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读者文摘精华:秋》(9)
第8章日常的佛心
一颗真正的佛心不仅仅存在于寺院,也不仅仅存在于名山大川的游方者那里。佛心可以无处不在,可以淡然无痕,“日常”两个字就是最明确的指示。
“日常”,可以是你喝茶吃饭、工作睡觉、待人接物。以恬淡和包容的佛心对待万事万物,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
01三个筛子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话,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那个人不解地问:“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
“三个筛子。第一个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
那人说:“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哲人说:“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如果不是真实的,至少也应该是善意的。”
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
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要再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
那人很不好意思地回答:“并不重要。”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那么就别说了吧!如此,那个消息便不会困扰你我了。”
不要轻信别人所说的任何
人的坏事,除非你确实知
道那事是真实的。纵然你
确实知道了,也不必将这事告诉别人,除非你觉得这事是绝对必须说的。我们的话语是否常常使人得到益处?或使人受伤害呢?若能自我先过滤一下,你会发现很多话,是不必说也不用说,更是不该说的。
02爱心绝非偶然
在波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弗西姆的妇人,她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一个善良的丈夫。她的丈夫在奥地利工作。有一天,她丈夫从奥地利带回两条金鱼,养在鱼缸里。
不久,波斯尼亚战争爆发了,弗西姆的丈夫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战火也毁灭了他们的家园,弗西姆只好带着孩子到他乡逃难。临行前,弗西姆并没有忘记那两条金鱼,因为那也是两条生命啊,而且还是丈夫给自己和孩子的礼物。她把金鱼轻轻地放入一个小水坑里,然后出发了。
几年以后,战争结束了,弗西姆和孩子们重返家园。而家乡仍是一片废墟。弗西姆不知道,怎么才能使自己的家重现生机。
忽然,她发现在她曾放入金鱼的小水坑里,浮动着点点金光,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小金鱼。它们一定是那两条金鱼的后代。弗西姆突然间看到了希望,她好像看到了丈夫的鼓励。她和孩子们精心饲养起那些金鱼来。她相信,生活会像金鱼一样,越来越好。
弗西姆和她的金鱼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来。人们从各地赶来,观赏这些金鱼,当然,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买上两条带回家。也许,那金鱼象征着希望。
没用多长时间,弗西姆和孩子们凭着卖金鱼的收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们无法预言金鱼的繁
衍,那是偶然的,但是,
爱心不是偶然的。爱心
不管在哪里开花,终究有一天会在那里结出果实。不要放弃任何表达爱心的机会,哪怕只是拯救两条金鱼。一个人的善良与爱,就是一颗种子,它可以成长,可以传播,可以温暖一群孤寂的心。
03无伪的温情
他家住乡村,门前那条小巷,一入夜就昏暗。虽然邻里早就提出要装路灯,但总是说过便算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因为在人们心目中,都认为这是众人的事,自己何必强出头?而且又麻烦,又要花钱,所以拖延许久,都没有结果。
可是,有一天晚上他回家时,发现巷口与平常不大一样,有一盏灯高悬于转角处的半空中,默默地大放光明。
他心想,究竟是谁大发慈悲心,安装了路灯呢?
一时好奇追问,他万万没料到,装灯的竟是他的邻居——一位瞎子。
他心里嘀咕,自己又看不见,装灯有什么用处呢?他感觉好生奇怪。有一天和瞎子相遇,便忍不住问起此事。
只听瞎子诚挚言道:“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听到晚上有人在巷口走路或骑单车跌倒的声音。路灯装好之后,这些情形不是就没有了吗?”
友人听罢,既感动又惭愧。瞎子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他的心灵却是光亮无比。这盏灯对他一点都不起作用,但他热心付出钱财,让光明照耀别人。
“施比受更有福”,我们无数明眼人都了解也会背得,然而却由一位盲者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出来。
我们很多人,受惠于人尚
不知感恩,对民间疾苦更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
大的障碍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领略生活的真谛,又怎能体会众生的心情呢?
这苍凉的世间多么需要无伪的温情,一颗明净而宽广的心灵多么难能可贵啊!
