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读者文摘精华:秋》(6)

第二十九章《读者文摘精华:秋》(6)

第5章看得开

佛祖说,幸福是心的感觉。幸福与哀愁往往会同时敲响人的心门,你把谁邀请进来,你就将与谁同在。

佛祖说,不幸往往源于自己,烦恼往往源于比较,痛苦往往源于不知足。心好一切都好,心美一切都美,心快乐一切都快乐,心幸福一切都幸福!

01幸福在哪里

一日,佛祖遇见了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苦恼,他向佛祖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没有它帮忙犁田,我怎么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祖赐给了他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佛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祖遇见了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佛祖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有盘缠回乡。”于是佛祖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佛祖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祖遇见了一个诗人。诗人年轻、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佛祖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诗人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幸福,你能给我吗?”佛祖说:“可以。”

于是佛祖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了——拿走了诗人的才华,毁去了他俊朗的面容,夺走了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生命。

佛祖做完这些后便离去了。一个月后,佛祖回到诗人的身边。这时,诗人已经饿得半死了,正衣衫褴褛地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祖把他原有的一切都还给了他。然后,佛祖又离去了。半个月后,佛祖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停地向佛祖道谢,因为他得到了幸福。

肚子饿坏时,有一碗热腾

腾的面放在你眼前,是幸

福;累得半死时,有一

张软软的床让你躺上去,是幸福;哭得伤心欲绝时,旁边有人温柔地递过来一张纸巾,是幸福……幸福没有绝对的定义,幸福只是心的感觉。幸福与否,只在于你的心怎么看待。

02贪多是一种痛苦

据说造物主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它仍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动物都跑得比自己快,心里很不高兴,便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啊。”

于是,他向造物主祷告说:“造物主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造物主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很多很多的脚放在了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自己身体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飞出去了!”

然而,等它想要开始跑步时,它才发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都在各走各的,所以蜈蚣一定要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而且还累得够呛。

佛祖说,满足不在于多加

柴草,而在于减少火苗;

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

减少欲念。贪多的人,虽然表面上看得到了很多,但事实上最后得到的更少,还有可能成为痛苦的奴隶。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活的疲累,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只有懂得把握分寸,适可而止,生活平衡,才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03放下即是快乐

有个富人尽管拥有很多财富,但却总感觉不到快乐。他已经厌倦了当下的生活,便决定到美丽而神秘的远方去寻找快乐。一天,富人背上许多金银珠宝出发了,他要去远方寻找快乐。

背负沉重包袱的他上路了。可是,他发现自己走得越远就越是烦躁,觉得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快乐。走遍了千山万水的他,累得气喘吁吁,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欣赏野外的风景,体会那闲云野鹤般的悠闲自在。

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从对面走了过来。富人忍不住问农夫:“你看上去很快乐,对吗?”

“呵呵!是的,我觉得自己很快

活!我刚从田地里回来,我的秧苗又长高了一截;在路上,我又幸运地捡到了一些柴火和蘑菇!”

“我什么都不缺,你看我背上有这么多宝贝,可我就是感觉不到快乐,你能告诉我快乐的秘诀吗?”

农夫憨厚地笑了笑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啊?想快乐很简单啊,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来就可以了。”

富人忽然顿悟。是啊,自己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一路上担心的事情也太多了:晚上住店时害怕财物会被人偷走,白天走在大路上担心身上的东西被别人抢了去,带着太重不方便,丢下又舍不得。自己成天如此忧心忡忡、惊魂不定,又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如果自己只带够用的银两,然后把心思单纯地放在欣赏身边的自然风光上,或者把身上的金银财宝分发给穷人,让别人得到快乐,也许自己不但能轻松,也能获得快乐!

富人真的这样做了,结果他发现,没有了沉重的包袱,他因获

得了轻松而快乐,另外,他

还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快乐。

原来,快乐是如此简单,只

要懂得放下,只要学会分

享!

佛祖说,生

活原本没有

痛苦,没有

烦恼,没有忧愁,当欲望

太多,计较太多,背负太多

时,痛苦、烦恼、忧愁和沉

重便产生了。欲望越多,痛苦便越多,幸福便越远离。只有懂得节制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人,才能享受到左右逢源的和谐;只有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从容。

04看重杯子里的水

有一天,几位分别了多年的同学相约去拜访大学时的老师。

老师见了大家后很高兴,问他们生活得怎么样。没想到,这一句话就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失利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仿佛都成了时代的弃儿。

老师笑而不语,从厨房里拿出了一大堆杯子,然后摆在茶几

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

形态各异,有瓷器的,有

玻璃的,有塑料的,有

的杯子看起来豪华而高

贵,有的则显得普通而简

陋……

老师说:“大家都是我

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

客人看待了。你们要是渴

了,就自己倒水喝吧。”

众人正好都说得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去倒水喝。等大家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说话了。

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注意了没有,你们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像这些塑料杯却没有人去选它。”

当然,大家对此都不觉得奇怪,因为谁不希望自己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呢?

