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贱民脱籍
第708章贱民脱籍
{摊丁入亩……房地产税?}
{房多的多交,房少的少交,没房的不交。}
{这说明自古以来就他妈没啥新鲜事……}
{为啥明朝就没实现呢?}
{这玩意确实不难,可难就难在实施上,难在落实上。}
{雍正能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雍正真的敢杀人,而且杀的很多!}
{雍正时期欠朝廷赋税是极其严重的罪行,那真是拿着刀枪上门缴税的,不给就抓人抄家,所以雍正皇帝在文人口中是个极其残暴的皇帝,文人对他的评价是极其低的。}
{所以,在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好的政策想出来很简单,难就难在把它落到实处。}
……
大汉。
刘邦摸了摸下巴,笑得意味深长。
“看来……不管现在还是未来,权利争夺都大差不差啊。”
吕雉轻飘飘的扫了他一眼。
“你觉得在明朝有哪几个皇帝能贯彻这条策令?”
刘邦略微想了想。
“朱元璋、朱棣……朱见深。”
吕雉对前两个名字是意料之中的,但朱见深……
她又仔细想了想朱见深的脾气秉性。
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坐在田边的竹席上。
惬意的吹着自田野袭来的微风,看着随风轻舞的秧苗,平静道:
“不是雍正敢杀人,是雍正不怕杀人。”
“他背后有八旗子弟顶着,传统士大夫群体根本闹不起来。”
“两套班子,雍正随时能替换,不怕出大问题。”
“而历朝历代虽创业初期也是两套班子,但一般到了中期有一套班子,就已经衰败了。”
“清朝是个特例,中期了,两套班子还能互补、互用。”
刘启倒是明白清朝的两套班子体系为何能保存。
以满制汉……还制出个保底来?
这谁说得明白?
难怪……
刘启揣手手看天。
科举制之前的皇帝要得到一个好用的就往死里用。
因为备用的根本扩充不出来!
刘恒不知道刘启想些什么。
他也是想起来了就说一说,他就是这样教导人的。
我做你看,我说你听。
一切自己去悟、去碰。
“要放明朝,你想这样改,他自己的勋贵阶层也替不了士大夫。”
“宋朝,就一套班子。”
“怎么替换都是士大夫。”
“唐朝有三套,士大夫,勋贵,门阀。”
“后期勋贵门阀一体化了,士大夫一直被压着。”
“直到五代十国以后,宋太祖重新统一才把士大夫挺起来。”
“汉、三国魏晋,门阀勋贵手里都有兵权……”
刘恒看着横贯碧空如洗的天幕,轻轻道: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却又不能提前动作的。”
……
大唐·玄宗时期
杨玉环低着头掰着手指算了一通,迷茫的抬头道:
“不对呀?”
“清朝把这个丁徭银放到了田赋里,地方没钱了但徭役还在呀?”
“官府老不就会逼迫百姓干活吗?”
“钱,朝廷与士绅拿走了,活还是百姓干?还没钱拿?”
李隆基正喝着茶,听到这话顿了一下,怪异的看着她道:
“你思考的很好……以后不要思考了。”
杨玉环不乐意了,气鼓鼓的看着他。
李隆基看她这模样倒是有心给她解释,但货币税赋这种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只能简白道:
“自古以来,百姓服徭役就是生来欠国家的,服徭役是一种义务,作为一种天生的意识根深蒂固。”
“而摊丁入亩就是要破除这种意识形态,让百姓不再天生欠国家的,而是按照你拥有的土地纳税。”
“因为土地属于国家财富,田税就变成了一种类似于租金的存在。”
“你没有地,自然也不用交这份租。”
“至于你说的免费徭役……”
李隆基组织了一下语言。
“如果一个地方,从来没有过人头税,直接就是地税征收,那这个地方的官府通过用征收的税雇佣劳动力去修水利,那这个地方算不算有徭役?”
“如果算,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人头税,如果不算,他还花钱雇人干活。”
“不要只想钱是怎么来的,却没想过钱是啥。”
“钱在流通过程中原先的交换价值不会继承,而是会发生变化。”
“你的想法里,钱应该保留交换之前的价值属性,所以人头税摊进地税之后,原来那部分人头税的意义还存在,所以徭役还存在。”
“但实际上,人头税摊进地税,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而是征收标准发生了变化,人头税那部分钱的价值属性变化了,因为收税标准变成了地税。”
“所以它就变成了地税的属性而失去了人头税的属性。”
“你以为摊丁入亩前后应该所有人的征税都不变化,摊丁入亩应该是摊了个寂寞。”
“但实际情况就是,所有人的征税标准都发生了变化。”
看着杨玉环双眼里透露出“睿智”,李隆基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
……
大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激动的直打摆子,颤着唇,嘴里念叨着:
“以后,徭役不再是百姓的义务,而会是一种生意!”