正因为社会在无情地扼杀人性,我们的人性才更要大放光芒。生活就是人性与制度无休止的对抗,社会就是摧残人性、扼杀心灵的屠场,而我们,不该成为待宰的羔羊。
04风雨夜的问候
纳莉台风重创北台湾之夜,令人永生难忘。通过电视画面的灾情报导,狂风急雨令人不禁开始挂心所有熟识的人。于是我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地拨出去。我打给班上每一个学生,从第一号宗翰开始,除了报平安,同时也表达自己的关怀。“你们一家人都好吗?一切平安吧!”学生们一听到是老师,既惊又喜,立即反问:“老师!您呢?”
我用了差不多三个钟头,打了三十六个电话。儿子问我:“怎么打那么久的电话?”我说:“我给学生打电话,现在该轮到你打电话给老师了!”
儿子没有犹豫,接过电话就打,知道陈老师平安,我们才放下心中的石头。
今天恢复上班上课,下午接儿子回家,他一上车就显得十分开心。因为老师说,他教书二十三年,第一次有学生在天灾之后,打电话问候平安。老师虽然没有指出名字,但是儿子一整天精神都十分兴奋。我也得意地说:“儿子!
你知道有多少家长说,见过那么多的老师,还没碰到过打电话关心学生家中灾情的吗?”我的学生还一脸愉悦的表情:“老师!我爸爸妈妈都好感动!您是一个特别的老师!”
我知道,自己也许不会一直都在最佳状态,有时面对学生,也不免在施与受之间迷失了路途。但就在今天,没有脚本,没有华丽的对话,我与儿子都恰如其分地扮演了一个属于自己可以扮演的,也都相当成功的角色。我们同时感受到,真心付出其实正是一种快乐的获得。
只是一通问安的电话,竟如此轻易地走入了对方的心中。很显然,儿子懂了,我的学生懂了,我也豁然开朗了。
台风带来的灾祸也许强烈,令人无法承受,但是风雨之夕,对他人的关心,让我们真实地了解,这世间原需要更多真诚善良的有情人啊!
在你痛苦茫然的时候,还
有很多人也和你一样。如
果能给他们一个问候,你
的痛苦也会减少。既然自己不快乐,越想自己就越不快乐,你为什么还要让自己难过?多想想别人吧,哪怕仅仅是为了你自己。
05纯净的快乐
一个小女孩走进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她小心翼翼地为它拔掉刺,让它自由地飞向大自然。
后来蝴蝶化作一位仙女模样显现出来,对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
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希望快乐。”
于是仙女就弯下腰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消失无踪。
小女孩果然很快乐地度过了一生。
小女孩年老时,邻人问她:“请告诉我们仙女到底说了什么?”
快乐的老妇人笑着说:“仙女告诉我,我周围的每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接着老妇人又说:“因为我一生做事都考虑着别人,关怀着别人。所以,我一生都很快乐。”
当你为自己的问题苦恼,
你就已经被打败了。而如
果你为别人的问题操心,
那你就会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所有问题都会从你生活中离开,它们怕你。
人只有在爱与付出的时候,才会达到最美好的状态,因为,人的生命本来就是干这个用的。
06振翅高飞
有一天,一位自然学家经过一座农场,看到鸡舍里的鸡群中有一只老鹰,于是就问农夫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群为伍的地步。农场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吃鸡饲料,把它训练成一只鸡,所以它一直都不会飞,它的一举一动根本就是只鸡,而且也不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
那位自然学家说:“不过,它到底还是一只老鹰,应该一教就会的。”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两个人终于同意试试看是否可行。自然学家轻轻地把老鹰放在手臂上,然后说:“你属于蓝天而不是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可是那只老鹰有点疑惑,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谁。当它看到鸡群在地上啄食,就又跳下去与它们作伴了。
自然学家不死心,又把老鹰带到屋顶上怂恿它飞。他说:“你是一只老鹰,张开翅膀飞翔吧!”可是老鹰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恐惧,于是又跳到地上去啄食了。
