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垄断的做法

第二十章 垄断的做法

以上所说的一切的确足以让读者能够对他可能碰到的大多数实际事情进行处理,而且知道那些直接或间接依赖不存在的完全竞争来对利润经济进行的批评大都是不适当的。不过由于我们针对那些批评提出辩论的意义或许在刚看之时不很明显,为了让我们议论中的几个论点更加清晰,下面再花些时间进行更加细致的阐述。

(1)我们已经知道,诸如新技术等作为事实和作为威胁的新事物对一个行业现有结构的冲击,大大减小了那些想通过限制产量来维持既得地位和使既得地位产生的利润达到最大限度的做法的长期范围和重要性。现在我们还一定要认清进一步的事实,行之有效的这种限制性做法只有在创新性毁坏的长期风暴中才能获得新的意义,而在静止状态或在缓慢而平衡增长状态中是得不到这种意义的。无论是在静止状态还是在缓慢而平衡增长的状态中,限制战略产生的结果只会是以牺牲顾客的利益来增加利润,除非在平衡发展状态下这个战略仍然能够证明是筹集资金用以提供增加投资资金的最为容易和有效的办法。不过在创新性毁坏过程中,限制做法大大有助于风浪中船只的稳定和减轻暂时性困难。实际上,这个论点是经常在经济萧条时候出现的非常熟悉的论点,就如每个人都知道的一样,它受到政府及其顾问们的欢迎。对此,可以以国家复兴法案为证。由于它多次被误用并非常错误地被执行,所以大多数经济学家对它有种发自内心的蔑视,他们中那些为法案负责的顾问们全然忽略了它的非常一般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所有投资一定要有(作为企业家行动的必要补充)某种保护行动,像保险或套头交易等。在剧烈变动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新商品和新技术的冲击下及任何时刻都会变动的条件下进行长期投资,就像对着不但模糊而且颠簸活动的靶子进行射击一样,所以要依靠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申请专利、生产方法的暂时保密等,或在某些情况下,依靠事先签订长期业务合同。不过这些保护措施,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是合理经营的正常办法,不过它们只是包括许多其他措施的更大保护办法中的特殊情况,而大多数经济学家谴责其他措施,实际上在其他措施和得到认可的措施之间并没有根本不同。

比如,假如战争风险能够投保,那么不会有人对企业从买它产品的买主那儿收集它的保险费用进行反对。不过这种风险也是企业长期成本中的一个要素,倘若没有承保这种风险的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针对同一目标的企业价格战略可能会涉及不必要的产量限制,并产生超额利润。同样,假如得不到专利权,或者有了专利权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为了证明这笔投资是正确的,或许就只能使用其他手段。其中价格政策就是其他手段之一,虽然不那么合理,但或许会更快地摊销投资或者追加投资,从而能提供只用于侵略或防御目的的额外生产能力。另外,假如长期合同不能在投资前签订,就可能一定要采用其他方法,以便能把未来顾客牢牢吸引到投资企业来。

在对给定时刻的这些业务战略的研究中,分析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家或政府代表都看到在他们看来是掠夺性的价格政策和与损失生产机会同义的产量限制。不过他们没有看到,在长期风暴条件下,这种类型的限制常常是长期扩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附带事情,它们对扩张过程起保护而不是抑制的作用。这就好比说汽车因为装了刹车装置比没有装刹车装置时开得更快一样,没有更多的矛盾。

(2)在所有时候都有新事物和新方法对其现有产业结构产生影响的那些经济部门中,上面所说的情形呈现得更加清楚。要得到产业战略生动而现实的印象的最好方法就是对那种引进新商品或新方法的新企业的行为(如铝工业)进行具体观察,或者观察像原美孚石油公司那样的部分或全部改组的企业的行为。

就像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这样的公司在本性上就是侵略者,竞争是它们挥舞的真正有效的武器。它们的入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对总产量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改进,两个方面的改进都是通过新方法本身,即使其没有发挥全部优势,也通过新方法施加给原有企业的压力。不过这些侵略者的处境让他们为了攻击和防御的目的必须有(除了其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之外)几件坚固的盔甲,与此同时,还必须一直战略性地操纵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从而使得他们在任何时候好像只是在限制产量和保持高价。

