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读者文摘精华:秋》(5)

第二十八章《读者文摘精华:秋》(5)

第4章佛是一棵树

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可惜我们多生多世都被淹没在生死的汪洋里!生命只可在日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

只有从禅定中得来的平和、喜悦和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要珍惜生命剩下来的每一刻。不要让自己迷失在不察觉或无意义的娱乐中。这是十分重要的。

01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话说古时候,有兄弟两人,自幼父母双亡,哥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过了几年,老大娶了媳妇,成家立业,苦日子也到了头。可能真的是只能共苦,无法同甘,连手足之情,也难免如此。就在生计渐渐转好的时候,小夫妻俩开始想着法算计兄弟,最终哥嫂独占了父母留下的一点薄产,把弟弟赶岀了家门,从此老二无奈地在外流浪。一日,老二有幸遇到一只大鸟,大鸟对他说,在东海深处中有一小岛,岛上遍是金子和黄豆,我带你到岛上,你捡金子,我吃黄豆,但是天快亮时,你要及时提醒我,我们赶紧离开小岛,否则我们两个都要被太阳升起之时的万丈光芒点燃烧死。老二点头答应下来。如愿按照大鸟的吩咐,果然发了一笔大财,穷小子时来运转,成了当年当地数一数二的富翁。

老大看到老二发了财,百思不得其解,天天跟老二套近乎,老二被哥哥纠缠不过,不再计较当年所受的种种委屈,就把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听。哥哥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天还不黑就开始等那只大鸟的到来,等了好长好长的时间,终于等到大鸟飞来,老大哪里还顾得上同大鸟说话,抓住大鸟的双脚向东海飞去。

大鸟飞呀飞,老大盼呀盼,飞过高山,掠过大海,终于落在那个小岛上,老大睁眼一看,可不得了啦,只见遍地是黄澄澄的金子,老大再也顾不了许多,疯狂地捡了起来。他只顾捡自己的金子,只恨爹妈少给他生了两只手,哪里还记得弟弟千叮万嘱在天亮之前必须离开的警告,可怜大鸟还沉迷在黄豆的美味之中,等着老大提醒它。不知不觉,东方天已大亮,轰!随着旭日东升整个小岛霎时间成了一片火海,就这样,贪心的老大和无奈的大鸟双双葬身在烈火之中。

当后世之人在分享这个传

说时,都会为大鸟的去世

感到深深的惋惜,也十分

痛恨老大的贪得无厌,但同时对大鸟贪吃小豆也颇有些微词,不过更为失去那可以立马发财的黄金小岛而痛惜不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这则古老的寓言是劝诫人们做人不要太贪心,该取则取,当舍则舍。

02欲望无涯

有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为了断除所有的欲望和念头,他刻意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便抛弃一切,动身前往山中居住。

在山中修行的日子没过多久,他发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送给他一块布,当做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自己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只好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让它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再次下山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就他又回到村庄中。

最后他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于是就将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带到山中,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于是……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也许是一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带有魔法

的锁链,一个牵着一个,

永远都不能满足。我们的

生命之舟毕竟有限,岁月经不住太长的等待,更无法装载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想要顺利地抵达彼岸,就要学会拒载。

03两只狼

有一天,一个切罗基族(北美易洛魁人的一支)老人告诉他的孙子,他心里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搏斗。他说,他心里有两只狼在搏斗:

一只是邪恶的狼,充满愤怒、嫉妒、悲伤、遗憾、贪婪、自大、自怜、负罪感、怨恨、自卑、傲慢,自私。

另一只狼是善良的狼,充满喜悦、和平、爱、希望、宁静、谦卑、善意、仁慈、同情、慷慨、真诚和信念。

孙子想了一会儿,接着问他爷爷:“那到底哪一只狼赢了呢?”

