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价格不同,关注点不同
选购经济型车必看问题
当车市进入价格战后,车价是越来越便宜了,汽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不遥远了,花个几万元就可以买回一款真正属于自己的汽车。***消费者的选择性也增加了,但也迷惑了。对于想购买经济型车的消费者该何去何从呢?
前提--质感重于配置
第一,眼见为凭。不要被规格配备表那些华丽的词藻迷惑了,亲自到现场仔细地观察、操作。滥竽充数不是好事,但也别用简约来当作空洞贫乏的掩饰之词,个人认为,要做到简约而不空洞,是需要很高的素养和经验。
第二,质感、细节、工艺最重要。从车内的仪表板、中控台、门护饰板、车柱饰板、空调出风口所采用的材料,以及成型的工艺技术、间隙、气味,就能感觉到内饰工艺的水平。此外还有座椅(以下会有补充介绍)、地毯、灯光照明,也都必须考虑到质感和工艺。
第三,人机界面。以驾驶为中心点(h点),所有操作的开关、旋钮、按键、排档换档,都应该在不影响驾驶注意力的范围,也就是手所能及的范围内合理排列。此外,仪表是否反光,阅读是否清楚直观,按钮的大小,开关按钮操作功能标示是否清楚易懂,也涉及到使用的方便性。
第四,整体感、谐调感。这是比较感性的层面,也要看设计师的功力了,有的车该有的配置都有,质感也不差,但就是缺乏一种谐调感,或感到它没有特色。出色的设计应该是能够塑造出一种氛围,并将汽车内外合而为一,传达这部车的精神理念,让车子仿佛有着真正的生命,而不仅是一部机器。
误区--关于经济车型配置的几点误区
误区1:真皮座椅?
经济车型要配备真皮座椅实在有点强人所难,只好给你真正塑料皮了!这种pvc或pu材质的人造皮革,缺乏良好的透气性和柔软度,乘坐的舒适性反而不见得比经过耐燃处理的高级织布座椅的好。
关于座椅的质量,尤其是前排座椅,其实是很复杂的,通常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评量:
(1)面料缝合的牢固;(2)是否有不能恢复原状的皱褶;(3)座椅滑轨是否动作不顺,无法依照意愿调节到位或自动跳齿、异声;(4)调整手柄扳动困难;(5)座椅前后左右摇晃;(6)适合人体工学的凹凸设计;(7)座垫泡绵的厚度硬度;(8)臀部、大腿、背部的支撑性;(9)动态时对身体的包覆性;(10)腰部的依托。至于像头枕椅背骨架强度、耐燃度这类一般消费者无法肉眼判断的,那就看是否有列入三包的质量保证了。
误区2:胡桃木饰?
相信这也是很多业内人士的笑话了。增加质感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还在用一些落伍而低劣的仿木饰呢?如果是出于成本考量,那就干脆不要用仿木饰了嘛!如果这部车把自己定位成时尚的话,千万不要用这么俗气的玩意来吓跑您的目标消费群。
当然,我们不推翻所有的仿木材料,仿木饰皮是一种塑料制品,多数是用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vc(聚氯乙烯)、pc(聚苯乙烯)等材料制造,现代的技术绝对可以制作出几可乱真的高档仿木皮,即使纹路、光泽与真的木质材料极为相似。甚至行家也不见得分辨得出来。
误区3:自动空调?
一般来说,十万元级以下轿车通常是配置手动空调,但也有的车型配置了成本较高的自动空调。
温馨提醒:车商精美的宣传册上列着五花八门的配置,会让人觉得原本不太起眼的车,瞬间成了性价比最高的豪华轿车,等买了之后才现这些名字很好听的配置不是粗制滥造就是毛病百出。其实厂商这种宁滥勿缺的心态,也某种程度地反映了对自身产品缺乏自信下的心虚。然而,有些名气比较响亮的品牌展现的又是另外一种漠视消费者需求的傲慢,连该有的基本配置也给缩水,这也是另外一种极端。
购买中档车要把握好哪些事项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售价在10到20万元的中档家用车已经成为消费主流。多数这个价位的车的共性就是:动力性能不错,但是距动力强劲程度尚有一定距离;配置相对较高,高于低档家用车,但是仍不能成为豪华配置;价格高于经济型家用轿车,但仍在多数家庭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中档家用轿车中云集了国产车的精华,其中也有不少上市多年的传统车型,如捷达、索纳塔等;也有外形时尚、性能卓越的较新车型,如威驰、爱丽舍、西耶那、波罗、嘉年华等,还有逐渐走入家庭的suv车型,如瑞虎、赛弗等。面对琳琅满目的中档车市场,一不小心就挑花了眼,那么,挑选爱车主要应选什么呢?