一方面,如果起初并不知道沉重的资本需要或经验不足会对竞争产生阻挠,或者不知道如何找到挫伤或打败竞争对手的手段,从而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在许多情况下这样的最大规模计划根本不能实现。甚至对原先处于无懈可击地位的竞争企业运用金融控制进行征服,甚至获得与公众公平竞争观点背道而驰的利益——铁路运费折扣——只要单独设想它对总产量的长期效果,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它们或许是清除私有制设置在进步道路上障碍的方法。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一样需要时间和空间,而那里的时间和空间是由中央当局的命令保证获得的。

另一方面,如果起初并不知道会出现非常有利的局势,不知道利用操纵价格、质量、数量将产生的利润完全能够把在老一套管理下呈现的不利局面扭转过来,在很多情况下这个企业是办不起来的。这又需要从短期看来常常是限制性的战略。在很多的成功事例中,其目的正好是通过这种战略来达到的。不过在某些事例中,这种战略是这样的有效,甚至所获得的利润远远超过吸引相应投资所需要的水平。于是在这些事例的诱惑下,资本被引导走上了没有经过试验的荒芜小径。这些事例的存在从一方面说明了这样大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之所以没有利润经营的原因,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大约有一半的本土企业有的亏本、有的毫无利润、有的所赚利润非常之少。假如事前能预见,就不会招来经营企业的努力和投资。

我们接下来的话题可能超出新公司、新方法和新行业的范围。老企业和现有行业无论是不是受到直接攻击,依然生活在长期的风暴中。在创新性毁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局面,在这些局面里许多企业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假如它们可以经得住一场特殊风暴,或许还能精力充沛和有用地活下去。没有这样的普遍危机或萧条,出现了局部的局势,在这种局势里,作为那个过程特色的数据急剧变化,在一段时间里严重地打乱了一个行业,从而招来不必要的损失并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失业。最终,虽然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没有必要,不过试图不让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而且也有必要努力把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的一场混乱变成有秩序的撤退。与此相应的,在早期经营不善但坚守住了其阵地的行业中,存在着可称为有秩序前进的东西。所有这些当然是最一般的常识。但是人们非常顽固地坚持忽视它,以致有时会对这些人是否真诚产生怀疑。于是在创新性毁坏过程中,理论家把这个过程的所有现实写入关于经济周期的书籍和论文中去成了习惯。工业的自我组织问题也还有一些方面是理论家们没有能够想到的。在萧条情况下,卡特尔类型的“贸易限制”及只属于价格竞争中默契的组织或许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要它们行之有效,它们最终会让总产量有稳定和大量的增长,而且增长的程度要比完全无控制冒进所能得到的更大,并且完全无控制冒进也免不了遭受灾难。不过也不能说这些灾难在所有情况下都可能发生。我们知道,在每个历史事例中发生了什么。考虑到这个过程的惊人步伐,假如根本没有这样的做法,我们对可能发生什么情况就只有非常不完整的概念了。

不过就算像这样把范围扩大,我们的论证还没有包括全部的限制性或控制性战略,当然有很多战略对长期产量发展具有损害性的影响,但是即使在我们论证包括的事例中,净效果是个别行业的环境问题和该行业在每一个个别情况下控制它自己的方式与程度问题,人们也总是不加分析地把这种影响全部归到战略上。当然,可以想象一个包罗万象的卡特尔制度会破坏一切进步,它也有可能用很小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实现人们认为的在完全竞争能实现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议论不等同于反对国家控制议论的原因。事实确实表明,不加区别地“打倒托拉斯”或者取缔够得上贸易限制的一切,也是不合一般常理的。政府当局有区分地控制是合理的还是恶意的,是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尤其在反对大企业的呼声中,并不是每一个政府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都能得到信任的。为驳斥有关现代资本主义和总产量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流行理论,以及由它得出的推论而提出的论证,我们得到了另一个理论,即对事实的另一种观点和另一个解释事实的原则。就我们的目的来说,这就足够了。至于别的,事实本身最有发言权。

(3)接下来,对刚性价格这个近来受到诸多注意的话题说上几句。事实上,它仅仅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那个问题的一个特殊方面。我们认为只要价格对供需条件变化的反应比在完全竞争中不敏感的就是刚性价格。

从量的方面而言,价格的刚性程度在那个意义上要依据我们选择的资料和测定方法来定,因而是可以怀疑的事情。不过无论资料和方法怎样,价格并不像它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僵硬。有很多理由表明,事实上价格的变动不显示在统计图表上。也就是说,有很多理由造成特别虚假的僵硬。我仅提出与我们分析所强调的事实紧密相关的一个理由。

