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上屋抽梯
第47章上屋抽梯
原典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盲目前进,渗入己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其陷入绝境。这就如同贪吃有毒素的腊肉而中毒,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必招致后患。
解读“上屋抽梯”原意指巧设梯子,引诱对方登梯上房,然后抽走梯子,断其后路,使之进退两难,无法逃脱,只得屈服,任我摆布。
要“上屋抽梯”,先得“置梯”诱敌,故意露出一些破绽,给对手提供便利,然后截断其后援及接应,使之陷入孤立无缘的境地后加以处置。这是此计的全旨所在。
此计用在军事上,是利用小计诱惑敌人,然后截断其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要先想方设法为其安放好方便的“梯子”,等敌人一“上楼”,进入自己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马上拆掉“梯子”,将其控制。
一般来说,容易诱骗的对象有四种:一是贪而不知其害者;二是愚而不知其变者;三是急躁而盲动者;四是情骄而轻敌者。而安放梯子,也有很大的学问。对生性贪婪之敌,可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可以示己方之弱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可设下圈套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敌人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安置梯子。既不能招致敌人的猜疑,也要能让敌人清楚而容易地看到梯子。
同样,在运用本计谋时,“抽梯”也要讲究技巧,迅速快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抽法,或真或假、或快或慢、或缓或急、或明或暗。至于最后采用哪种抽法,要依当时的客观形势而定,切勿主观臆断、生搬硬套,让计谋无法顺利实施。
而当敌人采用此计谋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
一、探明敌人虚实,以防落入圈套。在我们对敌人的兵力、情势不十分清楚时,万万不可贸然行事。可以先投石问路,探明实情,在确定前方没有陷阱的前提下,再摸着石头过河。而用来作为探路的石头,可以是佯装的动作,可以是小股的兵力,也可以是专门的侦察人员。而不管采用以上哪种方式,都应该时刻保持审慎的态度。
二、灵活应变,摆脱僵局。如果不慎被敌人骗“上屋”,并且梯子也已被抽掉,切忌惊慌失措、任其摆布,更不可刚愎自用、鲁莽蛮干。理智的方法是另寻“下屋”之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百种千种,此路不通可以另找别路,要随机应变,千万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
三、善于观察、分析,以防上当受骗。如果反应迟钝,固执教条,就很容易被人利用。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对于任何微小的可疑情况都不放过,方可做到随机应变,有效地预防被对方蒙骗。
四、时时准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拿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还可以经常变换多套行动方案,以其变化莫测来迷惑敌人,让敌人无法掌握到我们的规律。此外,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才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拿出最好的应对策略。
