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王国的兴起

马其顿王国的兴起

马其顿位于希腊本土的最北部,东以斯特律蒙河和色雷斯毗连,西以品多斯山脉与伊利里亚、伊庇鲁斯接壤。南以奥林帕斯山与帖萨利亚交界,北与帕伊奥尼亚为邻。马其顿的西部是森林茂密的山区,称为上马其顿。东部的沿海地区是适合于农牧的沃野平原,称为下马其顿。马其顿的居民是由色雷斯、伊利里亚和一些与希腊人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混合而组成的。

马其顿人进入文明时代较大部分希腊人晚,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还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王位是世袭的,但王权受军事贵族的限制。这种军事贵族称之为“王友”,他们组成贵族会议。古老的民众会议仍然存在,战时召集。

希波战争期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前450年在位)曾依附于波斯国王薛西斯,但当普拉特亚战役前夕,他又将军事情报暗地告知希腊人,后来他就以这一功劳被允许参加奥林匹克赛会。

公元前5世纪后期至公元前4世纪初期,马其顿国家逐渐形成。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马其顿与希腊各邦的往来日益频繁。公元前424年马其顿国王帕尔迪卡斯二世(约公元前450—前413年)曾联合斯巴达司令官布拉西达斯,从雅典手中夺占安姆菲波利斯。国王阿尔赫拉于斯(约公元前413—前399年)时代,马其顿国家初具规模。他文武兼修,改革军事,开辟道路,兴建城寨,发展教育,举办体育竞赛,大力提倡希腊学术文化,从希腊本土请来悲剧家幼里披底斯和画家泽于克西斯。他把国都从山城埃盖迁到近海的平原城市佩拉,结果马其顿大治。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忒拜与斯巴达争霸,希腊本土各邦无暇北顾,马其顿得以迅速壮大。

公元前4世纪中叶,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当政时,马其顿王权大大加强,国势也日益发展。腓力年轻时曾在忒拜做人质三年,处于埃帕米农达斯左右,学习到战争策略、战斗技术和政治权术。他深受希腊文化的熏陶,了解希腊城邦的弱点及其相互的矛盾。腓力雄才大略,即位后削除各部落首领的武装力量,限制贵族会议的权力,把军队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他还实行了货币改革,兼用金币银币,两种货币按固定价格兑换。当时希腊用银币,波斯用金币,马其顿金币银币并用,既便于通商,又可以和两种货币势力抗衡。货币改革促进了马其顿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力量。

最重要的是腓力实行了军事改革,建立了常备军。他仿效忒拜的军队阵法,加以改进,创制更为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马其顿方阵。队形随着敌情和地形而变化。重装步兵构成方阵的核心,他们配备有盔甲、短剑、盾牌,手持名为“萨里萨”的长枪,这种长枪加强了步兵进攻的能力。

方阵的外面呈现为一重防护的盾牌及密如刺猬的枪头。方阵配置有重装骑兵、轻装骑兵和轻装步兵作为前锋和护翼。重装步兵由农民组成,重装骑兵由贵族组成,轻装步兵、轻装骑兵从色雷斯和伊利里亚边远部落中征募。在腓力统治时期,马其顿开始采用各种围攻堡垒的设备(弩炮、破城槌、攻城塔等),同时还建立了海军。

关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的社会经济情况,传世的资料极少。但从腓力的货币改革中,可见商业已有发展。腓力于公元前348年征服奥林托斯时,曾将居民变卖为奴,可见奴隶制度和奴隶市场有所发展。在商业和奴隶制发展过程中,马其顿出现了新的富裕的奴隶主。他们对内要求统一,对外要求扩张,因而必然拥护王权的扩大,积极支持腓力的改革。而腓力的改革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也壮大了马其顿国家的实力。与希腊各邦相比,马其顿是内部矛盾少、兵力强、财力足,而这时的雅典、斯巴达、忒拜等城邦,则恰恰与之相反。当时内外部条件都有利于马其顿的兴起。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马其顿王国位于地中海东部,是巴尔干半岛北部的一个古老国家。境内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以山岳为主的上马其顿和以平原为主的下马其顿。历史上的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末期到公元前2世纪中期,即马其顿的安条克王朝统治时期。安条克王朝对内镇压希腊的反马其顿运动,巩固对希腊地区的统治,对外则与包括罗马在内的其他国家争夺爱琴海和赫勒斯滂海峡的霸权,腓力五世(公元前220—前179年在位)当政时期,西方的罗马共和国也正在大举扩张,它欲取得头等强国的地位,必须对付地中海东部的马其顿王国。因此,两强相遇,战争势不可免。

