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2.第2章

多尔衮、两宫皇太后、范文程、洪承畴加上特意邀请入宫的政治老人代善,这便是最初大清政府入关后的核心决策班子。大家在聊到今后政府工作的走向时,洪承畴提醒大家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本次明朝的败亡,并非由于民心的丧失,而在于明政府机构的**所致。这跟唐宋前朝的灭亡,许多优秀人才的一齐凋零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今后在组建政府时,应该把散居于民间的前明人才尽可能地吸纳进来,是一股可珍贵的势力。

布木布泰太后对于这样的话题,很感兴趣。她在聆听的过程中,始终把美丽的螓,转向摄政王多尔衮的方向。

我们在本书的第一部中已经讲过,布木布泰太后在成长的过程中,曾经拜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一批汉臣为师,所以,她的汉学底子并不差。

当时,布木布泰太后在听过洪承畴的这段议论之后,便微笑着为他注释:其实,咱大清国的老祖宗金人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立国时,即曾经与北方的汉族士子,有着一种颇为愉悦的合作经验,那一段经历对于我们今天的执政是可借鉴的。只是我们切不可照搬恃力骄恣的元朝统治者的经验,他们人比我们多,马也比我们的壮,他们的略地屠城、深入多杀曾经是世界范围的。可是,由于蒙古人政权与中华文化结合得不是太好,蒙古人不满百年即仓皇北撤。咱现在真正可用的满洲、蒙古、汉军等,只有20万人而已,咱想要在关内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必须探索出一个跟汉人合作的可持续展模式。因此,眼下咱还真得顺着洪先生的思路好好地议一议。

多尔衮也觉得洪承畴的这一番建议是可重视的。于是,在这一次大清政府的核心决策人员的碰头会议上,便把“崇满洲,以汉制汉”的八字立国方针确定下来了。

我们知道,皇太极是大清朝制度建设的第一人,也是促使满族、蒙古族、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中华各民族走向和睦相处的第一人。其中,他设定的“三院八衙门”(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三院”,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的“八衙门”)中央行政体制,极具特色。后来,经过多尔衮、顺治两代领导人的不断改进,最终于康熙一朝臻于完善。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没有皇太极,便没有大清国。没有多尔衮、顺治两代领导人在政策上的持之以恒,也没有大清国。在那个战乱频仍的特殊历史时代中,星月粲然式的孝庄太后自然也是功不可没的。她以一种欣赏宽容之心态,在幕后默默地支持了大清国数代领导人将大清国由小到很强大的整个奋斗进程。

在前明的崇祯晚期,围绕着东林党与阉党的清浊之争,大有衍生为南北党争的趋势。当时,“江南集团”的一个代表人物是辅周延儒,躲在周延儒身后为其撑腰的是素有“小东林”之称号的江浙复社文人。另外一个站出来与南党相抗衡的政治集体,便俨然为阁臣吴甡、张四知、范复粹、谢升等山东籍高官主导的“江北大臣集团”。崇祯晚期,由于崇祯帝对于“江北大臣集团”的打击力度甚强,伤及了江北官宦集团那一颗颗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江北的官宦人士对于李自成大顺军的抵抗,态度消极。据说,这也是导致崇祯朝全面崩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此,顺治入主北京之后,开始致力网罗的两个前明官员,便是江北籍的冯铨、谢升两个老官僚。崇祯朝时,内阁大学士冯铨虽然因为附和阉党,而被搞得声名狼藉。但是,他官场上基本的人脉一直未涣散,前明辅周延儒一直到崇祯末年还与他过从甚密。多尔衮很重视他在江北籍官员中的演说能力。因此,多尔衮在北京城下车伊始,立即带口信给在顺天府涿州老家闲居的冯铨,让他赶到北京城参加大清入主中原的狂欢酒宴。冯铨这人能做事,也能揣摩主子的心意而拍马屁,冯铨提出的“一心可以事二主,二心不可侍一君”汉奸理论,一度便成为多尔衮组织前明降官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的政治蓝本。第二个为多尔衮所重视的人物谢升,在前明的“江北大臣集团”是一个着名的温和派。陈新甲过去与大清的议和活动便是在此公的撺唆之下开展的。谢升也是前明的大学士、四朝元老。多尔衮派人给他送去聘用书时,谢升虽然老病得连讲话都有点哆嗦了,可是,此人在“江北大臣集团”中的地位却很重。

于是,按照摄政王多尔衮的指示,冯铨、谢升两位前明元老,很快便来到了清政府的最高参谋部--内三院当差。尽管,谢升在内三院没待上多久,便病故了。但这对于多尔衮稳定京畿山东地面的军心民心,却是至关重要的。谢升之后,多尔衮再提拔了京畿地方上的干吏、原顺天巡抚宋权入值内三院。

这时候,多尔衮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京畿山东大后方,以利于接下来的对大西北李自成以及江南朱由崧的用兵。多尔衮入关后,内三院成员便大致稳定为范文程、刚林、宁完我、冯铨、洪承畴、祁充格、宋权等七人。七人中,有五人是从沈阳带入关的,新增加的两个名额全部补充北方籍的汉官,只有刚林、祁充格两人为满族人。可见“以汉制汉”是多尔衮时期的一项基本国策。

当时,紫禁城中的宫殿建筑,经李自成一把大火焚烧之后,毁损得相当厉害,只有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的布局是大抵上完整的。多尔衮第一次进入紫禁城时,便封闭了其他的皇家建筑,独留下武英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后来,两宫皇太后偕小皇帝福临也来到了北京。多尔衮固然有自己的豪华王府,但这时的多尔衮每天要处理的军政要务十分繁忙,加班加点成为一种惯例,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多尔衮,要每天起早贪黑地赶到紫禁城中来办公也是十分辛苦的。如此,由两宫皇太后特批,仍然把武英殿作为了多尔衮使用的一个专区处理。碰上刮风下雪的恶劣天气,多尔衮便在武英殿中过夜。

其时,宫中预备给两宫皇太后使用的慈宁宫、小皇帝福临使用的乾清宫,均仍在紧张的修复之中。宫中用房一时颇为紧张,哲哲太后、布木布泰太后以及小皇帝福临的住地,便临时启用了保和殿附近的便殿。从便殿抄近路到多尔衮摄政的武英殿,仅需走过一座元朝时修筑的石桥。该石桥的名字叫断虹桥,颇有几分诗意,令人联想到风吹波静无云的西湖“断桥”以及许仙与白娘子的一段凄婉清美的爱。据说,多尔衮在处理完繁重的军政要务之后,徜徉到此地,便可以跟从保和殿便殿出来散心的布木布泰太后蓦然相遇。此际的紫禁城中荷花池畔,凉风香韵,树木园亭,槛波浮绿。多尔衮与布木布泰有时会有简短数句的闲碎,有时竟或只有一个轻轻的微笑,便就此别过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叁: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侠 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叁:盛世曙光与孝庄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2.第2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