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南北史演义(下册)》(49)

第一百章《南北史演义(下册)》(49)

第九十九回李渊兴兵入关

话说李密传檄四方,余盗纷纷响应,他总以为中原唾手可得,可以应验那句谶语,偏偏天命不属于李密,却给了那太原留守李渊。那时,李渊奉炀帝的诏令,调兵击破甄翟儿,随后留在太原镇守。晋阳令刘文静和李密是儿女亲家,刘文静也被坐罪除名,囚禁在狱中。李渊儿子李世民已跟随父亲来到太原,他和刘文静一向关系友好,屡次前往狱中探视,并且对他十分怜惜。刘文静怅然地说道:“近来天下大乱,性命轻如鸿毛,除非汉高祖、光武帝复生,或许才能重见天日。”李世民说道:“您怎么知道当今没有这样的圣人呢?我来这里探望君,正是和君共议大事。”刘文静和李世民密谈,想出一个下手的方法,请李世民父子夺取关中。李世民很是踌躇,再经刘文静在耳旁传授计策,才欣喜地离去。

原来晋阳宫监裴寂是李渊的老朋友,刘文静知道李世民不便劝说父亲,特地嘱咐他结交裴寂,请他代为劝导。裴寂喜欢喝酒赌博,李世民便投其所好,经常陪他喝酒,并且故意输钱给他。裴寂便和李世民频繁来往,两人关系日益亲密,十分融洽。因此李世民将密谋之事告诉裴寂,裴寂慢慢地答道:“只怕你父亲不肯依从,怎么办才好呢?”李世民一再恳请,裴寂想了片时,才说道:“有了,有了,他日再来告诉你。”过了一两天,裴寂把李渊引入晋阳宫,盛宴款待,喝到半醉时,却走出两个美人儿,上前劝酒。李渊已醉得一塌糊涂,也不问明底细,还以为是裴寂找来的歌伎,乐得他借色陶情,畅饮遣怀,不一会儿就颓倒在美人怀中,沉沉睡去。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都逃不过美人关。等到天明时分,李渊才慢慢醒来,开眼一瞧,竟有两位美人陪伴身边,很是惊讶,连忙问及来历,原来是晋阳宫中的尹、张二妃。李渊大惊而起,慌忙跑出召问裴寂。裴寂说不碍事。李渊大惊失色地说道:“这里是天子的行宫,尹、张二美人是天子留在行宫的嫔御,怎能叫她们侍寝呢?如果被天子知道,我还能保全性命吗?”裴寂笑着说道:“唐公!怎么这般胆小?不要说是几个宫人,就是隋室江山,也可唾手取来。”李渊只是顿足叹道:“误我!”这时,有一人前来通报,说突厥兵侵犯马邑,李渊只好匆匆出宫,急忙派副留守高君雅率兵前去支援。

高君雅去了几日,就有败报传来,李渊心中很是不安。李世民乘机进言,请李渊速速图谋大事。李渊当即斥责他说出狂妄的话,嘱令他闭嘴。第二天,李世民又向李渊陈情利害关系,李渊才有些心动,他感慨地说道:“今日家破身亡是由你而起,化家为国,也是由你而起了。”话虽如此,但李渊因为亲眷还在河东,一时不敢发难。忽然江都传来消息,说是炀帝疑忌李渊,说他不能抵御突厥进犯,将派人来抓李渊回江都,李渊更加惊慌害怕。李世民又约同裴寂,一起劝说李渊发兵。李渊为保身起见,也只好依从。这时江都又传来赦诏,仍令李渊留守太原,李渊才稍稍放心,暂且按兵不动。但那李世民却急不可待,已经暗地差遣心腹前去河东接回家眷,等眷属一到太原便立即兴师。要知道,这李渊的妻室是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儿。窦毅曾娶周武帝的姐姐襄阳公主为妻,隋文帝接受周禅让时,窦女曾恨自己不是男子,不能去救舅家。后来,窦女因李渊射中屏风上孔雀的眼睛,便嫁给了李渊,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女儿嫁给了临汾人柴绍。当时窦氏已死,李玄霸也早早夭折,李建成和李元吉接到李世民的密书,便邀同柴绍一同赶赴太原。那时,刘文静已与李世民密谋起事,怂恿裴寂劝说李渊。裴寂正担心宫人侍寝之事被泄露,屡次催促李渊起兵。于是李渊放出刘文静,令他起草矫诏,颁发到太原、西河、雁门、马邑等地,让他们征讨高丽。百姓不知这是诈谋,急得魂梦不安,早晚盼着天下大乱好躲过兵役。