老师继续说:“这就是你们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去选择漂亮的杯子。这就如同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其实,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我们哪里还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啊。这,不就是自寻烦恼吗?”

佛祖说,财富、地位、名

利,这些让很多人欲罢不

能的东西,其实只是生活

的装饰、生活的虚相而已,并不是生活本身。可惜,很多人把生活的重点放错了,忘记了此生的目的,把心思都放在了追求错误的东西上,痛苦自然难免。

真正的幸福,是杯子里的水,而不是装水的杯子。

05懂得惜福才是福

有个男子最近正在和妻子闹离婚。

他是那种很不现实的男人,有许多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浪漫,甚至是天真的想法。他的爱人很爱他,除了工作之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全身心地尽着妻子的责任。而他的表现却很差劲,不但不体贴妻子,还时常无端地向妻子发火。他还常常怀疑妻子有外遇,不相信妻子是真心爱他。不久前,他又以感情不合为由提出了离婚。

一天,他见到一位老和尚,便向老和尚抱怨起了自己的妻子,在数落了妻子的种种不好后,又说,妻子不愿意和他离婚,搞得他很烦恼。

老和尚听完他的抱怨后,问他:“每天在你下班进家门时,在你晚饭后,在你风尘仆仆出差归来时,她会不会总是给你端上一杯水?”他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老和尚又问他:“难道这不是幸福吗?你可曾在她忙碌之后给她端过一杯水?”这个男子若有所悟。

老和尚又说:“其实,所谓的幸福,就像一杯水一样平淡,不易觉察。

只有在你失去她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她的珍贵。富人在他腰缠万贯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不了解一个穷人家的幸福。穷人则认为,能够自始至终都拥有一碗水,不至于在口渴难忍的时候到别人门前等候赏赐,就是极大的幸福了。在感情问题上也是一样,我们不能抱怨自己的婚姻平淡无味,在你厌倦了这一切的时候,你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始终对对方有一份爱心,对家庭有一份责任感。你是否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她以温暖和关怀?如果你能对感情生活负责,对爱负责,婚姻何愁不美满?”男子听后,汗颜不已,渐生惭愧,从此厚待妻子。

幸福哪有那么难寻?幸福

不过就是一碗水,但这碗

水却要比一杯陈酿还要香

浓。懂得惜福,才会有福。心中存有幸福,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眼前的实实在在,不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马不停蹄地疲于奔命。谨记,一味盲目地去追寻那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幸福,你就会错过所有路边的最美的风景。

06可怕的贪欲

弟子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禅师说:“欲望!”弟子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要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便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太阳升起的时间算起,直到太阳落下地平线,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那些地就是你的了,但是如果不能回到起点,你将不能得到一寸土地。”

这个人心想:“那我这一天辛苦一下,多走一些路,岂不是可以圈很大的一块地?这样的生意实在太划算了!”

于是他就和当地人签订了合约。

太阳刚一露出地平线,他就迈着大步向前疾走,到了中午的时候,当他回头已看不见出发的地方时他才拐弯。他的步子一分钟也没有停下,只是一直地向前走着,心里还在想:“忍受住这一天的辛苦,以后就可以享受这一天的辛苦带来的欢悦了。”

他又向前走了很远的路,眼看着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如果他赶不回起点处,就一寸地也得不到了。于是,他走斜路向起点赶去。可是太阳也马上就要落到地平线下面了。

于是他加紧了脚步,只差两步就要到达起点了,但这时他的力气已经耗尽,倒在了那里,倒下的时候他的两只手刚好触到了起点的那条线。那片土地归他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的生命已经失去了。

禅师讲完,闭目不语,弟子则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的答案。

世上最可怕的是贪欲无止

境。有欲望不是错,欲望

过盛,就会自寻烦恼,自

招痛苦,甚至引来灾祸。这一切,都是我们那颗不听话的心在作怪。如何避免这一最可怕的东西降临到我们身上?掌控好我们的心,让心听自己的话,不被贪欲蛊惑。

07管住自己的心

有个人在市场上买了一个青花瓷瓶,价钱还算公道,做工精雕细刻。回家以后,他一会儿擦擦,一会儿端在手里看看,喜欢的不得了。有位朋友来了,他把青花瓷瓶拿出来展示,结果被朋友浇了一盆冷水:“现在谁还买这样的老古董啊?早过时了,你看人家买的玻璃摆设,那才叫有品位呢。”

