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九给尼克松捎信(3)

64.九给尼克松捎信(3)

尼克松知道,他要改变中美关系,他就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展。***于是,他决定冒险,采取实际步骤。

1969年12月,美国政府提议恢复中美华沙会谈。

1969年12月底开始,美国第七舰队减少了在台湾海峡的活动。

1970年6月,美国众议院从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表明国会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

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再版也是美国变化的标志之一。斯诺认为,“这本书已经沉默多年,现在再版销售良好,因为青年们在政治探索上正寻找炸弹为谁而扔的答案。”《红星照耀中国》再版后,新闻界将它作为一本新书了不少书评。虽然一些书评家称《红星照耀中国》为经典著作,但一些有心改变现实的评论家以此作为美国“从泥沼脱身”的跳板。加州一名书评家写道:“消灭贫穷、无知和不公正需要花钱,但肯定比战争省钱和有效。”

斯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1969年7月,他写信给**询问可否访华:“我不想现在利用旧日友取得访华的同意……也许我访华可以结识新朋友,并亲眼看到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结果。”

1970年6月,中国大使馆突然接通斯诺的电话,希望立即见他。中国同意斯诺访华,他的妻子洛伊斯也获准同去。中国方面还提出可以担负洛伊斯的旅费,斯诺婉拒绝了。

按计划,斯诺夫妇将于8月访华。但斯诺由于身体疲惫而旧病复,先是疟疾,后又有膀胱炎,夏季又动了一次手术。手术后恢复不好,了高烧,身体很虚弱。许多朋友和医生劝斯诺先休养,等体力恢复后再启程。但斯诺渴望重访中国的强烈感,使他不顾病后虚弱的身体,急于要实现这次中国之行。有一次,他在屋子里大声说:“我已经好多了,我要再到中国去,去中国的日子不能改变。”洛伊斯看到他激动的心,大为吃惊。她看到斯诺刚说完话,就疲劳地把头靠在沙上,陷入沉思,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这次,中国方面仍称斯诺为历史学家,但尼克松行政当局已改变过去的规定,允许新闻记者和特殊职业者的成员持已有的护照访华。洛伊斯渴望访华多年,但这次仍得经过正规的申请手续,她不等美国国务院正式批下来,就在7月31日和斯诺从瑞士乘飞机到达了香港。

斯诺在香港又犯病了。当时香港旅行社的一位朋友替斯诺办了手续,让他到医院治疗。斯诺起初不同意去医院,他说不需要任何照料,唯一的愿望是尽快回到中国。后来,病加重了,斯诺只好住进医院。一个星期后,他又焦急地要求出院。

8月份,斯诺夫妇到达北京。中国朋友非常关心斯诺的健康,让他到北戴河疗养。洛伊斯也想去北戴河,让斯诺能够安静地休息几天。她对斯诺说:“埃德,让我们去吧。”可是,斯诺脸上却流露出不悦的神,他回答说:“我知道自己来中国需要做些什么,你最好不要多管我的事。”他要求一切按原定的访问日程进行,不要拖延。这样,他开始了在中国长达五个月的最后一次旅行访问。

1970年10月1日,和往年一样,在那沸腾的岁月里,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都要在这一天同数百万热欢呼的群众欢聚在**广场;所不同的是,在共和国21岁生日这一天,**城楼上来了两位大洋彼岸的客人。他们就是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

周恩来总理早已到了,按名单能够上**城楼的国家领导人陆续到来。随着**城楼上那个专供领导人使用的电梯一次一次地升降,叶剑英来了,**、叶群、黄永胜、李作鹏、吴法宪、邱会作手里晃着“红宝书”也来了。此时,**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喧声如潮。人们在等待着他们崇敬的领袖**的到来。

当埃德加·斯诺夫妇走出电梯时,周恩来快步迎了上去。

“斯诺先生,欢迎您。”周恩来跟斯诺握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走近毛泽东(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走近毛泽东(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4.九给尼克松捎信(3)

%