就在此时,马邑的叛军头目刘武周闯入汾阳宫,掳得宫中的妇女献给突厥,请突厥出兵相助。突厥竟立武周为定杨可汗,立号称元。又有流寇郭子和在榆林起兵,金城校尉薛举在陇西起兵,西北一带几乎没有安宁之地。刘武周又逼近太原,闹得李渊无法图存,不得已冒险起事。先前李渊派去支援马邑的副留守高君雅此时正好回城乞求支援,李渊假装和他议事,将他召见城中。当时,太原还有一位副留守王威也在座中。随后,刘文静和司马刘政会诬告王威、高君雅私通突厥。这两人哪里肯承认,正在辩论时,李世民已经带兵冲进来,立即将两人拿下,关押到狱中。才过两日,突厥几万大军果然入侵晋阳(即太原),李渊命裴寂等人埋伏在城内,然后把城门打开。突厥兵不敢进来,掉头就走了。李渊顺理成章诬称王威和高君雅招引突厥入侵,将二人斩首示众。兵民都信以为真,没人为他们喊冤。

没过多久,李建成、李元吉和柴绍一同到达太原,李渊因家眷已到,便安心发兵。刘文静担心突厥牵制,劝李渊亲自写信给突厥,并许以厚利和突厥交好。突厥的始毕可汗唯利是图,当然答应,他还说只要唐公称帝,他就出兵相助。李渊不敢骤然称帝,便采用裴寂的计策,尊称隋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帝。李渊又和突厥订立盟约,共同攻取京师,事成之后疆土归唐公,子女玉帛归突厥。于是突厥赠送给李渊良马千匹,作为军资。李渊立即派遣李建成、李世民去攻打西河郡,一举就攻克了,擒住郡丞高德儒。李世民当面斥责高德儒道:“你曾指野鸟为鸾,欺瞒蛊惑人主,所以我特地率领义师前来诛杀你。”说完,李世民便下令把高德儒推出斩首,此外不杀一人,令百姓各安旧业,远近称颂。随后,李建成、李世民便撤军返回晋阳,往返只用了九天。李渊大喜过望,于是自称大将军,开府置官,发仓赈民。裴寂是大将军府长史,他将晋阳宫中的子女玉帛全都移送到将军府中。于是尹、张二妃由李渊老实受用,左拥右抱,趣味可知。