等朋友走后,这个人再把瓶子端在手里看,这下可真不得了了,他觉得瓶子一下子变得很难看,原先精雕细刻的做工,现在感觉粗陋无比,原先的公道价钱也变成了低贱不值。他愈想愈气,便拿起瓶子就摔了。这时,又有一个朋友来敲门,他是个收藏家。他捡起了地上的碎片一看,不禁惊呼一声:“这可是宝贝啊!”然后把这个瓶子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所谓管事容易,管人难;

管人容易,管心难。有时

候,我们责怪别人不肯

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今天要求这样,明天希望那样,总是翻来覆去,心猿意马。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自己判断,就会惑,就会陷入恐慌、焦虑和浮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之所以惑,往往是因为我们已经付出了,付出前没有搞清背景实情,没有掌握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无论我们如何私下揣摩,患得患失,结果都反而损失更大。

08幸与不幸

一日,无德禅师遇见三位信徒,他们向禅师询问道:“信佛真的能解除痛苦吗?如果是真的,那为什么我们信佛多年却还是不快乐呢?”

无德禅师说:“你们为什么要活着?”

思考了片刻后,甲说:“我活着是为了不死,死亡太可怕了,我不想死,所以我要活着。”

乙说:“我活着是为了现在努力劳动,老的时候能享受丰裕的生活。”

丙说:“我活着只是为了能养活一家老小,没有我他们就无法生活,我是一家的顶梁柱,缺了我,这个家就要崩溃。”

禅师说:“你们整天想着死亡、年老、辛劳,又怎么能够快乐呢?你们应该想到理想、信念和责任,想着这些你们就会快乐!”

信徒们对禅师的话半信半疑,说:“这些说着容易,实际上它能当饭吃吗?没有饭吃怎么能快乐呢?”

禅师说:“那你们说拥有什么才能够快乐呢?”

甲说:“拥有名誉就拥有了一切,所以拥有名誉就能够快乐。”

乙说:“爱情是最甜蜜的,拥有了爱情,就能够快乐。”

丙说:“金钱最有用,拥有了金钱,就能够快乐。”

禅师说:“为什么世上有那么多拥有了名誉、金钱和爱情的人,还是很烦恼呢?”

信徒们无言以对。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

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

与痛苦在正面,幸福与

快乐就会被转到反面;当你把幸福与快乐放在正面的时候,不幸与痛苦也就离开了你的视线。很多人只看到了别人所拥有的,却很少想想自己已经把握住了的,于是就认为只要自己拥有了别人拥有的,就一定能幸福快乐,却不知道,幸福还是不幸,快乐还是不快,全在于你眼晴怎么看,心里怎么想。

09做好本职也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抱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给的压力太大,下属又不懂合作,所以工作得很辛苦,她想不如去出家好了,以后就不用再面对这些工作上的烦恼了。

秀峰禅师听了之后对她说:“生活不就是修行吗?你可知道,现在对工作生厌就想出家,如果对出家也生厌了,那又怎样?”

她的反应是“哦!”就无言以对了。

秀峰禅师便开导她说:“你要明白你在公司的职责,如果生活你都应付不了,去寺院你又应付得了吗?例如寺院生活的清规或刻苦等。你要明白为什么公司要雇用你,为什么你的上司要赏识你?你的职责就是为公司解决难题,所以你要做好你的职责,你可以尝试去了解你上司的烦恼,如果你明白了,你就会懂得处理他现在面对的难题。你觉得很难交给下属去处理工作的情况也一样,譬如你做衣服,你有什么要求,你要清晰的告诉对方。对方明白,才可以按你的要求去做。其实,生活就是修行,做好工作、完成我们的职责也是修行。不要一味地抱怨上司和下属,只要做好我们的职责,这就是入世修行的不动心!”

女士听完这番话后,面上重现喜悦的神色,顶礼而去。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感到

不如意的时候,不要一味

地嘴上去抱怨别人对我们

的不公平,更不要去逃避现实,而是要想办法用行动去解决遇到的难题。真聪明不在嘴上,而在行动上。做好本职工作,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10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和尚答道:“老禅师每日都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荏苒,一晃又是三年过去了。

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和尚,便问道:“你在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和尚回答道:“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一天,克契和尚刚好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便对克契喊道:“你给我过来,我今天有空,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赶快合掌作礼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如此地过分谦虚,即使再怎么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的,所以在又一次遇到克契时,佛光禅师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仍然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

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这一句话,瞬间打入到了克契和尚的心房里,使他立有所悟。

所谓极限,往往是自己给

自己划的一条线。只要走

出自己划下的疆界,你

就会发现事情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只要你不再“作茧自缚”而是“破茧而出”

时,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广大得很,美丽得很!事实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积习,自觉不自觉地就给自己贴上了标签:以我的身份、地位,就应当这样!其实,这是在划地自限。外面的世界大得很,你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圈在一席之地呢?