到了第三天,自然学家起了个大早,把老鹰带到高山上。他把鸟中之王高举在头顶,再次鼓励他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
老鹰回头看了看远方的农场,再看了看天空,但还是没有飞。自然学家把它举起来,向着太阳。接着,奇迹发生了,老鹰的身子开始颤抖起来,然后慢慢地张开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清亮的叫声,冲向了天际。
故事中的老鹰就是我们的
真实本性,蕴藏有无限的
能力和潜力。鸡群则代
表那颗被世俗的恐惧和限制所束缚的心灵,以及旁人加诸在我们身上,而我们也默认的无形限制。当老鹰有着鸡的心态,它不敢打开翅膀,因为它以为自己会掉下来摔死。我们如果想要飞翔,第一件该做的事情,便是放弃那些别人喂给我们的饲料,以及和我们朝夕相伴、喋喋不休的鸡群。
07拂尘扫垢
佛陀的弟子周利盘陀伽,生性愚顿。他背诵经文,连一句都记不住,深感自卑苦恼。
有一天,佛陀看到他掩面哭泣,上前问他:“周利盘陀伽,你为什么哭呢?”他啜泣着说:“因为哥哥教我一句经文,我三个月都背不出来。他说有我这种笨弟弟,他觉得很难为情,他打我耳光,要把我赶出僧团。”
佛陀对他说:“周利盘陀伽,你不要再伤心了,你记不牢经文,没有关系,我来教你。”于是,佛陀拿着一把扫帚,为他示范扫地,教他每天扫地的时候,念着“拂尘扫垢”。周利盘陀伽每天勤快的扫地,刚开始记了拂尘就忘记扫垢,念了扫垢就把拂尘忘了,总是念不全那四个字。虽然他是这么地笨拙,佛陀仍旧一遍一遍教他念着“拂尘扫垢”。
半年后,周利盘陀伽终于记得“拂尘扫垢”四个字。久而久之,他的心因为专注于扫地,慢慢地引发了定慧之力,从心外的尘垢警醒到心内的污浊。
一年后,周利盘陀伽为自己扫出一片光明的心地,明白“拂尘扫垢”的甚深法义,由一个愚笨拙劣的人变成聪明敏捷的人。僧团里的大众也从他身上领会到佛陀的慈悲,只要不轻视自己,不妄自菲薄,贯注身心,一定会在修炼中不断提高,正所谓佛光普照。
开悟的扫把,人人手中不
缺,只是我们如果忘记要
“拂尘除垢”,任凭心
内布满贪欲、愤怒、愚痴、邪见、嫉妒等尘垢,就会使自己心灵的庙堂,蛛网密结,栋梁颓废,久久不见袅袅一缕清香。世人的小聪明,常常会把自己引入歧途,因为那种聪明不是智慧,而是使你更容易被外面的各种东西引诱,反而迷失了真我。
08坚定的信念
深圳有一个从农村来的没什么文化的妇女,起初给人当保姆,后来在街头摆小摊,卖一个胶卷赚一毛钱。她认死理,一卷永远只赚一毛,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她开一家摄影器材店,还是一个胶卷赚一毛。市场上柯达二十三块,她十六块一,批发量大得惊人,那儿搞摄影的没有不知道她的。外地人的钱包丢在她那儿了,她花了很多长途电话费找到了失主。有时候算错账,多收了人家的钱,她火烧火燎找到人家还钱。听起来像雷锋,可赚的钱不得了。这个半文盲妇女的人生哲学,恐怕也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我们的那一些简单的东西。
她就用那一点点简单的东西,在深圳这块人精成堆的地方,打败了复杂的东西。现在,再牛气的摄影商,也乖乖地去她那儿拿货。以往我们有时候没说实话,没做实事,有意无意骗了别人,伤了别人,也骗了自己,伤了自己。
每个人心里有一套衡量价
值的标准,它往往建立在
这样的前提上——我是被
别人利用的工具,我也要利用别人,成为我的工具。这个前提错了,它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不是自己。
09沉静的力量
公元前4世纪,有一个原本十分繁荣的国家,自从新的国王继承王位掌管大权后,励精图治不眠不休,可是国家却日渐衰弱萧条,新国王十分震惊,也大惑不解。
于是,国王启程前往名山寺庙,访求大师的指点。当国王到达之后,看到大师静静地端坐在石头上,眺望着邻近的山谷冥想。他向大师说明来意与自己的困境之后,摒住呼吸诚挚地等着大师的教诲,然而大师却不发一言,只是微笑着示意国王随他下山。
他们来到一条又宽又大的河边,大师面对河水冥思片刻,便在岸边架起一堆柴。天色暗了,柴堆被点燃,火苗愈来愈大大师让国王一起坐在火堆旁,这样不发一语地看着熊熊烈火划破夜空,直到黎明。随着天色渐亮,火焰也慢慢地熄灭了。
这时,大师才第一次开口说话:“现在你明白你无法像前任国王一样,维持国家繁荣昌盛的原因了吗?”国王面带困惑,并没有明白大师的用意,向大师说:“请原谅我的无知,请大师明示。”
大师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接着问道:“昨天一个晚上,熊熊的火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国王答说:“晚上呈现的火焰,那么强大威武,划破夜空的黑暗,似乎有着挑战万物、横扫一切障碍的力量。”
大师又问:“那熊熊烈火过后,留下了什么?”