五、提防小利,不为其所动。敌人在使用本计谋时往往会拿出一些小利作诱饵,所以当一些小利摆在眼前时,一定不要不做分析见利就取。应该先仔细研究其是否真的可取,特别是在对方也同样可取但却不取的情况下,更要提防此利很可能是钓鱼之饵,应谨防上当。
因此,如果碰到对其判断不清的情况,我们宁可暂时放弃,也决不能冒风险。特别是对那些取之无大益,失之无大损的小利,绝对不能贪图。
智慧典例
曹玮智破西夏兵
“上屋抽梯”,很关键的一点在于“置梯诱人上屋”。敌我双方交战,如不能巧妙运用假象蒙蔽对方,使其放松警惕,是很难得手的。曹玮智破西夏兵,就是成功一例。
北宋初年,西夏人时常侵犯边疆。
一次,西夏军队又来扰。渭州知州曹玮领兵出战,打退了敌人。看到西夏兵逃远了,曹玮便命令手下士兵赶着敌人丢下的牛羊,抬着敌人丢下的辎重慢慢地往营地走。西夏军队在逃出几十里后,从探马处得到了有关宋兵的报告。西夏主帅随即认为曹玮贪图财物,队伍涣散,行动缓慢,便率兵掉头袭击宋兵,企图大获全胜。
曹玮听说西夏人如他所料又折回来了,便命令部队仍缓慢行进。部下很担心地劝告说:“把牛羊和辎重丢下吧,带着这些累赘,部队行动不灵活,必遭对方反攻。”曹玮对这种劝告毫不理睬,一直走到一个地形对自己军队有利的地方,才让部队停下休息,等待敌人的到来。
等西夏军队快逼近的时候,曹玮派人通知西夏主帅:“你们远道而来一定很疲劳,我们不会乘人之危。请你们的人马先好好休息,然后咱们再开战。”西夏人此时已经筋疲力尽,听到曹玮说这话便异常兴奋,都纷纷坐下来休息。过了好久,双方再次击鼓交战,结果曹玮的军队毫不费力就把西夏人打得狼狈逃窜。
事后,曹玮的部下对这次战斗的轻易取胜都感到难以理解。曹玮解释说:“我让大家赶着牛羊,抬着辎重,装出队伍松散的样子,目的就是为了诱骗敌人,把他们再引回来。敌人走了很远再折回来袭击我们,这中间差不多要走一百里地。如果我们马上开战,他们虽然很疲惫,但士气仍旺,战局的胜负就很难确定。而我先让他们休息,就是因为我知道,走远路的人一旦停下来休息,就会腿脚肿痛,精神涣散,失去了战斗力。我就是用这种‘上屋抽梯’的办法打败西夏人的。”
系山巧计胜地主
“上屋抽梯”讲求“诱”。而“诱”的方式方法不对,让对方察觉,或根本就没什么吸引力,值得对方爬上你置的“梯”,就达不到让对手顺着你置放的梯子上屋的目的。因此,要真能诱,真示利,让对手有得利之感。
系山最先是靠经营高尔夫球场白手起家的。而要成功经营高尔夫球场,必须球场位置好,地形条件好,才能大量地吸引顾客,并因此获利。而问题在于,这种土地往往收购费很高,地主也很难打交道。
高尔夫球场经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变成了如何很好地与地主打交道,并收购其土地。系山在这方面曾经过多番较量,并煞费苦心,因此,深知其中奥秘。
一次,包括系山在内的许多人同时看中了一块宝地。这块地足够开设一个大的高尔夫球场,市价约为2亿日元。系山决定以更低的价格将这块地拿到手。
于是他首先大放其风,扬言自己对此地颇为青睐。很快,地主的经纪人便找上门来了。对方见系山似乎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纨绔子弟,便存心敲他一竹杠,出口开价5亿元。见此人如此不厚道,系山将计就计,声言价格合理,并装出很强的购买欲望。
经纪人欣喜若狂,立刻跑到地主那儿,和地主签订了一份代理契约,并把系山的情况如实描绘了一番。地主听后喜出望外,觉得有了系山这个冤大头,可以大占便宜了,便一口回绝了其他所有有意买地的人。
此后,经纪人曾多次找系山签约买地,但系山要不就是不见踪影,要不就借口拖延。接连几次都是这样,经纪人终于沉不住气了,只得苦求系山购买。系山知道对自己有利的时机已到,便开始历数那块地的不足,以此证明自己是内行,能看出那块地并不是价值5亿元的好货。
接下来,双方一番讨价还价。经纪人哪里能挡得住系山猛厉的攻势,只得步步退却,最后亮出了2亿元的底价。但系山并不肯就此罢休:“如果市价本来就是2亿元,我却出2亿元买下,我又何必费这么多工夫呢?最后还得遭别人嘲笑。”
经纪人黔驴技穷,只好如实向地主诉说详情。地主更伤脑筋,因为他已经四处扬言:“系山买了我的地。”
如果系山不买了,再重新找客户,谈何容易?去找原已回绝的顾客,一会被他们笑话,二还会被大杀其价,结局可能更糟。
最后,地主只能无可奈何地向系山妥协:“既然如此,你开个价吧。”
系山利索地开出1.5亿元。事到如今,地主也只得忍痛成交。
