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南北史演义(下册)》(45)

第九十六章《南北史演义(下册)》(45)

第九十五回隋朝内乱丛生

话说炀帝两次东征高丽,征兵索粮,劳民伤财,天下百姓再也供不起徭役和赋税,有的被逼得铤而走险,聚在一起做了强盗。山东邹县有个平民叫王薄,占据长白山,自称为知世郎;平原人刘霸道占据豆子航,号为阿舅贼;蓨人高士达聚众在清河;鄃人张金称聚众在河曲;还有漳南人窦建德也和同县人孙安祖杀死地方官吏,聚众起事,攻占高鸡泊,做起了草头大王。此外,还有济阴的孟海公、齐郡的孟让、北海的郭方预、平原的郝孝德、河间的格谦、渤海的孙宣雅等相继起义。随后这些盗贼越聚越多,多的有十几万人,少的也有几万人,所掠夺的地方都成了废墟。当时太平日子过久了,官兵都很久没有练兵习武,地方官吏和贼寇交战,往往惨败。只有齐郡丞张须陁骁勇果断,接连击败王薄、郭方预等人。张须陁的部下罗士信,年方十四岁,持槊当先,贼寇不敢前进,每次交锋,罗士信必同张须陁冲锋在前,战无不克。只是盗贼多如牛毛,山东地区的叛乱单靠张须陁一支军队,也只能保护一方,不能四面兼顾。炀帝虽然有所听闻,还说是什么蝇虫小贼,不足为虑,所以义无反顾地东征。偏偏有一个勋臣的后裔也乘势揭竿起义,在黎阳起兵,这才引起炀帝的重视,不得不将征讨高丽的外事搁下,回到国内消除内患。

那黎阳起事之人不是别人,原来就是楚国公杨素的儿子杨玄感。杨玄感体貌雄伟,臂力强劲,擅长骑射,豪爽好客。蒲山郡公李密世代都是北周将领,他的父亲李宽是隋朝初期的柱国,李密得以继袭父亲爵位,封为左亲侍,他和杨玄感是生死之交。李密很有智术谋略,他曾对杨玄感说道:“上阵杀敌,李密不如您,但在帐中运筹帷幄,您不如我李密。”杨玄感深信李密的话,所以与他往来频繁,二人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杨玄感调任礼部尚书,奉炀帝的诏令,到黎阳督促东征的军资运输。他听说山东盗贼横行,乱事多发,料知隋朝已处于多事之秋。而且杨玄感想起父亲死时听炀帝说过一句话,炀帝曾说父亲如果不死,就要灭他九族,因此杨玄感非常担忧。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都是杨玄感的心腹。杨玄感和他们秘密商议,想趁东征各军缺乏粮食之时起兵叛变,所以他特地让粮船逗留不前,想找寻机会起兵。杨玄感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以及鹰扬郎将万硕都跟随炀帝出征辽东,同时被杨玄感的密书招回。杨玄感又派人到京城召出李密,让他和三弟杨玄挺一同前往黎阳。恰巧将军来护儿调集舟师从东莱入海,将赶往平壤参战。杨玄感觉得时机成熟,便暗中派遣家奴伪装成驿使进入东方城内,假称来护儿要谋反,煽惑人心,也借此进入黎阳城内征集男子服役。杨玄感还写信给周围的郡县,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要求各郡县发兵讨伐,在仓所集合。杨玄感又任命赵怀义为卫州刺史,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河内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可唐祎不肯受命,暗地里逃走了。