等到初秋,李渊亲自督兵西行,留下四儿子李元吉镇守晋阳,又传檄文宣示四方,无非是说发兵入关,拥立代王。那时,代王杨侑却派遣郎将宋老生驻军在霍邑,大将军屈突通驻军在河东,两路拦截李渊入关。李渊途中遇到大雨,不能急速行军。这时接到李密的书信,他自恃兵力强盛,想要李渊推举他为盟主。李渊暂且和他周旋,回信给李密,请他率兵攻打河洛,牵制隋朝的军队。过了好几天才放晴,李渊命李建成、李元吉率领前锋队进攻霍邑,在阵前斩杀宋老生,乘胜攻下临汾、绛郡,招降韩城。此时刘文静出使突厥,也带领五百名突厥兵、两千匹马前来相会。关中的叛军孙华也望风投顺,愿为向导,便带领李渊渡过黄河。李渊又在河东留下一支偏师,围攻屈突通;命令李建成和刘文静屯兵在永丰仓,守住潼关,控制河东;派李世民和刘弘基等人攻打渭北;自己则寓居在长春宫里调度。这时来了一队娘子军,为首的女英雄正是李渊的女儿,也就是柴绍的妻子。她本来熟谙兵法,因此他和堂叔李神通招募壮丁,响应父兄,此时夫妻相聚,骨肉重逢,自有一番欢愉气象。李世民进兵泾阳,收降关中的各路人马,有九万多人。柴绍夫妇也整顿好队伍,跟随李世民一同前进。代王杨侑急命将军阴世师、郡丞骨仪保守关中,登城备战。李世民从泾阳出发,一路上秋毫无犯,经过延安、上郡、雕阴等地,当地县丞无不叩马迎降。李世民便向长春宫报捷,请求李渊督兵前来,合兵攻打长安,李渊这才启程西行。李世民已率先抵达长安城下,等到李渊率兵来会师,集合兵力二十余万。李渊先派使者传话给城中的守吏,说愿拥立代王。守将阴世师不肯服从,并叱回了来使。于是李渊下令攻城,并谕令将士们入城后,不得触犯隋室宗庙以及代王宗室。将士们奉令猛攻,前仆后继,连日攻打都不曾退却。军头雷永吉首先登城,余众随后跟上,杀散城头的守卒,打开城门迎入在外攻城的军队。阴世师和骨仪战败被擒。那时,代王杨侑只有十三岁,没有什么能力,只能躲匿在东宫哭泣。李渊率军搜寻,找到代王后立即将他带出东宫,迁居到大兴殿的后厅。李渊自己则住在长乐宫,与民约法十二条,废除所有苛刻条例,斩杀阴世师、骨仪等十几人,其余人不再追究。第二天,李渊拥立代王杨侑为皇帝,尊炀帝为太上皇,改年号为义宁。李渊自封为大丞相,掌管内外军事,晋封为唐王。李渊立李建成为世子,封李世民为秦公,李元吉为齐公。

随后,李渊接到刘文静的军报,说已经擒住屈突通,正押往长安。那屈突通是怎么被刘文静抓获的呢?原来河东各地的隋军听说长安失守,家眷被虏,都无人恋战。屈突通留下部将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众赶往洛阳。桑显和举关投降了刘文静,并和刘文静的偏将窦琮合兵追击屈突通。两军相见,桑显和大声呼喊道:“现在京城已经沦陷,你们都是关中人,这是要往哪里走呢?”屈突通的部众听了这话,立即放下兵械投降,并且抓住屈突通,送到刘文静的营中。于是刘文静将屈突通押送到长安。李渊见到屈突通,急忙令人松绑,好言劝慰。屈突通无法反抗,只得唯命是从。李渊任命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兼封蒋公,派他到河东城下招降通守尧君素。没想到尧君素却是个硬头子,只知道为隋朝效死,不肯屈节,还正言指责屈突通,说得屈突通满面羞愧,只能回来禀报李渊。李渊暂时将河东搁置,专心探听东都的消息。

自从李密进逼东都后,越王杨侗一再遣使向江都告急,虞世基还说越王年纪小,遇事容易慌张,炀帝也这么认为。等到警报频频传来,才命将军庞玉等人去援助东都。越王杨侗也派段达出兵,与庞玉一同夹攻李密。李密的部将柴孝和劝说李密火速攻打长安,但李密不肯听,只是在东都城下和隋军搏战。偏偏被庞玉和段达两路军队袭击,大败而逃。李密身中流箭,逃回洛口。随后又重新部署散兵,再次攻打东都,杀败隋军,又派徐世勣去袭取黎阳仓。这时,泰山道士徐洪客向李密上书道:“我们应该沿河东下,直奔江都,抓取昏君,号令天下。”李密也认为是妙计,写信邀请徐洪客前来,可是他却不知去向了。这时王世充奉炀帝的命令,带领江淮的精兵锐将来攻打李密。李密不能东行,只好和王世充对垒交战。再加上军中有变,李密正设法除患,结果让徐洪客的一条好计,成了一句虚言。