“目前只有一堆灰烬与一些余温而已了。”国王答。
大师再问:“那我们身旁的这条大河,经过了一个晚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河水静静地流着,很安静,几乎没有感到它的存在。”
大师问:“这条河流过之处,你看到什么景象?”
国王答:“绿油油的大地,盛开的花朵,欣欣向荣的大树。”
接着,大师走到河边,望着缓缓流过的河水,不再说话,留下国王若有所悟地静静深思。
火可以向夜空挑战,但在
烧尽所有的柴火物品后,
只留下灰烬而已。水永无
声息地流着,滋养绿油油的大地、盛开的花朵,还有欣欣向荣的大树。这就是沉静的力量。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人,你必须先放弃那些表面的浮华,用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的内心。
10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从前有个国王,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耳朵也有点聋了,走起路来跌跌撞撞。国王想:我快要死了。我死了以后,让谁来当国王呢?
有一天,国王告诉全国的老百姓,他要挑一个孩子将来当国王。怎么个挑法呢?他给所有的孩子发了一粒花籽,看谁拿这粒花籽种出最美丽的花来,将来就让谁当国王。
有个孩子叫宋金,他领了一粒花籽回家去,把它种在一个花盆里,天天浇水。他多么希望那花籽长出芽,抽出枝,开出最美丽的花儿来啊!可是,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花盆里什么也没长出来。宋金多着急啊!他换了一个花盆,又换了一些土,把那粒花籽种上。
可是两个月过去了,到了大家送花去比赛的日子,花盆里还是空空的,什么也没长出来。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孩子,一齐来到王宫里。他们每个人都捧着一盆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都很美丽,一下子真说不出谁种的花最美丽。
国王出来看花了,他在孩子们的面前走过去,他们手里捧的花多美丽啊,可是国王一直皱着眉头,一句话也不说。他走呀走呀,忽然看见一个孩子手里捧着一个空花盆。瞧,那个孩子低着头,心里难过极了。人家都种出美丽的花儿来,可他呢,什么也没种出来。他是谁呀?他就是宋金。
国王走到宋金面前,问他:“孩子,你怎么捧着一个空花盆?”
宋金哭起来了,他说:“我把花籽种在花盆里,用心浇水,可是花籽怎么也不发芽,我,我,我只好捧着空花盆来了。”
国王听完宋金说的话,高兴得笑起来了。他说:“找到了,找到了,我要找一个诚实的孩子当国王。你是诚实的孩子,我让你做将来的国王。”
原来,国王发给大家的花籽是在锅子里煮过的,怎么会发芽、抽枝、开花呢?
最有力量的,是不怕做一
个好人,不怕世道的种种
不公。如果神佛要选人来
管理这个世界,他们一定会选最有力量坚持自己品德与良知的人,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大家的榜样。
11理直气不壮
“小姐!你过来!你过
来!”顾客高声喊,指着面前
的杯子,一脸冰霜地说:“看
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
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
姐道歉:“我马上给您换一
杯。”
新红茶很快就准备好了,碟边与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乳。
小姐轻轻放在顾客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
顾客的脸“腾”地红了,匆匆喝完茶,走出去。
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土,你怎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不还以一点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法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则用气和来交朋友!”