御史游元和杨玄感负责共同监督军资运输,他不愿和杨玄感一同谋反。杨玄感对他说道:“皇帝残暴无道,我们现在已身陷绝境,这正是天赐的大好机会。现在我们可以大举义师去诛杀那无道昏君,您意下如何?”游元正色说道:“你父亲杨素是受人尊敬的国公,荣耀恩宠无人能及,你家族都拥有高官厚禄,此时更应该竭尽全力报效皇恩。如今你父亲坟上的土还没干,你就想着造反吗?我只知道以死报君,不敢听从你的指令。”杨玄感非常愤怒,把他绑住,但游元始终不肯屈服,最终被杨玄感所杀。于是杨玄感就在运夫中挑选壮丁,得到五千多人,水手中挑出三千多人,宰杀牲畜,歃血誓众。杨玄感当面宣谕道:“天子昏庸无道,不顾民生,天下大乱,跟随东征的兵民死难无数。今天我和诸位起兵,替天行道,解救百姓于水火,难道不是善事吗?”众人踊跃听命。杨玄感非常高兴,当下就分编军队。正巧李密和杨玄挺赶来,杨玄感急忙起身迎接,征询李密的建议。李密说道:“天子远在辽东征战,您可以出其不意,长驱直入,攻下蓟州,扼住他的咽喉。高丽听说中原内部叛变,一定会从后方追击。不出十日,征东的各路军队粮食吃尽,就算是不降,也必然溃不成军,这就是如今的上策。”杨玄感说道:“那中策又是什么呢?”李密又说道:“关中是都城所在,现在如果率军西行,沿途经过的城池不去攻打,直接杀往长安,天子就算回来,最根本的地方已经失去。您占据险地御敌,进可战,退可守,这不失为一个中策。”杨玄感又说道:“此外就都是下策吗?”李密又说道:“您如果想图取近处,直接攻打东都,一鼓作气杀入洛阳,也足以号令四方。只怕那唐祎早已把消息透露出去,东都早有防范,如果我们领兵前去攻打,势必会拖延时间。如果三个月没能攻下,天下兵马就会从四面围聚,那时我们大势就去了。”杨玄感笑道:“现在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我如果攻下东都就是先声夺人。东征的官吏听说东都被围,必定不寒而栗。您的下策在我看来反倒是上策呢。如果我冒险攻打蓟州,恐怕是孤注一掷,改图关中,路途又太过遥远。而且我经城过县却不攻打,如何能显示我的威风?我不愿意走这两条路。”于是杨玄感没有听从李密的建议,竟然率众奔向洛阳,派遣弟弟杨玄挺带领一千精兵作为前锋,先攻取河内。那时,唐祎已经入城拒守,又飞报东都留守越王杨侗。杨侗立即和樊子盖等人派兵严防死守,修武县的兵民也相继死守临清关。杨玄感攻打不下,就到汲郡南面渡河,沿途中的饥民和亡命之徒都争相参军入伍,不到几天,就达到几万人。杨玄感又派弟弟杨积善率领三千士兵从偃师以南沿着洛水向西进发,杨玄挺领兵从白司马坡翻过邙山向南进发,杨玄感自己领着三千多人在后方接应。

东都留守越王杨侗派遣河南令达奚善意统领五千兵马出城抗击杨积善,河南赞治裴弘策统领八千兵士出城抗击杨玄挺。达奚善意到达洛南,在汉王寺立营扎寨,等到杨积善的兵一到,还没交战就已溃退,铠甲兵仗都被杨积善掳去。裴弘策到达白司马坡后,只交战了一次就败逃而走,后退三四里,又收集散兵列阵等着。杨玄挺徐徐而来,双方又接连交战四五次,裴弘策没有一次得胜,逃回东都。杨玄挺直逼大阳门下,杨玄感也随后赶来,屯兵上春门。杨玄感对众将士宣誓道:“我身为上柱国,家财万贯,还要求什么富贵?如今起兵来此,不怕灭族,无非是想解救百姓于水火,不得已而为之,请大家谅解!”众人听后非常高兴,乡亲父老争着献上牛酒,他们的子弟也到军前报名入伍,每天都会增加几千人。内史舍人韦福嗣出城迎战杨玄感,兵败被擒。杨玄感优礼相待,让他掌管军内文书。后来又让他写信给樊子盖,直数炀帝的罪行,说应该废掉昏君、另立明君,请勿拘于小礼。樊子盖不答应,又派裴弘策出城迎战,裴弘策又失利而回。樊子盖重新部署败军,再次让裴弘策出击,裴弘策不肯听从,被樊子盖怒叱而出,斩首示众。从此,隋军不敢再怠战,军纪严肃。杨玄感倾尽精锐攻打城池,樊子盖也全力防守,双方一守一攻,死伤相当。

西京留守代王杨侑听说东都被围困,急忙派遣副将卫文升率兵前去支援。卫文升到达华阴,挖开杨素的坟墓,暴骨扬灰。随后卫文升又擂鼓从崤渑出发,直接赶往东都,派两万骑兵前来挑战。杨玄感先用老弱残兵在前面引诱,将精兵埋伏在后面,诱使卫文升领兵追来。随后,一声鼓号,伏兵从四面冲出,杀死卫文升手下士兵无数。卫文升慌忙逃回,前锋队已经被杀尽。三日后再次交兵,两军刚交锋,杨玄感使诈,让人大声呼喊道:“官军已抓获杨玄感了。”卫文升的手下莫名其妙,纷纷东张西望,那杨玄感却带领几千精骑突然杀入卫文升的阵内。卫文升麾下的士兵全都被吓退,卫文升也好像在做梦一般,只好跟随众人逃走。杨玄感乘势穷追猛击,把卫文升的军队三四万人杀死了一大半,只剩下八千人保护着卫文升,狼狈逃去。杨玄感兵威大震,乘势依附的人多达十万人。