先前翟让推举李密为主帅,的确是真心地拥戴他,可偏偏翟让的兄长翟弘心中不服,曾对翟让说道:“你不想当天子,尽管让我做,何必给外人呢。”翟让的部下司马王儒信也劝说翟让自立门户,翟让没有答应。偏偏这事被李密得知,不免有些怀疑。有人劝说李密除掉翟让,于是李密将翟让诱来赴宴,把他杀死,并捕杀了翟弘、王儒信。部众见李密残忍杀害朋友,多半为翟让抱不平,经李密再三安抚,才稍稍安定。王世充已经料到李密、翟让二人互不相容,准备乘机发动进攻。等他得知翟让已死,顿时感觉失望,又因为和李密多次交锋,败多胜少,他便徘徊在洛水一带,没有援救东都。这消息传入长安,李渊特地命李建成为抚宁大将军,李世民为副将,渡河南下,声称是援救东都,实际是牵制李密,与他逐鹿中原。

忽然从江都传来急报,说炀帝被杀,宇文化及另立秦王杨浩为帝,李渊不禁痛哭道:“我在北面征战,不能救主,怎能不悲伤呢?”那么,炀帝是怎么死的呢?原来自从炀帝来到江都后,做的荒淫之事更甚从前。他在行宫中设置一百多间房舍,每房中安放着一位美人,轮流作东道主。炀帝自己作为上宾,东游西宴,天天沉迷酒色当中。当时炀帝年近半百,怎能熬得住朝朝红颜,夜夜新郎呢?再加上他平时屡次服食春药,只为了一逞欢欲。先前原是百战不疲,一夜能临幸数女,后来便精枯力尽,诸病缠身了。又因为天下危乱,他也觉得不安,经常头戴幅巾,身穿短衣,拄着龙杖徒步游走在宫院中。有时在夜里,他和后妃来到高台中,一边饮酒,一边观星,对着萧后模仿吴地方言说道:“外间大有人图侬,侬虽失天下,但不失为长城公,卿也不失为沈后,暂时只管眼前行乐吧!”萧后向来柔顺,只知道随声附和,将就过去。又过了几日,炀帝早晨起床坐在镜前,又对萧后说道:“这么好的头颅谁会来斩我呢?”萧后十分惊讶,连忙劝慰他,炀帝说道:“贵贱苦乐,循环相生,有什么可惊慌的!”不久,江都的粮食吃尽,护驾的将士大多是关中人,他们久在江南当然思乡心切。炀帝见中原已乱,便再无心思北还,就想迁都丹阳,士卒多半不情愿。不久,郎将窦贤竟不辞而别,率领部下西去。炀帝急忙派卫士去追杀窦贤,可是大家都没了心思,全都悄悄逃走。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和裴虔通等人也秘密商议西归,被一宫女得知,报知萧后说有人要造反。萧后听后,立即命她去禀报炀帝,炀帝一听大怒道:“你晓得什么国事,敢到这里来妄言?”随即命令左右把她推出宫处死,从此无人敢言。

