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十章京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5)

5.第十章京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5)

作为一个京族文学与文化的整理者,他的主要成就是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京语民歌翻译,并创作了一些新民歌。他参加了《京族民间故事选》、《京族民歌选》、《毛南族、京族民间故事选》、《毛南、京、仡佬、回、彝、水六族故事选》、《中国歌谣集成广西卷·京族歌谣》的编选工作,翻译了《京族民歌选》中不少京语民歌。他并与人合作出了九本专著,如《京族文化史》、《京族风俗志》、《京族民间故事选》等等,一生致力与挖掘、整理、创作京族的传统文化艺术。

阮成珍(1939—),女,出生于山心岛,民间歌舞艺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跟老艺人黄成金学艺,嗓音甜美圆润,擅唱《问月》、《摇网床》等抒性京族民间歌曲。1952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妇女劳模会。1959年进县文工团当演员。曾创编整理《灯舞》、《采茶》、《跳乐》等京族民间舞蹈。她是中国音协广西分会会员,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京族作家、诗人苏维光的妻子,其传唱之各类作品广见于《京族民歌选》。由于文革期间斩断了京族的文化传承,上世纪八十年代打破“不能唱歌”的枷锁时,不少年轻人已经不会“唱哈”了。现代流行文化的大量涌入,更是冲击了“哈歌”、“哈舞”薄弱的根基。年逾古稀的“哈妹”阮成珍,将自己唱的“哈歌”录成磁带,但求以歌引歌,不遗余力地传播京族文化。

潘恒济(1938一),江平镇人,曾担任教师、防城县教育局副局长、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是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他20世纪70年代开始表诗作,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陆续表《海上花市》、《青青的竹林》等。《青青的竹林》以回忆“我”在如诗如画的壮族山村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该文获得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优秀作品奖。他与人合写的诗集有《野果》、《心境》等,还与莫振芳共同创作叙事长诗《斩龙传》。

莫振芳(l949—),出生于澫尾岛,曾任小学教师、校长,历任防城县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东兴市边境经济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等职。他长期生活、工作在京岛渔村,熟悉本民族的民间文学,并从中汲取营养进行文学创作。他的重要作品是与潘恒济合作的叙事长诗《斩龙传》[苏维光、王弋丁、过伟等编:《京旅民歌选》,广西民族出版社,l988年。]。《斩龙传》是继苏维光的《石花》之后的又一京族诗人用笔创作的叙事长诗。长诗叙唱京族青年阮大川在未婚妻海丹丹被吃人的白龙卷走后,历尽艰辛找到“金镖”杀死白龙,白龙尸碎三段化为京族三岛的故事。这是当代作家对京岛传说的再创作,这种再创作先是把爱与除恶结合起来,赋予爱以超自然的力量。

陈琦芳(1935——),男,笔名群力。广西防城人。1959年毕业于广西钦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整理了不少京族民间传说和故事。《防城县志》副主任兼主编。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完成130万字《防城县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主编《防城各族自治县概况》一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从事文学写作20多年来,每年均在报刊表作品30余篇。

苏维芳,(1942—)澫尾岛人。他从小就是听着“哈”歌长大的,外公阮其福是京族最有名的“道公”(祭师、法师),苏维芳小时候就常听外公讲《宋珍》。后来,外公用了三个月时间,凭心力将《宋珍》抄录成册送给外孙,并教其识、读。这些本领在后来宋维芳担任万尾团支部书记兼文艺宣传队长的时候挥了作用,他把这部堪称“京族长恨歌”民间爱故事改编成小戏进行表演,深受三岛群众欢迎。

60年代,苏维芳响应抗美援越的号召应征入伍,经过集中培训后调到前线当越语翻译。战事结束后,他回到广州军区,在继续与越南语文字打交道的同时,又被前后三次送入高校学习中文。回到防城港后在公安部门工作,曾担任防城港市原公安局副局长职务。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京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京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十章京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