我曾注意到新商品的闯入对一般的资本主义过程,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的竞争机制有很大的重要性。现在新商品能够有效地降低原先存在的价格结构,用低得多的每一服务单位的价格满足一定的需求,像运输服务等,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用改变一项原定的价格。形式意义上的刚性能够伴随适当意义上的伸缩性。还有跟这个类型不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推出一个新商标的唯一目的是把价格降低,而让老商品保持先前的标价只是一种不表现出来的减价。另外,绝大部分新消费品尤其是所有适合现代生活的新发明,刚开始时以试验和不能令人满意的形式引入,当然它们以这样的形式肯定不能征服潜在的市场。所以改进产品质量实际上是公司和行业发展的所有特征。无论这样的改进是否需要另加成本,一个正在改进商品的每单位的不变价格,在没有做进一步调查之前,不应说它是刚性的。

当然,真正价格刚性的事例还是大量存在的。它们或因业务政策,或因难以变动而让价格保持不变,例如,卡特尔经过艰苦磋商订立的价格。为了估量这种事实对产量长期发展的影响,首先一定要理解这样的刚性实际上是短期现象,长期价格刚性的重大事例是不存在的。我们选择有一定重要性的不论哪家制造业或哪一些制造品作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最终我们总是发现,从长期看来,为了让自己适应技术进步,价格常常做出醒目的下降。除非受货币变动和政策的阻挠,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受工资率自动变动的阻挠,不能降低价格。当然应该像重视产品质量的变动一样重视工资率的变动,并根据前者做适当的纠正。我们原先的分析充分表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何一定要这样做的原因。

经营战略的真正目标,即不管怎样,对所有能够达到的目标来说是应该避免价格的季节性、任意性和周期性的波动,做到价格只有在作为那些波动基础的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动时才相应变动。因为把这些根本性的变动看清需要时间,它以时断时续的步子慢慢变动,所以要保持价格不变,直到看到新的相对持久的趋势出现为止。用专业术语说,这个战略的目标是让价格沿着近乎趋势的等级函数运动。这就是大多数情况下真正和自愿的价格刚性的含义。实际上,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这一点,起码暗示同意这一点。因为,尽管他们某些关于刚性的论点,例如,他们的多数论点断言价格刚性不让消费者分享技术进步的果实等,只对长期现象才是正确的。事实上,测定和议论的主要目标是周期性的刚性,特别是指在萧条和衰退中许多价格没有或没有很快下降的事实。所以真正的问题是这种短期刚性是怎样影响总产量的长期发展的。在这个问题上,在萧条或衰退中居高不下的价格肯定会影响处于周期之中这个阶段的经济形势是唯一真正重要的关键。假如这种影响有强烈损害性,即让事情比价格完全灵活时糟得多,那么每次都在起作用的破坏性也会影响以后的恢复期和繁荣期的产量,从而永远地降低总产量的增长率,让其低于不存在刚性所能达到的水平。人们提出了两个论点支持这个看法。

为了尽可能地让第一个论点清晰,让我们假定,一家在衰退期里拒不减价的企业继续销售与如果减价能销售的同一数量的产品,所以买主口袋损失的钱等于该企业从价格刚性中得到的利润。倘若买主是罄其所有的那种人,倘若这个企业或分得它纯利的人不花费企业多得的钱,却把钱闲置在家或归还银行贷款,那么经济中的总支出会因此减少。假如发生这种情况,其他行业或企业或许遭受损害,假如它们也因此一个个实行限制,我们或许要承受累积的不景气的后果。也就是说,刚性会严重影响国民收入的总数和分配,甚至减少资金余额,或增加闲置资金余额和增加储蓄。这样的情况是能够想象的。不过读者不需要担忧,因为它的实际重要性,如果有也是非常有限的。

第二个论点是,在每个企业或别的地方,倘若价格刚性导致额外的产量限制,即导致比萧条时期所有情况下必定发生的还要大的限制,它或许产生打乱正常秩序的作用。因为这种作用的最重要传导体是失业随之增加和随后导致总开支的减少,实际上就业的不稳定实际上是最普通的、直接针对价格刚性的指控。这个论点于是走上了第一个论点的途径。因为考虑到在最让人瞩目的事例中,导致价格刚性的显然是需求对短期价格在行得通的范围内的变化不敏感,第二个论点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尽管经济学家对它的重要程度有着很大的争论。在萧条时期为自己以后担心的人们,不可能购买新汽车,即使价格减去25%也一样,尤其是假如这笔购买容易推迟,以及减价使人们期望进一步减价时更是这样。

