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知更鸟》(10)

第三十六章《知更鸟》(10)

第十部复活

哈利望着墙上妹妹的照片。那年夏天特别温暖,对不对?他们连下雨天都跑去游泳。他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冲刷着他。

105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九日。伍立弗医院。

犯罪特警队队长莫勒在肿瘤科等候室找到哈利,在他身旁坐下,对一个小女孩眨了眨眼。小女孩皱起眉头,扭过头去。

“听说他走了。”莫勒说。

哈利点点头:“今天早上四点。萝凯一直守在这里,欧雷克正在里面。你怎么来了?”

“只是想来跟你聊一下。”

“我正好想抽根烟,”哈利说,“我们去外面。”

两人在树下找了一把长椅坐下。一缕缕白云在天上快速飘过。看来今天又是温暖的一天。

“萝凯还什么都不知道?”莫勒问。

“对。”

“现在知道的人有我、梅里克、警察总长、司法部长和首相,当然还有你。”

“谁知道些什么,你比我清楚多了,老大。”

“对,那当然,我只是把我脑子里想的说出来而已。”

“你来这里想跟我说什么?”

“你知道吗,哈利,有时候我希望我是在别的地方工作,在一个政治活动比较少、警察勤务比较多的地方工作。比方说卑尔根。不过也有些时候,就像今天,我起床以后站在卧室窗边,看着峡湾和峡湾里的小岛,听着鸟儿唱歌,然后……你明白吗……然后我就不想去别的地方了。”莫勒看着瓢虫爬上大腿,“我想跟你说的是,我们想让事情保持原来的样子,哈利。”

“你说的事情是指什么?”

“过去二十年来,你知道每个美国总统在任期内被暗杀的次数都超过十次吗?而且这些暗杀行动都被破获,所有的杀手都被逮捕,媒体却毫不知情。暗杀一国元首的计划要是让社会大众知道了,没有一个人会受益,哈利,尤其是理论上可能成功的计划。”

“理论上,老大?”

“这话不是我说的。反正结论是,我们决定不公开这件事。我们不希望散播动乱的种子,或是揭露安保系统的漏洞。这些话也不是我说的。暗杀行动会传染,就像……”

“我懂你的意思,”哈利说,从鼻孔喷出烟雾,“主要是为了那些当权者才不公开,对不对?那些当权者早就可以,也非常应该敲响警钟。”

“就像我说的,”莫勒答道,“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卑尔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两人有好几分钟没再说话。一只小鸟在他们前方昂首阔步,摆动尾巴,轻啄草地,警觉地睁着眼睛。

“白鹡鸰,”哈利说,“学名Motacillaalba,个性小心谨慎。”

“什么?”

“《我们的鸟儿》这本鸟类图鉴说的。盖布兰犯下的命案该怎么办?”

“之前发生的命案都已经厘清了,大家都很满意,不是吗?”

“什么意思?”

莫勒局促不安。“现在再来搅动这些事,只会给后代子孙揭开旧疮疤,而且有人可能会四处打探,挖出一系列案子来。那些命案都已经结案了。”

“对。尤尔和斯韦勒的案子已经结案了。那侯格林命案呢?”

“没有人会费功夫去挖他的命案,毕竟他是……呃……”

“他只是个老酒鬼,别人才懒得理他?”

“哈利,拜托你,不要再把事情搞得更麻烦,好不好?你知道我对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不是很满意。”

哈利在长椅扶手上按熄香烟,把烟蒂放进口袋。“我得进去了,老大。”

“我们信任你能保守秘密。”

哈利简洁地笑了笑。“我听说有人想接手我在密勤局的职位,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莫勒说,“汤姆说他会申请你那个职位。梅里克想把新纳粹党的部分归到这个职位的管理权内,所以这个职位会变成有点像是高阶职位的跳板。顺便跟你说,我会推荐汤姆。我想既然你要回犯罪特警队,应该很高兴他离开吧?这样一来,他的警监职位就空出来了。”

“这就是要我闭嘴的奖赏吗?”

“你怎么会想到那里去,哈利?因为你是最棒的。你又证明了一次,不是吗?我只是不知道我们到底可不可以依靠你。”

“你知道我想办哪件案子吗?”