切罗基老人淡淡地回答道:“我喂养的那一只。”

有个比喻说,假如把财

富、事业、荣誉、地位都

比作0的话,健康就是前

面的那个1,否则,即使拥有再多,也还是等于0。但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简单的道理,为了挣钱毫不顾及身体。

结果“年轻时以健康换金钱,年老时以金钱买健康”。莫非,健康也是金钱可以买来的吗?也许金钱可以换来最新的药品,换来精细的护理,换来最好的医疗,但谁都不能保障我们的健康。

04一把芥菜种子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女人名叫奇莎格达莱,她老年得子,十分疼爱她的儿子,视其为掌上明珠。可是她的儿子夏天在恒河游泳时不幸淹死,于是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伤心不已,四处寻访名医圣者,希望能找到一贴能让她的宝贝儿子起死回生的药。当她听说成道的释迦牟尼佛无所不能时,便来到佛祖面前,苦苦哀求道:

“伟大的释迦牟尼佛,请你可怜

我,能给我起死回生的药,救活我的孩子吗?”

“我知道确实有这种药。”佛祖略为沉思了一下,回答道,“不过我需要一些做药的原料。”

一听到有救活孩子的希望,奇莎格达莱喜出望外:“佛祖,您需要哪些原料呢?只要能找到,无论去天涯海角,还是刀山火海,我立刻就去!”

“很简单,我只需要一把芥菜的种子。”佛祖淡淡地说道,“但是有一个条件,这把芥菜的种子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孩子、配偶、父母或亲戚死亡过的家庭。”

按照佛祖的指示,奇莎格达莱开始一家一家地寻找芥菜种子。可是她很快发现,菜种几乎家家都有,并且大家都很愿意提供,但当她问到这个家里是否曾经有人过世时,才发现原来无论生活贫富,每个家庭都有亲人逝去——有人在年轻时失去了父母,有人在中年时丧失了爱侣,有人在年老时无子送终。她几乎寻访过城中所有的家庭,发现根本无法找到一个能免受死亡之苦的家庭。

在寻找过程中她渐渐明白,在这个世间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在孤单地承受着这种难忍的苦痛。因此,她终于放下心爱儿子的尸体,再次回到佛祖的身边。

佛祖慈悲地对她说道:“你以为只有你失去了儿子吗?其实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也不会存在着永恒不变的事实。”

奇莎格达莱的追寻使她明

白,世界上无人能够阻挡

痛苦或者烦恼的降临,不

管用尽什么方法。这样的体验虽然并不能完全驱走伤痛,不过足以让我们认清事实,减少许多无谓的抗拒与挣扎。

05佛陀的烦恼

从前有位信徒向赵州禅师求道:“敢问禅师,佛陀有烦恼吗?”

“有。”老和尚呷了口茶,迸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字。

“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超脱之人,怎么会有烦恼呢?”信徒大惑不解,显然很不满意这个答案。

“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道啊。”禅师展开双眉,似笑非笑地望了他一眼。

“哦,原来如此。”信徒听了颇为感动,显然很满意这次的回答,“那倘若我修行得道以后,佛陀有烦恼吗?”

“有!”老和尚在茶香之中,依然是当头棒喝。

“可是我都已经得度了,佛陀为什么还有烦恼呢?”信徒再一次陷入迷惑之中。

“呵呵,”轻轻吹散茶壶上的袅袅香雾,老和尚继续布道,“因为佛陀不是你,他的心里还装着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当然无法度尽,那

么佛陀永远都在烦恼之中而无法超越了?”信徒因为不解而有些发急,口气粗硬起来。

“刚刚不是说了嘛,佛陀不是你。

他已经超越,全无烦恼。”禅师合起眼帘,却展露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那,那,众生既未度尽,佛陀为什么又不烦恼呢?”不得其意的信徒,觉得越来越迷惑。

“因为佛陀本来自性中的众生都已度尽。”

信徒听罢,似有所悟。也似有些不解。

老和尚拿起茶壶,揭开杯盖,将壶里的水缓缓地浇在地上,望着有些诧异的信徒道:“当水盛放在壶里面,它是水。洒在地上,它还是水吗?”眼见信徒就快走出困境,他继续用最精湛的禅法直指人心,“就像在提问之前,你已经有了答案,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众生的烦恼,是从种种无

明妄想中生起的;佛陀有

烦恼,是从慈悲心生出

的;佛陀无烦恼,是因为自己的心性早已清静。但是我们的烦恼呢?是从慈悲中生出的,还是由心性里孕育?然而最无奈的,就是从烦恼之中再生烦恼!