不过即使这一点除外,这个论点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它又有附加“在其他一切相同”这个我们研究创新性毁坏过程所不容有的条件的缺陷。按照较灵活的价格能在“其他一切相同”条件下卖出更多数量产品这个事实,也不能因此得出所讨论商品的产量或总产量及就业能因此有实际的增加的结论。因为我们能够假定,拒绝降价让采取这个政策的行业的地位得到了加强,因为这样做增加了收入或者是避免了其市场的混乱,所以说,只要这个政策在它们一方有一定作用,它就有可能让原来或许是遭劫中心的地区变成堡垒。就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一样,根据普通的观点看来,使用由这个政策带来的限制要比任由萧条严重破坏价格结构更能让总产量和就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发展所创造的条件下,在萧条期间完全和普遍的价格灵活性或许会让价格体系进一步不稳定,而不会让它像在一般理论所设想的条件下那样保持稳定。这一点在经济学家同情直接有关的利益集团的那些事例中,如在议论劳工和研究农业的事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承认。在这些事例中经济学家很乐意承认,看来像是刚性的东西,或许只是受控制的适应罢了。

读者可能会对前几年谈论得这么多的理论分析之下现在竟所剩无几感到吃惊。在某些人看来价格刚性已变成资本主义机器的突出缺陷,甚至几乎又成了解释萧条的根本要素。不过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有些个人和团体总是抢夺可称为发明、又能支持当前政治倾向的所有东西。具有不多值得赞扬的真实性的价格刚性理论远远不是这种事情中的最糟糕的例子。

(4)另一个理论已变成一个具体的口号,即在大企业时代,企业家行动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现有投资价值即保存资本,这有可能停止所有降低成本的改进。所以资本主义秩序变得与进步不相容。

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进步必然会让与新产品和新生产方法竞争的阶层里的资本价值遭到破坏。在完全竞争的环境里,旧投资一定要用自身的牺牲来适应新情况或者干脆放弃。不过,在完全竞争不存在时,且当每一个行业都由少数大公司控制时,这些旧投资就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威胁它们资本结构的攻击进行战斗,并尽力避免资本账户的损失。也就是说,它们能够并且会和进步本身进行斗争。

如果这个理论只是对限制性经营战略的一个特定方面予以阐明,在本章概述的论点上增加任何东西就没有必要。关于这个战略的运用界限和它在创新性毁坏过程中的功能,我们只要重复我们已经说过的就行了。假如我们看到保存资本价值和保存利润是一回事,上面所说的道理就更容易懂了。现代经济理论实际上倾向于用资产净现值(等于资本价值)这个概念来代替利润概念。无论资产价值还是利润,显然是要使之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地保存。

不过仍需对破坏降低成本的改进顺便加以讨论。稍做思考就能明白,只要考虑一下一家拥有一项技术设计(例如一项专利权)的公司,使用这个设计会使公司部分或全部机器装备废弃的事例就够了。当—位不受资本家利益束缚的经理人,如社会主义经理人员愿意并且能够利用这个设计为所有人谋利益的时候,这家公司为了保护它的资本价值会不会对此进行制止呢?

对这个实际问题的提出是很有趣的。一个现代企业只要发觉它力所能及,它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研究部门,这个部门的所有成员都知道,他的生计取决于他设计改进办法的成功。当然这种做法并不代表对技术进步的厌恶。我们认为,公司获得的专利权没有被很快地利用或者根本没有被使用也不代表厌恶技术进步,因为之所以会这样或许有非常正当的理由,比如,获得专利的发明可能结果证明它没有用途,或是起码不能保证在商业上能够应用。无论是发明者本人还是调查研究的经济学家或政府官员都不是这件事的公正的法官,从他们的抗议或报告中,我们特别容易看出一幅非常歪曲的图画。

不过我们对一个理论问题关心。大家都会同意,倘若私人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理人员如果希望每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比现有生产方法的每单位产品的主要成本小,为此他们都愿意引进新生产方法来改进现状,如果这个条件不能够满足,那么人们认为,私有企业经理人员在现有厂房设备完全摊销之前,对能够节省成本的方法不愿采取,而社会主义企业经理人员为了社会利益,一旦可获得任何新的节省成本的方法,就会不顾资本价值用它替代旧的方法,不过实际并非如此。