此例中,系山先设“梯”——假装外行,假装用唾手而得的暴利引诱经纪人和地主“上屋”,等到地主回绝其他所有买主后,系山迅速抽“梯”——数落土地不好,价钱太高,并乘势讨价还价。最终,地主在进攻无望、后退无路的情况下,只得任由系山摆布。
由此看见,提供小利,“置梯诱敌”,待对手上屋之后,抽“梯”断路,将其陷于困境,逼其就范,是商战中无往不利的策略之一。
贾后废太子
中了“上屋抽梯”之计,几乎是无法挽回损失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严加提防。
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便立司马通为太子。司马通是司马衷登基前与宫中的才人谢玫所生。母因子贵,谢玫也因此由才人升为淑嫒(嫔妃的称号)。
皇后贾南风本就嫉妒成性,加上自己没生下儿子,更是对太子横竖看不顺眼。在亲信的怂恿下,贾后决定用“上屋抽梯”之计废掉太子。
一日,贾后以皇帝身体不适为由,将太子召入宫。太子进宫后,没有见到皇帝,而是被引到了一间侧室。
此时,一个宫女端着3升酒和一大盘枣走了进来,称这是皇上所赐,要太子就着枣把酒喝完。太子说:“陛下的赏赐我自然不敢推辞,只是我平素吃不了3升酒,现在空着肚子更喝不了这么多!”宫女照着贾后教给她的话说:“你真是大不孝!皇上赐酒,难道其中还有毒不成?”太子无奈,只得把3升酒全部喝下。
就在太子醉得迷迷糊糊之时,一个宫女手拿一份文稿对太子说:“皇上有令,让太子把这份文稿抄写一遍。”太子醉得对眼前的文稿难辨真伪,不长的文字也让他抄得丢三落四。回宫后,他便倒头便睡,根本记不清自己做了些什么。
第二天,惠帝临朝,太子抄写的文稿被递了上来,只见上面写着:“陛下应当自己了结,你自己不了结,我就入宫把你了结。皇后也应当自己了结,如果她不自己了结,我就亲手将她了结……”惠帝一见是太子的笔迹,不禁大惊失色,忙和众臣商议该如何处置太子。
贾后死党董猛说:“太子犯上,理应处死。”惠帝最终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废太子为庶人,免于其一死。不久,太子便被押到金墉城幽禁起来,他的母亲谢玫也惨遭杀害。
一计“上屋抽梯”,一篇贾后事先让人起草好的文稿,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太子变成了阶下囚。
提防职场“抽梯”
从解语来看,“上楼抽梯”的本意是,教唆别人上楼,然后乘别人上楼未站稳之际,搬掉梯子,断其下楼之路。这种恶劣的政治权术,在职场上是不足取的。但是,识破别人置梯的企图,提防别人在自己上楼后抽梯,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即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李立在企业工作的时候,和一个同事一起为领导服务。由于他工作表现出色,逐渐获得了领导的信任。而失宠的同事心理不平衡,便设下圈套,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一天,两人闲聊时,那人对李立提到领导很爱惜他这样的人才,建议他到“春来福”饭店请请领导。李立觉得有道理,于是准备了300元钱,把领导和同事请到了“春来福”饭店。
小姐过来点菜时,那同事便趁机问他打算请领导吃什么,还旁敲侧击说多了拿不起,少了丢面子。李立心想,领导应该不会为难他,300元的饭菜也差不多了,便说领导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于是,领导还没有表态,那同事便抢先说,“既然他那么有诚意,领导您就别客气了。”领导推辞了一番,也就把菜定下了。饭后一结帐,费用竟高达580元。而这“春来福”饭店对陌生人是从来不赊账的,李立拽了同事一把,想跟他借点钱,同事却推说没带。李立很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最后领导补上了200元钱,人家饭店才放行。
两个月后,领导借故将李立下放到车间劳动。一段时间之后,他只好辞职另谋他路。
这则例子中,李立实际上是中了同事“上楼抽梯”之计。同事踩着他往上爬,达到了牺牲别人成全自己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