11门门通不如一门精

佛祖有个叫般特的徒弟,生性愚钝。佛祖让500名罗汉天天轮流教他,可是般特仍不开窍。佛祖便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地教了他一首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说:“你不要认为这首偈稀疏平常,你只要认真学会这一首偈,就已经是不容易了!”于是般特翻来覆去地就学这一偈,终于领悟了其中的真谛。

过了一段时间,佛祖派他去给附近的女尼讲经说法。那些女尼早就听说过这个愚笨的人了,所以心中都不服气,她们想:“这样愚笨之人也会讲经说法?”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她们表面上仍然用应有的礼遇对他。

般特惭愧而谦虚地对众女尼说道:“我生来愚钝,在佛祖身边只学得一偈,现在给大家讲述,希望静听。”接着便念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话音刚落,众女尼便哄笑:“居然只会一首启蒙偈,我们早就倒背如流了,还用你来讲解?”

般特不动声色,从容讲下去,说得头头是道,新意迭出。一首普通的偈,说出了无限深邃的佛理。众女尼听得如痴如醉,不禁感叹道:“一首启蒙偈,居然可以理解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对他肃然起敬。

般特只学了一偈,可他一丝不苟的精神体现于行动之中,于是一偈也得道了。

“学不在多,贵在力

行。”如果只把聪明停留

在嘴巴上,这样的聪明是

结不出累累硕果的。因为真聪明不在嘴上,从来只在身体力行上。

12找好树再踹

有个年轻人路过一片杏树林,看见了满树的大白杏后,很想买一点来吃。

这时,他看见杏树下面坐着一位老汉,身边放着几个铁皮桶,便问道:“老人家,杏多少钱一斤?”老汉说:“两毛钱一脚。”年轻人诧异地问老汉,究竟是两毛钱还是两角钱。当年轻人弄清楚是交了两毛钱就允许向杏树踹一脚时,他惊喜地想,天下居然还有这样让人兴奋的买卖。

他给了老汉两毛钱,便拎起了一个桶走向杏林深处。杏树大小不一,他瞄了半天,才选了一棵硕大无比、枝头低垂的杏树,铆足了劲儿,背过身像马尥蹶子一样,猛踹杏树,脚腕子都快肿了,结果却是一颗杏都有落下来。年轻人刚想再接着踹时,老汉对他说:“再交两毛!”这时年轻人才明白了过来,于是选择了一棵细弱的小树,不轻不重地踹了一下,结果掉下的杏让他捡了半桶。

这件事让年轻人明白了这

样一个道理:凡事要量力

而行,知道自己有几斤几

两,能吃几碗饭,能肩挑多重的担,能干多大的事儿。

13虚怀若谷

有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

释圆笑了笑,问道:“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地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还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完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来。

释圆又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了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了位置。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道理?”释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

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又怎么能注入到你的杯子里去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

海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

为它首先愿意身处低下。

要想拥有百川的事业和辉煌,首先应拥有容得下百川的心胸和气量,这也是一种自知之明。

14烦恼都是自找的

佛祖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在好长的一段路上,那个人都在用各种方法去诬蔑佛祖。但佛祖从来不跟他计较。最后,佛祖问那个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的?”

那个人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佛祖微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你自己。”

那个人恍然大悟,摸摸鼻子走了。

佛祖的意思是说,只要你对别人给你的烦恼采取不理不睬不接受的态度,那么无论别人如何谩骂你、如何对待你,都影响不了你的快乐,夺不走你的高兴。你可以生别人的气,但那只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你自己罢了,真正受害的还是你自己。

当我们在为种种苦恼之事

感到失落甚至掉泪时,其

实快乐就在身边朝我们微

笑。做一个快乐的人其实并不难,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也很简单,只要记住三条: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扰乱了自己的心,烦恼往往都是自找的。只要你不接受“烦恼”这份礼物,任何人都破坏不了你的好心情。

15无欲则刚

传说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有一天从天界下凡来,发心要救度有缘的众生。

在半路上,吕洞宾看见有个少年坐在地上流泪,于是上前问道:“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呢?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少年叹了一口气:“我母亲卧病在床,家里没有钱请医生来看病,我本来要出去做工赚钱的,可是母亲又不能没有人照顾!”