06最后一个愿望

传说有两个年轻的小勇士,有点类似于《魔戒》里面的小矮人,受梦幻仙境中的诸位神仙托付,去拯救深陷魔宫的女王。壮别之时,众位神仙以各自的法力共同凝结成一个神奇的护身符,它有能满足十个愿望的超能力,神仙们希望这个护身符能够帮助他们化险为夷,救出女王安然地返回。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狡诈的魔王制造出各种险境,刁难小勇士们,结果为了活命,这些神奇的愿望很快就用玩了。这个时候魔王使出绝招,将其中的一位小勇士打入万丈深渊。生命危在旦夕,但是他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愿望,只能用于救出女王。另外一个小勇士在女王和挚友之间难以取舍,不知该如何选择。而魔王得意地仰天狂笑,天地都为之战栗。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陷入无可选择的绝境中的小勇士,在千钧一发之际,战战兢兢地被逼出最后一个愿望:“我愿……我愿……我愿魔王你有一颗慈悲的好心肠!”

霎时,天地一片死寂,一滴眼泪从震愕的魔王眼中落下,掉在地上,整个阴暗又恐怖的魔宫顿时烟消云散,坠崖的小勇士和被囚禁的女王都安然无恙,从此,梦幻仙境又恢复了原有的美丽与欢乐。

若是心中有了慈悲,连最

阴险凶残的魔王都会“放

下屠刀,立地成佛”,但

是失去同情宽忍的心态,我们犹如活在恐怖的魔宫之中,常常陷入两难的选择境地,如同错综复杂的冤亲敌友关系,倾轧难覆的君臣父子责任,常使我们举棋难下、顾此失彼,纠缠于其中的因因果果、是是非非,让我们耗尽精力、气力、体力、心力,依旧难以获得双赢互利、两全其美的局面。

07慈悲的心态

有位老喇嘛喜欢在一块平坦的大岩石上面打坐,俯视一泓宁静的潭水。然而,就在每次诚挚地开始祈祷、盘起双腿、调好坐姿的当儿,他就会瞥见昆虫在水里无助地挣扎。一次又一次地,他撑起他吱吱作响的老迈躯体,将那微小的生物送到安全地方,才又再坐回他的岩石座上。因此,他的禅修就是如此,日复一日……

他的师兄弟们——一些虔诚的修行者,他们每天也都会到那片荒芜人烟的地区,在岩石峻谷和山洞内独自打坐,他们终于发现老喇嘛几乎不曾安静地坐着。事实上,他禅坐的时间都花在把虫子从小池里捞出来。虽然救护一个无助的生命,不论其形体的大小,是理所当然的。但一些喇嘛有时会想:如果老喇嘛到别处静坐,远离这些令他分心的事,他的禅定功夫可能会更好些。有一天,他们终于向他表示了关怀。

“到别的地方打坐,入甚深禅定,整日不受打扰,不是更能获益?这样您不就可以更快地证悟?如此一来,就能救度所有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

有一位道友告诫老喇嘛。

“或许您还可以闭着眼在池边打

坐。”另一位僧友建议。

“如果您在打坐时不断地站起、坐下,反复不下数百次,您如何能开展完全的宁静和甚深如金刚般的定力?”一位年轻的学僧比其他师兄更有勇气,更机智地质疑他。

这位尊贵的老喇嘛很仔细地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却没说什么。当所有人都阐述了各自的“智见”后,他很感激地向大家敬礼,说道:“师兄弟们,诚如你们所说的,如果我整日坐着不动,我的禅定功夫一定会更有结果。但是老朽如我,我也曾一再地发愿要将此生此世(和所有的来世)服务救护他人,我又怎么能够闭上眼睛、硬起心肠来祈祷并吟诵大悲观世音利他无私的心咒,却任由无助的小生物溺死在我眼前而不顾呢?”