如果私人企业的经理人员受利润动机的驱动,他们对保持所有给定建筑或机器价值的兴趣并不会比社会主义企业经理人员小。让相等于预期净收益的贴现价值的现有总资产净值达到最大是私人企业经理人员试图去做的全部行动。这就是说,因为他们相信新方法将产生的每单位相应于将来支出流的将来收入流(两者都折为现值)大于现有方法产生的收入流,所以他们永远会采取新的生产方法。过去投资的价值(不论是否抵得过必须摊提的债券债务)根本没有被列入考虑的范围,除非因为它也进入社会主义企业经理人员决策所依据的计算。只要使用旧机器比立刻采用新方法能节省将来的成本,这些旧机器服务价值的剩余部分肯定是资本主义经理和社会主义经理决策时的一个依据。否则对二者来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所有保存过去投资价值的企图不仅违反为社会主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规定的规范,而且也违反根据利润动机形成的规律。

可是,私人企业拥有的设备的价值受到同样由它们掌握的新方法的威胁(如果它们不掌握新方法,就不会存在问题和矛盾),不过那种认为它们只有在新方法和总单位成本小于使用旧方法的主要单位成本或只有在旧投资已经根据新方法出现前决定的计划完全撤销时,才采用新方法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新机器装置起来时,企业期望它的使用寿命要比先前规定的旧机器使用期限的剩余部分长,旧机器在剩余时间里的折扣价值是需要考虑的另一项资产。因为类似理由,那种认为行为合理的社会主义企业经理人员总会立即采用有希望以较小总单位成本生产,从而对社会有利的所有新方法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不过有另一种要素,虽然对人在这件事情中的行为有深刻的影响,却一直被忽视。这就是能够称为期望进一步改进而做的事先资本保存。一家在经营的公司并不经常(如果不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单纯地面对是否采用一种最好的、能够立刻得到的、并期望它能在优势地位保持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新生产方法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种新型机器仅仅是改进锁链中的一个环节,或许很快变为过时。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资本的每次损失,循着锁链一节一节改下去,肯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公司在哪一节上采取行动才是真正的问题。答案的性质肯定是在主要属于种种猜测性考虑之间的妥协。一般说来这其中包括等待,以便看清这锁链是如何发展的。在外界人士看来,这样做表面上很像是为了保存现有资本价值而试图抑制改进。如果一个社会主义企业的经理人员竟愚蠢到听从理论家的劝告,年复一年地继续使用废弃机器和设备,那么就算最有耐心的同志也是不会同意的。

(5)因为本章大部分论述一般说来是与垄断和垄断做法有联系的事实与问题,所以我把这一章的标题定为垄断的做法。到现在为止,我尽量少用这些名词,为的是把尤其与它们有关的少数主题的一些评论放在单独一节里。但并不是说,我们之前没有遇到这样或那样形式的关于垄断的问题。

(a)先把这个名词的本身说一说。垄断者字面的意思就是独家卖主,也就是说凡出售包括包装、地点和服务等每一方面都不与其他人出售的东西全部相同的任何人就是垄断者,像每一个杂货商、每一个缝纫用品商或在没有排满出售同一牌子冰激凌的商店的路旁出售“好脾气”的商人。不过这些不是我们谈到垄断者时所指的人。我们所指的只是那些他们的市场既不向想要成为同一商品生产者开放,也不向类似商品实际生产者开放的独家卖主,如果说得稍微专业一点儿,就是指那些面对一定需求表的独家卖主,这种需求表与独家卖主自己的行动全部无关,也跟其他公司对它行动所做的反应全部无关。经过后来作家扩充和修正的传统,古诺·马歇尔的垄断理论认为,只要我们用这种方式为它下定义,就会把所有适用这个定义的任何东西叫作垄断。

不过假如我们因此下这样的定义,那么立刻很清楚,纯粹的长期垄断的事例肯定特别罕见,甚至稍微接近这个概念的条件肯定比完全竞争的事例更加少见。任意地利用一种给定的需求模式的权力,或者其变化与垄断行动和由垄断行动引起的反应全部无关的需求模式的权力,在完整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其持续的时间不容易长到能够对总产量的分析起任何作用,除非像在财政垄断的事例中那样受到政府当局的支持。一家没有受这样保护的现代企业即使受进口税或禁止进口措施的保护,却仍在运用那种权力,这样的例子是不易找到的,甚至是不易想象的,除非其是暂时的。就算铁路和电力公司也首先一定要创造人民对它们服务的需求,在完成这一步后,再保护市场和对付竞争者。在公用事业领域以外,独占卖主地位通常能够被占有并保持几十年,不过这也需要占有者不像垄断者那样办事才行。现在谈谈短期垄断。