听到这里,每个人都笑了,对这餐馆增加了许多好感。往后的日子,他们每次见到这位服务小姐,都想起她“理直气和”的理论,也用他们的眼睛,证明这小姐的话有多么正确——他们常看到,那位曾经粗鲁的客人,和颜悦色、轻声细气地与服务小姐寒暄。
我们往往欣赏“理
直气壮”,却往往
忽视“理直气和”
的绝妙之处。常言到:有理不在
声高,更何况你是否有理呢?反
过来,对于别人的无知、粗鲁,
我们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好呢,还是“以柔克刚”好呢?别忘了:要用气和交朋友!能融化冰雪,能改变心灵,那才是真正的力量。
12晨钟暮鼓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做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明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
场。”宁静,只要自己息
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
不可宁静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
“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向往寺院生活,也是动了人心,以为那样修得容易。佛心不会害怕艰险,只怕自己修行路上的考验太少,提高太慢。
13顺其自然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说,“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
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
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
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
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
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
原本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如果一切都有安排,那力
量起码比人类更强,起码
值得人类多一点尊重。不
用人为地想去控制什么,一切都安排好了。
14随缘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因为他们惟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却十分吝啬,老天使还帮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
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
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
的因缘关系是从
表面上看不出
来的,所表现出来的可能和事
情背后的原因正好相反。就像
人们一贯认为的,天使是善良
的。如果你有信念,永远保持善意,去理解你所看到的一切,就会发现生活的另一种展现。随缘的真正含义,是承认自己的局限。我只是坐船的人,看不到船下面水的流向,所以我不可能控制船的航向,惟一能做的,便是欣赏沿途的风光。
15幸福的真谛
有位年轻人,从小就没有父亲,母亲很辛苦地把他抚养长大。完成学业后,年轻人勤奋地工作。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不过母子俩相依为命,儿子也很孝顺母亲,日子过得很平顺。
以前,这位母亲每天早晨都会叫儿子:“起床啰!上学啰!”儿子毕业后上班了,母亲仍然每天早晨叫他:“起床啰!上班啰!”这是天天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有天,儿子下班回来跟母亲说:“妈!您太辛苦了,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让您享受过什么,看!我们家的装潢这么简单。现在朋友邀请我一起投资一件生意,如果顺利完成,我们立刻就可以把家里装潢得很漂亮,而且应有尽有,到时妈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母亲听了,问儿子说:“你做这件生意,赚的是不是正当的钱?”儿子说:“钱是正当的,不过可能对别人有点不公平。”
母亲就说:“儿子呀!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叫醒你的,是不是?”儿子说:“是啊!您问这做什么呢?”
母亲说:“我每天在厨房准备早餐,看时间快到了,就在厨房叫你,每次都叫了好久,你还是没有回应,于是我就跑上楼来叫你;有时候还叫不醒,就必须用手把你摇醒,常常看到你张开眼皮了,却还是一副很想睡的样子。虽然如此,但妈妈每天觉得很踏实,因为我不希望我来到你的床边,还没叫你就看到你眼睛已睁开、早就已经醒了,我不希望你睡不安稳啊!”
儿子听了这些话,立即恍然大悟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会让您安心,不去做那些让您担心的事。我们母子辛苦一些没关系,只要心安,日子就会过得很快乐,对不对?”
妈妈很欢喜地说:“对!让妈妈安心就是孝顺。我们的欲望不能太大,靠自己劳力虽然只能够维持生活,但是心安理得,这就是幸福啊!”
我们在欲望里追逐,以为
这条路能通向幸福。真是
这样吗?幸福并不需要你
增加什么,只是需要你发现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守住它,不要让它减少。能找到最重要的,能够珍惜,这就已经是幸福了。
16让
从前有一个修炼人,他从年轻就想修炼。古时候修炼的人需要挖一个洞穴进去打坐。这个人自己刚挖好了一个洞,一位长者来了,对他说:“年轻人啊,能否把这个地方让给我呀,我已经老了,恐怕没有太多的时间修了,你来日方长,再挖一个也不迟。”
修炼人说:“好吧,给你吧。”
他接着又挖另一个洞,刚刚挖好,又被别人占去了。就这样,他挖了一个又一个洞,但最后总是让给别人。
最后,他老了,他费了好大劲,为自己挖了一个,他想这一次可该好好修一修了。
不料,刚挖好,一个小伙子来了,对他说:“嗨,老头儿,瞧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修吗?还是让我来修吧。”
修炼人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好吧,那你就进来吧。”
上了岁数的修炼人,再也没有力气为自己挖洞了。
但是他心中很安慰,看着自己为别人修好的洞穴,他想:这么多人在自己挖的洞里修炼,不也是一种幸福吗?我何必在乎修不修呢?