吕洞宾一听,心里很高兴,难得世间还有这么孝顺的孩子。为了资助这个少年,吕洞宾使用法术,把路旁的一块石头变成了黄金,并交给了少年。没想到,少年却摇摇手,表示不要这块黄金。

吕洞宾心里更是欢喜欣慰,这少年竟然还是一个不贪恋黄金的君子。“你为什么不要黄金?这足够让你们母子几年不愁衣食了呀!”吕洞宾问。

“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时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后只要我需要钱,手指随意一指,遍地就是黄金。”少年一脸贪鄙。

吕洞宾听了以后,感叹一声,飘然远去。

人人都有凡心,没有欲望

是不可能的,而且适度的

欲望为公为私都是好事,

但是欲望太盛,就会引发灾难,小到个人是犯罪,大到国家就变成了战争。所以说,人不能无欲,但不可贪心,贪心不足蛇吞象,人活着一定要知足,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真谛。

16助敌就是助己

战国时,中山国相国司马熹很得国君信任,但是国君的宠姬阴简十分憎恨司马熹,常在国君的枕边说他的坏话。

怎么样才能不这样坐以待毙呢?想了很长时间,司马熹都没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中山国有个叫田简的智者,他看出了司马熹的艰险处境,于是悄悄地向司马熹献策。

不久之后,赵国来了一位使者。对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来使,小小的中山国自然是不敢怠慢的,所以,司马熹几乎寸步不离地陪伴在赵国使臣身边,生怕有一点怠慢。

一次在宴会上,司马熹问使者:“听说贵国擅长音乐的美女很多,是这样吗?”使者说:“并非如此。”司马熹说:“我曾经到过许多国家,见过无数美女,但总觉得没有人比得上我国的那位阴简了,她的容貌倾国倾城,仪态婀娜多姿,简直有如仙女下凡!”

赵国使者记在了心里,回去之后便马上把这一情况禀报给了赵王。赵王听了之后,还未见到阴简本人,就已经很动心了。于是,赵王派使者到中山国,请求把阴简送给自己。

阴简是中山国国君最宠爱的妃子,国君视她为掌上明珠,现在赵王要夺人所爱,他哪里肯答应。但是,国君又担心如果得罪了赵王,中山国就会遭到赵国的报复,中山国国力微弱,很可能要蒙难。正当中山王束手无策之时,司马熹向国君进谏说:“启奏大王,臣有一个办法,既可以回绝赵国,又可以避免我国蒙难。”国君一听十分高兴,忙问道:“你有什么万全之策?”司马熹说:“您可以立即册封阴简为王后,这样就能死了赵王的邪念。”

中山国国君立即照办。就这样,中山国保全下来了,阴简顺利地做了王后。司马熹因力荐阴简为王后而得到了阴简的尊重,阴简从此不再憎恨司马熹,心中对他感激涕零,司马熹终于摆脱了困境。

帮助敌人,就能让你少一

敌,而少一个敌人就是多

一个朋友。这个由敌人

转变而来的朋友,会比你一般的朋友更对你好!因此,帮助敌人不但是保护自己,更是为自己找到更大的助力。

17人无佛祖众僧之别

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30年的侍者,慧忠国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忠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国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国师有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要你做!”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

慧忠国师看到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是你太辜负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间都不会改变!”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你看不起自己,别人又如

何看重你?你看得起自

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

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应声与被动?进退都跟着别人走,就不会想到自己的存在!

不能感觉自己的心魂,能接触自己的真正的生命吗?

18看得起自己

有位王子长得很英俊,可惜他是一个驼子,这个缺陷令他非常自卑。

一天,国王请了全国最好的雕刻家来,要给王子刻一座雕像。过了一段时间,雕像刻出来了。只见雕刻家刻出来的雕像没有驼背,背是直挺挺的。国王将此雕像竖立于王子的宫前。

当王子在宫门前看到这座雕像时,心中产生了一种震撼。

几个月之后,百姓们都说:“王子的驼背不像以往那么严重了。”当王子听到这些话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有一天,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背是直挺挺的,与雕像一模一样。

佛祖说,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一个人是什么,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是什么。一个人狂妄,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狂妄的资本,只要让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明白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天外有天,他就能够谦虚谨慎下来。一个人自卑,是因为觉得自己缺这个缺哪个,同时认为别人拥有这个有哪个,两相比较之下,自己就越看不起自己!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

人没有救。你看不起自

己,别人又如何看重你?

你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事实上,人的许多缺陷都是由自己的心理造成的,正所谓“相由心生,相随心灭”。你能看见与否,取决于你相不相信。你相信自己,你就会充满自信;你看不起自己,就会自卑得很。选择自信还是自卑,在于你自己。

19找回失落的自我

道谦和尚是大慧禅师的弟子,他参禅20年了还是没有悟道,心里很是着急。

有一次,禅师让他出门办事,大约需要一年时间。道谦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而自己参禅还没有什么进展,这不是在荒废时间嘛!”于是他心中很苦恼。

他的朋友宗元和尚听他诉说了这些苦恼后,安慰他说:“我和你一起去吧!路上我也可以帮助你参禅!”道谦十分高兴,于是二人就出发了。

一路上,宗元总是说说笑笑,似乎把原先的承诺都给忘了。道谦非常失望,便主动请求宗元帮助。可是宗元却说:“不是我不帮你,而是我实在帮不了你!这一路上你必须自己做五件事。”

道谦问:“哪五件事?”