那么为什么垄断这一话题到处都在谈论?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研究政治心理学的学者是极具吸引力的。当然,垄断的概念正如所有其他概念一样,正被松弛地使用着。人们谈论一个国家对这些物品或任何其他物品实行垄断,就算谈论的行业是高度竞争的等。情况还不仅这样。因为垄断这个名词已成为必定会引起公众对被贴上垄断标签的任何利益集团产生敌意的邪恶名词,所以在这个国家里的经济学家、政府代理人、记者和政客对它显然是非常爱用的。在英美世界,垄断一直受到咒骂,并被当作一种没有效用的剥削,在16、17世纪,英国政府建立大量垄断地位的做法一方面很好地回答了垄断行为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群众对它的愤怒浪潮被证实完全是正当的,以至伟大的伊丽莎白对这一阵阵怒潮也有着深刻的印象。

一个民族的记忆比任何事情都保持得久远。我们的时代提供了其他更重要的一些事例,说明一个民族对几个世纪前发生的事情的反应。这种习惯使得说英语的公众对垄断如此敏感,甚至让他们事实上养成把工商界里他们所有不喜欢的事情都归咎于这个罪恶力量的习惯。尤其对典型自由主义资产阶级来说,垄断几乎成为全部弊病的根源,甚至,成为它的头号妖魔。亚当·斯密首先想到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型的垄断,他用令人生畏的严肃态度表示对垄断行为的痛心疾首。罗伯特·皮尔爵士跟大多数保守党人一样,有时知道如何从煽动者的武器库借用武器,他在其最后一届任期发表的极大激怒他同僚的著名的离任演讲中,提到面包或小麦的垄断,虽然英国的谷物生产尽管有保护措施,当然是完全竞争性的。在这个国家里,垄断事实上正在变成所有大规模做买卖的同义语。

(b)我们从简单和有差别的垄断理论可知,除了少数例外,垄断价格比竞争价格高,垄断产量比竞争产量低。如果二者的生产方法和生产组织以及别的一切都完全一样,这么说是正确的。不过事实上,垄断者能得到优越的生产方法,而一大批竞争者很难得到这些方法或者根本得不到。因为有一些有利条件虽然并不是竞争性企业完全得不到的,但在实际上却只有垄断企业才能够得到,例如,因为垄断化能够增大才能高者的势力范围和减小才能低者的势力范围,或者因为垄断企业享受财政支持的比例非常高。当处于这种情况的时候,上面的说法就不再正确了。换句话说,这种竞争情况下的这个要素会完全失去作用,因为垄断价格和垄断产量与那种和竞争假设相一致的企业所能达到的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水平上的竞争价格和竞争产量相比,价格不一定会高,产量也不一定会小。

在我们的时代条件下,这种优越性实际上是典型大规模控制单位的重要特征,是没有理由怀疑的,尽管仅仅规模大并不是取得这种优越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这些单位不仅在创新性毁坏过程中产生,而且以与静态图式完全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并且在很多有决定重要性的情况下,它们为取得成就提供必要的形式。它们主要利用它们创造的东西。因此有关它们对长期产量产生不好影响的一般结论都是无效的,尽管它们是这个名词的专业意义上的真正垄断组织。

重要的并不是动机。尽管唯一的目的是取得机会制定垄断价格,改进了方法的压力或大型机构的压力一般常常让垄断组织的最适合点移向或超出上述意义上的竞争性成本价格,这样就做了竞争机制部分、全部甚至比全部还要多的工作,尽管实施了限制并一直明显的存在过多的生产能力。当然,如果垄断化或与垄断化相关的行动不能像寻常卡特尔一样对生产方法和组织方法进行改进等,古典派关于垄断价格与垄断产量的定理必将再度流行。另一个通俗观念,即垄断化具有催眠作用的观点也会流行起来。因为有关后者的例子是很容易找到的。不过不应据此建立起一般性理论。因为垄断地位,尤其在制造业中一般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垄断地位能够设法获得,所以只有用警惕与精力才能保持它。现代企业中的催眠作用还有其他原因,这一点下文还要提到。

(c)真正的垄断地位或近似垄断的地位从短期看来是很常见的。俄亥俄河旁村庄里的食品商在一次洪水期间或许在若干小时,甚至是若干天内是真正的垄断者。每一次成功的囤积居奇行为都会在当时形成垄断。一家专门印制啤酒瓶纸质标签的企业或许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潜在的竞争者了解,只要它们进入这个行业,现在看来不错的利润立刻会化为乌有,所以这家企业起码在金属标签粉碎它的需求曲线之前,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一个中等不过仍有限的一段需求曲线内活动。