马其顿王国兴起较晚,但是经过腓力二世、亚历山大等几代能征惯战的国王的扩张,国势发展相当迅速,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已控制了整个希腊地区。公元前220年,十七岁的腓力五世继承王位,次年便同埃托利亚同盟交战。这便是历史上的“社会战争”。这次战争最后以和约的方式结束,但它不是因为腓力没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因为他的野心远远超出了打赢这场战争的目的。公元前217年,罗马在与迦太基进行的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遭到了特拉西美诺湖之战的惨败,士气低落,国内形势紧张。这使得腓力相信:一个绝好的插手地中海事务的机会到来了,因此,他匆匆结束了与埃托利亚同盟的战争,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了亚得里亚海方面。当年冬天,腓力建成一支快速舰队,并于次年春天把它调到亚得里亚海。这一行动暴露了腓力要代替伊利里亚成为亚得里亚海霸主的意图。对此,罗马方面立即有所警惕,并加紧准备。一旦腓力威胁罗马安全,就给他一个狠狠的打击。

公元前215年,罗马军舰在凯拉比利亚海面拦截了一条向东航行的马其顿船,搜查到一份重要文件。这便是汉尼拔和腓力准备缔结条约的草案。这一事件使罗马元老院大为震惊,它立即讨论决定,对腓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向阿普利亚增加战舰30艘,由执政官拉维努斯指挥;一旦腓力采取援助汉尼拔的行动,拉维努斯便率舰跨海,赶到马其顿,尽力把腓力的军队牵制在那里,使他与汉尼拔的合作不能实现。

事实证明,罗马元老院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它估计到了腓力可能带来的危险。公元前214年春天,腓力率领一支由120艘小船组成的舰队再次进入亚得里亚海水域,并迅速占领了奥里卡姆。奥里卡姆在被占之前向拉维努斯求援。遵照元老院的命令,拉维努斯率军越过了亚得里亚海,并成功地堵截了腓力的小股部队。腓力攻打阿波罗尼亚时,拉维努斯设计把他的一些部队送进城内,里应外合地给腓力以彻底的打击。腓力被迫烧掉了他在阿乌斯河口的新造船只,并撤退回到马其顿内地。但是,他也没有忘记为罗马舰队设置障碍,使他们长期滞留在伊里利亚水域。

由于船只被焚烧,腓力无法进行海上远征,于是他转而在陆地上发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213年,他越过品都斯山,试图控制帕希尼、第乌鲁姆和阿提塔娜斯,并且占领了里苏斯堡。但这些只是表面上的成功,拉维努斯始终控制着亚得里亚海,寸步不让。双方的对峙持续一段时间以后,罗马人开始寻找新的同盟者。他们很清楚,腓力在战争中成败的关键,在于希腊各城邦的态度。从公元前4世纪中期,希腊地区即被马其顿全部控制。在希腊人眼里,马其顿早就成了他们的宿敌,是他们谋求解放和独立的真正敌人。所以,不单埃托利亚人对马其顿十分仇视,甚至与马其顿比较友好的亚该亚人,也对马其顿的不断强大持十分疑惧的态度。当然,他们仍不得不对腓力表现出几分好感。拉维努斯首先把目光转向了刚刚与腓力结束“社会战争”的埃托利亚同盟。