选轿车品牌,相信很多消费者选择爱车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目前中档车市是轿车市场上最具有钱途的细分市场,正在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热点,使中档车市场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并呈现出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五大品牌割据的局面。老品牌经过多年的磨炼,在技术在服务上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值得消费者信任。
选轿车的性能,包括动力性能和安全性能等。动机的性能关系到车子的动力、加速以及油耗等等,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消费者要认真分析动机的来源、运作过程等。安全也是所有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有无主动、被动安全装置对驾乘者的安全很重要。性能系数高的车身、高强度驾驶舱、srs气囊,都会在突然生的撞车事故中挥作用。
选汽车的经济性。
买得起车还要养得起才行。要选择风阻系数低的车型,这样才能大幅度降低油耗。值得注意的是,出厂的汽车数据中所表示的汽车油耗量是一个“等速百公里油耗”,我们在日常使用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标注的是“循环百公里油耗”,那与实际使用油耗的差别就不是很大了。
考虑舒适性。
在追求性能的同时,中档车当然也会追求更先进更舒适的配置,比如全自动正负离子空调、电动防夹天窗等也成为市场上某些中档车的配置。
温馨提醒:汽车厂商提供的参数是购车时一项重要的参考数据,但是,购车还牵涉到许多人喜好以及个人的审美标准问题。所谓“百闻不如一试”,在了解各品牌车型的基本数据之后,到各品牌展厅试驾,将会是你决定选择购买何种车型的最佳参考方式。此外,在油耗方面,消费者买车后,在驾驶爱车的时候,也要注意驾驶技巧、驾驶方式,这样才能让你的爱车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省油,从而降低用车技术。
选购高档车主要应关注什么?
随着中国中产阶层迅速增加,新富一族购高档新车愈演愈烈,势必推动了消费的膨胀,换车呼声也日渐响亮。能买这个档次的消费者已经对性价比不太重视,品牌已经成为吸引他们最多的因素,同时高档车的选择带有更加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在这一细分市场,消费者对车前悬挂标志的喜爱程度往往决定了一切。
综合整个高档车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目前国内的高档车市场仍以国产车型为主流。奥迪是无可争辩的销量上的老大,但宝马一直策划着颠覆奥迪的统治地位;奔驰国产之后虽然没有对领跑者构成大的威胁,但已经摆出了和对手好好较量一番的姿态。丰田皇冠虽然在国际市场无法成为主流高档车,但在中国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克莱斯勒300c在北美掠夺众多奖项之后又欲暴卷中国市场,凶狠的前脸造型便是明证;还有凯迪拉克,虽然销量不大,但是凭借多年的品牌积淀便可俘获一批购买者的心。
当然,进口车仍是一部分消费者的坚定选择,如沃尔沃、雷克萨斯、捷豹等。这部分消费者,对自己喜爱的品牌到了一种矢志不渝的地步,但在这里,特别要提醒这部分消费者注意,选购进口车时需要更加小心,虽然“不差钱”,但也要注意别花冤枉钱。
要查清身份,要买大贸手续进口车
从国外汽车生产厂家指定的国内代理商处购买进口车,有海关货物进口证明书,有进口港的商检证,经过海关缴足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这样才能确保车辆质量和性能,即所谓的大贸手续。而一些非正规渠道进口车来源不明,虽然价格低,但千万不可购买,很多非正规渠道的进口车实际上是国外的二手车翻新后当新车卖。
要验正身,要买就买中国版
手机和电脑都有香港版和大陆版之分,进口车也是一样的,买进口车一定要选中国版。中国版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生产的,适合中国的路况、尾气排放要求和燃油特点,但一些不法车商用美国版、中东版冒充中国版牟取利润,虽然排量、外形与正宗中国版相近或一样,且价格低,但这样的车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是无法保修的,更不能享受免费保养等待遇,出现问题也不受汽车厂家召回保护。一个较为容易的辨别方法就是:正宗中国版进口车有很多中文标识,而那些非中国版车辆的标识为英文或阿拉伯文。
要有售后,这样才能无后顾之忧
售后服务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买国产车尚需要强大的售后服务支撑,买进口车更是如此。但一些进口车在国内保有量不大,所以制造商没有在国内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因此在选购这样有个性的进口车前一定要先了解这种车型售后服务况。
保有量小的进口车不但保养和保险费用奇高,即使能保养也要去北京。如果损坏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才能修复,这是相当麻烦的,所以买这类稀有品牌进口车要慎重,保养虽然不差钱,但耽误不起时间和精力。
还要看细节,生产日期标识很关键
进口车经过长途海运数月才能到达用户手里,因此要认真查看汽车各附件和随车工具是否齐全,各部分机构是否密封,有无漏油、漏气、漏水、漏电等现象,还要查看汽车外观有无划碰,是否有修复痕迹,因为进口车在运输中碰撞或损害,按规定是应该退回的,但手续麻烦,一些进口车商将修复后的车辆按新车出售。
一定还要特别注意检查车辆的公里数,通常新车公里数应在200公里以内,最多不得超过1000公里。
生产日期是判断进口车新款、老款的关键,从外表上看,无论是新引进的车型,或是全新改款及小改款的车型,都可以从外观或配备上看出部分的不同,从而断定车的实际年龄。当然,还有一种很稳妥的方法,就是查看汽车动机的出厂日期。
要查配置,按配置单一一对照
进口车一般配置都很高,提醒消费者:有些上百万的进口豪华车采用订单生产,加装每种部件都是明码标价,消费者在验车时也要按照自己下的订单一一查看配置是否齐全,比如轮胎、dvd是否是原装的,因为有些不法车商掉包原车配件,比如把宽胎换窄胎,或换成国产轮胎;同时要分清标准部件和选装部件,因为选装部件是需要另付钱的。
温馨提醒:进口车的购置手续和车辆来源都比国产车复杂,在购车前一定要弄清购车手续是否齐全,避免在购车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还要注意其价格是否包含办购车手续的费用及车辆购置附加费等,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