐太宗是我兄长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章 酝酿发酵 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