共同的敌人使他们很快就结成了联盟。联盟条约规定:埃托利亚人立即在陆地上层开对腓力的战争;与之相呼应,罗马增强海上实力,提供25艘以上的战舰;战争中所获取的土地归埃托利亚同盟,罗马只求得到所掠夺的动产(其中包括人和牲畜);双方不得单独与腓力订立和约。不久,联盟中又增加了埃力斯、斯巴达和培尔伽门等国相继加入联盟,从而扩大了反马其顿的力量。这样,腓力不但没能把战争转移到意大利半岛,反而使自己引火上身,在巴尔干本土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

第二年,反马其顿联盟取得了巨大战果。首先,他们抢占了奥尼阿达、那苏斯和匝辛索斯等地;接着,在公元前210年,拉维努斯和他的继承者也攻克了弗西斯的安提希拉和萨柔尼克海湾的阿吉娜等城。

在战争中,一些希腊城邦不断被占领,他们的人口被贩卖,各城邦之间正常的交往被扰乱。他们尝够了战争的苦果。由于要保持希腊世界的权威不被颠覆,正常的商业能够进行,并且害怕战争的火焰蔓延得越来越广,许多中立国家开始探索促使双方平息战火的道路。

从公元前207年开始,局势又开始有利于腓力。当埃托利亚同盟内部滋生厌战情绪时,腓力再次发展了他的舰队,夺回了匝辛索斯,并且直插到托利亚腹地,掠夺了该同盟在瑟木姆的至圣所。此时,恰好汉尼拔的弟弟哈斯德路巴尔率军突入意大利,给罗马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罗马被迫把全部力量集中在意大利,因而没有能力援助埃托科亚同盟。埃托利亚损失惨重,在得不到援助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妥协。

公元前206年,在中立国的积极斡旋下,埃托利亚同盟与腓力之间订立了和约。

由于失去了埃托利亚同盟,罗马元老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独自在巴尔干半岛作战。迦太基的汉尼拔此时给予罗马的压力仍然很大,使罗马不能对巴尔干半岛的战争承受过多的负担。况且,到此时为止,罗马进行此次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它已使腓力未能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给汉尼拔带来具体帮助。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与腓力之间也就于公元前205年结束战争而签署了和约。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在战术上并没有什么特色,但是它却扩大了罗马人的眼界,也开拓了罗马同希腊中部和小亚细亚一些城邦的联系,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最初只为打击腓力这一狭窄的目标。尽管罗马人在和约里把大陆上的部分土地让给了腓力,但他们为自己保存了最重要的伊利里亚领地。总之,在这一次战争中,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以大体上维持现状的一纸和约告终。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公元前3世纪末期,地中海东部的相对均势发生了变化。埃及在托勒密四世当政的最后年代里显著地衰落了。在弱肉强食的古代帝国关系中,她的衰落引起了腓力和叙利亚国王安提奥库斯的贪欲,他们试图瓜分埃及在叙利亚、小亚细亚、爱琴海及海峡地带的领地。共同的欲望使他们超越了彼此间深刻的矛盾,于公元前203年到前202年的冬天缔结了密约,并对埃及采取了军事行动。

两个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掠夺,以及出卖居民为奴的种种行径,在希腊世界引起了极大愤慨。不愿意看到海峡落入马其顿之手的小国,如罗得、拜占廷等结成联盟打击腓力。

公元前201年夏,罗得和倍尔伽姆的使节到达罗马,向元老院请求帮助。早些时候,埃及也曾请求过保护。对罗马来说。干预东方事件始终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尤其是在对迦太基的长期战争刚刚结束、历经战乱的人民渴望和平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元老院经过长期辩论,还是决定开战。

元老院这么做,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腓力和安提奥库斯是罗马潜在的敌人,他们都有潜力建成东方最强大的国家。腓力曾公开地表示,要助迦太基的汉尼拔一臂之力。对于这一点,罗马人始终耿耿于怀,欲施报复。现在,汉尼拔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他会不会东山再起,与腓力再次联合呢?想起这种可能性,罗马元老院就会感到不安。安提奥库斯是个好大喜功,而且是有毅力、有才能的统治者,罗马元老院担心他随着势力的发展而成为又一个骁勇善战的亚历山大。他与腓力秘密结约,更使罗马意识到,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来消灭明敌与隐患。

