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一章保安族概况(9)

9.第一章保安族概况(9)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处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全县总面积910平方公里,辖16个乡、2个镇,总人口22。***47万人,有保安、东乡、撒拉、汉、回、土、藏、维吾尔、羌、蒙古等1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1。9%,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保安族人口占全国保安族总人数的95%以上。

1949年11月14日,**致电彭德怀及西北局,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是不可能的”1。西北局指示临夏地区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据此,党和政府选拔了一批保安族青年加以重点培养,并吸收一些保安族上层人士参加政权建设。1949年11月18日,保安族代表参加了临夏县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议,讨论贯彻民族政策、减租减息、剿匪肃特、恢复生产、兴办教育等事项。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区、县、省三级人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12月20日,保安三庄进行群众集会,认真讨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并于1950年6月在大墩建立了包括关门、郭家、长林驿、阴家山岭、麻池、麻池沟等7个自然村的农会组织,接着梅坡村、周刘家村、高李村、甘河滩等保安人聚居的保安三庄成立了农会组织。

1951年8月6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批准成立临夏县保安族自治区。

1952年3月25日,政务院正式批复保安族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命名为“保安族”,从此,保安族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正式成员。同年3月27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保安族人民的愿望,成立了保安族自治乡,全乡由大墩、梅坡、甘河滩、崖头、高李等5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组成,共858户人,其中保安族644户。是日,在梅坡村召开了保安族自治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65名代表中,保安族代表52名,占代表总数的80%;选出的乡政府11名委员中保安族9名,选举马如良为乡政府主席,周尚文为副主席。

1952年4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设立临夏县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自治区。1954年4月2日,积石山地区又成立了“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联合自治区”,这是一个多民族联合的自治机构,下辖包括保安族自治乡在内的10个乡,30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共有保安、回、撒拉、土等9个民族的24649人。1955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联合自治区,保留大河家保安族自治乡,改名为大河家保安族乡。

1956年9月11日,甘肃省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通知保安族自治乡改为保安民族乡。同年11月13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在召开临夏回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出决议,保留临夏县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联合自治区及保安族民族乡。1958年,国务院决定撤销永靖、临夏两县,将两县辖区划归临夏市,保安族地区随之划归临夏市管辖。保安族乡的名称也随之改为保安族人民公社,1961年12月15日,恢复永靖、临夏两县建制,保安族地区重归临夏县管辖。

1980年6月14日,根据保安、东乡、撒拉等各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国务院以保安族主要聚居的地名作为县名,正式批准成立了甘肃省第一个多民族联合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下辖18个公社,其中包括原临夏县癿藏区的癿藏、小关、中咀岭、居集、郭干、铺川、银川7个公社;吹麻滩区的吹麻滩、寨子沟、安集、胡林家、关家川、柳沟、石塬、刘集、大河家9个公社,共136个大队,1297个生产队,2。96万户,16。44万人。1983年,将公社改建为18个乡(镇),共145个行政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一章保安族概况(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