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中国之旅(6)
通过姚莘农的联系,斯诺在1932年末次和鲁迅见面。身材不高、肤色浅黑、目光炯炯、眉毛潮润的鲁迅以他特有的神采给斯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斯诺写道:“与鲁迅初次见面时,我所看见的是两双番茄的中国人的眼睛。那另一双的主人便是设计打字机键盘、编撰中国式的美国俏皮话的年轻人,中国最有风趣、最活泼的编辑。我指的是林语堂那双闪闪亮的眼睛。正如林语堂的眼睛像他那独特的散文一样闪亮,鲁迅那双伟大的眼睛,却以其炽灼而感人……这是一双机警、亲切、炯炯有神的眼睛,既富有感却又卓具理智。这双眼睛似乎能洞察你的肺腑,所以,几乎在你提出,话音未落之前,鲁迅已经用从容不迫,很有韵味的声音回答了。”
他们三人一见如故,谈笑风生。斯诺向鲁迅请教了一些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以后,斯诺与鲁迅多次倾心亲切交谈。鲁迅帮助斯诺在纷繁迷离的文学现象中,正确把握了中国文学运动的主流及其展方向,寻找到了“正在改造着中国人民思想的那种精神、物质和文化的力量”。同时,鲁迅也使斯诺懂得了中国新文学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及不可避免的缺陷,由此醒悟到中国在政治上不能展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斯诺基本上按照鲁迅的教导选编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集,着重编译那些“孕育着强有力的,富有意义的芽”的作品。
斯诺在鲁迅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觉醒者,骨子里充满着青春骚动的觉醒者,听到了民族觉醒的声音,自肺腑的打破旧世界的呐喊,那呐喊声已经震动了十里洋场和紫禁城。斯诺由衷地感谢鲁迅对他的帮助和影响。他说:“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优秀者之一”。‘“’
1933年2月,斯诺移居北京。一到北京,斯诺夫妇就被这个“亚洲无与伦比的、最雄伟”的都市吸引着。以后五年,他们就一直住在北京。斯诺在北京期间,世界和中国都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重大事件。在德国,1933年1月,兴登堡任命纳粹头目希特勒为总理,法西斯分子在德国掌权。在意大利,墨索里尼早已完成了法西斯夺权斗争,1935年,悍然出兵埃塞俄比亚。在日本,对外侵略和国内法西斯化同时推进。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者挟持溥仪建立“满洲国”。接着把矛头指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侵占热河全省和察哈尔北部。3月,又占领长城各口,包围平津。5月占领冀东,平津危急。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蒋介石政府继续执行其“不抵抗”政策,依靠国联,寻求妥协。但这并没有阻止日本军向前推进。蒋介石在日本帝国主义面前甘于屈服,而把大量的财政预算用来动对**和苏区的一次比一次更残酷的“围剿”,最后迫使**和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这样还不够,蒋介石还效仿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鼓吹法西斯主义,实行一党专政,严厉镇压日益高涨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逮捕、迫害**人和进步人士,实行白色恐怖。
所有这一切,都显示着一种越来越明显的征兆。对此,斯诺感到,表面平静的北京正酝酿着一场大战和革命。妻子尼姆也有同感,她觉得“1935年底,中国死气沉沉到了极点,这是一个虽生犹死的时刻”。她感到窒息,“仿佛空气已经腐朽,充满了一氧化碳和腐烂植物散出的沼气”,引火即燃。
斯诺夫妇很爱北京,就像爱一位可爱的姑娘一样。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北京就要沦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在东北、上海,他们已经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惨剧。只要进了北京,他们肯定肆无忌惮地蹂躏这位“可爱的姑娘”。斯诺暗下决心:决不能袖手旁观。尼姆也“不想让北京成为战场并被荡平”,不愿意“当日本人占领北京时,这座城市却‘令人震惊的缄默无声……心灰意冷,肢体冰凉……无边无际的壁垒高筑的城市——城市铁门又深又厚,塔楼上雉堞相连……至少要有被忘却的雄鬼在夜风中出呜咽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