“朝廷要花钱雇人干活!这是生意!而不是徭役!”
“士绅一体!摊丁入亩!”
赵顼看着有些癫狂的王安石,抿了抿嘴唇。
大臣只要想着变法就可以了。
皇帝要想的可就多了……
你给我钱,我可以干,你不给我不干。
你强迫我干,我就可以反。
徭役是一种义务,百姓是没有拒绝的权利的。
生意,国家强迫,百姓反,道在于百姓。
徭役,国家不存在强迫,百姓不干,道在于国家。
但国家建设是一定离不开徭役的……
换句话说,后面用钱的地方有的是……
“唉……”
赵顼抬头望天,悲天悯人道:
“苦一苦士大夫,骂名朕来担。”
……
【雍正元年(1723)三月,监察御史年熙上书,请求除去山西、陕西“乐户”的贱籍。】
【因此,一件康熙始终没有下决心做成的事情,又被雍正做到了。】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觑着眼睛看着老四。胤禛心里乐开花但面上依然不显。
作为皇帝,肯定是不喜这就被人踩一捧一当筏子的事。
但作为父亲,康熙却很欣赏儿子比老子厉害。
“你呀……”
康熙虚点着胤禛,既是无奈又是欣慰。
“明个去户部任职吧。”
胤禛愣了一下,随即连忙打千谢恩。
康熙看着行礼的儿子,终究是没按下上扬的嘴角。
这哪是儿子啊……
这是朕的功绩进度推进器啊!
!。读
……
【“乐户”,一部分是从事音乐、舞蹈的人士,一部分则是官妓。】
【《扬州画舫录》:“国初官妓,谓之‘乐户’。”】
【而山西“乐户”的由来则要上溯到明朝初年时。】
【明成祖朱棣奉天靖难后,将一些抵抗官员的家属打入“乐户”,押到山西。】
【如名将铁铉因顽强抵抗朱棣,被俘后又誓死不屈,朱棣大恼,杀死铁铉之后,将其两个女儿贬为官妓。】
……
大明·永乐时期
安静……
俗话说的好,凡事怕对比吗。
朱棣暗自磨牙。
就算是蠢入朱祁镇也能看明白,大明被当成了促进清朝法理正名的垫脚石了。
偏偏这块石头还是自己垫人脚底下的!
说什么乐户……其实就是把刀砍向一切贱籍。
前面几个清朝皇帝是吸收拉拢汉族上层为主。
这位则是重视和拉拢底层汉民。
添补这个空白,使满人与汉人的关系更加缓和,营造满汉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朱棣板着脸,一言不发。
……
【这些“乐户”,因身陷乐籍,地位低下,很想脱离贱籍。】
【而地方官员则需要这些贱民服务其娱乐活动,士绅恶霸也以蹂躏“乐户”为乐趣。】
【那么很明显,对长期习惯于欺压并耍弄他人,又自诩“高贵”的人士而言,尽管皇帝并非降低他们的地位,可允许贱民从良,等于践踏了他们的高贵。】
……
{士绅:没功名时没有特权,有了功名还没有特权!那这功名不是他妈白考了吗!}
{贾队长的含金量还在提升。}
{难怪就属雍正挨骂多……刀刀暴击这些拿笔头子的人,能不编排你吗。}
{为啥说贱民从良是践踏他们的高贵?一个人的高贵与否又不是践踏别人得来的?}
{说的很好!来,我们首先看看那到底“乐户”低贱到什么程度。}
{普通的民间“乐户”,主要为婚丧嫁娶、生日庆典、老人祝寿等活动提供服务。}
{作为贱民,“乐户”不能与良民通婚,只能在其内部选择配偶,结成所谓“行亲”,也即贱贱结合,是必须之选。}
{子女一出生,便是“贱二代”,要带着标签过一生。}
{作为贱民,更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出仕更是妄想。}
{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受到严格的限制。}
{他们必须头裹绿巾、身穿绿衣?吹打在前,吃饭在后?修房不准起门楼,屋顶不准安兽头。行路须在道路两侧,不能居中。}
{以前你对我低眉垂眼,如今却一下地位相等,他们怎么可能同意?}
……
【雍正宣布贱民除籍,从朝廷到地方的官员都无法反驳,却在无形中制造隐形的墙壁——脱籍不代表实际意义上的彻底解脱。】
【官绅集团接受贱民脱籍的底线是:贱民可以从良,但不许参加科举考试。】
【当然,这是潜规则,没有明确的告谕。】