这时,一位长须长者显现在他面前,微笑着对他说:“你已经圆满了。”
我们纵然无法看到事情背
后的因缘关系,但只要有
了一颗总是为别人考虑
的心,那也就等于是拥有了最美好的未来。因为你不管付出了多少,最后都会得到加倍的回报。
17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
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
这样,在晨钟暮鼓中,十
年过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
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
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
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
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
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
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自然还要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一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众僧,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于有了十年的磨炼,所以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求法的坚毅之光。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
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
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
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孜孜引路,如愿而归!如果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样都不要放弃。
18画上的污迹
从前,有一位画家,他将完成一幅他有生以来最好的画,他希望将这幅画献给国王。就在这幅画快要完成的一个晚上,画家听到画廊中传出很多嘈杂的声音,于是他去画廊一看。他被面前的景象吓傻了,画廊中一片杂乱,所有的画具散乱在四周。而他最担心的是他那幅最重视的画,画依旧放在原处,却多了一个大大的黑点。
这时,窗外传来笑声,一只乌鸦得意地说:“哈哈,这幅画这样难看,你还是别献给国王了。”接着就飞走了。
画家痛心极了,他拿起画笔在他那幅原本完美无瑕的画上乱七八糟地画着,他不想再看见它,也不想让国王看见它。
从此,画家终日留在家中。
有一日,一位朋友来探望画家,画家把他的不幸告诉了朋友。朋友听后,说:“我想,你实在太小看国王的能力了,国王必定能够恢复那幅画的原貌。”于是画家带着画去见国王。国王看见了那幅画十分伤心,说:“画家呀,我知道这是一幅很美的画,我确实可以清除乌鸦在画上留下的污迹,可是你自己在画上的涂污,我却无法清除。
你拿出这幅画时,我就知道它是你的心血,我十分喜爱。你为什么仅仅因为一个黑点,就放弃了这么美的画呢?”画家惊觉到自己的所为是何等无知,竟听信了乌鸦的说法,不仅自暴自弃,而且还用自己卑微的心猜度国王的胸怀。画家悲伤地哭起来。就在这时,画上的所有污迹消失了。
人永远不会被打败,除非
他自己放弃。梦想,永远
是值得付出努力去追寻
的。
19高僧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时代,一位高僧受大帅邀请赴素宴。席间,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一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掩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想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在徒弟的耳边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再也不敢把肉翻出来了。
宴散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寺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傅,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的,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徒弟只是要让大帅知道,处罚他一下。”
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或‘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严重惩罚,这都不是我所愿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
徒弟点着头,深深体悟着这个道理。
承担他人的过失,有的时
候并不需要条件。每个人
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不
希望因为一次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
当你原谅别人,给别人机会,在神佛眼中,你也就把机会给了自己。
20承担是责任
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
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耳朵冻得通红,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
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天晚上,妻子就和他怄了气。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成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低着头说:“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
此后,鞋匠一边在街上钉鞋,一边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
两年多过去了,没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许多,懂事且听话。鞋匠的妻子渐渐喜欢上了他。
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这里。他们连声感谢后,就急匆匆带着孩子走了。一起摆摊的人揶揄鞋匠,说他傻,他呵呵一笑。这之后,便没有了孩子的音信。
后来,鞋匠搬离那座小城,经常掰着指头计算孩子的岁数。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等到孩子。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年轻人,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亲人而成名。他创办了一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以鞋匠的名字命名。
网站显眼的位置上,贴着寻找鞋匠的告示。旁边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得到过别人爱的温暖,而生活让你懂得把这温暖变成火把,从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
你的善良、爱心和付出,
终究会得到回报,不管以
何种形式。怎样的回报
更有价值,是被你帮助的人只回报你一个,还是他把你的爱,散播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哪一种是你最想要的?