宗元回答说:“吃、喝、拉、撒、睡。”

这句话刚一说完,道谦猛然醒悟,终于顿悟。原来,他从这几句话中认识到了“自我”。于是,他便独自踏上了行程,不再要朋友陪伴了。

一年以后,道谦到师父那里复命,大慧禅师一见到他就说:“你终于找到自己了!”

尘世间,又有多少人还没

有找到“自我”啊!没

有找到“自我”,难免

会烦恼不已,疲惫不堪,感觉今天过得忙乱,对于明天非常迷惘。找回失落的“自我”吧,当你能自我审视、自我洗涤、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跌落、自我升华、自我顿悟时,你就能真正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藏,找到你希望的幸福与快乐。

20破茧方能成蝶

有一天,毛毛虫问蝴蝶:“我要怎么样才能变成一只蝴蝶?”

“要成为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气冲出束缚你的茧。”

“那不就是死亡吗?”

“表面上看是死亡,实际上是新

生。在现实生活中,这就是差别。有的成为了蝴蝶,有的则因逃避而死亡。”

佛祖说,众生的“未知”

永远大于其“已知”。当

一个人说“不可能”时,

只是代表在其“已知”内的方法都已经试过却没有奏效而已。所谓极限,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划的一条线。只要走出自己划下的疆界,你就会发现事情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只要你不再“作茧自缚”

而是“破茧而出”,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广大得很,美丽得很!

21清醒之后才是柳暗花明

有个喝醉酒的人在深夜里踉踉跄跄地寻找着回家的路。走着走着,忽然“咚”地一声,他的头撞到了一个硬梆梆的东西上面,撞得他两眼直冒金星。

他往后退了两步,抬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块路标,上面写着“此路不通”。

醉汉眨了眨眼,定了定神,又糊里糊涂地走了一会儿。这时,他又来到了这块路标前,不小心“咚”地又把头撞得生疼。

他朝后退了两步,抬头一看,原来又是一块路标,上面写着“此路不通”。

醉汉定了定神又糊里糊涂地走了起来,走着走着,头又被“咚”地一声撞痛了。原来,他又来到了这块标牌前。

醉汉摸了摸头上撞出的疙瘩,稳了稳神,又继续走路。

走着走着,他的头又被“咚”地一声碰痛了。他朝后退了几步,抬头一看,是一块路标。上面还是写着“此路不通”。

“天啊,我被围住啦!”醉汉绝望地喊道。

世上之人,如醉汉者实在

太多。他们在自己在多

次碰壁后,便以为无路

可走了,却不知道自己只是在同一条路上来回绕弯。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陷入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了吗?其实,只要清醒一下自己,静一静内心,稳一稳眼神,往往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22有果必有因

一只小狐狸对一只老狐狸抱怨说:“真是生不逢时啊!我想的好好的计谋,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总是不成功。”

老狐狸问:“告诉我,你是在什么时候制订你的计谋的?”

小狐狸说:“肚子饿了的时候呗。”

老狐狸笑了:“问题就在这里!饥饿和周密考虑从来走不到一起。你以后制订计谋,一定要趁着肚子饱饱的时候,这样就会有好的结果了。”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生活没有特别地偏爱谁。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

个明确的原因,看到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要想想他为之付出的汗水与艰辛,他之前所做出的准备与谋划。当你如愿地吃到甘甜的果实时,你也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幸运儿,否则幸运只是暂时和偶然的。凡有果,必有因。与其在不幸时怨天尤人怪佛祖,在好运来临时弹冠相庆得意忘形,不如多想想“因果”。

23放开眼界

这位法师在一次讲解佛法时,拿出了一张白纸,然后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圆点。他问大家:“你们看见了什么?”

