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张译(1)
继续前行
“部队的生活给了我一种强烈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支撑着我,继续往前走下去;同时又紧紧往下拽着我,让我不至于会忘乎所以。这种力量让我继续前行,无论面临任何困难都不会停止。”
生活与戏剧
“生活本身就是戏剧。从专业的角度讲,我会把戏剧形容成是人生,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场戏剧。而有多少种生活,就有多少种戏剧。”
而生活的戏剧性开始,对于张译来说,是一张绿色待业证,上面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待业青年证”的字样。18岁,他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结果是落榜,他播音主持的梦想破碎,内心的沮丧无可描述,“我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完了”,仿佛人生都走到了尽头。无奈之下进入了哈尔滨话剧团。然而,彼时,他对自己是万般不信赖,更试图与自己的命运反抗,对话剧同样是不屑。“我讨厌他们只会在舞台上演传统的戏,大喊大叫,缺少足够的文化和素养。”
改变来自于一次持续两天的戏剧观摩:《地质师》和《一人头上一方天》。看完两场演出,张译说自己哭得一塌糊涂,甚至震撼得直哆嗦。他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为什么一台话剧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为什么一个演员可以通过他的肢体和声音,做到这一步?”
他对话剧的印象彻底改观。
热爱上话剧,并不意味着生活的改观。真正的人生低潮,还是在他当兵四年提干之后。拿着部队的微薄工资,生活负担却是相对重一些。跟不同的剧组联络费用、车马费,几乎令他入不敷出。
经济的窘困尚可以忍受和应对,难的是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张译突然接到通知,不让他演舞台剧了,理由是形象欠佳,不适合做演员。甚至有两名长轮番找他谈话,让他做秘书或者文书之类的工作,也有人建议他去写剧本。于是他的生活陷入两难境地:单位内演戏不被认可,单位外又无人问津,没有剧组找他。
命运有时是一种轮回。张译只有接受命运的安排,拿起笔来写电视剧和舞台剧剧本。虽然也被认可,但他心里却总有不甘心:难道我这一辈子注定就这样下去吗?
写作剧本,最辛苦的时候,每天只吃六块钱的拌饭,孰料耗费了半年的时间,最终却泡了汤,一分钱没有赚到。他再次感叹:“那段时间很难熬,想与命运抗争,却又抗争不过;想听从命运的指引,也是做不到。它给你指引了这条路,却又不给你这条路的活法。”
心里的迷茫,令他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这种转机,直到《士兵突击》的出现。
希望与梦想
表随和,淡然,讲话时甚至每一个字的音都字正腔圆,令人备感舒服熨帖。张译的整个人是安静的,偌大的拍摄现场,人声喧哗,不时有高跟鞋踩在光亮的水泥地面上,出尖锐的声响,他却置若罔闻,依旧神色从容。同张译聊天,再浮躁的心都似乎会很快安静下来。
《士兵突击》之后,张译又在忙于下一部军事题材的戏,屡屡结缘军事题材戏,他自也许与自己当兵的10年经历有关。
很久没有拍戏,因为《士兵突击》一下子被人关注,问他是不是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名,张译赶紧摇头解释:“所谓成名不是我追求的方向,我也不希望自己一下子到达某种高度,那种东西,太瞬间了,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更希望自己像一瓶陈年佳酿,可以慢慢地酵,慢慢地沉淀。”
能有机会细水长流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于他而,已经是一种幸运。
他感叹:“我把这个行业的人分成几种类型:一种是明星式的,外形出众,又有演戏的天赋,负责娱乐大众,甚至是引导某种潮流和趋势,一直处在被人关注的风口浪尖上;另一种演员是可能一辈子都会默默无闻,不被人熟知,但他享受这种创作的过程;还有一种是纯粹为了养家糊口,他们管这种生活叫作‘混’,就是混日子。”他身子往后一仰,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微笑道,“我可能还处于二三者之间。所以我做不了偶像,也不会去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