21敢于承担
一天,七里禅师正在禅堂的蒲团上打坐,一个强盗突然闯出来,把又明又亮的刀子对着他的脊背,说:“把柜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不然,就要你的老命!”
“钱在抽屉里,柜里没钱。”七里禅师说,“你自己去拿,但要留点,米已经吃光,不留点,明天我要挨饿呢!”
那个强盗拿走了所有的钱,在临出门的时候,七里禅师说:“收到人家的东西,应该说声谢谢啊!”
“谢谢。”强盗说。他转回身,心里十分慌乱,这种从来没有遇到的现象使他失去了意识。他愣了一下,才想起不该把全部的钱拿走,于是,他掏出一把钱放回抽屉。
后来,这个强盗被官府捉住。根据他的供词,差役把他押到寺庙去见七里禅师。
差役问道:“多日以前,这个强盗来这里抢过钱吗?”
“他没有抢我的钱,是我给他的。”
七里禅师说,“他临走时还说谢谢了,就这样。”
这个强盗被七里禅师的宽容感动了,只见他咬紧嘴唇,泪流满面,一声不响地跟着差役走了。
这个人在服刑期满之后,便立刻去叩见七里禅师,求禅师收他为弟子。七里禅师不答应,这个人就长跪三日,七里禅师终于收留了他。
人能开启善心,勇于承
担,奇迹便会开花。认清
真实的自己,勇于承担,
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便是修行的真正含义了。
22真正的承担
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把佛珠链子放在湖中庙,更显现佛珠链子的珍贵与安全。
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菩萨链子的庇佑下,早日修行圆满。这几位和尚潜心修炼,直到有一天老师父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
和尚们都不敢置信,因为庙中惟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佛珠链子不可能不见。和尚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从和尚变成嫌犯。
老师父安慰这群和尚,说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老师父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所以老师父给他们七天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因为多了猜疑,彼此间已不再交谈,令人窒息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老师父见没有人承认便说:“很高兴各位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们。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准备搭舟离开,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老师父一一向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在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
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每个人都在承担,都怕别
人说自己不负责任。但什
么才是负责?什么才是对
自己的生命负责?你还没学会承担,因为别人心中有你,而你心中只有自己。
真正的承担,是要把心化成雨露甘霖,用来滋润万物众生的。
23赶不走的驴子
一个人有次去见一位大师,要求学习冥想。大师问他:“在你来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
他记得,有一只驴子躺在路上。大师说:“好吧,我先让你做一个小小的练习,如果你能做到,那我就会教你冥想。你去坐下,把那只驴子从你的脑子里赶出去。当你做到了,你再回来找我。”
可怜的人试了两个小时,但他发觉这只驴子的记忆越来越清晰;他没办法把它赶走!两个小时之后,他来到大师那里,说:“实在抱歉,我根本就不能把那只驴子赶出我的头脑!”
大师说:“听着!你只看了驴子一眼,甚至过了两个小时你都不能把它忘掉。现在,在你的脑子里堆积了你从小到大那么多的东西,要把这些东西去除,比忘记你看过一眼的驴子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大师接着说道:“但如果你下定决心,真的准备要放下这些重负,那你首先必须认识到,你不必试图摆脱任何东西!不要与你的欲望抗争;不要试图摆脱它们;不要试图解决它们。而只要放下它们,忽略它们,它们就会一个一个地自己离开。”
烦恼难以摆脱,因为烦恼
不在外面,就在你的心
里,你有了一颗烦恼的
心。只要认清,所有欲望都不是真正的自己,你就能够看到,那些东西对你的控制力量在慢慢减弱,直到有天,它们再也不能对你起任何作用了。
24成为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它。
“味道如何?”大师问。
“苦。”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很新鲜。”弟子答道。
“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
“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我们将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
你只要开阔你的胸怀……
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
一个湖泊。痛苦是一种能量,它来自于心灵和现实的碰撞摩擦,它告诉你,你心里的所想所要不切实际。既然这样,一定是自己有问题,为什么不把这种能量导向自身,用来推动自己的成长?