右武候大将军李子雄曾因犯罪被炀帝除名,炀帝诏令他跟随来护儿东征,将功赎罪。自从杨玄感叛变后,炀帝防备李子雄暗中接应杨玄感,便下令把他锁在行宫中,李子雄竟然杀死诏使,逃奔到洛阳,投入杨玄感的军中,他劝说杨玄感立号称王。杨玄感转而询问李密,李密答道:“秦朝的陈胜想要称王,张耳劝谏遭到斥责,魏武帝要求九锡礼,荀彧劝阻结果被杀。现在我想直言相劝,又担心像前代二人一样;如果阿谀奉承,又违背了我的本意。试想您从黎阳起兵,虽然多次得胜,但终究没有攻下一郡一县。再者东都防守如此坚固,天下救兵指日将到,您这时不挺身力战,尽早平定关中,反而急于称王立号,实在有些不妥,请您三思!”杨玄感只狞笑一下,没再说话,暂时将称尊之事搁置一旁,但他不免心生芥蒂,渐渐和李密疏远,而将韦福嗣视为心腹。而韦福嗣每次出谋划策,都是首鼠两端。李密又劝谏杨玄感道:“韦福嗣不是我们的同盟,他来我军中只是观望形势。您刚刚起兵举事,就把奸人留在身边,被他蛊惑煽动,他日一定会贻误军机,不如先将他杀死。”杨玄感摇头说道:“你说得太严重了,韦福嗣还不至于如此。”杨密退下后对亲友说道:“杨公不听我忠言相劝,反而相信奸人,只怕日后我们都会成为俘虏了。”

不久,炀帝已经从高丽返回涿郡,发兵四面围攻叛军。炀帝命令武贲郎将陈棱攻打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赶往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随后接应,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也从东莱赶回去增援,就连两战两败的卫文升也收拾残众,逼近邙山南面,前来决一死战,与杨玄感一天几场恶战。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伤重而死,部属也日渐战死,人数越来越少。杨玄感这时才感到害怕,他又听说屈突通率兵将到,急忙和李子雄商量对策。李子雄说道:“屈突通晓习兵事,一旦渡河而来,胜负很难预料。此时我们应该分兵前去阻击,不要让他渡河前来。”杨玄感依议而行,便想派兵去阻击屈突通,偏偏樊子盖看破了机关,屡次出兵来骚扰杨玄感的军营。杨玄感没有时间分兵,只能眼睁睁看着屈突通的大军长驱而来,于是杨玄感东有屈突通,西有卫文升,再加上樊子盖主动出击,三路围攻,任你杨玄感如何骁勇善战,也是招架不住。三战三败之后,杨玄感又向李子雄讨问计策,李子雄说道:“东都的援军四面齐集,我师屡次战败,怎么可以久留呢?不如直接杀入关中,占领关中的府库,再往东争雄天下,也不失为霸王的事业。”于是杨玄感撤去洛阳的围兵,率众西行,到达弘农宫。当地百姓对杨玄感说道:“城中空虚,又有许多粮食,为什么不立即攻打?”于是杨玄感留下来攻城,李密认为此举不妥,催促他立即离开,杨玄感仍然不肯听从。结果叛军攻打了三天,仍然没有攻破。那屈突通、宇文述等人已经陆续追来,杨玄感又不得不边战边走。杨玄感逃到董杜原时,被追军围困住,杨玄感大败,只率领十几个随从突围而出,逃窜到山林间,辗转到达葭芦戍,几个人饥渴交迫。杨玄感自知难免一死,回头看向后方,只有弟弟杨积善跟随着,于是哭着说道:“今日兵败到这个地步,我已无话可说。但我不能被人辱杀,你可以杀了我。”

