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草帽
说起鹿邑草帽的来由,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
南唐时候,鹿邑有个姓董的人在皇宫里当侍卫,他和把守宫门的孟侍卫是莫逆之交。董侍卫有个女儿名叫董月英,孟侍卫有个儿子叫孟照明。大人来往多,孩子们也常在一起,两人青梅竹马,玩得情投意合。董侍卫和孟侍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便订下儿女亲家,等孩子们长大了成全他们的好事。
后来,孟照明的父母相继去世,董侍卫就把孟照明收养在家。这孟照明,聪明好学,跟着董侍卫使枪弄棒,习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回,皇上传谕,让侍卫子弟校场比武。结果孟照明出手不凡,出类拔萃,让皇上看中了,选进宫去当了近身侍卫。可是一当上近身侍卫,就不能随便走出紫禁城。董侍卫眼看着女儿一天大一天,却不能和孟照明完婚,这可咋办呢?因此终日闷闷不乐。
当侍卫可是个苦差事,董侍卫一年老似一年,还得披戴沉重的盔甲,每天站在宫门前。董月英是个孝顺姑娘,每见爹爹值班回来,累得满身是汗,心里真是难受极了。
日子一久,董侍卫累病了,不能去宫门值日站班了。那时候,有规矩,病老不能值班的,没有儿子顶替,就要解职停俸回家种田。种田倒不怕,可是孟照明留在宫里咋办呢?董月英想来想去,左右为难起来了。她是个有才学的姑娘,平时爱读诗词,有时也免不了习诗填词。她知道皇上李煜是个有名的诗词家,最能体察闺情离思。倘若自己写一首表达愁思的诗献给皇上,准会开恩还她郎君的。于是,她写了一首题名叫“愁愁愁”的小诗,决定设法替爹爹去宫门站班,单等皇上出宫来把诗献上。
这天,董月英穿戴好爹爹的盔甲,刚一迈步就觉得头被头盔压得眼前金星乱飞,别想再动步了。她只得取下那头盔,心里琢磨开来:用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头盔呢。她想啊想,想起幼年在老家时,掐麦秸辫子玩的事,倘若用那黄秸黄如金,白秸白如银的麦秸辫子做一顶象头盔一样的草帽戴在头上,不是轻便了吗?于是她便选出上好的黄麦秸掐起辫子来,然后穿针引线比着爹爹的头盔用黄如金的黄秸做一顶草帽,又在那草帽上用白如银的麦秸缀出她的“愁愁愁”诗来。
这天.董月英戴着她亲手精制的麦秸盔去宫门值班。恰巧皇上在金瓜银斧的护卫下,走出宫来。董月英紧走两步。脱盔跪在了皇上面前。这一脱盔不打紧,红绳大辫露了出来,威武武的一个壮士变成了一个姑娘,李煜不由一惊。他望着低头不语的董月英,接过献上的草帽盔,一只见那金黄金黄的草帽盔上缀着银白银白的麦秸诗:
愁愁愁
一江春水向东流,
奉主莫白虹颜头。
明君若知流水意,
还我郎君归中州。
李煜读着小诗,特别喜爱“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一个愁字打在了他的心上。不由长叹一声,望着董月英:“你的郎君在哪?”
“就在你的身边。”董月英伸出手指,向手执金瓜护驾的孟照明一指,轻轻地说出了,她爹年迈病弱,想给她完婚归里的心事。
李煜听罢,当下放了孟照明,准他夫妻完婚归里。董月英拉着孟照明回到家中,对爹爹言说圣上思典之事,董侍卫一听心里欢喜,病也好了几分,不几日痊愈康复,领着女儿女婿回中州老家鹿邑。董月英回到家里,想着做草帽盔的事,不由地掐起草帽辫子给丈夫做了一顶遮日的草帽戴在头上。乡邻们望着那既能遮日、又能挡雨的轻便草帽,都向董月英求教,一来二去,鹿邑的人们都学会了掐草帽辫子做草帽的手艺。后来,董侍卫去世了,孟照明领着董月英回山东掖县老家,董月英也把做草帽的手艺传给了掖县人。因此,草帽辫子和草帽便成了中州鹿邑和山东掖县的土特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