那时,虎牙郎将赵元枢已经和司马德戡、裴虔通等人串通一气,约好日期西逃,他和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是莫逆之交,因此他将密谋告诉了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微微嘲讽道:“陛下虽然淫虐,可威令还有效力,君等逃跑,只怕会重蹈窦贤的覆辙,自取死亡。”赵元枢皱眉说道:“那可如何是好呢?”宇文智及说道:“现在隋朝已失天下,英雄并起,同心谋叛,眼前我们手中还有几万人,如果乘机举事,则小可为王,大可为帝呢。”赵元枢想了半天才说道:“欲行大事,应该推举主帅,看来只有你们宇文兄弟可以担当此任了。”宇文智及说道:“这事我必须和我的兄长商议一下。”赵元枢出来后将此事告知同党,司马德戡等都很赞成。随后,赵元枢又和宇文智及来到宇文化及的居处,说愿意推举宇文化及为元帅。宇文化及非常胆怯,但经这些人一再怂恿,又加上宇文智及从旁力劝,他便勉强答应下来。司马德戡又招来骁勇果敢的将士,说出密谋一事,众人齐声说道:“听将军令!”于是他们摩拳擦掌,准备行事。炀帝其实也不是一点提防都没有,他稍微懂得一些星象,常常夜间起身观看天象,望见天象不佳,便召来太史令袁充询问。袁充伏跪在地上大哭道:“星相大恶,贼星已经逼近帝王星座,只怕祸在旦夕之间了,陛下只有修德养生才能消灾。”炀帝听后很不高兴,起身进入偏殿,垂头丧气地坐着。炀帝回头看到王义在身边,便对他说道:“你知道天下将乱吗?你为何不说话?”王义哭着答道:“天下大乱,由来已久,小臣在深宫服侍,不敢干预朝政,如果早早直言,只怕臣的骨头早已朽了。”炀帝叹息地说道:“从古以来,哪有不灭亡的国家,不死的主子呢?”王义跪着哭道:“陛下到了今日,还在掩饰自己的过错。臣曾听陛下说过,要超越三皇五帝,俯视商周,成为万世不可及的圣主。如今时势至此,连圣驾都不能回京了,岂不是违背了前言吗?”

炀帝也辩解不了,只是流着眼泪说道:“你真是忠臣,朕后悔也来无及了。”王义又哭着说道:“臣从前不敢尽说忠言,是贪生怕死,如今将全部事实奏报,愿以一死报谢圣恩,请陛下保重!”说完,他便叩头辞去。一会儿,有人禀报炀帝,说王义自刎了。炀帝非常悲伤,命人厚葬了王义。没多久,炀帝又接到几处警报,武威司马李轨占据河西,自称凉王;罗川令萧铣占据巴陵,自称梁王;还有金城乱首薛举之前号称西秦霸王,现在占据天水,居然自称秦帝了。炀帝急得没有办法,只有自叹自哀。好不容易熬了几天,他正和后妃们饮酒消遣,忽然看到东南角上火光冲天,一片喧噪声,慌忙召来一位将军询问原因。那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密谋作乱的裴虔通。裴虔通对炀帝说道:“陛下不要惊慌,只是草坊失火,外面的兵民正在扑救,所以才有喧哗声。”炀帝这才放心,令裴虔通在外面严守,自己酣饮至醉,带着萧后、朱贵儿安然同寝去了。

不久,鸡声报晓,天色渐明,那叛兵已经拥入玄武门,大刀阔斧地杀入宫来。玄武门前本有数百名精壮的卫兵,由炀帝特别挑选,赐给重赏,派他们驻守宫门。这天夜里,司宫魏氏得了叛党的贿赂,假传诏令,命卫兵休息。司马德戡率先入宫,如入无人之境,再加上裴虔通作为内应,将宫门一律关闭,只打开东门,迎纳叛军进来。只有右屯卫将军独孤盛和独孤开远没有叛变,他们眼见形势不妙,立即出来责问裴虔通,裴虔通说道:“事已至此,与将军无关,将军不必动手,可同保富贵。”独孤盛怒骂道:“老贼说的这是什么话?”于是他拔刀和裴虔通搏斗,战了几个回合,司马德戡已率叛众直入,来援助裴虔通。独孤盛的手下只有几个人,哪能敌得住这么多叛党,不一会儿独孤盛就被刺死,左右全都逃散。独孤开远急忙驰入城中,途中集结几百名卫兵人到门外大声呼喊,却没有一人答应。这时,叛军已经追来,他只好回马迎战,被叛军刺死在马下。随后,叛军砍破门,冲了进去,来到寝殿寻找炀帝。正是:

群雄逐鹿几经秋,锦绣河山已半休。

到此昏君犹不悟,萧墙怎得免戈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南北史演义(读懂南北朝的权力游戏)(套装共2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北史演义(读懂南北朝的权力游戏)(套装共2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章《南北史演义(下册)》(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