杨积善怎么忍心下手,忽然见到后面尘土飞扬,料知有官军追来,因此抽刀砍死杨玄感,正准备自杀时,迟疑间手抖刀落,后方的追兵赶来,抓住杨积善,并将杨玄感的尸体送到行宫。炀帝命人将杨积善处死,将杨玄感的首级悬挂在行宫示众,并将他的尸体抛在东都街市暴晒三天,随后又割肉投入火中,烧成灰烬。杨玄感的弟弟杨玄纵和杨万硕从辽东潜逃回来,杨万硕逃到高阳,被监军许华抓获,送到涿郡斩首。杨玄纵逃到黎阳,打探到杨玄感败亡的消息后,身穿民服,隐姓埋名,不知下落。还有义阳太守杨玄奖、朝请大夫杨仁行都是杨玄感的弟弟,他们一个在义阳,他们一个在长安,全都被处死,杨玄感余党至此全部被荡平,只有李密一人逃走了。

炀帝想要彻底清除叛党,于是命令大理卿郑善果到东都严加查办。郑善果兴奋地说道:“杨玄感振臂一呼,就有十多万人响应,可见天下人不能太多,多即为盗,如果不将他们杀尽又如何惩戒后人?”于是郑善果派兵四处抓捕,不分主从,一律斩首,先后竟杀死三万多人。兵部侍郎斛斯政跟随圣驾东征,曾和杨玄感暗地里通谋,这时也担心坐罪,便逃入高丽。斛斯政和弘化留守元弘嗣有姻亲关系,炀帝因斛斯政逃亡,便怀疑到元弘嗣头上,立即派卫尉少卿李渊赶到弘化,把元弘嗣关押到狱中,命令李渊留守弘化。这卫尉少卿李渊是陇西郡成纪人,表字叔德,长得仪表雄伟,相貌堂堂,颇有帝王日角龙庭之相。若要追溯李氏的渊源,就要从西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算起,他的祖父李虎辅佐北周取代西魏,赐姓大野氏。李虎死时被加封为唐公,儿子李昞袭承爵位。李渊是李昞的儿子,又袭承父亲的爵位,官拜卫尉少卿,自此便留守在弘化,弘化便是唐朝的发源地。炀帝又怎能预料,总以为他事君忠心耿耿,才把他委派出去。不过那时的李渊也确实尽忠效力,依诏奉行。

炀帝从涿郡起驾西归,安安稳稳地回到长安,但各处的盗贼叛军仍在横行。余杭人刘元进手臂长达一尺多,臂垂过膝,自称是帝王之身,暗中谋划叛变。当杨玄感起兵时,他也召集徒党,响应杨玄感。杨玄感败死后,刘元进气焰没有衰退,反而发展到几万人的队伍。吴郡人朱燮、晋陵人管崇也纠集亡命之徒攻破吴郡,迎接刘元进入城,奉他为天子。朱燮和管崇被封为左右尚书仆射,他们还设置了文武百官。毗陵、会稽、建安各郡的民众多半响应。炀帝听到军报,连忙派遣将军吐万绪、光禄大夫鱼俱罗率兵前去征讨,杀死管崇。刘元进和朱燮全力阻击吐万绪,虽然屡败屡战,但仍然奋死顽抗。吐万绪因士卒疲惫困顿,上奏说天气骤然寒冷,请求明年春天再来讨伐。鱼俱罗也上书说叛贼很难在短时间平定,希望能暂缓进兵。那时,鱼俱罗的儿子都在洛阳,他便暗中派家仆将他们接了过来。这事偏偏被炀帝得知,他下令杀死鱼俱罗,召吐万绪回京。炀帝另外派遣江都丞王世充前去讨伐刘元进,吐万绪在途中忧惧而死。王世充调兵渡江,连战皆胜,杀死朱燮,砍下刘元进的首级,其余的贼众四处逃散。王世充又下令,谎称说投降者免死。逃散的贼众听到消息都来投降,总共有三万多人。王世充将他们骗到了黄亭涧,将他们全部活埋。还有些没有投降的贼众自知不能逃生,索性再次聚集为盗,出没在江淮一带。章邱杜伏威年仅十六岁,是贼寇中的佼佼者,被推选为首领。临济辅公祐、下邳苗海潮也都和杜伏威勾结,在淮南一带横行。就连山东各路贼匪也蜂拥而起。只有唐县出了一个妖人宋子贤,自称是弥勒佛转世,不到几个月就被抓获处死。哪知东边的弥勒佛才刚刚扑灭,西方的弥勒佛又出来了。扶风僧徒向海明也自称弥勒佛,哄骗当地民众造反,而且自称皇帝,改国号为白乌。隋廷派太仆卿杨义臣前去讨伐向海明,才将这位弥勒皇帝赶往西方。偏偏又有贼帅唐弼拥立李弘芝为主,率众十万,号称唐主。东反西叛,此起彼伏,闹得不可开交。唯独炀帝念念不忘高丽,反倒认为这些刁民作乱,不值得与他们计较,仍然征调天下兵马东征,群臣也无人敢劝阻。