其二,罗马统治集团的侵略意图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如果说,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中,罗马还有防御的必要,那么到此时,罗马的政策则是富有扩张性了。在两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发展了奴隶制度,使奴隶制经济有了重大进展,并形成了意大利庄园,扩大了包括包办业务和批发商业在内的金融经济。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不断扩张的要求,加上罗马人对东方文化的羡慕、对物质财富的垂涎,使元老院滋长了一定的战争情绪。东方危机的产生,促使这种情绪更加高涨。

而援助遭腓力蹂躏的希腊小国,正是介入战争的最好借口。

公元前200年春天,罗马向巴尔干半岛派出一个由3人组成的使团,目的是要使希腊国家加入反马其顿同盟,并向腓力发出最后通牒。这个使团在希腊进行了热烈的煽动,但希腊各城邦始终保持观望的态度,不肯答应承担任何义务,只有与腓力发生过尖锐冲突的雅典向腓力宣战。罗马对腓力的最后通牒是:停止对希腊人的一切敌对行动;把所占的埃及领土全部归还给埃及;马其顿与培尔伽姆和罗得之间的一切争端,用仲裁办法加以解决。这个通牒实际上等于要腓力交出所有的既得利益,所以腓力无论怎样也不愿接受。这一点是罗马元老院早就预料到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借此在公然敌视战争的罗马舆论中煽起仇视马其顿的情绪。

公元前200年夏末,罗马执政官伽尔巴率领两个军团渡海,到达巴尔干半岛西海岸城市阿波罗尼亚,攻打腓力在伊利里亚的领地,由此开始了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与此同时,雅典也开始军事行动。

战争的头两年,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不久之后,埃托利亚同盟加入了战争,改变了战争的局势。达尔达尼人和伊利里亚从一开始便是罗马的同盟者。罗德斯和培尔伽姆的舰队在爱琴海上和马其顿沿岸地带展开了军事行动,同罗马舰队互相配合,再加上埃托利亚同盟的力量,使罗马在此地区开始占据很大的优势。与此相反,腓力的情况远不如罗马。曾经与腓力秘密签约的安提奥库斯,担心腓力的力量超过自己,在整个战争中一直采取消极的态度,并不给腓力以实际援助。

腓力迫切需要同盟者。亚该亚同盟曾在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中帮助他对付罗马,但自从腓力插手伯罗奔尼撒事务而得罪了该同盟后,他们的关系便中断了。公元前200年秋,腓力为亚该亚同盟提供帮助,以打击亚该亚同盟的敌人斯巴达人,然后又提出了与亚该亚同盟结盟的要求,结果再次被拒绝。

这样,腓力便完全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公元前199年冬天过后,罗马执政官伽尔巴率军出征,占领了马其顿的西部,掠夺了林赛提斯的大片土地,击溃了腓力的大部分军队,掠夺了大量财物。但他没能深入到下马其顿。秋天,他返回到海边基地,并把他的领导权移交给了继任的执政官。

同时,罗马舰队继续对雅典进行掩护,并在爱琴海和马其顿岸边抢掠财物。不过到此为止,罗马人还没有取得重大的胜利。

公元前198年,罗马执政官佛拉米尼努斯被派到巴尔干,率军与腓力作战。佛拉米尼努斯当年才三十岁,毅力和才能兼备,是一个希腊文化的热烈崇拜者,并有着希腊式的思想和抱负。他在罗马元老院里有强有力的支持者,元老们给他以充分支持,使他得以长久地控制罗马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

