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章保安族概况(6)

6.第一章保安族概况(6)

一、地形地势

积石山县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地势上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在1742~4218米之间。***全县地貌大体由梁赤、沟壑、川台、河谷四部分组成,主要属于山系。其中干旱山区占45。8%,二阴山区占14。2%,阴湿山区占35%,川区占5%。

二、气候

积石山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年际波动较大,冷热悬殊,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酷热少雨。气候受地形、地势及海拔的影响,自东北向西南形成了干旱(包括川区)、山阴、高山三种类型,东北河谷地带温热干旱,西南积石山麓地带凉爽湿润。全县年平均气温在5。2c,平均最高气温是16。5c,平均最低气温是零下8c,且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降的态势。降水西南高山区高于东北沟壑区,从安集、银川等乡的467。6毫米可递增至积石山麓的800毫米以上,且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7、8、9三个月是一年中降水的高峰期。秋季降雨量可占全年降水的59%,冬春季降水少,初夏干旱。

三、土壤和植被

积石山县的土壤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特点。水平地带性特点是: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白土、黑麻土、大黑土等;垂直地带性(农田以上)由积石山麓至山顶依次为典型褐色土、山地棕褐土、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草甸土和岩石裸露区。其中大白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半干旱区,麻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川台及中部二阴地区,大黑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海拔2200米以上的山阴地区及积石山麓一带,大河家地区属于此类。积石山地区的植被主要分为山区植被和农区植被。山区植被指积石山麓一带林牧区植被,分布在海拔3200~4100米之间的地区;农区植被分布在海拔2600米以下的农业区。大河家地区属于农作物杨柳植被地区和农作物杨树瓜果植被地区,土壤为黑土、黑黄土和红土。

四、河流

积石山县境内源于小积石山的黄河一级支流主要有银川河、吹麻滩河、石源河、刘集河、大河家河,其中刘集河的汇水面积和流量较大。黄河二级支流主要有居集河、中咀岭河、牧野沟、樊家沟、阳洼沟等大部分属于季节河,汇集黄土沟壑区的雨水流入黄河,但流量很小,冬春两季濒于干涸。夏季流量逐渐增加,但暴雨频繁时可导致河水暴涨、山洪突和泥石流等灾害,冲毁淹没沿河两岸农田的现象时有生。

积石山县受地形、地势、光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优势与劣势并存,不同地区间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积石山县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县年日照时数为2323小时。由于海拔高,大气透明度良好,太阳总辐射量为131。34千卡/平方厘米。

这里的生态劣势主要是:第一,矿藏资源贫乏。积石山县由于地层出露不全,地质构造简单,侵入岩不育,因而可开利用的矿藏资源很少。零星散布的铜、金等矿藏,由于品位不高,储量不大,不具备开采价值。第二,水能资源较为缺乏。积石山县境内水源短缺,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状态,具有开利用价值的河流只有银川河、吹麻滩河、刘集河和甘河滩河。黄河的水能蕴藏量虽然丰富但是难以大规模利用,且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含沙量大。据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水文站记载,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对沿岸农田、村庄和水利设施威胁很大。由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不仅使黄河提灌的难度增加,而且易造成雨季时水土流失和泥石流迸时对黄河造成水体污染。

保安族所居住的“保安三庄”地区依傍在小积石山东麓,自然生态环境在积石山县属于中上等。就水源来说,“三庄”有来自大墩峡和崔家峡的两条峡水,既可饮用,又可灌溉。就土壤来说,“三庄”地区的土质主要是黑土、黑黄土和红土,适宜农作物和瓜果蔬菜的生长。山地丘陵地的农作物产出虽不如四堡子乡的川水地,也不如大河村和康吊村可以利用黄河提灌来增加粮食产量,但比起东北部温热干旱的河谷地来说确是强了不少。保安族人就生活在积石山县这种差异悬殊的生态环境中,处于“大劣势”中的“小优势”状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一章保安族概况(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