众人回答:“一个黑点。”

法师说:“你们只说对了极少一部分,纸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见小,不见大,从而束缚住了我们的心。”

法师又说:“另外,如果我们把这个黑点比喻为人的缺点。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有些人总喜欢盯住自己的缺点不放,从而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自卑而怯懦的人;还有一些人习惯于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从而使自己失去了世界上所有的朋友。”

如果你总盯着别人的缺点

不放,你就会失去所有的

朋友;如果你只看到别人

的优点,绝不计较别人的缺点,别人的心门将马上为你而开,把你引为知己、挚友。

24一举一动皆有后果

在一辆公交车上,有一名男子靠着车窗悠闲地抽完了一支香烟,然后一挥手,将烟头划出一道火红的曲线,以一种优美的姿态飞出了窗外。两秒钟后,一辆疾驰而来的出租车突然转了个方向,一头撞进了路边的绿化带。半个月后,一家工厂发生了火灾,上千万的资产顷刻间化为了乌有。一个月后,当初扔烟头的男子戒烟了,因为他失业了。

他失业的原因是,他所在的工厂破产了。

工厂破产的原因是,半个月前的一场大火把厂子烧了个精光。

工厂失火的原因是,一个月前请来的对工厂消防设施进行改造的工程师出车祸住院了。

工程师出车祸的原因是,他所乘坐的出租车突然冲入了绿化带。

出租车冲入绿化带的原因是,有一个燃着的烟头突然落入了司机的衣领。

佛陀说,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不是不报,时

辰未到。因果报应,丝

毫不爽。佛陀说,恶由自己作,苦由自己受。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你有关,而且影响着你的现在与未来。要想避免在未来少吃苦头少遭罪罚,现在就少种恶因;要想收获一个美好的令自己满意的未来,就要从现在播下一颗令自己满意的种子。

25苦尽甘来

有一座即将落成的佛寺想要雕刻一尊本师释迦牟尼佛像,于是,僧众找来了两块非常有灵性的大石头。这两块石头的质地都差不多,但其中有一块略为好一点,所以雕刻师就拿这块较好的石头先刻。

在雕刻过程中,这块石头常常抱怨道:“痛死我了,你快住手吧!我不想让你刻了。”雕刻师好言相劝:“你再忍一下,再过两个星期就好了,你能忍得下来,就将成为万人膜拜的释迦牟尼佛像。”它听了后说:“好吧,我再忍两天。”结果在这两天中,它还是拼命地喊叫,喊得雕刻师的心都快碎了,最后只好说:“好吧,那你就先歇一会儿。”

就把它放在了一旁,然后对另外一块石头说:“我现在要雕刻你了,你可不能喊痛。”这块石头说:“我绝对一声都不吭,你大可放手来雕刻,来磨炼我。”

雕刻师因为受第一块石头的影响,边雕刻还会边问它痛不痛,但这第二块石头由此至始都没有过任何怨言。

两个星期过去了,非常庄严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像终于雕出来了。因为雕得很庄严,所以令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膜拜。因为来膜拜的人太多了,踩得地上尘土飞扬,必须得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佛寺主持看到旁边的第一块大石头,便让大家把它打碎,然后铺在了地上。就这样,第二块石头成为了万人膜拜的佛像,而第一块石头则成为了万人践踏的碎石。

忍受雕刻和磨炼的苦因,

才有万人膜拜的甜果;抱

怨和逃避被雕琢的痛,最

后只能接受被万人踩踏的苦果。人世间所有甜蜜的果实,皆要通过风吹雨打的考验和苦难的磨炼,才能品尝得到。故此,佛陀开示众生:先吃苦,后尝甜。

26珍惜拥有的

有一个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

有一天,樵夫跟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在路上捡到了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樵夫欣喜地说:“啊!我一辈子都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漂亮的鸟!”

于是,樵夫把银鸟带回了家,用心地替银鸟疗伤。

银鸟在疗伤的日子里,每天唱歌给樵夫听,使樵夫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邻居看到了樵夫的银鸟,便骗樵夫说,他曾看到过金鸟,金鸟要比银鸟漂亮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银鸟更好听。樵夫无限联想,原来还有金鸟啊!从此樵夫便每天只想着金鸟,而不再仔细地聆听银鸟清脆的歌声了,他的内心也因此越来越不快乐。

有一天,樵夫坐在门外,望着金黄的夕阳,想着金鸟到底有多美。此时,银鸟的伤已经康复,所以准备离去。

银鸟飞到樵夫的身旁,要最后一次唱歌给樵夫听。樵夫听完,只是很感慨地说:“你的歌声虽然好听,但是比不上金鸟;你的羽毛虽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鸟的美丽。”

银鸟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绕了三圈后便行告别,向着金黄的夕阳飞去了。

樵夫望着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鸟。原来,他梦寐以求的金鸟,就在那里。只是,金鸟已经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回来了。

其实,我们常常在不知不

觉之中便成了樵夫,而自

己却不知道,不知道原来

金鸟就在当下,就是自己已然拥有的银鸟。懂得珍惜,才会拥有。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它既不是你失去的,也不是你没有得到的,而是你正在拥有的。

27多施舍多福报

有位禅师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株菊花,到了第三年的秋天,院子便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有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的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

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所以都要给。没几天,禅师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便对禅师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头一热,看着禅师,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要灿烂。