起初,罗马为了削弱腓力的力量,曾试着进行和谈。但是,由于罗马坚持自己的条件,马其顿又不肯放弃既得的利益,和谈没有进展,罗马人却在其间夹杂着进行一些零星的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到和谈彻底破裂时,腓力已失掉了通往马其顿的要道阿乌斯峡谷,并退到帖撒利亚。腓力在他仓惶之中作出决定,如果佛拉米尼努斯紧追而来,他就以牺牲帖撒利亚为代价实行焦土政策。但是,佛拉米尼努斯并没有立刻追击。他首先保护了联接西部海岸的通路,然后才进军帖撒利亚,与自己的希腊同盟军会合。不久,同盟军的舰队也进抵科林斯。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之下,亚该亚同盟便倒向了罗马方面。

罗马步步紧逼,腓力节节败退。到公元前197年,腓力在希腊的影响,实际上只限于弗提欧提斯和帖撒利亚两个地区了。原来表示友好的一些希腊小国,现在也都反对他。这样对他来说,只剩下冒险决战一条出路了。此时,佛拉米尼努斯也产生了决战意图。公元前197年,腓力集结了身边所有的力量,与罗马军队在库诺斯克法莱(希腊语“狗头山”)进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双方兵力几乎相等:腓力有2.5万人;佛拉米尼努斯拥有两个罗马军团(约9000人),其同盟部队为6000名埃托利亚步兵,1200名阿萨马尼亚步兵,500名克里特步兵和300名阿波罗尼亚步兵,以及400名埃托利亚骑兵。腓力麾下的马其顿军队仍然沿用马其顿方阵作战。这种方阵体积庞大,在平坦宽阔的地面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但在凹凸不平的山区就显然缺少灵活性。因此,马其顿方阵在这次会战中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无形中大大提高了罗马及其同盟者的作战能力。腓力遭到惨败,差不多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军队。他退入马其顿并派使节到佛拉米尼努斯那里谈和,佛拉米尼努斯早已把牌亮在桌面上,除了接受全部条件之外,腓力无路可走。

腓力被迫放弃了马其顿境外的所有领地,退出希腊,交出舰队(保留了几艘船),放还所有战俘和逃亡者,并交付了1000塔兰特的赔款,其中一半要立刻付出,其余的款项在十年内分期付清。但这个条约还算比较温和,罗马并没有把腓力逼得太急,因为罗马人希望腓力能在罗马与叙利亚王国之间势不可免的战争中充当罗马的同盟者。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局势的发展正如罗马元老院的设想。马其顿一度成了罗马的同盟者,与罗马联合起来对付叙利亚国王安提奥库斯。

腓力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他在战争中得到了一些好处,扩大了自己在希腊北部的影响。他夺取了色雷斯、帖撒利亚、波哈比亚和阿塔玛尼亚地区的一些城镇。毫无疑问,马其顿势力的增大直接威胁着罗马在希腊事务中的利益。安提奥库斯被打败后,马其顿自然又成为罗马的主要打击对象。公元前189年,罗马元老院与埃托利亚人缔结了和约,目的就是要维持埃托利亚联盟与马其顿之间的抗衡。

由于对马其顿和罗马的态度不同,色雷斯各城邦中存在着尖锐的派系斗争。腓力的老对头优米尼斯曾派使者到罗马元老院控告他,元老院作出裁决,强迫腓力退出色雷斯和希腊的一些据点。腓力服从了裁决,但是心中却加深了对罗马的不满和仇恨,也导致了他又一次开始做战争的准备。

腓力从色雷斯据点全部撤军以后,罗马方面再没有对他下强迫命令。这是由于腓力的幼子德米特里乌斯的原因。德米特里乌斯曾作为人质在罗马住了几年,对罗马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感情上倾向于罗马。因此,罗马元老院有意加强对他的影响,希望他能成为腓力的继承者。但是,腓力早已有了合法继承人即他的长子佩尔修斯,结果马其顿宫廷发生了政变,德米特里乌斯被处死。