把悲无量心放在工作中去

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同

情心。能互相体谅、容

忍,表现一分宽心、爱心,即是悲心。

其实这正是团队合作的根本,假如没有这样的心态,再强的人力资源搭配,也是徒劳,一到关键时刻,就会显现出一盘散沙的本来面目。

08分享方能快乐

有位印度大师对急于寻求满足的弟子说:“我把秘诀教给你,你要快乐是吧,很简单,从现在开始觉得快乐就行了!”

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

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甚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的。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您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

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哪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

苦都要有人分享。千万不

要活得像这位长老,没有

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样的惩罚。

09谁是最重要的人

听说过一个故事: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快下课时,教授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名女生走上台来。

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20个人的名字。”女生照做了,她写下了一连串自己邻居、朋友和亲人的名字。

教授说:“请你划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划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

教授又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了一个她的同事。

教授再说:“请你再划掉一个。”女生又划掉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四个人,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

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教授平静地说:“请再划掉一个。”

女生迟疑着,艰难地作着选择……她举起粉笔,划掉了自己父母的名字。“请最后再划掉一个。”教授的声音再度传来。这名女生惊呆了,她颤巍巍地举起粉笔,缓慢地划掉了儿子的名字。紧接着,她“哇”的一声哭了,样子非常痛苦。

教授待她稍微平静后问道:“和你最亲的人应该是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因为父母是养育你的人,孩子是你亲生的,而丈夫是可以重新去找的,但为什么他反倒是你最难割舍的人呢?”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那位女同学,等待着她的回答。

女生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成人后独立了,肯定也会离我而去,能真正陪伴我度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丈夫!”没错,这是一个心理游戏,想阐述的主题便是:谁是我们最重要的人。

那么,你也了解自己内心

深处所渴望的恒久慰藉

吗?换而言之,你清楚自

己最终将情归何处吗?不管男人还是女人,临终前,你最希望自己的亲朋好友还是至亲爱人陪伴在你的身边呢?随着“只要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的可以挥霍、可以重复修饰的青春年华一点点逝去,逐渐长大成熟的我们,已不愿去做自己或他人感情记忆的碎片,可惜你是否曾经在成熟中给自己一点时间过滤,真正最重要的是谁?

10生命的游戏

一个很常见的玻璃鱼缸,就是那种长方形、透明的,经常被用来养一些小乌龟之类的,有着差不多相当于一个1.25升可乐瓶的容量。

随后,教授会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小心翼翼地一块块放进玻璃缸中。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便开始问大家:“瓶子满了吗?”

基本上大多数专注于表象的学员会回答:“满了!”当然也会有一些很有想象力的、善于思考的学员,会回答没有装满。

于是教授会伸手从课桌下拿出一桶早已准备好的碎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碎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教授第二次问道。

这一次学员们渐渐开始明白,教授要装进去的远远不止这些,“应该还没有。”几乎全部回答道。

“很好!”这正是教授想要的答案。

教授伸手从课桌下拿出另外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缸。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碎石的所有间隙。

又一次问大家:“水缸装满了吗?”

“没满!”所有的学员大声地回答。

“很好!”就要完成最后一个步骤,教授再一次地鼓励大家。接着教授拿过一壶水缓缓倒进玻璃缸,直到水面与缸口平行,并由少许的水滴从缸壁滑落。

做完这一切,教授抬头看着学员,正式发问:“通过这个小小的试验,各位有何收获呢?”

通常此时,一位聪明又心急的学生会举手发言:“这个试验是想告诉教授们,要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确实努力,你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

这样的答案很精彩。确实这个小试验更多地是被运用在时间管理的课程中,希望启发教授们合理的利用时间,完成更多的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还有吗?”教授需要分享的收获远远不止这些。要是仅限如此,谈不上什么震撼,至多只是有些感悟。

“教授想应该是在职业规划方面。

做事情有目的性,分清楚轻重缓急,合理地利用资源;就像那些大石头一样,如果先放一些碎石或水,便很难放进几块大石头,所以工作任务的完成要有先后的秩序,否则便很难很好完成所有的工作。”有时候一些逻辑性很强,而且工作经验比较多的学员会给出更深一层次的答案。

“非常好!”教授会带头为这样的答案鼓掌。就快要接近真相,不过往往最终的探索也是终止在此。

然而生命的空间本身就很

有限,只是我们从来不知

道认真的度量,总是想当

然地以为,一切尽在把握之中。人这一生,宁可因梦想而忙碌,绝对不要因忙碌而失去梦想!