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共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

自己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

别人一起分享。人多施舍

多福报。当你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你一定能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要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而幸福,是你能获得的最好的福报。

28害人与防人

有个渔夫很早就起来去赶海捕捞。

在黎明的微光中,他已经站在了没膝的海水中,把捕捉到的海鲜熟练地扔进了大篓子里,并带着回了家。

就这样,在离大海不远的渔夫家里,一只牡蛎遇到了几条鱼。它们被渔夫扔在了地上,喘着粗气,脸色十分难看。

“哎,我真担心在这儿我们都得

死,真的没有办法了吗?”牡蛎从来没有这样忧伤,它望着同伴们低声地问道。

这时,有只老鼠从这儿经过。牡蛎准备利用这从天而降的惟一机会。“老鼠,请您听着,您的心肠这么好,肯定能把我带到海边去吧?”

老鼠看了牡蛎一眼,心里想道:“这只牡蛎又漂亮又肥大,一定有许多可口的、富有营养的精肉。”

“马上就行动!”老鼠回答,其实他内心里已经决定要吃掉牡蛎了,“不过,为了把你带到海边,你得配合一下,把你的壳张开一点。现在你的壳紧闭着,我怎么带你走呀?”

“哦,听你的!”牡蛎同意了。但他还是十分警惕地半张半开,因为牡蛎也不是傻瓜。

老鼠一见壳张开了,便立刻伸过嘴巴就咬。不过,尽管他的行动迅速,但牡蛎事先就预料到了这一步,一下子就夹住了老鼠的脑袋。老鼠疼得吱吱地叫。这叫声传到了猫的耳朵里,使猫立刻跑过来捉住了老鼠。就这样,老鼠没吃到肉,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

心不可无。我们在伤害别

人之前,一定要想到别人

同样也能伤害到我们。保护自己的最好原则往往是:既不能去伤害别人,又不能让别人伤害到自己。

29恨之深爱之切

有一位妇人来向福林法师哭诉说,她的丈夫是多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多么横暴无情,哭到后来竟说出了这样的话:“真希望他早点死!真希望他今天就死!”

法师听出妇人对丈夫仍有爱意,就对她说:“通常我们非常恨、希望他早死的人,都会活得很长寿,这叫做怨憎会;往往我们很爱、希望长相厮守的人,就会早死,这叫做爱别离。”

妇人听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命地去爱他,爱到天妒良缘的地步,他就活不了啦。”法师说。

“可是,到那时候我又会舍不得他死了。”妇人疑惑着。

“愈舍不得,他就死得愈快呀!”

妇人笑了起来,好像找到了什么武林秘笈,欢喜地离开了。

最好的报复其实是更广大

的爱,使仇恨黯然失色的

则是无限的宽容。砒霜与

蜜糖,犹如恨与爱,恶与善。然而,谁又能说恨与爱不能转化,恶与善不能转变呢?就像蜜糖吃太多了就会患上很多疾病甚至还会致命一样,砒霜用得妙不是也可以救人吗?是善是恶,全在一念之间的抉择。

30抑恶扬善

绵羊生性软弱,不得不忍受许多动物的欺凌。于是,它来到佛祖面前,请求佛祖减轻它的苦难。

佛祖对绵羊说:“让我在你嘴里装上可怕的獠牙,在你脚上装上尖利的爪子,好不好?”

“噢,不,”绵羊回答,“我完全不想跟那些猛兽一个样子。”

“那么,就让我给你的唾液里加进毒素吧?”佛祖又说。

绵羊摇摇头说:“我也不愿意与毒蛇为伍,毒蛇遭人痛恨!”

“给你额头安上角,并且让你的脖子变得强劲起来。这样可以吗?”

“也不要。那样一来,我会变得像山羊一样好斗了。”

“可是,你想要保护自己不受别的动物伤害,就必须有伤害别的动物的能力啊!”

“唉,”绵羊叹了口气,说,“那就让我还是老样子吧。因为我担心,有了伤害别的动物的能力后,会唤起我伤害别的动物的欲望。”

从此,选择善良的绵羊便忘记了诉苦和抱怨。

绵羊宁愿继续承受许多动

物的欺凌,也不愿意选择

恶而是选择了善,这很值

得我们每一个人省思。如果我们都选择了恶,世界将充满了纷争与恶斗,世界将乱了套,大家都将生活在痛苦和悲惨的深渊里;如果我们都选择了善,我们将生活在越来越和谐的环境里。即使有些人选择了恶,我们也还是应该选择当一个善良的人,以抑恶扬善为己任,尽可能帮助别人弃恶从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读者文摘精华:春夏秋冬(共4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读者文摘精华:春夏秋冬(共4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读者文摘精华: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