对于新生产方法或新商品(特别是后者),就算只有单独一家企业使用或生产,本身并不构成垄断。新生产方法生产的产品一定要与旧方法生产的产品竞争,新商品一定要介绍出去,也就是说它的需求表一定要建立起来。一般来说,无论专利权还是垄断行为都没办法做到这一点。不过,假如新发明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特别是假如它可以像制鞋机那样租赁,或者新商品在专利权期满之前已建立起永久性的需求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在那些企业家利润之中包含或者可能包含一种真正垄断收益的因素,它是资本主义社会颁给成功革新者的奖金,这是对的。不过那个因素的数量重要性、它的短暂易变的性质和它在出现过程中的功能,让它自成一类。对一家企业而言,由专利权或垄断策略获得的独家卖主地位的重要价值,主要在于它提供了应付市场暂时混乱的保护和保证企业执行长期计划的空间,而不在于可以有暂时根据垄断图式行事的机会。但是,这个论点到此已与先前提出的分析融为一体了。

(6)我们只要对上面的论述加以回顾就可以知道,本章所述的大多数事实与论点,倾向于让之前环绕完全竞争的光环黯然失色,同时这些事实与论点的提出对垄断的观点比较有利。下面我将从这个角度简要地重述我们的论据。

就算传统理论本身在其所选择的静止经济或稳定增长经济领域内,自从马歇尔和埃奇沃思时代起,已经发现对完全竞争附带的对自由贸易这个旧命题的例外越来越多,因此动摇了从李嘉图到马歇尔之间的这一代人,其大约就是英国J.S.穆勒这一代和欧洲弗朗切斯科·费拉拉这一代,所怀有的对完全竞争的无条件信任。特别是完全的竞争体系能最理想地节约资源,并能按照一定收入分布状况以最合适的方式分配资源(与产量状况极为有关的命题)这样的命题,现在不再能保持人们原有的信任了。

更加严重的是以弗里希、丁伯根、鲁思、希克斯等人为代表的动态理论领域内近期著作造成的突破口。动态分析是连续时序的分析。在解释某一经济量(如价格)在某一时刻呈现我们所见模样的原因时,这种分析不但也跟静态理论一样考虑同一时刻其他经济量的状况,并且还要考虑它们在原先各个时间的状况及它们今后的预期价值。我们在制订与各个不同时点数量有关的命题中首先发现的一件事是,平衡一旦遭到某些干扰的破坏,新平衡的建立过程不像完全竞争旧理论所说的那样可靠、迅速和方便。而为调整所做奋斗的结果可能导致离新的平衡更加遥远而不是更加接近的状况产生。除非遭受的干扰非常少,否则在大部分事例中会发生上面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滞后的调整完全能够产生这种后果。

我在这里所能做的只是使用最古老、最简单和最熟悉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假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小麦的需求和预期供应是平衡的,但是不好的气候让收成低于农民预定的供应量。假如价格相应上升,而后农民随即生产小麦的数量是如果新价格是平衡价格农民值得生产的数量,那么第二年的小麦市场必将发生价格暴跌。假如这时农民相应的限制产量,或许造成比第一年的价格更高,从而诱导农民生产出比第二年更多的产量。就这个过程的纯逻辑来说,就会这样无限地继续下去。读者对上述假设的观察很容易看出,我们用不着担心更高的价格和更大的产量轮番出现直到世界末日。不过就算把它们降低到适当的比例,这个现象也表明完全竞争机制中瞩目的弱点。这一点一旦懂得,美化这个机制的理论的实际含义的大部分乐观主义,通过象牙之门就会消散得没有踪影了。

不过依照我们的立场,我们一定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倘若我们试图想象完全竞争在创造性毁灭过程中现在或者今后怎样工作,我们得出的结论就会更让人沮丧。考虑到这个过程中全部的重要事实,在产生有关完全竞争的传统命题的一般经济生活图式中并不存在,得出这样的结论就不会让我们奇怪了。我不怕重复,愿再次说明这一点。

