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二、宦官的职责(4)

8.二、宦官的职责(4)

北魏宦官还有出任地方长官的,出任县令、郡守、州刺史等地方官的宦官有十多位。***他们多是实际到职任事,并非遥领虚职,如宦官王质曾任瀛州刺史,在州十年,察奸纠慝,风化粗行;刑政峻刻,官民畏服。

唐朝宦官有直接出任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各机构高官的,如鱼朝恩自诩文武全才,唐代宗委任他判国子监事,兼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李辅国曾兼任少府,后又迁兵部尚书,但他仍不满足,竟向唐代宗要求出任宰相,终于被册进司空兼中书令,从而开创了唐朝宦官担任宰相的特例。

鱼朝恩掌权后,干预政事,欺凌百官,贪贿勒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竟于北军中设置监狱,人称“地牢”,迫害无辜,为害朝廷。

李辅国出任宰相后,不思报国,只知结党营私,正直大臣深受其害,朝政陷于混乱,使唐代宗大失所望。

明朝有镇守太监、分守太监及守备太监分驻各地,虽与直接出任州县长官不同,但却拥有凌驾于地方官之上的权力。

镇守、分守与守备本为明朝武官职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奉旨监督地方军事的宦官袭用了上述职衔,称镇守太监、分守太监与守备太监。

早在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宫内太监出镇地方的形即已普遍出现。他们管理军务,位在诸将之上。

从明仁宗洪熙(1425年)那年开始,宦官领衔出镇的人不断增加,出镇地区也日见其广。根据职权范围,出镇宦官本是监督防区军事的,但由于宦官往往恃宠而骄,竟也兼管起民政来,不但擅专军事,还巡视地方,受理民事案件,干涉政务,滥杀无辜。

正德二年(1507年),明武宗下诏说:“敕各镇守太监预刑名政事。”这就使宦官干预地方政务合法化了。

2。出任军职

宦官出任军职主要有两种形:一是出任监军,二是直接担任军官。

唐朝宦官多有充任监军使、观军容使的,也有典掌左右神策军、南衙十六卫禁军的。

监军是唐朝宦官所担任的最重要的军职,是监视率军出征的将帅。唐朝后期,天下凡有兵马处都设监军使。

观军容使的设置始于唐肃宗时期的宦官鱼朝恩,后来渐渐普遍,其名分和职权均高于监军使。在安史之乱中,由于鱼朝恩不懂军事,一意孤行,在重大战役中瞎指挥,以观军容使之威逼将帅听命于他,使唐军取得平叛胜利的时间推迟了好几年,损失惨重。

神策军的设立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原为戍边部队,与宦官无关。唐肃宗时,用宦官鱼朝恩监神策军。鱼朝恩被杀后,宦官不再统领其军。唐德宗建中年间,奉命讨伐叛军的泾源节度使在出征途中突然倒戈进攻长安,史称“泾源兵变”。唐德宗面对兵临城下的危局,慌忙召集禁军御敌,但禁军平日缺乏训练,早已奔溃一空。唐德宗无奈,只得弃城逃跑。兵变被镇压后,唐德宗回到京城,罢除了原先的禁军将领,由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别统领左、右神策军,并对神策军进一步扩充与完善,使之成为保卫京城的主要武装力量。于是,宦官统领左右神策军遂成定制。左、右神策军中尉与把持中枢机要的两位枢密使被时人称为“四贵”。

唐承隋制,设置了南衙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合称“十六卫”。十六卫兵权不重,但官品较高,是宦官极力争取的对象,也是宦官的升转之阶。

宋代宦官担任军职的形很多,北宋时宦官广泛地参与各类军事行动。宦官秦翰在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多次参与军事行动,先后担任过多种军职。

秦翰长期任职边关,有勇有谋,又善于领兵和团结将帅。他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先后负伤四十九次,在北宋王朝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不居功,不揽权,不谋私利,堪称宦官中之佼佼者,实不多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宦官与太监(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宦官与太监(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二、宦官的职责(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