大业十年仲春,炀帝又前往涿郡,这一次在途中逃亡了很多士兵,好不容易到了怀远镇,已是夏尽秋来。将军来护儿为前锋,领兵到达卑沙城,高丽发兵迎战,阵亡很多人,逃回到平壤城。来护儿当然乘胜追击,途中接到高丽来使送来的降书,说愿意送回之前逃往高丽的斛斯政。来护儿飞报到行宫,炀帝非常高兴,命他押着斛斯政班师回朝。来护儿把诏命传报到高丽,高丽立即将斛斯政交出,让来护儿带回到行宫。炀帝命将士奏凯入关,立即将高丽使臣和罪犯斛斯政带到太庙祭告天地。大将军宇文述奏请道:“斛斯政犯下大罪,天地难容,人神共愤,如果只按照国法处死,怎么能惩戒乱贼呢?请陛下换个方式诛杀他!”炀帝准许,下令把斛斯政牵出金光门,绑在柱子上,让王公大臣轮番射箭,直到将斛斯政被射成刺猬,才肯罢手。然后炀帝命人支解他的尸体,用大锅烹煮,分给百官食用。大部分的官员暗地里将肉扔掉了,只有几个佞臣奸吏拿着肉大口咀嚼,吞入腹中。高丽的使臣被赦免,炀帝命他回去告诉高丽王高元,命他立即入朝拜见。高丽使臣去了很多天,高元始终不来朝拜。炀帝又说要整顿兵马,再次征讨,但也只不过是有名无实,虚张声势罢了。

不久,又有离石胡刘苗王造反,自称天子。汲郡人王德仁也起兵占据林虑山。炀帝依旧毫不在意,又想要到东都巡游,太史令庾质谏阻道:“陛下还是再等三五年,让四海人民修养一段时间再出巡吧。”炀帝很不高兴,仍执意出巡。庾质称病不肯跟随,激怒了炀帝,将他关进狱中,庾质不久就死在了狱中。没过多久,炀帝便再次前往东都,他还庆幸宫苑和后妃们安然无恙。炀帝和后妃们重谈旧事,说到东都被围时,竟然纷纷落下泪来。炀帝与众嫔妃好好温存一番后,大家都破涕为笑。于是,灯红酒绿,檀板金樽,三千粉黛,又各自使出狐媚手段挑逗炀帝。炀帝恣情拥抱,依次交欢,早就忘了天下的乱事。

炀帝在温柔乡里又过一年,外面又有军报传来,说王世充大破齐郡贼孟让,余贼左孝文也被齐郡丞张须陁讨平。炀帝很是欣喜,晋封王世充为江都通守,张须陁为河南讨捕大使。这时涿郡人卢明月作乱,率领十万人驻扎视阿。张须陁出兵前去攻打,相持了十多天,粮食吃尽,准备后退,他对将士说道:“叛贼见到我军后退,必定率众前来追击,如今率一千人去偷袭贼营,定可获胜,但不知何人敢前去?”众人都面面相觑,不敢应令。只有罗士信上前说道:“小将愿意前往。”话音刚落,又有一裨将应声说道:“我也愿意前往!”这人就是秦琼(即秦叔宝),后来他辅佐唐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张须陁命这二人悄悄率军前去袭击敌营,自己则假装弃营逃走,果然卢明月率众奋力追赶。那罗士信、秦琼两将探得贼众大举出来,便火速赶到贼营。见营门已经关闭,两将攀爬入内,杀死守贼数人,打开栅门,迎纳隋兵进入,随即放了一把无名火,烧毁三十多座贼寨。卢明月正在追赶张须陁,偶然回头,远远看到寨中火光冲天,心中惊慌不已,忽然又奔来一个贼首,报称营寨被烧,他不得不回头营救大本营,当下就收兵退回。张须陁得以乘势反击,大破贼众,卢明月只带着数百人逃走,后来转战到河南,被王世充所杀。时人都说张须陁破贼有功,其实那是秦琼、罗士信二将力破贼寨,才得以立功。正是:

捣巢杀贼姓名标,列栅全归一炬烧。

可惜隋家王气尽,要图立绩在新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南北史演义(读懂南北朝的权力游戏)(套装共2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北史演义(读懂南北朝的权力游戏)(套装共2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南北史演义(下册)》(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