【这种软对抗的策略,取得了效果,也深受各界拥护。】
【官员们当然不愿意仕途团体里忽然混进一个曾经的贱民,他们把这视为对他们的侮辱。】
【而对刚刚从良的贱民来说,也不敢奢望刚脱籍就读书为官。】
【这一潜规则,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才由陕西学政刘增上奏朝廷,公开摆到桌面上:“乐户”必须在报官改业四代起,本族亲友皆清白自守,方准报捐应试。】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看着乾隆二字,开始忍不住好奇了。
从盘明朝皇帝开始这个年号就一直在天幕里流传。
与同样提前流传的嘉靖不同,这个乾隆看样子好许多。
“这个规定倒是极其严格。”
乐户在其直系四代之内即使本人已不习贱业,但只要其亲伯叔姑尚习猥业者就无权报捐应试。
而相对的,如果乐户在削去贱籍后却对官府隐瞒不报,即使已经无人从事该业,其四代以内的子孙也不能应试。
“不过,总归是一件好事。”
赵祯又一叹了口气。
任何事物,一旦长期形成一种社会习惯,突然的打破带来的裂痕总是需要时间来修补的。
唐朝从中期开始推行去除奴籍、贱籍,一直到宋朝才几乎去除成功。
但元明又把这一套拿了回来。
清朝皇帝又开始去除……
……
【雍正元年七月,两浙巡盐御史噶尔泰上奏折,请求除豁浙江绍兴府“惰民”丐籍。】
【这些“惰民”,原为宋、元的遗俘,多年来受尽屈辱,男子只能从事捕蛙、卖饼等小买卖,或者充当吹鼓手,演戏、抬轿等。】
【女子则多为媒婆,或者为出嫁新人梳理头发、穿珠花、当伴娘,或者做收生婆,甚至沦为隐形妓女。】
【这些丐户,不得列于士、农、工、商四民之流,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雍正听着,“惰民”与山西“乐户”类似,同意“惰民”削去丐籍。】
……
大明·天启时期
“阿这……”
朱由校有些尴尬。
或者说,明朝皇帝都有些尴尬。
这事怎么说呢……
反正这锅朕是不背的。
……
【之后,雍正又批准广东沿江沿海地区的“疍民”(采集珍珠的渔民)上岸居住,给予其土地,编列入户,不得借端欺凌驱逐。】
【雍正五年,雍正亲自提出安徽宁国府“世仆”、徽州府“伴当”的问题。】
【所谓“伴当”“世仆”。就是一个姓氏是另一个姓氏的奴仆。如果村里有两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当、世仆。】
【不是宗家分家,而是一个“低等级”的姓氏遇到另一姓婚丧之事,必须全部去从事服务,活像奴隶。】
【可问起来究竟是哪年哪月成为“世仆”的,谁也说不清楚。】
【雍正讨厌这种陋习延续在当朝,命令安徽巡抚魏廷珍核实情况并给出处理意见。】
【魏廷珍接到雍正的旨意后,反复衡量,最后拿出了区别对待、逐步实施的办法。】
【士绅之家典买奴仆,有文契可考的,未经赎身者,本身及其子孙还应该听从原主人的使役。】
【即便已经赎身,赎身者本人和在主家所生子孙,还应该保留原有的主仆名分。】
【奴仆在赎身后所生的子孙,与原主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应该再有主仆名分,应该准许豁免为良。】
【至于年代久远,没有文契,也不受主家养育的,一律不得以“伴当”“世仆”对待。】
【魏廷珍的办法,有理有据,雍正批准照此执行。】
【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乐户、惰民、丐户、世仆、伴当、疍户等。】
【雍正命令除籍,开豁为民,编入正户。】
【有一千余年历史的贱民制度,被他扫除。】
……
{……伴当世仆这个还真让我懵了一下。冷不丁一看,这不就是阿三的种族制度丐版吗?}
{所以,知道雍正要求贱民脱籍的含金量了吧。}
{雍正,清朝皇帝谥号里带文的,最名副其实的一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