25无怨才是佛
一天,李二见街上一些人打一个小偷,他忙去劝阻,说上一通理论,人家很不理解,失主更是生气地说,关你屁事。李二说,人家偷东西,也许是一时误入迷途,怎么能这么打呢?失主一听就更来气了:你跟他是一伙的吧。李二连忙说不是。就在这样闹腾的时候,小偷趁人不注意,早溜之大吉了。失主便拉住李二赔他的钱财,李二当然不干。
于是,这事搞到派出所,在警察的调解下,李二赔了一笔钱了事。自此以后,李二觉得有些事情真是不可思议,人们见了他也“另眼相看”,并指指点点。
李二更加郁闷了,以致他念佛时,心念也无法集中,精神也恍惚了起来。
对于这样一件事,李二虽然觉得不快,还是努力地劝自己想开些,但总不能够。
李二一天在街上闲步,遇见一个老头。老头看了看他,说,“你有什么想不开的?年轻人。”李二本不想说,但看着他慈祥的目光,便把心中的疑惑说了。
老者微笑着听李二诉说,时不时问一句什么,李二索性一股脑地全说了,并问老者自己怎么做才好。
老者依然微笑着说,什么是佛?怎能成佛?佛是明彻,佛是慈悲,佛是祥和,佛就是没有怨。心里有怨,什么也不用谈。
李二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弄了半天,连这个也没弄明白啊。
人为什么会被情绪控制?
如果那些情绪会伤害你,
你为什么要听它的?你为
什么不能解脱?那些情绪根本就不听你指挥,你想平静都平静不下来,所以情绪不是你,是外来的控制你的东西。你愿意总是被外来的东西控制,就像鬼上身一样吗?
26浮生若茶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说:“像我这样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释圆听后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说:“施主,请用茶。”
年轻人呷了两口,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儿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
释圆又吩咐小和尚说:“再去烧一壶沸水送过来。”沸水送来后,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年轻人俯首去看,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袅袅溢出来。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忙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沉沉浮浮得更杂乱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在禅房里轻轻弥漫。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那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释圆笑着问:“施主可知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着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轻轻地浮在水之上,没有沉浮,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沉浮浮,就释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
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
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
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一脉脉人生的幽香!把生命看成是学习,把挫折看成是成长,把一切的泥泞坎坷,都当做是看不见的手,它推动着你,展翅翱翔。
27最高境界
药山禅师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道吾,一个叫云严。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参禅,看到路旁有棵树长得很茂盛,绿意盎然;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就想试探两个弟子的功行。
先问道吾:“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答:“荣的好!”
再问云严,云严却说:“枯的好!”
这时正好走来一个沙弥,药山就转而问他:“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
沙弥说道:“荣的任它荣,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不动。
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中,
都希望有一点动心。你怎
么就不希望,你的心在
任何风浪面前,都稳如泰山、巍然不动呢?心动了,就有了好坏的分别。今天你说他好,明天他就会变得不好。其实他只是本性难移,枉费了你许多欢喜悲伤。
28鹿的故事
在古时候,有一个猎人经常打猎。
由于他射猎百发百中,是个远近闻名的好猎手,猎人也以此为豪。
有一天,猎人像往常一样步入森林打猎。他忽见一对母鹿和小鹿在森林里漫步,母鹿在前,小鹿紧跟在后。母鹿不时地回头,仿佛是催她心爱的小鹿:“快快走,别走丢了。”就在这时,猎人毫不犹豫地举起他的弓,一箭射中了小鹿的脖子,顿时鲜血如注,小鹿慢慢地倒下而死。母鹿见此,也慢慢地倒在了小鹿的身边。
猎人快速走近了母鹿和小鹿,只见母鹿也死了,且神情尤为悲伤。猎人觉得很奇怪,他根本就没有射母鹿,母鹿怎么就死了?就一刀打开了母鹿的腹部,母鹿的心、肝和肺都已裂开。母鹿是因为小鹿,悲恸欲绝而死。
猎人看后,觉得十分难过和内疚,埋葬了母鹿和小鹿。从此他再也不打猎,并归隐山中修道,终于修成圆满。
总有一些时候,生活的真
相会为我们显现——我们
并不仅仅是我们以为的
那个样子,我们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那样的瞬间震撼心灵,让我们明白。一个猎人明白了,就去山林修炼,成为了佛祖。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