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酝酿发酵 上
第9章酝酿发酵上
话分两头,这边长生如何向母亲解释暂且不提。
三省六部中,刚才朝堂上三岁神童智退倭使的故事都传开了。
唯独这鸿胪寺中,此时还是一片安静。
鸿胪少卿陆明把大家叫道一处,将一张纸笺扔在桌上,拿起茶碗抿了一口,轻飘飘地说道:“诸位看看,此对如何?”
众人凑过来,围在一起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
“云台二十八将,孔门七十二贤。”
“对仗倒还工整……”
“就是内容简明,用词却也无甚新意。”
陆明笑笑,“我若出个题目,上下联中要有一百个古人名,以此对作答案。诸位再想想看呢?”
一时间堂内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儿,隐约有人点头,喃喃自语说道“绝妙”。
随后又有人说:“若是先有题,后有此联,那倒是十分契合,陆大人这联是哪位高人作的?”
路明淡淡的说出三个字:“李长生?”
一阵寂静。
“李长生?那个李长生?”
“姓李的名家我倒是知道几个,可没听过有字‘长生’的啊?”
“莫不是哪位的笔名吧?”
“那也没有啊……”
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到头来对‘李长生’这个名字仍旧是一头雾水。
“不过是一个三岁的孩童罢了,你们当然没有听过。”陆明看着众人惊诧莫名的表情,内心暗爽。
“三岁的……孩童?”
此话一出,不仅在场的同僚,门外站岗的兵丁听见都互相看了一眼,掩饰不住内心的震撼。
屋内瞬间闹哄哄起来了。
“真的只有三岁?”
“哪家的孩童,师从何人?”
“我倒是听过古有一位神童甘罗,六岁能赋诗,十二岁就出使西域。可三岁能对对子,还真是闻所未闻啊……”
陆明边喝茶边将朝堂上发生的事添油加醋地描绘了一番。
直听的在场的众人是一阵唏嘘,一阵惊叹,到最后倭奴吐血晕倒地时候,有人竟然拍掌叫好起来。
可不多时,就有人疑惑了:“照陆大人的说法,那倭奴说出题目不过片刻的功夫,这孩子就有答案了,还对的如此工整,我总觉得不像他自己作的。莫不是之前听别人说过,自己记在心里,此时默背了出来吧。”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一阵沉默。
记忆和创作,孰难孰易,大家心里都清楚。
一个三岁地孩童如果事先听过,记在心中,此时再趁机复述出来,这个假设听起来似乎更有可能。
毕竟,这孩子地表现就像话本小说里的故事似的,太匪夷所思了。
当初大家为这荡气回肠的故事所震撼,未曾思考太多,可‘三岁小童’,‘临场答题’这些要素都加入之后,于原本的对联两相对比,就带来巨大的不真实感。
这种反差不可抑制的带来了疑惑:这不会是他自己作的吧,我看八成是他听来的。
于是终于有人下意识说道,“我看这种猜测很有可能……”
话音未落,突然一声怒喝从角落传来:“梓然!闭嘴!”
被呵斥的人名叫高梓然,他吓了一跳,回头望去,见一位老者手中握着毛笔,正严肃地望着他,表情不怒自威。
原本吵闹的房间瞬间安静了下来。
求三联求月票~~~叩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