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五章 魔幻现实主义(7)

7.第五章 魔幻现实主义(7)

在勃勒东表宣的时候,心理分析学说在欧洲的专业领域流行开来。***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从童年开始性就是定义人生的力量,强调梦是通向无意识的窗口,人的内心斗争通过无意识进入意识的王国。最初他的这些理论被视为无稽之谈。但一战结束之后,他的理论在奥地利、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中上层流行开来。在艺术领域,超现实主义革命是这一意识的深化。如弗洛伊德所指出的理性将隐藏的、非理性的、性的信息压抑在下面,意义本身就是对这些信息的表达。按照这一说法,勃勒东在其超现实主义宣里探索了超自然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与陌生的、意料之外的、梦幻般的及令人毛骨悚然的事物等同起来。他指出:“凡是超自然的都是美丽的,而且只有超自然的才是美丽的。”他很喜欢斯威夫特和爱伦·坡等作家,在他看来,这些人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表达了人类灵魂里兽性的力量。按照勃勒东的说法,这些作家放纵他们内心里的孩子,揭示出人类生活中冲动的、未开化的一面。

虽然勃勒东的越洋之行走访的仅仅是墨西哥(在其1940年出版的l'anthologiedel'humournoir[《黑色幽默文集》]里,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这次旅行),但打个比方说,他的视线已经将整个拉丁美洲囊括进来。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外国读者马上在他的魔幻现实主义里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成分。比如小说“laincredibleytristehistoriadelacándidaeréndiraydesuabueladesalmada”(《纯真的伊兰迪拉与她狠毒的祖母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悲伤的故事》,一般简称为《纯真的伊兰迪拉》)描写了一个女孩,她的祖母为了让她还债强迫她向成百的男人卖身,这些故事被当成寓来读,因为故事描写了在拉丁美洲依然存在的扭曲的、原始的性行为。在《巨翅老人》和“elahogadomáshermosodelmundo”(《世上淹死的最英俊的男人》)里,作者提出了相同的道德评判,这两个故事也收在《纯真的伊兰迪拉》选集里。(前一个故事的英文版最先表在《新美国人评论》上,哈泼和罗出版、泰德·索洛塔洛夫编辑;后一个故事表在《花花公子》上。)在这两个故事里,一个故事或是另一个故事的反驳或是深化(与加西亚o马尔克斯的其他故事不同,上述两个故事的副题是:《儿童故事》),其中探讨的是成年和男性身体。在第一个故事里,当地人现一个上了年纪的天使从空中猛然坠落;在第二个故事里,一个巨怪被海水冲了上来,其实作者探讨的是相同的话题。

这两个故事被理解为作者对当地宗教的反省,那里的基督教从土著文化里吸收了种种因素,创造出一神论和偶像崇拜共存的混合物。加西亚·马尔克斯喜欢在他的人物里安排一个牧师,用他来充当教会的正式人,但镇上的居民将其视为信不过的人——或是专注自己的利益或是充当外国势力的买办,他们的影响仅仅是象征性的。上述故事也是对政治**的批判,那一地区内战不断,无法变成充分民主的国度。

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后,几乎这一部小说就使魔幻现实主义流行开来。禁止**成为这部作品的一大主题。布恩迪亚们试图在家族里避免**,那里的堂兄姊妹互相吸引,同一个妓女能满足家族几代男人的性要求,俊俏对一些女人来说至关重要,能把她们变成仙女。《百年孤独》证明,勃勒东对拉丁美洲的见解是正确的,那里神奇的的事物与光怪陆离是同义语,无法遏止的**越不可收拾。加西亚·马尔克斯这部世家传奇也能印证弗兰兹·罗的推测:哥伦比亚加勒比海边的马孔多与欧洲的工业化国家和美国风俗不同。作者借用夸张的、怪诞的特点来描写马孔多,如一度困扰那里的失眠及其后的遗忘,横扫马孔多的暴风雨,不计其数的蝴蝶从天而降,等等。就连每天驶入镇上的那辆黄色火车看上去也令人感到陌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早年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早年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五章 魔幻现实主义(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