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章京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4)
l978年他被平反恢复工作后,创作进入**期。当年11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椰风蕉雨》,除了两篇散文外,共收入9个短篇小说:《椰风蕉雨》、《夏朗》、《红林朝晖》、《举旗人》、《金色的道路》、《夜走红泥岭》、《红小鬼与黑少佐》、《姨母》、《除虫菊》等。其中《夜走红泥岭》于1981年获得了全国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奖。
l979年5月李英敏调任**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局长,1981年升为局长,主要从事群众文化的领导工作。他不仅忙于政务,还忙于文艺创作。如报告文学《五月的鲜花》、《五指山上飘红云》、《红树林里的战斗》、《椰岛英风》,出版电影文学剧本《夏朗》、《南国红豆集》(与陈残云合著)和报告文学集《五月的鲜花》等。短篇小说《夜走红泥岭》、报告文学《五指山上飘红云》等4篇均获1979年中国作家协会、中央民委优秀作品奖;《群众文化论文集》获文化部群众文化学会荣誉奖,论文集《群众文化大好春光》获1984年文化部特别荣誉奖。《五指山上飘红云》于l986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的优秀报告文学奖。长篇纪实文学《椰岛英风》获1987年广西铜鼓奖。
1985年,68岁的李英敏从北京离休,回到广西南宁定居。但他仍然笔耕不辍。创了作《冯白驹的故事》、《赵司马仔》、《走出大森林》,以海南女英雄刘秋菊为原型创作的小说《红树林传奇》等等。他还写了一本《奋战二十三年海南岛》和一本传记文学《椰岛英风》,主编了两辑《珠乡人物志》,还出版《李英敏作品选》等,为家乡编写县志、党史资料,并集资修建烈士碑、纪念馆等,热心公益事业。
李英敏战斗的一生,历任广东合浦**地下党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及特派员,六万山粤桂边地区抗日游击队指挥员、政委,海南琼崖纵队、区党委宣传部长,《海南党报》主编,新华社海南分社社长,北京中央电影局支部书记、局长,文化部社文局第一副局长,国家群众艺术馆馆长,**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副省待遇)。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理事,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广西文联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正是丰富的生活积累,宠辱不惊的个人经历和执著的创作心态,成就了李英敏作为京族作家在京族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维光(1931—1999。2),澫尾岛人,京族民间歌手、诗人、作家、京族文学与文化的整理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其家庭文化气息较浓,其父是苏锡权。他从小喜爱唱歌,由于文化素质较高(高中毕业),因而他能编会写。后被保送到广东省民族学院学习。他深入京族三岛,搜集了大量的民歌和民间故事。1979年出席了全国民间歌手、诗人座谈会。1983年,他创作的民歌《京族三岛的今昔》获广西届少数民族创作优秀作品三等奖。1988年,他与人合编的《京族民间故事选》获广西届民间文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获得“广西民间歌手”称号。历任**江平乡委员会副书记、防城各族自治县文化局副局长、防城各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他出身于渔民家庭,熟悉京族渔民生活和京族民间文学,钻研京语民歌格律,与裴永彬合写《京族民歌格律》;与阮成珍、裴永彬、符达升、过伟合写《京族婚礼与婚礼歌》歌词;与过伟合写《京族唱哈节》、《京族独弦琴》、《京族海上渔业生产与海歌》等。
苏维光创作的诗歌多为民歌体,他是京族第一个用笔写诗的诗人,是京族有史以来第一个把口头文学变成书面文学的人。苏维光作为新中国“翻身得解放”的京族渔民诗人,在那个年代多写短小诗歌,诗作多为配合具体“中心工作”而作。其中比较有审美价值的有《京族民歌选》中的《掷木叶》、《满园春·舞花棍》等短诗。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叙事长诗《石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长诗通过京族渔家女石花和翠珠姑嫂俩的对比描写,在嫂子翠珠“落后”、“保守”的衬托下,塑造了石花“战恶浪、夺丰收”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