11空心炮弹

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日子里,一架英国战机在敌占区执行任务时不幸暴露了目标,德军高射炮齐发,很多炮弹击中了飞机,有的炮弹甚至直接打进了油箱。飞行员想,自己的生命就要走到了尽头,但这些炮弹在油箱里竟然没有爆炸,真是不可思议。

受到奇迹鼓舞的飞行员振作精神,终于冲出重围,安全返回基地。后来技师从飞机油箱里取出了11枚高射炮弹,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个个完好无损!11枚炮弹被解体后,人们恍然大悟,弹壳里根本没有炸药。在其中一个弹壳里,有人发现了一张用捷克语写的字条,上面写着:“我能做的仅此而已。”

原来,这些做过手脚的炮弹是德国军工厂里的地下反法西斯组织成员的杰作。二战期间,他们的空心炮弹救过很多的盟军战士。但是为了保护地下组织成员的安全,盟军绝少向外界提起这些救命的炮弹,直到战争结束后,才公开这个秘密。

那位捷克工人在严密的监视下,至少往生产线上放了11枚空弹。然而他却内疚地说:“我能做的仅此而已!”他一定觉得自己的力量弱小,对反法西斯的贡献微乎其微。他也许怀疑过此举是否有意义,他无法知道自己的成就,更从未得到过表彰和感激,但这个捷克工人却默默努力着,冒死为他人换来生的希望。

在黎明前的黑暗里,你是

否对自己的信念有过动

摇?你是否怀疑过?迷

茫过?甚至绝望过?请记住这个故事,勿以善小而不为,你的努力不会白费。

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在某个漆黑的时刻,你的行动正为他人送去光明和温暖,如同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一汪清泉,像观世音菩萨的杨枝甘露,滋润着苦难众生的心灵。

12把快乐带进别人的生活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他对生活已完

全丧失了信心,准备割腕自

杀。临死前,他搜空所有

的记忆想找一个能让自己

活下来的理由,但他所能记

起的都是些伤心事。绝望之

时,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

件事:小学时的一次写生课

上,他画了一棵树,绿色

的枝干,绿色的树叶。老师从他身后走过,说了一句:“多么有创意啊!”正是这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他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别人的指责、轻视、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甚至心理变态,仇视他人和社会。而一句饱含爱心的善意的激励,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

一句赞美的话也许会改变

一个人的一生,只可惜现

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

吝啬,不肯轻易吐露自己的赞美之言,却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第一个年轻人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或许就在于此吧。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老太太一样,多一份爱心,在别人沮丧失落之时,送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让他感到阳光的温暖,让他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他不是孤独的,一直有人在关注着他,与他同行,悲剧可能就会避免。

13找好自己的信仰

话说一位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小和尚继续哭:“我就是觉得不好。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老和尚问:“你这是在干吗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小和尚说:“我有洁癖!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这叫洁癖吗?”

师父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谓不洁净。”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你不是有洁癖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道:“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才会多给钱。”

师父瞪起了眼睛:“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透过你度化千万人?”

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

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着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小和尚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求这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能手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

戒律,在我们的心中,天

地,在我们的眼中,你有

没有信仰不要紧,你信仰

什么也无所谓,因为人生重要的并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在任何时间段,随便什么环境下,企业想要发展,必要的条件就是团结和凝聚。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为自己负责的信仰,一种去做正确事情的信仰;一种渴望成功的信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读者文摘精华:春夏秋冬(共4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读者文摘精华:春夏秋冬(共4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读者文摘精华: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