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6)

79.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6)

在19日的日记中,蒋介石写道:“政府对和战表示决心,此其时矣!人以为危,我以为安。***立意已定,无论安危成败,在所不计。对倭最后之方剂,惟此一着尔!书告既,只有一意应战,不再作回旋之想尔!”

鉴于事态日益严重,国民党军事当局开始商讨作战计划与战法,并确定了战斗序列。22日,第十师、八十三师离开石家庄转往武强、献县一带集中,二十五师、十七师开抵石家庄集中。22日,蒋介石致电宋哲元,不同意拆除北平城内防御工事,要求二十九军“刻刻严防,步步留神,勿为所算”。23日,国民政府宣布“惩治汉奸法”,并准备设置“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同时预定派出大员去石家庄主持工事构筑。

在加紧作战准备的同时,蒋介石又对卢沟桥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最后一次“回旋之想”。23日,在召集军政大员会商之后,蒋介石认为冀察当局的对日妥协并没有超出自己期望的界限,于是依照唐生智的提议,追认了冀察当局于11日同日本签订的《秦松协定》。另外,蒋介石还电令驻日大使许世英晤见日本外相广田,要求日本政府以“和平解决之愿望”,平息中日争端。

不料日本外务省官员竟然幸灾乐祸地回答:“今后为军人对军人交涉,非外交当局时期。”在日本法西斯决心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条件下,所有和平解决事变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平津局势不可遏止地趋向恶化。

从踌躇不定到匆匆应战宋哲元的悲剧

日军调兵遣将,步步紧逼之际,作为二十九军最高长的宋哲元,却仍然踌躇不定,对和平抱有很大希望,没有下定决心作战。

就连被公认为亲日派的何应钦,此时也对形势做了不容乐观的估计,看到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7月17日,何应钦给宋哲元去密电,告知近几天日军纷纷入关到各地驻防的报。何应钦已经看出了日军的用意,“显系对北平及南苑取包围形势”。对于日军的和谈姿态,何应钦并不看好,认为不过是表象而已,其目的很明显,“近日则派小参谋数人与我方谈判和平,希图缓兵,以牵制我方,使不做军事准备,一俟到达平郊部队较我之廿九军占优势时,即开始攻占北平,先消灭我廿九军。此项诡计,最为可虑”。何应钦已识破了日军的诡计,而宋哲元却是只缘身在庐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

何应钦忧心忡忡地告诫宋哲元:“兄等近日似均陷于政治谈判之圈套,而对军事准备频现疏懈,如果能在不损失领土主权之原则下和平解决,固所深愿,弟恐谈判未成,大兵入关,彼时在强力压迫之下,和战陷于绝境,不得不作城下之盟。”后来实事证明了何应钦的看法。

针对宋哲元的犹豫,蒋介石给其打气。蒋介石电令孙连仲的二十六军、庞炳勋的四十军统归宋哲元指挥,并通过熊斌转告宋哲元有关平汉北段另设总指挥之说,“并无其事”。同时,由太原来天津的张荫梧,给宋哲元捎带了阎锡山的一封信。阎锡山在信中,劝宋哲元接受中央军的援助,协同抗战,不可妄听汉奸之挑拨。

阎锡山举了自己接受中央军入晋“剿匪”的例子来说明。阎锡山说,前年“赤匪”(按:这是阎锡山对红军的侮蔑之词)东征入晋,中央派军援晋。当时,在晋军内部,持反对意见者甚多,余力排众议,决定欢迎中央军,结果始能击退“赤匪”,而中央军在晋并无其他作用,可为例证。

何应钦的劝诫、蒋介石的电文以及阎锡山的来信,使宋哲元若有所思。

与此同时,日军谈判的价码逐渐加重。1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接受陆军省的意见,提出要宋哲元正式道歉,处罚责任者包括罢免冯治安,撤退八宝山附近的部队,7月11日提出解决的条件上,改由宋哲元签字。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宋哲元很难接受,其态度由和向战游移。

7月17日晚,宋哲元打电话给在保定的参谋次长熊斌,让其转陈中央:1。战争恐不能免;2。彼现在津,不能有明白表示;3。决不作丧权辱国之事,请勿听谣;4。应做第二步计划。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七七事变(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七七事变(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9.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