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美洲篇

中国 美洲篇

中国与美洲地处东西半球两端,远隔太平洋。中外学者对于哥伦布前中国人是否到过美洲提出过种种猜想,但均未得到证实。到16世纪,由于美洲的发现与到东方新航路的开辟,海道大通,中国与西方联系的主干道开始从大陆转向海洋,从而架起了中国与美洲之间交往的桥梁。因此,在中外交流史上,美洲是一个姗姗来迟的新伙伴。

中国与美洲的联系还有一个不同,它们之间的交往并非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欧洲殖民征服和贸易活动而间接建立起来的。然而,当16世纪被称为“中国之船”的马尼拉大商帆首次越过太平洋,开辟了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意味着中国和美洲之间不仅跨越了长期隔绝的海洋屏障,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殖民主义的羁绊,文化上相互吸纳、相互交融,共同谱写了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

中国与美洲的接触和联系,发生在世界开始联成一体的历史大变动时期。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贸易的兴起,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经济大增长、人口大迁移、文化大交流的现象。中国与美洲成为这一世界性经济文化大交流的重要参与者。16世纪,太平洋上丝绸之路开启,丝绸和瓷器从中国源源流向美洲,而白银从美洲源源流向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可以称之为“丝银之路”。白银自西向东单向流动,美洲出产的白银最终竟有1/3~1/2流入中国。可见,太平洋丝绸之路虽是历史上古老丝绸之路的延伸,但其影响却是后者所不及的。这一大交流的结果是:中国手工业品和农作物传播美洲,丰富了新世界的物质生活,同时带去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而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刺激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增进了东南沿海的商业繁荣;美洲的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提供了宝贵的新食物资源;在美国独立后,随着“中国皇后”号到来的还有传教士和西方新文化。这一切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美洲开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与美洲发生接触的头两个世纪,汹涌的殖民浪潮遍及美洲和亚非,只有经济强盛、文化悠久的中国尚可与之抗衡。其时,曾出现过大西洋上的“三角贸易”、印度洋上的“多边接力贸易”和太平洋上的“双边贸易”三次国际贸易大潮。中国在后两次国际贸易中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而在太平洋国际贸易(即“丝银贸易”)中更是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然而,好景并不长,这个老大帝国快速走向衰落,最终也被纳入到殖民主义的樊笼。于是,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变成了“苦力贸易之路”,大量华工成为继黑奴贸易之后又一个国际资本主义的牺牲品。在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屈辱和斗争之后,这一历史格局才发生变化,中国与美洲的关系也进入到一个平等交往的新时期。

本篇分两章,前一章以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为重点比较全面介绍了中国与拉美之间的相互交流,后一章专题论述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作者不认同近代中美文化交流是“单向的”“由西向东”的观点,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文化对一个多元文化的现代美国的崛起做出的贡献。

(林被甸)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下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一带一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下卷)
上一章下一章

中国 美洲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