马其顿和罗马对希腊的兴趣始终不减,双方不断调节各自的政策,以求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公元前179年,腓力大功未竟身先死,长子佩尔修斯继承了王位。此时的马其顿王国仍然是一个军事上强大的国家,应该说,秉承父志的佩尔修斯,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都是极仇视罗马的。但他统治伊始,并没有破坏传统的勉强维持和平的政策,还是重修了与罗马的联盟。这种政策使他得到了尽可能多的朋友。他与叙利亚联姻,娶了叙利亚的公主劳迪斯;罗得人也想改善同他的关系;而且在埃托利亚人中间,他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但是不久,佩尔修斯便离开了保持传统政策的道路。

首先,他在希腊赦免了逃亡者、负债者和那些因为宫廷政变被流放的罪犯,并把他们召到马其顿,答应恢复他们的财产和权利。这些人的名单张贴在希腊几处重要的太阳神庙和帖撤利亚的雅典娜神庙里,他们的归来受到国王的热烈欢迎。佩尔修斯的目的是要以自己仁慈的举动吸引希腊人的目光。但是,这种煽惑政策,实际上却刺伤了一般民众的心,因而招来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居民中的有产者纷纷离开了他,而与亲罗马的政党接近了,这一点在不久爆发的战争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罗马元老院从一开始便对佩尔修斯的行动给予特殊的关注。在希腊,有罗马的朋友,也有罗马的敌人。佩尔修斯的频繁外交活动,曾使许多城邦开始考虑与马其顿改善关系。

对此,罗马人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密切注视着巴尔干半岛上事件的发展,等待着采取反击措施的机会。

双方都在加快行动的步伐。公元前174年,从迦太基返回罗马的使者报告说,迦太基元老院接待了佩尔修斯的使者。很快,罗马元老院就派出一个高级使团前往马其顿,侦察马其顿国王的行踪。事实上,在公元前17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佩尔修斯都不在马其顿,他在外地奔忙,全心全意地重修与亚该亚同盟之间的关系。亚该亚同盟在第2次马其顿战争中与马其顿的关系破裂后,其内部一直存在着亲马其顿派和亲罗马派的激烈斗争。亲罗马派后来占据了上风,佩尔修斯派出的使团根本没有被接待,所以实际上,亚该亚同盟还是站在罗马一边的。

公元前172年,对佩尔修斯政策深为不满的培尔伽姆国王优米尼斯,带着对佩尔修斯的控诉书再次来到罗马元老院。他控告说,腓力早已计划了一场战争,佩尔修斯很快就要将它付诸实践。当优米尼斯从罗马返回时,在得尔菲几乎险遭暗杀。很明显,阴谋的制造者正是佩尔修斯。这件事使罗马再也不能忍耐下去了。在此以前,罗马元老院出于形势的需要已经在讨论对马其顿宣战的问题。作战的任务落到了公元前171年执政官的身上;同时,许多使团和使节被陆续派往希腊和亚洲的城邦或王国,旨在寻求战争中的同盟者,并观察佩尔修斯在罗马统治区的动向。战争的准备进行得很顺利,两个军团以及一支由5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迅速集结起来了,准备渡海到伊利里亚的阿波罗尼亚。

但是,与佩尔修斯相当充分的战争准备相比,罗马的战备工作还是不够的。因此,罗马元老院派出以菲利普斯为首的罗马使团与佩尔修斯和谈,希望争取时间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佩尔修斯在战略上的反应比较迟钝,做事犹豫不决,加之他对避免战争还心存幻想,因而答应了和谈。这就给了罗马以必要的准备时间,而使自己失去了最佳的作战时机。接着,菲利普斯来到亚该亚人中间,再次获得外交上的成功。

亚该亚的执政官同意派遣一支部队为罗马人驻守凯齐斯。公元前171年11月,当执政官走马上任之时,罗马议会正式向马其顿宣战。

公元前169年,执政官克拉苏斯在凯利希乌斯遭到失败。他是在通过伊庇鲁斯进入帖撒利亚时陷入了马其顿骑兵的包围。但在整个战争进程中,这次失败并不重要,因为时隔不久,在进入冬季宿营地之前,他终于夺取了帕拉那。战争全面展开以后,罗马不断地取得了许多小战的胜利。他们攻破许多城镇,将居民变为奴隶,并把这些地区交到亲罗马派手中,但是明确规定:他们的职位要得到罗马元老院的认可才能生效。