莫勒耸耸肩。“爱伦的命案已经厘清了,哈利。”

“不尽然,”哈利说,“有几个细节我们还没搞清楚。除此之外,购买马克林步枪的二十万克朗也不知道流落何方,也许其中有好几个军火中间人。”

莫勒点点头。“好吧,给你和哈福森两个月时间。如果你们什么都没发现,这件案子就算结案。”

“很公平。”

莫勒站起来,准备离去。“有一件事我想不通,哈利。你怎么知道口令是‘欧雷克’?”

“这个嘛,爱伦老是说,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对的。”

“厉害,”莫勒点点头表示赞赏,“所以你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他外孙的名字?”

“不是。”

“不是?”

“我不是爱伦,我得思考一下。”

莫勒用锐利的眼神看着哈利。“你是在说笑吗,哈利?”

哈利微微一笑,指了指窗外那只白鹡鸰。

“就像那本鸟类图鉴里说的,没有人知道白鹡鸰站直时为什么会摆动尾巴,这是个谜,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它们无法停下来……”

106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九日。警察总署。

哈利把脚搁上办公桌,刚找到一个最舒服的坐姿,电话就响了起来。为了不让舒服坐姿改变,他向前弯腰,用背肌保持新办公椅的平衡。新办公椅的轮子上足了润滑油,十分容易滑动。他的手指正好能够到电话。“我是哈利。”

“哈利吗?我是约翰内斯堡的以塞亚·伯恩,你好吗?”

“以塞亚?真是意外。”

“是吗?我是打电话来谢谢你的,哈利。”

“谢我什么?”

“谢谢你没有做出任何动作。”

“什么动作?”

“你知道我的意思,哈利,你没有通过外交渠道要求缓刑什么的。”

哈利没有答话。他已经预料到这通电话会打来。舒服的坐姿已不再舒适。安德烈亚斯·霍赫纳那乞求的眼神突然浮现在他眼前,康斯坦丝·霍赫纳那哀求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你能保证你会尽力吗,霍勒先生?

“哈利?”

“我还在。”

“法院昨天做出了判决。”

哈利望着墙上妹妹的照片。那年夏天特别温暖,对不对?他们连下雨天都跑去游泳。他感觉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冲刷着他。

“死刑?”他听见自己这样问。

“而且不能上诉。”

107

二〇〇〇年六月二日。施罗德酒吧。

“哈利,今年夏天你要干吗?”玛雅数着零钱。

“不知道。我们讨论过要去挪威哪个地方租一间农舍,教小朋友游泳什么的。”

“我不知道你有小孩。”

“我没有,反正说来话长。”

“真的?哪天说来给我听听。”

“再看看吧,玛雅。零钱不用找了。”

玛雅深深行了个屈膝礼,歪嘴笑了笑,转身离去。这是周五下午,酒吧里却异常冷清。可能因为天气炎热,大多数人都去了圣赫根区的露台餐厅。

“怎么样?”哈利说。

老人望着啤酒,并不答话。

“他死了,你不高兴吗,奥斯奈?”

莫西干人康拉德·奥斯奈抬头望着哈利。

“谁死了?”他说,“没有人死了。只有我。我是最后一个死人。”

哈利叹了口气,把报纸塞到腋下,走进微光闪烁的盛夏午后。

[1]Valkyrie,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侍女之一,被派赴战场选择有资格进入英灵殿的阵亡者。

[2]纳粹党口号,通常在希特勒发表演说后,纳粹党听众会高呼口号三次。

[3]诺尔达赫尔·格里格(NordahlGrieg,1902—1943),挪威诗人、剧作家和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反对德国纳粹占领挪威,1940年搭船逃到英国,同一条船上还有挪威王室成员。

[4]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Mercury,1946—1991),英国音乐家,皇后乐队的主唱。

[5]指1993年8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外交部部长佩雷斯,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袖阿拉法特秘密访问挪威后达成的和平协议。来年三人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在获奖的翌年,拉宾即遭以色列激进分子刺杀身亡,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也开始对以色列发动自杀式炸弹攻击,于是奥斯陆协议遭到无限期搁置。