完全竞争的意思是指自由地进入任何行业。在这个一般理论中,自由进入所有行业是做到资源最佳分配从而达到最大产量的一个条件,这是完全正确的。假如我们的经济世界是由一些以现有的基本上不变的方法生产大家熟悉商品的现有行业组成的,假如在这个世界中除了增加的人和增加的储蓄结合起来建立现有模式的新企业之外,什么也不发生,那么阻止所有人进入他们想要进入的任何行业,就会给社会带来损失。不过,完全自由地进入新领域或许让进入新领域成为绝无可能的事。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商品从一开始就使用完全迅速地完全竞争的办法是很难想象的。也就是说,我们称为经济进步的大量东西和完全竞争是不能共存的。实际上,就算在理想的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任何时候自动的或者用有目的设计的方法引进任何新的东西,完全竞争总是暂时中止。

与此相同,在传统体系中,对刚性价格的指责是肯定正确的。价格刚性是对适应的抗拒,而完全并且迅速的竞争不存在价格刚性。对于那种适应,对于传统理论一直在探讨的那些条件来说,说这样的抗拒导致损失并降低产量,这也是非常正确的。不过我们了解,相反的结论在创新性毁坏过程的突然进发与盛衰变化中也可能是对的,因为完全而即刻的灵活性甚至会发生失去功能的灾难。当然这一点一般动态理论也可以证实,综上所述,动态理论表明,一些旨在适应的意图加剧了不平衡的程度。

再说,按照它自己的假设,下列的传统理论命题是正确的:在每一个个别事例中,利润超过为引起生产手段(包括企业家才能)的均衡数量所必需的界限,不但表明有社会净损失,而且其本身就表明是社会净损失;企业旨在保持利润的经营战略对社会总产量的增长是有害的,完全竞争会阻止甚至立即消灭这种过多利润,让那种战略无法继续存在。不过,因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利润获得了我前面已经说过的新的有机功能。就总产量的长期增长率来说,不管怎样不能再把那个事实无条件地认为是完全竞争模式的优点。

最后,的确能够指出,根据等于排除资本主义现实最突出特征的同一假设,相比较而言,完全竞争经济能够避免浪费,特别是能够避免我们最容易把它与垄断联在一起的浪费。不过在由创新性毁坏过程建立的条件下,完全竞争看来有怎样的重要性并没有告诉我们。

一方面,不提那些条件而看来不能减轻浪费的大部分事情,当与那些条件适当联系时,就不再能说不是浪费了。例如,因为“在需求之前建设”的做法,或者因为为周期性需求高峰提供生产力的做法造成的那种类型的过多生产力,在完全竞争制度下就会大大减少。不过在考虑到这个例子的所有事实时,说完全竞争有这么大的优势就不再正确了。因为,尽管一家只能接受价格而不能制定价格的企业,实际上会运用它能够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边际成本进行生产的全部生产能力,不过,不能因此说,这家企业会具有大企业因为它处于可以“战略地”运用其生产能力的地位和有能力建立那种数量和质量的生产能力。这种类型的额外生产力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够成为而在其他一些情况下不能成为声称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的理由。不过不应无条件地列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完全竞争模式要比“垄断本位”模式优越的理由。

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发展条件下运行的完全竞争制度把它自己的浪费显现出来。与完全竞争适应的那种类型的企业,在很多情况下其内部效率,特别是技术效率非常差。假如的确是这样,那么它浪费了机会。因为在发展和判断新的可能性时它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努力改进生产方法上也会浪费资本。并且,就如我们已在上文所看到的那样,一个完全竞争的企业比大企业在进步的冲击或外部的干扰下更容易垮台,因此更容易扩散经济萧条的细菌。美国农业、美国的煤矿业和纺织业,在最后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有加价使顾客花更多的钱,并对总产量起很坏的影响,这些行业假如让十几个善于经营的人管理,是不可能到此地步的。

所以,提出由于完全竞争在现代产业条件下是不可能的,或者由于它一直以来是不可能的,因此一定要把大规模的控制机构或单位作为与经济进步分不开的必要的祸害接受下来,而大规模控制企业生产设备的内在力量对它对经济进步的破坏起了阻止作用,这样的论证是不充分的。我们一定要接受的是大规模控制企业已成为那种进步的最强有力的机器,尤其成为总产量长久扩展的机器,这是因为重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运用这个战略的结果,当在个别事例中和从个别时刻观察这个战略时,它显得具有非常大的限制性。就这方面来说,完全竞争不但不可能而且效果不佳,它没有被树立为理想效率模范的资格。所以把政府控制产业的理论建立在应该让大企业像各个企业在完全竞争体制中运行那样运作,在原则上是不对的。社会主义者在批评资本主义时,应依靠社会主义经济的优点而不是依靠竞争模式的优点。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熊彼特经济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熊彼特经济学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章 垄断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