由于罗马统治集团内部的原因,菲利普斯再次被派去处理马其顿事务。他的所作所为要比前几任指挥官更为活跃和成功。首先,他利用外交手段,使埃托利亚同盟、亚该亚同盟以及罗得的许多城邦都对罗马表示友好,或者至少表示了中立态度。其次,他摆脱了通往马其顿的主要道路都被佩尔修斯部队控制的困境,在阿斯库里斯湖附近离马其顿军队驻地不远的奥林匹斯山上,发现了一条通路。这是一条陡峭的山路。菲利普斯率军克服路途中的许多困难,进入了马其顿本土。公元前169年末,双方军队在埃尔坡斯河两岸对峙,从而使得马其顿南部的陆地和海岸完全暴露在罗马军队面前。

为了加强自身的力量,佩尔修斯试图诱惑伊利里亚国王詹提乌斯加入公开的联盟,共同对付罗马。詹提乌斯趁机索取金钱,但吝啬的佩尔修斯不愿为此花费金钱,因此,詹提乌斯回绝了佩尔修斯的要求。公元前169年,罗马在马其顿前线取得了节节胜利,这使佩尔修斯重新认识到詹提乌斯对他的重要性。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忍痛花费金钱而与詹提乌斯达成了联盟协议。

公元前168年,保路斯和奥克塔维斯当选为罗马执政官。罗马元老院派使者到达希腊前线,查明罗马军队在马其顿和伊利里亚的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制定了战争的计划。保路斯率领主力部队进军马其顿,奥克塔维斯则致力于爱琴海舰队的建设。后来,根据伊利里亚形势的变化,罗马元老院又命令保路斯率军增援伊利里亚,进攻詹提乌斯。当年发生的伊里利亚战争,仅在1个月内就结束了。关于这次战争的记载大部分都已佚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詹提乌斯在海上和陆地上都失败了,被赶到了斯柯达一隅,不久他就投降了。

当年冬天,佩尔修斯稳定了他在伊庇鲁斯的局面,并且派遣强大的部队到皮特拉和皮提乌姆驻防,以阻止罗马部队从奥林匹斯方向进行偷袭。保路斯决定穿过伊庇鲁斯直接攻击佩尔修斯。为吸引马其顿军的注意力,他首先佯攻马其顿的沿海地带。奥克塔维斯则受命率领舰队,并连同补给的船队,赶到赫拉克勒姆。公元前168年6月17日,纳希卡率领一队精兵,穿过伊庇鲁斯也进到了那里,然后靠着舰队的掩护,经过三昼夜行军,最后到达皮提乌姆。6月20日清晨,纳希卡部队驱走了马其顿在皮提乌姆的驻军。佩尔修斯被迫放弃伊庇鲁斯而向皮得那撤退,6月22日,双方大军在皮得那进行会战。会战开始时,马其顿方阵仍然占有很大优势,击溃了罗马的前锋,使罗马军团被迫退到自己军营附近的高地上。但是,在紧接着实行追击时,由于地形不平坦,方阵被迫变换队形,不得不散开,保路斯便趁机把中军插入敌人方阵的空隙之中,并从两翼和背后对马其顿军发起进攻,马其顿军即刻陷入混乱,骑兵束手无策。最后,佩尔修斯全面崩溃,据说,有2万马其顿士兵阵亡,6000人逃到了皮得那,但却在那里被俘,另外5000人则在途中当了俘虏。佩尔修斯退回首都,想焚毁王宫的文件,但追击而来的罗马人连这点时间都没有给他。他仓惶逃往萨莫色雷斯,在那里投降,后被处斩。

至此,战争全部结束,马其顿也不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存在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
上一章下一章

马其顿王国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