[6]挪威的法西斯政党,1933年成立,1945年解散。由挪威前国防部长维德孔·吉斯林和一群支持者建立。

[7]托腾(Toten)和德文“亡者的国度”(Totenreich)读音相似。

[8]班长(Rottenführer)与老鼠班长(Rat-führer)读音相似,Rat为老鼠之意。

[9]“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的经济援助重建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10]此处指的是美国黑人歌手普林斯(Prince)于1982年发行的畅销专辑《1999》。

[11]卡尔·约翰(KarlJohan,1763—1844),1818年加冕为瑞典国王与挪威国王。他本为法国人,从军后展露出军事才能,后被选为瑞典国王的继承人,带领瑞典击败丹麦,当时受丹麦统治的挪威被割让给瑞典,挪威原本想独立,卡尔出兵迫使挪威与瑞典成为联合王国。

[12]一种企图利用旧国家政权进行社会改良的资产阶级思想。

[13]神谴八八(Zorn88),“挪威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别称,为挪威国家社会主义团体,成员大约五十人。8指的是第八个字母“H”,“88”是“希特勒万岁”(HeilHitler)之意。

[14]指吸毒者。

[15]拔示巴,《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先嫁给乌利亚,然后嫁给大卫王。

[16]延斯·比约尔内博(JensBj?rneboe,1920—1976),挪威作家,作品涵盖多种文学形态,他曾严厉批评挪威社会和西方文明,也因为不妥协的言论而被判言语猥亵罪,长期酗酒和忧郁,最后自杀结束生命。

[17]克里波刑事调查部,挪威警方的特别部门,隶属于挪威法务暨警察部,占挪威警力百分之四,人员约五百名。

[18]5月17日独立纪念日是挪威最大的节日,当天全国民众会穿上传统服饰游行,开展热闹的庆祝活动。最壮观的庆典在奥斯陆举行,成千上万的儿童和其他游行队伍从卡尔约翰街一路游行到皇宫。

[19]Eid,阿拉伯文,节日、节庆之意。

[20]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

[21]维德孔·吉斯林(VidkunQuisling,1887—1945),挪威军人及政治家,“二战”时期替德国纳粹在挪威扶植傀儡政府,使得“吉斯林”成为英文词汇里“卖国贼”的同义词。

[22]指1933年至1945年由希特勒及他所领导的纳粹党控制下的德国。第三帝国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

[23]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Himmler,1900—1945),纳粹德国的重要政治头目,曾任内政部长和党卫队总司令,对大屠杀和许多武装党卫队的战争罪行负有主要责任。“二战”末期企图和盟军单独和谈失败,被拘留期间服毒自杀。

[24]意指防窃听。

[25]拉多万·卡拉季奇(RadovanKarad?i?,1945—),曾任波黑塞族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自1995年开始被国际法庭通缉,最后于2008年落网。他被控涉及种族灭绝和战争罪行,包括1992年至1995年围攻萨拉热窝屠杀一万一千人。

[26]奥洛夫·帕尔梅(OlafPalme,1927—1986),曾担任瑞典首相(1969—1976、1982—1986),在任内被枪手暗杀身亡。

[27]纳粹德国在挪威的准军事组织。

[28]约瑟夫·戈培尔(JosephGoebbels,1897—1945),德国政治家,曾担任纳粹德国时期宣传部长,被称为“宣传的天才”,并据希特勒遗书被任命为第三帝国总理。

[29]约尔格·海德尔(J?rgHaider,1950—2008),奥地利人,著名政治家,政治立场极为右派,是纳粹德国的支持者。他领导的极右翼自由党曾于1999年经选举进入奥地利执政府,引发欧盟国家对奥地利的紧张情势。不久该党退出奥地利联合政府,再度成为在野党。

[30]希特勒于1925年出版的自传,被视为纳粹的政治灵魂,许多国家禁止出版发行。

[31]“警察”的法语。

[32]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一座城市。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尤·奈斯博警探悬疑小说系列(共6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侦探推理 尤·奈斯博警探悬疑小说系列(共6部)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知更鸟》(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